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硬骨头演员列表,硬骨头演员表_全部演员介绍

2023-12-15 05:46 作者:岑岑 围观:

第一次提到“东方马奇诺防线”,了解东北抗联历史的人可能知道,那是在苏联大反攻中被攻破的日本堡垒。但更多的人和笔者一样,不知道它到底在哪里,是做什么用的,在抗日战争中引起了哪些争议。

实际上,这条神秘的防线是伪满洲国时期,在日军的压迫下,中国数百万工人用生命筑起的军事堡垒。同时也是东北抗联战士冒着生命危险在大反攻中发现并帮助苏军迅速摧毁的一道防线。正在重庆卫视热播的东北抗战传奇剧《硬骨头》,就是以这段不为人知的抗战历史为背景写成的。

《硬骨头》由北京时代榜样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浙江葛军影视有限公司、重庆广播电视集团(总台)、重庆银隆影视有限公司、东泰榜样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捷诚瑞吉祥影视传媒有限公司联合出品,自登陆重庆卫视黄金档以来一直稳居收视榜首。青春里,古装剧碾压,少年接管荧屏的暑期档,一个战争传奇怎么可能出奇制胜,获得这么好的收视率?带着这个问题,影视独白采访了《硬骨头》的导演马,请他详细谈谈该剧的幕后,以及他多年来创作战争、军事题材的心得。

导演马

以史为鉴,揭示“东方马奇诺防线”,防止死者第二次牺牲。

抗战胜利前夕,在经历了长达14年漫长抗日斗争的东北,一批批敌后抗日特工依然活跃在与日军殊死博弈的前线,侦查要塞防线,为苏联大反攻做最后准备。《硬骨头》讲的就是这样一群坚持到最后的“硬骨头”,讲的就是这段鲜为人知的抗日战争史。

《硬骨头》项目于2012年启动,这部剧最初的灵感是一部名为《大北人1945》的小说。从小说到剧本,修改了近三年,所以如此执着,是因为小说所揭示的东北抗战史实弥足珍贵。谈及硬骨头,钱没有先谈生产。在他看来,《硬骨头》虽然有很强的战争传奇和故事性,但它首先是一部历史剧,历史意识和使命感是支撑这部作品的两条生命线。

在题材细分上,《硬骨头》关注的东北抗日战场并不是以往同类题材创作的重点。恰恰是这段抗战时期,我们表现得不多,是特别的历史特殊性和艺术张力。东北抗战始于1931年,历时14年。反统一战线一方面面临伪满洲国日本势力的压迫统治,另一方面与延安党中央联系不畅,只能通过共产国际间接指导斗争,斗争的艰辛可想而知。"当时,东北抗联战争几乎处于孤立状态."虽然两部都是抗战题材,但聚焦东北敌后抗战的《硬骨头》却有着历史的秘密。最初触动马的,正是这种层次的珍贵。

《硬骨头》还揭示了一段不为人知的“日本筑堡史”,这段历史不仅很少涉足影视制作,学术界也很少关注。20世纪30年代至抗战胜利前夕,日军在中苏边境修筑了一条被称为“东方马奇诺防线”的堡垒线。虽然没有关于堡垒建设规模和工人数量的官方数据,但从现在留下的残迹来看,日本的堡垒建设至少涉及数百公里的规模和中国数十万甚至上百万的工人。《硬骨头》旨在还原抗战背后的无名英雄如何冒着生命危险调查要塞的军事情况,如何在抗战胜利前夕将情报传递给苏联,帮助苏联进行战略反攻的历史。在马和整个创作团队看来,这是一段不能忘记的抗战历史:“要让这段历史活起来,就要让英雄们被记住。遗忘就是背叛,死去的人不能被牺牲第二次。这是我们做《硬骨头》这部剧的初心。”

小人物改变历史,他们是“硬骨头”,是一群独行侠类型的快乐英雄。

“我总是对小人物改变历史的观点感兴趣,”马钱月坦言。近年来,中国的战争题材创作正在经历从书写伟大历史和英雄到讲述历史细节、关注小人物的创作转向。硬骨头也不例外。《硬骨头》虽然取材于日本筑城这一重要历史事件,但并不拘泥于脸书的英雄主义基调。钢刺团队的大部分成员都是出身卑微的普通人。他们是屠夫、医生、裁缝或者烧酒店主,身上充满了市井气息。长期从事面对生死的敌后工作,养成了圆滑多面的生存本能,同时也养成了豁达的笑对生死的性格。

《硬骨头》中人物的独特性是创作者根据历史上真实人物的特点设定的形象塑造基调。

首先是独行侠的形象。《硬骨头》中的人物虽然有家庭背景,但大多是独行侠。马说,他们在做资料调查时,发现东北抗联运动的很多英雄都与家人失去了联系。“整整14年来,这些人一直在改变自己的身份。他们只是挣扎着活下来,已经失去了家人。”在《硬骨头》中,除了第一个英雄杨(由成龙饰演)是商人家庭的继承人外,其他人包括赵(由饰演)、绘图专家(由饰演)、爆破专家屠大壮(由王一生饰演)、调查员猴子(由龚海滨饰演)和狙击手林闯(由饰演),包括医生跳马(由姚旷饰演)和二乔(由张润饰演)。恰恰是他们的孤独,触动了观众内心的柔软。

再者,钢刺的成员勇敢、执着、世故——他们都是带着面具生活的人。剧中的钢刺队成员是民族的脊梁,是对敌斗争的尖刀,但同时又要乔装打扮,成为普通人。只有把握好这一点,敌后工作者的形象才能真实可信。

《硬骨头》中的钢刺队队长赵子良是一位勇敢而足智多谋的斗争英雄。回到家,他是个嬉皮士纨绔子弟,面对未婚妻,他变成了一个胆小的小男人。赵书记是整个钢刺队斗争中的主脑,但他在生活中却是一个精于算计的烧酒老板。“在斗争中活下来是跟日本人玩的前提,”马说。“表演这样的角色,需要在善与恶、简单与流畅之间无缝切换,才能体现出角色的多面复杂性。”

最后一点是“快乐英雄”的概念。这些平民英雄长期从事直面生死的斗争,养成了他们嘲笑生死、蔑视死亡的人格特征。剧中,一位钢刺队成员在牺牲前说:“我这辈子做了一件事,值得!”这就是这群快乐英雄的精神写照。

说到对男主角“乐观”的表现,马特别提到了谢(饰演)和妻子姚果儿(饰演)商量婚事的一个场景,而这个场景的背景是姚果儿的哥哥前两天刚刚去世。他特别要求女演员不要表现出悲伤。“哪怕是短暂的快乐,也要沉浸其中,哪怕是带着忧伤的微笑。”所谓快乐英雄笑对生死,这是剧中那群“硬骨头”的基本气质。

导演在片场

挖掘战争题材的富矿,除了思想内容,还需要真实的场景、事实、真实的历史。

从日出东方,向前!前进!马跃从艺18年,参演了大量战争和军事题材的影视剧。虽然导演了《硬骨头》这部电影,但他在造型和景观制作方面的经验也展现得淋漓尽致。

《硬骨头》在东北拍摄,场景逼真,道具精致,准确还原了东北抗战的氛围。更难得的是,剧中几乎每一集都有涉及爆破和枪战的战斗动作场景,从在树林里打巷战、游击战,到驾驶装甲车炸毁河桥。玩起来并不难,在调动情绪、提振节奏方面提供了很多帮助。

提到制作上的这些努力,马觉得很自然:“《硬骨头》是一部现实主义的作品,虽然包含了传奇的成分。从导演的角度来说,立体的造型和质感是这部剧的基础。”多年来,马一直在战争和军事题材领域耕耘,他对此类题材的创作有一些基本原则:“战争剧是一种很有吸引力的类型,关乎生死,触及民族命运,大是大非。我觉得战争剧的生命线还是在于真实——史料、人物、场景、氛围都是真实的,外表一致,缺一不可。”

最近《硬骨头》第二部《绝地归来》也即将开拍。这一次,时代楷模带来的新一季故事,依然会以堡垒为背景发生。故事讲述了一个在苏联长大的中国女记者,因为发现了日本修建的堡垒而来到哈尔滨,牵连了中日苏三方的冲突,也勾起了一段尘封的传奇往事。

[文/铁桶]

版权声明:微信微信官方账号【影视独舌】所有原创文字,版权归【影视独舌】及原作者所有。欢迎分享给朋友,但如果是其他媒体转载,需要征得我们的同意并注明出处。(具体要求请回复“转载”!)

微信号:dusheme

一个有观点、有态度、有温度的行业交流平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