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老外老电影好看吗

2022-03-06 10:43 作者:50是人生的秋天 围观:

今天说说这部在当年国内上映后,影响率很大的电影。

70年代老电影回味,印度《流浪者》上映,为何当时会那么火?

70年代末,电影院上映了印度电影—《流浪者》

不知为何,这部印度影片火了,电影院有它片名的地方,场场爆满,甚至弄出加场还供不应求。

能达到这样场面的电影当时很少有,这究竟是一部什么电影啊!惹来这么多人蜂拥而至来看。那个时候就有炒电影票的票贩出现了,一张票弄到手了加价转手赚钱,可还是被人抢着要。

70年代老电影回味,印度《流浪者》上映,为何当时会那么火?

就是这个“小胡子”

电影院的电影广告橱窗里展示着电影海报和影片插图,法官,流浪汉,坏蛋,女律师,扒手,杀人,有罪…,这些成了介绍词。

70年代的国人对这些来自国外的术语名词还很陌生,好奇心驱使人看这部影片的有之,看懂了剧情想观看这部电影的有之,没事折腾想看电影的有之,听了好评想看这部电影的有之,总而言之汇聚成了看这部电影的人潮,而且年轻人占比据统计将近百分百。

70年代老电影回味,印度《流浪者》上映,为何当时会那么火?

把电影中人物从小到大的演着

我不知道怎么评价这部电影,因为年龄的差别,觉得很多东西和自己无关,犯罪,扒手,爱情,人生观,阶级层次,有罪的社会,这跟还是学生阶段的我们一点不挨边,看了也没什么多余感觉,只是没事图热闹去看的一场电影,这部黑白色彩的电影还很长。

影片里载歌载舞的表演形式倒是感兴趣地看了,确实这一点有差别,看到了一个能歌善舞的印度国民风情,毕竟和国内电影的影片风格大相径庭,所以还是打眼。

70年代老电影回味,印度《流浪者》上映,为何当时会那么火?

看的是一场外国人的恋爱故事

里面的歌曲都还好听,男主角“流浪汉”拉兹的表演幽默诙谐,看着还是挺有意思,尤其是那首他窜达在街头,吊儿郎当,四处行走,边走边唱的歌曲:“到处流浪,到处流浪,命运带着我奔向前方”,这一组镜头是片中亮点,感觉喜欢这种风格的人挺多,那是国内的电影当时太严肃写实,少了一份展示人天性的浪漫。

70年代老电影回味,印度《流浪者》上映,为何当时会那么火?

表达了对爱情的憧憬,才是年轻观众趋之若鹜的来源

到了第二首女主角丽达唱的歌曲,喜欢这种感觉和味道的姑娘,小伙可就更中意了,那就是爱情的懵懂和揭开的双主题了,完全吻合任何这个年龄段的人,反正对于不是这个年龄段的人,最多只是个能听,好听,过得去,毕竟不在一个时间档次上,要知道那个年代还思想保守,外来事物来得少,电影多半是说教三观,歌颂赞扬和宣传题材正面的。

70年代老电影回味,印度《流浪者》上映,为何当时会那么火?

看别人的爱情美了,就心痒了

爱情从来在电影里没有浪漫色彩的展现和精美的包装,有的只有革命爱情,没有低级趣味,《流浪者》撕开了这禁锢的冰山一角,迎合了年轻人的需要和感观。

70年代老电影回味,印度《流浪者》上映,为何当时会那么火?

道德的审判,应该不会吸引年轻人

至于其他的,包括影片里的案件,犯罪,阶级层次化,社会的不平衡,法官的制度有失公正,那是一个比较复杂,需要思想分析和论证的东西了,而且和国内的社会生活环境不在同一个世界。

70年代老电影回味,印度《流浪者》上映,为何当时会那么火?

害人者害己,有流毒的法官

拉兹的父亲法官说:“好人的儿子一定是好人;贼的儿子一定是贼。”,这什么逻辑!?难怪叫印度阿桑,头脑让驴踢了还当了法官,只是因为他们家是上层阶级贵族门庭,印度社会制度又把人群分为了三六九等,他才当了法官,这个现实好像资本主义的流毒。

70年代老电影回味,印度《流浪者》上映,为何当时会那么火?

反省吧,拉兹,你有罪

把无罪的人送进监狱,结果遭到了无罪人出狱后给他的最大报复,拉兹从小被夺走变成了“贼”,长大后等父亲法官去审判定罪,好滑稽讽刺的故事,无情的揭露与鞭挞了丑陋和黑暗。

欢迎朋友一起参与评论,交流,一起说电影故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