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白玉霜生日视频,白玉霜的一生

2023-12-15 05:17 作者:岑岑 围观:

评剧是我国北方影响最大的剧种之一,筱白玉霜是评剧白派艺术发展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2022年是杰出的评剧表演艺术家筱白玉霜先生诞辰100周年和逝世55周年。她一生潜心艺术,拓宽了评剧表现人物的领域,创作了众多鲜活生动的舞台形象,特别是北京解放以后,曾主演了若干经过整理改编的传统剧目和新编历史剧,而且主演过不少现代题材评剧,是新中国成立前后最早主演现代戏的先行者。筱白玉霜是继承白玉霜的艺术、中兴白派的杰出传人,是我国富有开拓精神,并取得卓越成就,对评剧的革新、发展有重大贡献的功力深厚、锐意精进、开风气之先的艺术家,为提升和发展评剧奋力拼搏,把“白派”艺术推向新高峰,将评剧的表演艺术推向了全国一流水平。她在中国评剧发展史乃至中国戏曲发展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1950年,在全国文代会上与毛主席合影留念

筱白玉霜(1922-1967),原名李再雯,生于1922年,曾任全国政协第二届、第三届委员,中国文联委员,中国剧协理事,北京剧协副主席,中国评剧院艺委会主任。她是评剧早期女演员白派创始人白玉霜的养女,从十一岁在母亲的剧团里学戏,拜珍珠花为师。一开始珍珠花按照白玉霜的路子教了筱白玉霜两出传统戏,发现她聪明伶俐,天赋条件很适合白派艺术,就对筱白玉霜的学习格外关注。筱白玉霜学习很刻苦,经常在后台扒着帘子看母亲的演出,用心记下来,一板一眼、一腔一句地学,几年的时间把母亲的一些剧目都学会了。有时候白玉霜有事不能演出,筱白玉霜就代替她上场,观众对这个年轻演员,格外的关注和喜爱。

筱白玉霜(左一)与白玉霜(中)合影

白玉霜于1942年病逝于天津后,筱白玉霜扛起了评剧白派艺术的大旗。她的表演以青衣为主,又善演花旦、老旦、彩旦,塑造的人物也不拘一格。但无论什么角色,都能体现出她的艺术功力之强,基础之深厚,魅力之无穷。《马寡妇开店》是成兆才先生的代表作之一,也是评剧形成时期的重要剧目之一,由评剧第一代演员月明珠首演。1930年,白玉霜在上海演出此剧,在学术界受到好评。筱白玉霜创造性地接过此剧,摒弃了白玉霜的风骚旦应工,以花衫应工此剧,扮相素雅,还对一些不合理的词句进行了删改。1956年,她参加文化部在京举办的全国戏曲演员第二期讲习班,结业时应邀与著名评剧小生刘小楼合作内部演出一场。她以一颗善良美丽的心,赋予人物多情、善良、孝顺的品质。这个人物形象不仅真实优美不俗,而且情趣健康,令人同情。当年这次难得的演出的录音,在今天已成为弥足珍贵的音配像资料。

《小女婿》(筱白玉霜饰杨香草)

《家》(左起:席宝昆饰大少爷、筱白玉霜饰瑞珏)

全国解放后,筱白玉霜无论在政治上还是艺术上都得到了解放。她是继承白玉霜艺术的杰出传人,将白派艺术推上了一个崭新的高峰。她是建国后最早主演革命现代戏的先行者,第一个在首都舞台扛起现代戏的大旗,演出了一系列表现新中国新生活的现代戏,如解放区的新秧歌剧《兄妹开荒》。之后,她还相继演出了现代戏《农民泪》《九尾狐》《千年冰河开了冻》《小女婿》等剧目,对评剧艺术的改革和推动评剧现代戏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她的非凡演技,深得欧阳予倩、田汉、曹禺、舒强、胡沙等的赞叹。胡沙说:“筱白玉霜为人是正直的,为艺也是正派的。她走出台,用眼一扫,全场观众就跟她走。她在评剧史上的功绩是将评剧表演艺术提高到了全国第一流的水平。”“她的表演气度不凡,不温不火,含蓄有味,引人入胜。”她在《九尾狐》中饰演反面人物,连演100场轰动九城。她演《小女婿》,“鸟入林,鸡上窝”的歌声一起,不仅观众鸦雀无声,本团演员也在侧幕聚精会神倾听,由此可见其艺术魅力之大。1950年,筱白玉霜参加第一届政协三次会议时,受到了毛泽东主席的亲切接见。

《金沙江畔》(筱白玉霜饰金秀)

《李双双》(左起:马泰饰孙喜旺、筱白玉霜饰李双双)

《苦菜花》(后排右一:筱白玉霜饰冯大娘)

现代戏《金沙江畔》是建国10周年的献礼剧目,她在剧中扮演了红军总支书兼卫生队长金秀。这是她第一次成功塑造一位红军基层干部的艺术形象,在剧中她演唱的“小酸枣”、“好一个美丽的藏族姑娘”深为人民大众喜爱,流传至今。她在《罗汉钱》中扮演了小飞娥,《家》中扮演了瑞珏、《李双双》中扮演了李双双、《苦菜花》中扮演革命母亲冯大娘,这些性格鲜明、生动饱满的艺术形象都深深地存留在评剧观众的心中。剧中的一些著名唱段也久唱不衰,像《苦菜花》中的唱段“菜根虽苦花儿香”,音域、音调,都有很大的突破,经几代人的传唱,仍为今天观众所喜欢。

《秦香莲》(筱白玉霜饰秦香莲)

她的代表剧目《秦香莲》在群众中有深远的影响,她经过刻苦钻研,把秦香莲这个人物塑造得非常感人,人们十分喜爱她的演唱艺术。1953年,她主演的《秦香莲》拍成了新中国第一部戏曲电影艺术片,在国内外都享有盛誉。筱白玉霜在舞台表演上是很认真严肃的,平稳、端庄、大气、规范,注重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眼睛和身上都很有戏,静和动对比鲜明。她的演出每一句话、每一声腔、每一个过门都反复琢磨,演出的时候都按照排练时规定的唱,从不演走了样子的戏,非常规矩。她在演唱艺术方面有很深的造诣,唱腔宽厚圆润、细腻传情、字正腔圆、韵味醇厚、以情带声、声情并茂。她排一个新戏,都是先分析人物性格和思想感情,再根据人物思想感情的需要设计唱腔。所以筱白玉霜扮演的人物个性都很鲜明,尤其是扮演悲剧人物,更加生动感人。筱白玉霜为了提高自己的表现能力,曾经学习过京剧老旦的唱法和京韵大鼓的发音咬字,借鉴到评剧的唱腔中来。这些兄弟剧种的艺术表现手法丰富了筱白玉霜的唱腔,使她的演唱艺术不断提升。

自参加国家剧团后,因与新文艺工作者合作,接触了一些新的排演方法,学习了新的艺术理论,打破了过去“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表演方法,开始寻找角色的内心根据,挖掘人物的思想感情,把表演艺术提高到理论上来认识。筱白玉霜在评剧音乐改革上同音乐工作者合作,在挖掘传统唱腔的基础上,博采众长,创造出许多柔润婉转、含蓄深沉、朴实无华的精彩唱段。这些唱腔都有机地体现了剧中人物和情节的需要,有力地揭示了人物思想感情。她的唱片和录音流传甚广。

筱白玉霜不仅继承了白玉霜独创的“白派”唱腔,并加以发展和丰富。由于她的勤奋和钻研,在演唱艺术上独具一格。她刻画人物细腻,行腔低回婉转,音乐形象感染力强。她所扮演的人物形象鲜明,各具特色。在创造角色过程中,她坚持从生活出发刻画人物,是一位优秀的现实主义表演艺术家。

1958年,参加福建前线慰问团时,在前沿阵地为战士清唱

郊区劳动之余为乡亲们演唱

筱白玉霜还是一位杰出的爱国艺人,坚决执行文艺为了工农兵服务的方向,经常深入工厂和部队演出。一九五二年她随中国人民第二届赴朝慰问团去朝鲜,她冒着敌机的扫射,迎着敌人的炮轰,热情地为我们的志愿军和朝鲜军民演唱,对此曾荣获模范团员的称号。

筱白玉霜先生的艺术道路是曲折的,有快乐,也有辛酸,有成功,也有不幸。她幼年艰难地接受了白玉霜的衣钵,确定了白派最佳传人的艺术地位。中国人民的彻底解放,也带来了她的新生和艺术上更大的成功。她的表演艺术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无论题材的选择、剧目的质量、思想的高度、艺术风格的大家风范,都远远超越前人,一扫旧评剧迎合某些落后观众的庸俗趣味。她不甘沉沦,追求光明,终于成为共产党人,成为人民的艺术家。筱白玉霜的一生,是艰难的一生,也是光荣的一生。她对评剧艺术事业有不可磨灭的功绩,留给后人宝贵的精神力量和珍贵的艺术财富。

(文字部分根据中国评剧院资料室筱白玉霜先生艺术档案梳理而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