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记忆大师吓人不,记忆大师里的凶手到底是谁

2023-12-16 15:56 作者:岑岑 围观:

是要删除情感记忆还是杀戮记忆?

电影《记忆大师》是陈正道继《催眠大师》之后执导的又一部惊悚悬疑片。影片讲述了蒋丰(黄波饰)在删除了自己的记忆后,想要再次修复被删除的记忆,却误与一个杀人犯的记忆进行了切换。这种交换的记忆成为了案件的关键,围绕着谁是凶手展开了一场“烧脑”的记忆大战。

这部电影的结构很有趣。首先是关于空的设定。影片一开始,记忆大师就说明了故事发生在T国,为了给T国增加更多真实的属性,影片用全景的方式来说明T国的社会环境,这个全景镜头也是影片为数不多的外景镜头。

t国是一个科技高度发达的国家。基于此,记忆大师的存在就有了合理的依据。记忆大师是亚洲唯一,精良的技术手段配合记忆大师充满科技感的室内建筑,也带出影片关于记忆大师删除记忆的设定。

记忆大师删除记忆的方式并不是字面上的一键删除,而是原来的参与者在特定的记忆片段中变成了旁观者,这与失忆正好相反。所谓删除记忆,只是删除了情绪或者细节,但记忆板块依然存在。

这样的设定让观众对影片后期大量“烧脑”片段的推理有了直接的线索。比如影片中,沈在海棠新村28号后花园的最后对决中,并没有开枪打死张代臣。此时,在沈的记忆中,与张代臣的相识与相恋变得十分清晰,而这段记忆的真正拥有者蒋丰,只记得张代臣是他的妻子。影片在这里也抛出了一个小问题。

在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中,无论是事件的轮廓,还是事件引发的连锁反应,比如一些激动人心的情绪,或者一些复杂的结果,都是很难忘记的。片方给出的答案偏向于后者。

影片看似在讨论一个高智商罪犯的双重人格,其实影片表达的远不止这些。《记忆大师》借用科幻小说的外壳,承载了一个非常现实的故事。

作为一名警察,沈()无疑是正义的代表。但是,另一方面,他也是犯罪行为的实施者。沈是一个正邪兼备的角色,所以他在影片中表现出多重性格。沈性格的形成与的童年经历是分不开的。除了记忆片段,影片用看似不起眼的小人物来完善这一情节线索。

第一个是的父亲沈。在影片中,沈的父亲在很短的时间内出现了两次。他第一次出现在警察局,沈的父亲向他要钱,他随便找人送他父亲。第二次出现在户外,又向手下要钱;《金钱的两个动作》刻画了一个与传统父亲形象完全相反的人物形象,但这两个短片对于理解沈是非常重要的。

另一方面,影片中的沈和蒋丰是两种社会身份不同的人,但他们面临的问题是相似的,他们交换记忆后,行动是一致的。

问题的相似之处在于,两人都要面对难以用合理的解决方案解决的家庭问题。首先,看向沈。童年时,他目睹了父亲对母亲的家暴,却无能为力。人到中年,被爱人嫌弃。两起命案都是因为童年时期不可调和的家庭矛盾,导致心理活动异常,思维方式不同,杀死的是受害者而不是行凶者。

另一方面,蒋丰的问题其实并没有解释清楚具体是什么问题。或许影片想表达一种长期积累的最终不可调和的家庭矛盾,但他选择了更极端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比如离婚。虽然家暴和不孕没有可比性,但不可否认的是,两者解决问题的方式都很极端,当然背后的驱动力也不一样。

行为的一致性体现在他们的暴力行为上。沈童年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一种暴力,但成年后有了独立意识,第二次杀人是故意的。暴力被用作发泄的手段,比第一次浴缸杀人案还要血腥。

蒋丰的暴力属性表面上并不明显,所以在狱中与狱友的对话中的“你见过凶手的眼睛吗”说明蒋丰是一个“温柔”的人,但在接下来与狱友的对话中,蒋丰的凶残就一目了然了。“我能给你多少钱让你吞下刀锋?”在他们的心里,都有邪恶的种子,区别就在于能不能扼杀在摇篮里。

电影《记忆大师》有资格成为国产悬疑惊悚片,电影的推理桥段经得起推敲,逻辑也没伤得很重。双主角和女博士的三条叙事线索也比较清晰,分别是蒋丰的感情线、沈的成长线和女博士的“背锅”线。另外,影片开头挖的洞也是后期补上的,比如监狱里的计数报警器和隐藏工具,这些在影片后半部分都有合理的解释。

影片中最明显的颜色变化也让记忆部分和现实部分有了非常清晰的界限。影片用最简单最电影化的语言讲述了记忆和现实中的故事。

在回忆段,影片是黑白分明的黑白画面。可以说黑白之间的灰色并不突出,影片并不介意黑白的对立。现实中是正常的彩色画面,整体饱和度较低,延续了上一部电影《催眠术大师》中的影像风格。

给人印象最深的一个细节是,影片中沈的温室里有一个巨大的人像雕塑。在这个巨大的雕塑前,沈在表演邪恶,雕塑以扭曲的视角静静地看着一切。这种扭曲也是对包括江枫在内的人性的扭曲。

银幕内,雕塑的视角是影片中上帝的视角,而银幕外,我们也是上帝的视角,看着别人的罪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