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靳东演绎「我的后半生」,故事、人物同质化惹巨大争议

2023-12-15 19:07 作者:岑岑 围观:

金东主演的《我的前半生》还活着,他的另一部现实主义电视剧《我们的爱》马上接手。

该剧由韩毅执导,靳东、童蕾和潘虹主演,以城市生活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家庭三代人之间的亲情和责任。

有意思的是,虽然故事类型从《我的前半生》中的职场言情变成了《我们的爱情》中的家庭伦理,故事内容从《前半生》中的感情纠葛变成了《后半生》中的家庭生活,但观众还是很容易在两部剧之间自由切换。

背后是故事人物同质化、演员戏路简单化、人物设定极端化的结果。

在生活素材极其丰富的当下,国产情感剧却一直原地踏步,反复使用一些“老梗”,这是对观众的不负责任。长此以往,市场将达到高度饱和,观众将陷入审美疲劳,创作者的创造力将逐渐下降,这对于竞争激烈、瞬息万变的影视市场来说,确实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相似的故事和人物

未来情感剧的出路在哪里?

在以往的家庭伦理剧中,“婆媳关系”占了大多数,一度到了泛滥的地步。后来,随着市场的饱和和观众话语权的变化,“婆媳问题”逐渐演变为中年夫妇的“离婚危机”。

《中国式恋爱》从离婚开始,《我的前半生》从离婚开始,说到《我们的爱情》,从离婚开始。

徐广明(靳东饰)和丁雪(童蕾饰)这对年轻夫妇为了买学区房而“假离婚”。谁知道离婚后,因为各种误会,变成了真正的离婚。后来婆婆舒(潘虹饰)想尽办法处理,只为让孙女在一个完整健康的家庭里平安成长。

故事的最后,自然是婆婆舒用她的爱赢得了大家的理解,不仅温暖了任性的女儿,也让女婿回到了自己的心里。

说白了,无非就是重复矮父母的老套情节,深陷情网,生老病死,第二次重来。观众在读开头的时候,就能大致预测出故事的走向。

不仅故事“同质化”,人物塑造也“同质化”。《我们的爱情》中的妻子丁雪和大多数家庭伦理剧中的女性角色一样,脾气暴躁,没有耐心,总是怀疑自己的丈夫有外遇。

剧中,夫妻俩为了买学区房离婚了,但最后,房子没做。由于丁雪的个性,徐广明不敢告诉她真相。另一方面,发现真相的丁雪立即跑到徐广明的工作单位大吵大闹,并将学区的事情捅给了徐广明的老板。

而这种昂着头指责别人的方式,不分场合,与《我的前半生》中罗子君在陈公司大闹的那一幕惊人的一致。

正如有业内人士指出的,家庭伦理剧的创作进入了“三破一苦”的怪圈——“家庭破碎、情感破碎、婚姻破碎、女人凄惨”。这是因为大部分编剧都是“在房里编故事”,缺乏生活细节,所以只能编同样的情节和人物。这种创作容易,但随着观众对这种剧、这种人的新鲜感减弱,市场自然会给出答案。现在流行的“大女戏”也是如此。

实现创造性的突破和创新,是制作人接下来必须坚持的方向。只有保持作品的新鲜感,打开更丰富的窗口,提炼出更有温度和质感的生活,代入更多具有时代特征的文化符号,国产情感剧才能找到出路。否则,未来的电视剧市场只会重复“饱和-再饱和”的无尽循环,让越来越多类型的剧和角色陷入同质化。

演员频繁消费“个人设计”

爱还是杀?

自从伪装者走红后,年过四十的靳东似乎越来越受到大剧的喜爱。今年上半年横扫Justices Seeker、欢乐颂2、我的前半生三部备受瞩目的话题剧,成为当之无愧的“荧屏之王”。

但回顾近几年金东的剧,无论是《伪装者》里的明楼,《欢乐颂》里的谭老板,《正义的追寻者》里的庄博士,还是《我的前半生》里的贺涵,金东的每一个角色都没有逃过社会精英的眼睛。

这次在《我们的爱情》中,他饰演一个“凤凰男”:出身农村,用知识改变了命运,不仅成为一名受人尊敬的科研人员,还娶了一个歌舞团的台柱。说白了,也仅限于精英阶层。

《我们的爱》播出期间,在金东推出了另一部《守护者——浮出水面》,金东在其中饰演一名国安调查员,还是一个同质的角色。

俗话说,物极必反。前几天金星在金星秀上指出,靳东的角色太单一,重复。

长期扮演同一个角色,似乎是对自己翅膀的一种爱。比如曾经,只要提到“老干部”和“精英”的角色,人们就会想到靳东。他把这种角色打磨到了极致,让人提起类似角色首先想到的就是他。

但要知道,对于演员来说,不重复自己,不重复别人,是基本的职业要求。现在为了赚快钱,资本当然会顶得住最火的演员,但快速变现不应该是有艺术追求的演员该做的事。没有生活的沉淀和修养,天天卡在片场,为了钱拼命工作,是做不了一个值得尊敬的艺人的。

没有突破是致命的。这个圈子里类似的例子很多,无论是导演还是演员,不然不会有那么多人想寻求转型。如果你每部戏看到的都是靳东,而不是一个鲜活的角色,观众是不会认同的。

审美疲劳迅速到来,曾经引以为傲的“人性化设计”自然容易崩塌,曾经圈粉的利器也会成为群体嘲讽的依据。如果你爱一个演员,不要过度使用他。如果一个演员爱自己,就不要努力去接角色和没有突破的作品。

极端人物设定

你想传达什么样的情绪和情感?

国产情感剧有个特点:喜欢把人物角色最大化。用“精彩”的人物来制造戏剧冲突和人物矛盾。

在我们的爱情中,童蕾的妻子“丁雪”是最极端的。她是一个娇娇女人。她对待老公和同事都是一副强势霸气的态度。她外表咄咄逼人,时尚漂亮,但内心却有很大的优越感。她从不轻易屈服。

没想到,她得知老公承诺的学区房没了,第一反应是怀疑老公出轨;她去演艺厅演出,食堂的饭菜不合她的胃口,就闹起来,直到老板当场炒了厨师。她没有照顾好女儿,导致她出了车祸,她还在为自己开脱说这不是什么大事。

这样一个不合理的女性角色,成了剧中矛盾的主要导火索。

因为“人”的复杂性,电视剧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往往走“大而全”的道路,将各种人物融为一体,换来的是矛盾的大爆发。但这也会让人物变得不严谨,充满逻辑伤口。例如,“丁雪”这个角色的个性就很不合理。***妈是退休教师,也是歌舞团的王牌员工。但是她那种傲慢易怒的气质真的好像不是来自小康之家,很难引起观众的共鸣。

而对人物的极端和负面解读又能传达出什么样的情绪和情感?可以推广什么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样的人物能给观众什么正面的影响?答案不言而喻。

诚然,在现实题材备受关注的当下,相似的剧情和人物可以吸引相同的观众,形成集中播出的规模效应,但这也暴露了电视剧“同质化”赤裸裸地暴露在阳光下的弊端,将故事、演员、人物推入舆论漩涡。

近年来,影视行业的创作能力退步是不争的事实,但它所做的运动确实比以前大了很多。喧嚣过后,一地的鸡毛显得很孤独,不符合大国崛起所倡导的文化自信的要求。

目前来看,创作一部现象级的电视剧很容易,但创作一部有质量的现象级电视剧却很难。没有经历过生活和真实的物质积累,浏览贴吧和网站论坛是不可能创作出优秀的地标性电视剧的。

情感剧是我们所有电视剧类型中产量最大的,也是生活文化最直接的载体。如果刻意制造一个靠炒作和虚假数据支撑的“现实话题”,未来永远不可期,也与广电总局近期提出的电视剧不允许过度娱乐化的方向背道而驰!

是时候让整个行业思考一下了。

& ltEND & gt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