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走出荒野电影好看吗

2022-03-06 16:47 作者:礼乐共读 围观:

文 /啖秋

编校/花开时节、秋秋谈

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可能遇到特别痛苦的事情,或是亲人离世,或是婚姻危机,或是事业失败,这种时候的我们很容易陷入一种绝望状态,不知道人生该如何继续,甚至不知道该不该继续。

一旦陷入这种状态,我们要怎样帮助自己渡过难关呢?

美国作家谢丽尔•斯特雷德在她的代表作《走出荒野》里,向我们展示了她的做法——去进行一次三个月的徒步旅行。

《走出荒野》:绝望时,她靠徒步旅行治愈心灵、找到自我

谢丽尔•斯特雷德,美国小说家、散文家、专栏作家。她的文笔睿智温情,曾三度入选美国年度最佳随笔集(2000、2003、2015)。

《走出荒野》在2012年出版后,横扫了美国17项年度图书大奖,在《纽约时报》连续126周屠榜,仅美国本土就卖出了300万册。看过这本书的人们评价它“是一本充满力量,诚意十足的旅程记录”。

这本书记录的是谢丽尔在母亲去世四年后去太平洋屋脊步道徒步旅行的经历。

谢丽尔的生父家暴、酗酒。在她6岁时,母亲带着她们姐弟三人离开了那个没有温情的家。

不幸的是,母亲在她22岁那年因癌症去世了。随后继父重组家庭,姐姐和弟弟也与她渐行渐远。她陷入一种巨大的孤独当中,感觉自己“在这世上总有一种离群之感”。

为了逃离这种感觉,她开始浑浑噩噩地过日子,“在成瘾物质中醉生梦死,和男人随意厮混”,还亲手毁了自己的婚姻。

在生活的谷底痛苦徘徊四年后,偶然间她在商店看到《太平洋屋脊步道第一辑:加利福尼亚州》这本书。随后,她“将伤痛与困惑、畏惧和希望一起揣在心中”,踏上了这条6英尺宽、2663英里长的步道,她希望“这里既会将我磨练成我梦想成为的那个女人,也会让我变回曾经的那个女孩”。

《走出荒野》:绝望时,她靠徒步旅行治愈心灵、找到自我

旅途中,她体验了和之前完全不一样的人生经历,遇见了形形色色的人,也让她回想起她的父亲、母亲、丈夫,回想起她在母亲死后这四年多的生活。她在努力克服重重困难坚持前行的过程中,修复着心灵的新伤旧痕,完成了与自己的和解。

01自然,治愈一切

《走出荒野》:绝望时,她靠徒步旅行治愈心灵、找到自我

谢丽尔说,与大自然接触有一种“持久的具有治愈性和教育意义的价值”。

在穿越莫哈维沙漠的途中,古朴的步道让她感觉到一种无所不知的大智慧。她第一次尝试着放开对以往痛苦的耿耿于怀,她感到自己的一切喜悲,“在这条步道看来,都是无关紧要的浮云”。

在穿越塞拉高地的过程中,茫茫雪原让她获得了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她不再感觉自己是孑然一身,她找到了内心的归属感,“我,是这纯净荒野的一部分。”

旅途过程中严酷复杂的自然条件,雄浑壮阔的美丽景观,交替刺激着谢丽尔的身体与心灵,不断带给她冲击与震撼,她开始感觉自己“充满力量,心存敬畏,内心平静”,自己是完整的。

同时,严酷的环境也磨练了她的意志,使她能够以清醒的头脑、勇敢的姿态面对自己成长过程中的情感缺失,并努力自我修复。

面对成长过程中父亲的缺席,她变得坦然,“父亲的任务是要教会孩子如何成长为战士,给他们自信,让他们在需要的时候御马冲锋。如果你没有从父亲那里学到这些,就得自己学习成长”。

在她到达“众神之桥”的时候,她发现自己在不知不觉间对母亲的去世变得释然了。她将母亲的重量背负了一路,在跨过“众神之桥”那一刻,她突然不再有负重感,她告诉自己,母亲“留在河的另一边了”。

02同行之人,守望相助

旅途中,虽然谢丽尔大部分时间都是独自一人。但是,那些沿途遇到的人们,还是给了她物质及精神上的巨大支持。

有着军旅经历的艾伯特教给她徒步旅行必知的基础知识,包括通过小便次数来判断身体是否缺水,以及如何精简背包等等。虽然艾伯特因为喝了不干净的水而中断了行程,但他教给谢丽尔的知识却实实在在帮她走到了最后。

家境殷实、受过良好教育的道格与汤姆,经验丰富的徒步前辈格雷格,还有精力充沛、行动迅速的“雄鹿三壮”,这些曾同行过的男性,让谢丽尔获得了以同伴、兄弟、合作者的身份与男性相处的体验,去性别化的相处模式在某种程度上使谢丽尔认识到自己除女性身份之外的价值。

这些意志坚强、身体强壮的男性,对谢丽尔完成徒步旅行给予了实实在在的帮助,并在她重塑自我价值体系时起到了添砖加瓦的作用。

沿途遇到的女性,则给予了她在姐妹那里才能够得到的慰藉。

谢丽尔曾纠结于自己是步道上唯一的女性这个问题,直到遇到了斯泰茜、特里娜二人。同为女性徒步者的身份让她们彼此之间感到亲切和放松,同时也缓减了谢丽尔内心的孤独感。

还有同意谢丽尔搭顺风车的路易丝,这个经历了丧子之痛的女人,面对生活却有别样的洒脱。她告诉谢丽尔不要在乎世俗的偏见,做自己就好。

03坚持下去,就够了

《走出荒野》:绝望时,她靠徒步旅行治愈心灵、找到自我

旅途中自然与同伴的作用固然很重要,但真正使谢丽尔完成这段旅程、走出生活阴霾的,是她坚持不懈的顽强精神。

在整部作品中,我们感受最深的就是谢丽尔的顽强。

在肯尼迪草原上,当刺骨的冷雨加重她连日的疲惫、身体的痛苦时,她靠背诵小诗《力量》来鼓励自己坚持下去。

在莫克多高原面临高温缺水的问题时,她一边生自己的气,一边安慰自己“会没事儿的”,然后努力用碘片将泥水消毒杀菌,用以解渴。

当她的脚趾甲因为长途跋涉而脱落的时候,她开始将这种现象想象为自己与步道的有趣比赛,每丢失一个脚趾甲,就是步道赢了一步。这个比赛被谢丽尔记录了一路,虽然最后她输给了步道,但是她也完成了旅途。

一路上,她努力克服着可以克服的困难,绕过那些难以克服的障碍,适时给自己做一个休整,然后,继续上路。

同时,这种顽强的精神也感染了她所遇到的其他旅行者。在旅行的最后,再次相遇的道格对她说:“正是你的话让我们有了前进的动力,才让我们要赶上你。”

最终,她靠着这种顽强的精神完成了旅途,同时获得了心灵上的治愈。

这本旅途游记完成于2012年,而谢丽尔走完这段旅途是在1995年,中间间隔了7年的时间。隔着7年的时间之桥,她回忆这段旅途,对其中的遭遇,以及这些遭遇对她以后生活的影响有了更加清晰深刻的认识。

因此,这部作品对她沿途遭遇以及内心活动的情节,都安排得意味深长,对现实生活具有温暖而又清晰的指导意义。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跋涉在步道上的谢丽尔,一路背负着重压,穿越各种艰难险阻;一边奋力前进,一边寻找自我。愿我们都如谢丽尔,痛苦了去发泄,疲惫了去休整,但始终努力前行,不轻言放弃,最终到达生命与心灵的“众神之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