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医生好看吗电影

2022-03-10 08:26 作者:肉叔电影 围观:

毁掉一个顶级医生有多容易?

一个人,一把菜刀,几分钟就行了。

2020年初,朝阳医院眼科主任医生陶勇,被自己治好的患者拿菜刀追砍,双手、头部多处被砍伤,左手、前臂肌腱断裂。

这群实习生的职场初体验,大概就是被嫌弃的医学生的一生

以后,他不能再帮病人做手术了。

成为像陶勇一样的主任医生有多难?

他自己说了,医生的职称分四级:住院医生,主治医生,副主任医生,主任医生。

幸运的话,升一级要5年,做到主任医生最少要15年。

#从医学生到医生,这个过程有多难?#

作为国内少有的聚焦职场题材爆款综艺《令人心动的offer》(以下简称offer3),这次不拍律所,而是拍医院。

成为医生的过程,远比你想象中困难。

这群实习生的职场初体验,大概就是被嫌弃的医学生的一生

前两季,每一次实习生的学历出来,都让我等凡人羡慕。

但这一次,实习生虽然也都是博士、硕士,却被网友们说学历接地气。

这群实习生的职场初体验,大概就是被嫌弃的医学生的一生

咱也不懂门道,有医学生评论区科普下吗?

于是,这一季少了“看一群精英厮杀”的感觉,更像是看一群社畜的职场冒险记。

精英感是怎么消失的?

即使顶级学校出身的博士生,一到医院上手就显露出新手的窘迫。

就像理论知识最强的刘畅。

代教医生给她看了一张心电图,病人只是说心口隐隐痛。

这群实习生的职场初体验,大概就是被嫌弃的医学生的一生

接下来就考,还需要知道什么?

刘畅就问了两个不太要紧的问题,接下来咋办,完全不懂。

旁边的高尚同学,问题连珠炮一样抛出来,还问到了关键点上。

刘畅夹在中间,听两人的对答都听懵了。

这群实习生的职场初体验,大概就是被嫌弃的医学生的一生

这位面试第一、被老师评价为科研型的学霸,一接触实际的临床问题,手足无措。

《offer 3》把普通观众对医生的滤镜打碎了。

一上来,就打碎了学历滤镜。

精英感被打碎以后,就让人多了几分亲近,更能体会到这些人初入职场的局促。

那种不干活也不对,但干也干不对的惶恐。

就像神经外科的三个实习生。

这群实习生的职场初体验,大概就是被嫌弃的医学生的一生

带教的谭医生老早就交待过三人,待会让他们去收个病人。

结果,病人来了一个小时,还没人管。

一个说晚点带其他人一起,一个说没收过病人,一个说在看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

谭医生不高兴了:

你们一个多小时了都还没去看过那个病人?

两个多小时了,你数数你们干了些什么

病人没收,病程都没完全写完

以后各干各的活,又不是小学生,还要结伴出去干嘛

这群实习生的职场初体验,大概就是被嫌弃的医学生的一生

三个人现在真的是像小学生一样接受老师批评,一句话都不敢说。

观众都忍不住替他们尴尬。

而这种被问又答不出来、干了活又没干好,随时被批评的社死场面还有很多。

看得嘉宾吴磊替人尴尬症发作,一直说:

我看不了这种,我看不了这种

这群实习生的职场初体验,大概就是被嫌弃的医学生的一生

《offer 3》一定程度上把医生万能的光环打碎。

先从医学生开始。

在成为医生之前,医学生是不折不扣的菜鸟,别说治病救人,就连和病人沟通都难。

作为普通人,我们对医生既熟悉又感到神秘。

几乎每个人都和医生接触过,知道医生看病救人。

但,我们却从未真正了解过医生的日常工作。

这群实习生的职场初体验,大概就是被嫌弃的医学生的一生

没有面对病人时,他们在做什么?

他们如何诊断一个病人,背后的依据是什么?

节目在一定程度上钻进了医学生和医生的日常,给大众切了一个观察面。

至于进得有多深,肉叔不好说,毕竟我也是一个对医生不了解的普通人。

节目给我最直观的感受是——

做医生好难。

这群实习生的职场初体验,大概就是被嫌弃的医学生的一生

如果要求一个综艺,百分百体现医院和医生真实的状态,肯定不可能。

它只能体现部分,还是比较好的那一面。

肉叔是把《offer 3》当成电视剧看的。

类似于机智的医学生生活那种。

这群实习生的职场初体验,大概就是被嫌弃的医学生的一生

图源:选手高尚的微博

某种程度上,我觉得现在综艺已经代替国产剧,承担了反映现实的作用。(国产剧太悬浮了,职场剧更是远离现实)

对医生崇高一面的赞扬,我们看过不少。

但,大众更需要认知他们的真实状况。

因为脱离了现实认知的赞美,往往会变成强制他人牺牲的道德绑架。

而悬壶济世的崇高,是由无数日常的琐碎拼成的。

比如,交班。

就是把科室内病人的情况,和来接班的人说清楚。

每天都要交班,周一的大交班阵仗更是把嘉宾们吓了一跳。

神经外科三个倒霉蛋实习生,还要在大交班上说PPT,汇报自己管的病人情况。

在他们之前,就有一个住院医生被主任好一顿问,然后又好一顿批。

对手底下的医生一点面都不留。

这群实习生的职场初体验,大概就是被嫌弃的医学生的一生

轮到实习生张洽了,一开始紧张得话都说不出来,声音只敢在喉咙里打转。

主任医生一句:喉咙响一点。

这群实习生的职场初体验,大概就是被嫌弃的医学生的一生

他才把声音放了出来,逐渐找到汇报的节奏,顺利地汇报完。正当他要松一口气时,主任果然有附加“彩蛋”:

其他呢?还会有什么症状?

你自己想想还会有什么?

你这些症状去查过问过吧

张洽又被问住了,几乎没有一个实习生能顶住老师一套连击发问。

这群实习生的职场初体验,大概就是被嫌弃的医学生的一生

医院还有一项频繁的工作,查房。

医院有三级查房制度。

住院医师查房,主治医师查房,主任(副主任)医师查房。

跟着带教医师查房又是一道考验。

得完全记住自己管的病房里病人的基本情况,医师问起来要随时能答得出,还能答得对。

这群实习生的职场初体验,大概就是被嫌弃的医学生的一生

随时教学,答不出是常态

肝胆胰内科的汪苇杭就遭了重创。

带教医生问他病人情况。他不知道,于是打算糊弄:

这个房间里的病人状况还是比较乐观的

这群实习生的职场初体验,大概就是被嫌弃的医学生的一生

带教都被气笑了,查完房之后几个人都被严批。

小汪同学被重点批评。

于是,这天医院里多了个加班的医学生,凌晨3点也还没回家。

这群实习生的职场初体验,大概就是被嫌弃的医学生的一生

这群实习生的职场初体验,大概就是被嫌弃的医学生的一生。

随时随地会被问,随时随地会被考。

记住一大堆书本上的知识根本不够,一到临床就抓瞎。

加班是常事,有时可能要通宵。

一个很明显又很真实的细节。

看这些医学生的状态。

第一天实习,容光焕发;实习4天之后,化妆加上鹅的厚滤镜都遮不住黑眼圈。

这群实习生的职场初体验,大概就是被嫌弃的医学生的一生

第一天就有两个人加班到深夜。

肉叔都免不了担心,这个综艺也许想让人更了解医生群体。

但,会不会劝退一大波医学生

这一季,比前两季更让肉叔感动。

也许是对医生光环带有误解。

当你稍微了解医生的日常——

那些空洞的赞美词,都变成一点点具体而微的生活细节,不知不觉就击中了你。

然后你就会进一步产生疑问:

这种工作,到底是怎么坚持下来的?

这群实习生的职场初体验,大概就是被嫌弃的医学生的一生

事实上,确实有很多人坚持不下去。

嘉宾易立竞说,没有热爱,真的无法想象怎么承受下来。

这群实习生的职场初体验,大概就是被嫌弃的医学生的一生

然而,只有热爱真的不够。

医学生,学生时代付出的时间成本就比一般专业多得多。

5年本科,3年硕士,3年博士。

不读博行不行,当然可以。

不过一些好医院可能就和你无缘了。

而拿到博士学位只是一些大医院的敲门砖。

这群实习生的职场初体验,大概就是被嫌弃的医学生的一生

比如,实习生李不言。

刚开始是临床专业,待了三年,胖了50斤,高血压都有了。

读博的时候就选择搞科研,没想到搞医学研究也很累,现在又想转到临床试试。

虽然他反复横跳,好歹还是在医学领域。

这群实习生的职场初体验,大概就是被嫌弃的医学生的一生

很多人学了医学专业,未必就会当医生。

当了医生,也可能因为各种原因而放弃在临床一线。

比如,肉叔看《offer 3》组里有人提到14年的那部《因为是医生》。

里面纪录了医院里几位心怀热血的年轻医生。

这群实习生的职场初体验,大概就是被嫌弃的医学生的一生

但是,有个医生已经转型临床科研工作。

有外因也有内因。

外因是接连不断的伤医事件,她转发陶勇的微博时说自己心寒、愤怒以及无奈。

自己的同事也被病患家属围殴,而事件的处理过程让人心寒和遗憾。

这群实习生的职场初体验,大概就是被嫌弃的医学生的一生

于是,她选走他乡,做临床科研。

陶勇的那条微博附带了别人发给他的私信:

我已经选择生物方向了,做科研也可以救人

我挺自私的,我觉得小命要紧

因为我是独生女,我真的怕

这群实习生的职场初体验,大概就是被嫌弃的医学生的一生

一个想要从医的学子,被吓退了。

背后还有多少个被吓退的人?

2018年,新华网半月谈发表过一篇文章《60万医学生仅10万从医——年轻人为何不愿穿“白大褂”》。

根据2015年的《中国医师职业状况白皮书》公布的调查数据,医生不希望子女报考医学院校的比例一直很高。

2009年62%,2011年达到78%,2014年67%。

这群实习生的职场初体验,大概就是被嫌弃的医学生的一生

这是医学生、医生面临的困境,也是整个社会的困境。

当所有人都不想学医,不想当医生,还有谁能治病救人?

肉叔曾经写过《你好,儿科医生》这部纪录片。

里面提到,现在我国的儿科医生缺口已经超过20万。

这群实习生的职场初体验,大概就是被嫌弃的医学生的一生

我们人口多,但是医生的相对数量少。

这就导致每个医生需要服务更多病人,医生工作的时间增加,分给每个病人的时间反而更少。

患者的看病体验不可避免地变差,医患关系更差,最终导致医生的行医环境变差。

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而这个苦果,是要我们所有人一起吞下去的。

陶勇在接受新京报采访时,记者说他有一句口头禅:

我怎么感受不到你对医学的热爱?

他说,学医一定程度上有点像一个信仰。

这群实习生的职场初体验,大概就是被嫌弃的医学生的一生

我们也习惯了医生崇高的奉献精神,每一次大病大灾前,都不乏挺身而出的医护人员。

每一次都不乏对他们献身精神的歌颂和赞扬。

但医生被神化太久了。

因为被神化,让大众对这个群体有太多不了解,忽略了他们要面对的现实难处。

别只会歌颂。

更不能把歌颂变成道德绑架。

社会和大众都需要给予具体的支持措施,让他们的奉献得到对等的回报。

不尊敬,至少给一点尊重。

不了解,至少多一份理解。

当医生已经很难了。

别让他们只用热爱和信仰,去支撑自己的奉献。

那份奉献托起的,正是我们的健康和生命。

很重很重。

重得需要每个人搭一把手。

这群实习生的职场初体验,大概就是被嫌弃的医学生的一生

本日打工人:徐老怪可爱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