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惊爆电影死亡线好看吗

2022-03-05 23:09 作者:老姜读书 围观:

“这些历史无疑帮助塑造和延续了中情局在电影里作为一个流氓实体的形象。例如电影《秃鹰72小时》据以改变的《秃鹰的六天》的作者詹姆斯.格雷迪认为,中情局作为一个流氓群体的形象在他们的‘流氓特质’被水门事件、教会委员会以及五角大楼的文件揭露后开始出现。再加上似乎是一种美国人特有的偏执……(以及)你对贴在中情局脸上的令我们感到战栗和恐慌的它那进行调查和……杀害能力而产生的反政府的恐惧。”

以上的内容出自美国学者特里西娅.詹金斯的《好莱坞内部的中情局:中央情报局如何塑造电影和电视》一书,该书中文版已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影视描写中情局由流氓特工组成,有历史依据,非天马行空胡编

《锐智号》老姜根据该书及其他文献提供的资料,向读者复述一下美国中情局的来龙去脉及与影视圈的纠葛:

在詹姆斯.索罗维基所著的《群体的智慧》一书中,作者提到:“1947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国家安全法》,中央情报局宣告成立。正如历史学家迈克尔.华纳所强调的那样,该法案的目标是‘实现指挥一体化和情报一体化原则’。内部分裂和各部门各行其是使得美国极易受到突然袭击的重创,而集中化和一体化却可以确保美国未来的安全。”

美国中央情报局总部位于美国弗吉尼亚州的兰利。其主要任务是公开和秘密地收集和分析关于国外政府、公司、恐怖组织、个人、政治、文化、科技等方面的情报,协调其它国内情报机构的活动,并把这些情报报告到美国政府各个部门的工作。

它也负责维持大量军事设备,这些设备在冷战期间用于推翻外国政府做准备。

美国中央情报局分为四个主要组成部分:情报处、管理处、行动处、科技处。情报技术人员多具有较高学历、或是某些领域的专家。该机构的组织、人员、经费和活动严格保密,即使国会也不能过问。

《倾听世界的风声:中央情报局在行动》(哈尔滨出版社出版)一书中写道:“中情局不仅会在敌对国家搞秘密行动,也会对友好国家搞秘密行动。在中情局看来,几乎没有一个国家是彻底友好的。任何国家都可能变得反美,或者因其中的某些因素变得反美。中央情报局需要掌握世界上每一个国家动态,然后酌情进行秘密行动。”

中情局企图暗杀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当时,因为危地马拉总统雅各布.雅本兹的经济改革项目,中情局发起了一项反对他的运动。据机密备忘录显示,早在1952年2月,中情局就开始形成报告,上面列出了将通过在危地马拉的执行行动而被清除的几类人,其中A级名单上总共包含了58个将被暗杀的名字。

《锐智号》老姜 查阅了美国学者理查德.H.伊默曼所著的《中央情报局在危地马拉:外交干涉政策》(中文版由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其中提到:“一旦接到来自白宫前进的命令,中央情报局很快就开始为推翻雅本兹做准备。计划的代号命名为普布瑟克赛斯计划,行动的总部设在佛罗里达州的奥帕洛卡——迈阿密市郊的一个小村子。干涉的花费预计在500万到700万美元之间,需要100名左右的中央情报局特工和合同人员。中央情报局还招募了许多新人员提供服务,大部分是雇佣兵,主要来自危地马拉和其他中美洲邻国,尤其是尼加拉瓜、洪都拉斯和巴拿马。”

20世纪70年代的教会委员会报告进一步揭示了中情局在20世纪60年代针对刚果的帕特里斯.卢蒙巴、古巴的菲德尔.卡斯特罗、越南的吴庭艳兄弟以及智利的吉尼.雷内. 施耐德的暗杀企图。

戴维.巴瑞特在《中情局与国会》中指出,国会在1947年至1961年期间对中情局的监督更加不正式,并且巴瑞特发现,直到“猪湾事件”之前,没有任何记录表明中情局在任何特定秘密行动前会事先向国会进行简要汇报。塞穆尔.赫什于1974对中情局非法监督美国公民的报道也显示出对于中央情报局缺乏监督的担忧。他的揭露,加上威廉.科尔比给亨利.基辛格的记录有关中情局为颠覆外国政府和暗杀外国领导人所做的更加广泛努力的备忘录,共同导致了教会委员会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进行的国会调查及有关对中情局的监督过于松懈的声明。

这些历史无疑帮助塑造和延续了中情局在电影里作为一个流氓实体的形象。

一些电影将中情局描绘成被流氓特工所烦扰。譬如《秃鹰72小时》, 这部1975年的电影开篇讲述了中情局的分析师乔. 特纳吃完午饭回来后,发现办公室里的所有人都死了。当他打电话给他的主管寻求庇护时,过来“帮助”他的人也试图杀掉他。当情节接近高潮时,真相逐渐明朗:原来中情局内部的一个流氓分子正在试图谋杀特纳,他认为特纳已经发现了他攫取中东油田控制权的秘密计划(特纳甚至不知道自己已经发现这个计划)。这名流氓分子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除掉自己的同事。

其他电影也同样描写了中情局内部的流氓分子,包括《暗杀指令》(1981年)、《燃眉追击》(1994年)、《惊爆死亡线》(1995年)、《谍中谍》(1996年)、《谍海计中计》(2003年)以及《特工绍特》(2010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