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信仰的阴谋电影好看吗

2022-03-10 10:40 作者:毒舌电影 围观:

(本文由Sir电影原创:dushetv)

今天二条,Sir要事先警告。

少儿不宜。

不是Sir在吓唬你,是电影自己说的:

老房子装修,工人凿墙后闻到恶臭连做噩梦,再发达国家也有这种惨象

得多大的尺度,连台词都要自黑?

细看这张剧照就能得知一二。

标准的前后景构图:

一具干尸横置于镜头前端,面容模糊;

尸体后面,缝隙里露出活人半身,眼神凝重。

画外之意——

“死亡”是主角,“恐惧”被聚焦。

少儿不宜,说的不是那种低级的大尺度,贩卖情色和暴力擦边球。

而是反人类的警告——

《64号病历》

Journal 64

老房子装修,工人凿墙后闻到恶臭连做噩梦,再发达国家也有这种惨象

产地小众,北欧电影,丹麦语。

也叫《悬案密码4》。

一个国内鲜为人知的丹麦刑侦题材《悬案密码》的第四部,改编自丹麦作家阿德勒·奥尔森的畅销犯罪小说。

爆款题材,按理来说应该人气很高才对啊。

恰恰相反。

它保持了北欧电影一贯的凌冽和沉稳。

四部电影,主角不变。

慢慢铺开原著背后的细思极恐。

耐性,是打开它的唯一钥匙。

男主卡尔是一个沉默寡言,有社交恐惧,作风硬朗的凶杀组警探。

老房子装修,工人凿墙后闻到恶臭连做噩梦,再发达国家也有这种惨象

可开场不到三分钟,小组全军覆没。

老房子装修,工人凿墙后闻到恶臭连做噩梦,再发达国家也有这种惨象

除了自己,死的死,残的残。

幸免于难,又被安排到一个在警局地下室办公的单位——部门Q。

美其名曰:负责处理过去二十年里积攒的悬案。

但其实就是档案科。

而新的搭档,则是一个长着大胡子的中东移民,阿萨德。

老房子装修,工人凿墙后闻到恶臭连做噩梦,再发达国家也有这种惨象

糟糕的工作环境,糟糕的工作内容,还有一个看起来很糟糕的工作伙伴。

惨吧?

在外人看来,这里是政府的末端,一个养老部门,和一群没有前途的公务员。

但对卡尔来说,却是逆袭的宝地。

尘封的旧档案,藏着无数见不得光的秘密。

底层的位置,已经没有什么可以失去。

于是,心里憋着的一股劲终于释放。

没有社交,没有享乐,只有不停地查案,查案。

直来直往,拿枪就干。

每次冲在最前,一种孤胆英雄式的热血沸腾。

老房子装修,工人凿墙后闻到恶臭连做噩梦,再发达国家也有这种惨象

老房子装修,工人凿墙后闻到恶臭连做噩梦,再发达国家也有这种惨象

当然,电影最重要的还是案件。

四部电影,四个案件,各不相同。

但尺度一个比一个大。

第一部,失踪案。

一个女人,独自照顾脑瘫的弟弟,在一年前突然失踪。

老房子装修,工人凿墙后闻到恶臭连做噩梦,再发达国家也有这种惨象

大家都以为她自杀了。

真相是她一直被囚禁在一个高压气舱里,像狗一样,靠着装食物和粪便的铁桶维生。

凶手是谁?为什么这样做?

Sir不剧透。

第二部,校园连环杀人案。

被杀的是老警察的一对儿女。

二十年前,一个被捅死,一个被奸杀。

凶手只判三年,老警察含冤自杀。

老房子装修,工人凿墙后闻到恶臭连做噩梦,再发达国家也有这种惨象

第三部,神父绑架杀人案。

神父,上帝的代表;孩子,希望的象征。

谁知道这两种人在同一个画面出现时,竟是惨案的开始。

老房子装修,工人凿墙后闻到恶臭连做噩梦,再发达国家也有这种惨象

以宗教的名义和受害者家庭建立良好关系。

长达数年后,突然发难。

老房子装修,工人凿墙后闻到恶臭连做噩梦,再发达国家也有这种惨象

最后一部,也最诡异。

凶案现场一个镜头就让Sir起了一身鸡皮。

老房装修,工人凿开一道墙后闻到恶臭。

再凑近看,这一幕足够做十天噩梦——

老房子装修,工人凿墙后闻到恶臭连做噩梦,再发达国家也有这种惨象

老房子装修,工人凿墙后闻到恶臭连做噩梦,再发达国家也有这种惨象

围成一桌的风干木乃伊,死前全部被活体取出了内脏和生殖器。

浸入福尔马林,摆在桌子上,成为这场宴会的“菜单”。

老房子装修,工人凿墙后闻到恶臭连做噩梦,再发达国家也有这种惨象

以上,就是系列四个悬案:

2013年的《笼中的女人》,2014年的《野鸡杀手》,2016年的《信仰的阴谋》到2018年的《64号病历》。

不得不说,单看每一部,对于悬疑电影来说,都不算出彩。

破案靠嘴说,线索靠叙述。

大部分是平铺直叙,更没有惊人的反转。

抱着看一部精彩悬疑片的人大有人在,结果吐槽也大有人在。

老房子装修,工人凿墙后闻到恶臭连做噩梦,再发达国家也有这种惨象

系列豆瓣分数,在6-7分徘徊。

不过,Sir依然要为它喊冤。

还记得吗,要有耐性。

这也是为什么Sir要等到第四部,也就是系列的终篇完结才来安利。

《悬案密码》这个系列,绝不是我们常规理解中的悬疑电影。

它更像是作家松本清张推崇的“社会派推理”:

用推理小说的方法,探索追究犯罪的社会根源,揭露社会的矛盾和恶心,反映人们潜在矛盾和苦恼。

简单来说——

推理只是形式,揭露才是动机。

用平实的叙述,拉开一道道社会的伤疤。

回看那四个案件,除了尺度大,还有两个共同点。

第一,社会性。

它们发生在校园、教堂、政府建的女子疗养院……

对应的,是教育、宗教、制度等社会问题。

第二,旧案翻案。

潜台词藏得更深——

所有这些所谓的“奇案”,其实都是被人为忽略的顽疾。

纵观全球,丹麦也是高度发达的国家。

是常年在各项指标上高居前列的代表。

老房子装修,工人凿墙后闻到恶臭连做噩梦,再发达国家也有这种惨象

可这个系列,用四个案件,串起了一幅与大众认知相悖的“北欧众生相”。

Sir就拿第四部中那个干尸案件举例。

风干尸体、切割器官、摆好盛宴的场景……

如此残忍的举动,竟然来自一位当年还在青春期的女生。

而这个案件,跟我们的现实竟然高度重合。

看下去你就懂。

1961年,一个女孩因为早恋,被父母送进了一个叫做史博约的疗养院。

说是疗养院,但其实是一座孤岛、一座“自由派女性的监狱”。

老房子装修,工人凿墙后闻到恶臭连做噩梦,再发达国家也有这种惨象

老房子装修,工人凿墙后闻到恶臭连做噩梦,再发达国家也有这种惨象

注意这里的措辞——

“道德不端”“不正派”“帮助你”“恢复尊严”……

对啊,是不是很熟悉。

还没完。

在这里,女孩们要被教育懂得检点。

稍有不如意的地方,就会被用水枪冲打、关禁闭……

不止要提防“老师”,同学们也各怀鬼胎。

为了提早出院,每个人都要拼命检举自己的同伴,以获得“减刑”。

想起来了吗?

这不正是所谓的“女德班”,“国学社”,“网瘾治疗中心”……

老房子装修,工人凿墙后闻到恶臭连做噩梦,再发达国家也有这种惨象

60年代的丹麦历史,穿越到了21世纪的今天。

但电影不止于此。

将问题通通抛给社会,太偷懒。

这本“病历”上记述的,不仅有社会的通病。

更是人性的顽疾。

很少人发现一个细节。

当年女子疗养院的魔鬼医生,转眼变成了生育医学第一权威,备受尊敬。

他开的诊所,是不孕不育方面最受欢迎的诊所。

但留意诊所里的壁画——

水母。

各种姿势,各种颜色的水母。

老房子装修,工人凿墙后闻到恶臭连做噩梦,再发达国家也有这种惨象

老房子装修,工人凿墙后闻到恶臭连做噩梦,再发达国家也有这种惨象

老房子装修,工人凿墙后闻到恶臭连做噩梦,再发达国家也有这种惨象

Sir对生物学没有研究,但水母给人最直观的感受是什么?

美,但危险。

就像这个表面洁净的诊所,却在秘密干着强制绝育的脏事。

高度发达的社会,却依然尘封着无数龌龊之事。

这正是《悬案密码》的可贵。

我们缺的不是仅仅“好看”的电影。

我们缺的,正是揭开危险的“少儿不宜”。

老房子装修,工人凿墙后闻到恶臭连做噩梦,再发达国家也有这种惨象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Sir电影原创,微信ID:dushetv

微信搜索关注:Sir电影

微博搜索关注:毒舌电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