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清华电影好看吗

2022-03-10 05:05 作者:红星新闻 围观:

曾拍摄《我在故宫修文物》《我在故宫六百年》等爆款纪录片的清影工作室又有新作品了。

7月2日晚,纪录电影《大学》在成都峨影1958影城举行超前点映活动,观众反响不错,影片以清华大学为拍摄对象,采用纪实的手法呈现四位清华人不同的人生境遇与选择,真实再现了大学校园里永恒的青春与理想。导演柯永权来到现场与观众互动,并接受了红星新闻记者采访。

《我在故宫修文物》团队新作:纪录电影《大学》是献给清华的情书

电影海报 图据片方

讲述四位清华人的青春与坚守

电影《大学》呈现了四个人物在2018至2020年间所经历的重要人生转折。刚刚度过18岁生日的“00”后考生严韫洲,历经高考、一波三折地考入心仪学府;水利系的博士毕业生宋云天挥别象牙塔,经历一番艰难抉择后更坚定了自己“造福一方百姓”的理想;旅美十年的“哈勃学者”蔡峥入职天文系,带回一个“仰望星空”的大胆尝试;环境学院的钱易院士在83岁时迎来了她的荣休仪式,但她依然躬耕于三尺讲台,步履不停。

“这是一部清华题材的纪录电影,但又远不只是与清华有关,正如其名《大学》,它是写给大学的一封情书,也是大学写给观众的一封情书。”电影监制、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尹鸿教授表示,“清华大学建校100年时,我们参与策划了李芳芳导演的《无问西东》,110年之际,又参与策划了这部孙虹、王静、柯永权等青年导演的《大学》。这一次是用真实的记录传递大学的光芒。”

《我在故宫修文物》团队新作:纪录电影《大学》是献给清华的情书

电影海报 图据片方

电影《大学》的制作团队来自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清影工作室。这是一个已经深耕纪实影像二十年的学术团体和影像机构,也是业内纪录电影制作的探索者和引领者。它以“影像温暖世界”为己任,曾先后参与了口碑质量与话题表现俱佳的《喜马拉雅天梯》、《无问西东》、《大河唱》、《棒!少年》等院线力作;不仅如此,火爆全网的《我在故宫修文物》、《我在故宫六百年》也是清影工作室的作品,真正实现了纪实作品的大众化。

历时三年跟踪拍摄

2021年正值清华大学建校110周年,影片于清华大学107周年校庆日正式开机,历时三年伴随式纪实拍摄,积累了超过1000小时的素材。

导演孙虹、王静、柯永权均为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毕业生,创作团队多为清华大学在校师生和校友。《大学》成片时长110分钟,正是清华学子献礼母校110周年校庆的一封家书。影片将清华大学的校园日常凝结在影像中,从普通人的角度生动诠释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传递大学的精神和使命。

《我在故宫修文物》团队新作:纪录电影《大学》是献给清华的情书

导演柯永权与成都观众互动 图据片方

谈起该片的拍摄过程,导演柯永权表示,《大学》的拍摄方式是跟拍式、纪实式的,需要对人物进行调研,大概知道人物这几年会发生什么事情,这样不会让片子跑偏,有一定的掌控力,“但是更多的东西是我们无法预测的,包括清华大学的氛围、厚重的历史也是我们要考虑的,需要根据实际调整方向、不断明确内容,其实我们把清华当作一个人物来拍,比如这一天从早到晚是怎么度过的,会看到什么样的东西,是跟人是一样的拍法,最终呈现出来是现在这样一部片子。”

谈起拍摄过程,柯永权说,“我们的拍摄与拍摄对象是紧密不可分的,这片子不光是我们的创作也是拍摄对象和我们一起的创作。每当涉及到真人真事的拍摄,我们要非常小心,首先不能伤害到他们,既要说他们真实的故事,又要考虑怎么保护他们,比如宋云天女朋友一直没出现她的正面镜头,其实与拍摄对象的交流相处是最有意思,也是最困难的一点。”

《我在故宫修文物》团队新作:纪录电影《大学》是献给清华的情书

电影海报 图据片方

成都放映过程中,观众笑声不断,片中人物甚至时不时会冒出一句诗意化的台词,导演柯永权透露这是人物真实的表现,“我们没有任何编排的痕迹,是那一刻的真实表现,真实的力量是最动人的。他们把我们当成了朋友,有时候意识不到摄影机的存在。”

红星新闻记者|张世豪

编辑|段雪莹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我在故宫修文物》团队新作:纪录电影《大学》是献给清华的情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