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悲剧的浪漫《诺尔玛》,看贝里尼如何通过旋律,谱写浪漫和现实

2023-12-14 18:08 作者:岑岑 围观:

文丨胖仔娱说

编辑丨胖仔娱说

美国戏剧理论家贝克深信:“戏剧作品的永恒价值取决于其人物性格的深刻塑造。”在戏剧作品中,那些鲜明的人物形象成为观众的焦点。

只有通过塑造独特而引人入胜的角色,才能制造出令人感动的艺术效果。这些充满个性美的角色能够吸引观众投入对他们命运的关怀,同时让他们随着戏剧情节的发展感受到冲突的激烈性以及事件变化的深刻内涵。

以贝里尼的歌剧《诺尔玛》为例,这部作品之所以能够在音乐历史的长河中长盛不衰,主要原因在于主人公诺尔玛的音乐形象在戏剧冲突逐渐升级的过程中表现出的悲剧之美。

在实际的戏剧创作中,创作者采用多种手法来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主要通过人物的动作、情节、戏剧冲突等方式进行性格刻画。

实际上,歌剧《诺尔玛》将故事背景设定在古高卢德鲁伊教的女祭司身上,这为故事增添了神秘的元素,让观众在一开始就充满了浓厚的好奇心,渴望欣赏这部歌剧。

令人惊讶的是,这位担负着部落和宗教命运的领袖角色,与既非本教信徒又非友方的敌对首领之间出现了出乎意料的情感纠葛。这种剧情设置和场景安排激发了人们的疑问和兴趣,使故事更加引人入胜。

基于这一前提,贝里尼以多种音乐技巧来展示人物内心世界,表现他们的内在情感,进而实现对人物性格的深刻刻画以及悲剧故事美的呈现。

就像《歌剧艺术论纲》的作者所强调的:

“回顾西方古典歌剧的创作实践,众多歌剧大师都将人物的情感核心活动置于歌剧的情感中心,他们将角色置身于各种危险的命运抉择和现实困境之中,让角色承受情感煎熬和心理折磨,创造出强烈的情感宣泄状态,然后通过充分的音乐表现达到情感高潮。”

诺尔玛的音乐形象中的悲剧美正是通过一系列矛盾冲突和情感纠葛逐渐揭示出来的。

英雄头领的侠骨柔情

在对诺尔玛的角色塑造方面,贝里尼通过揭示她内心矛盾的情感,精细地勾勒了这个角色多重身份的内在表现,而这些角色随着剧情的发展逐渐浮出水面。

歌剧《诺尔玛》通常被学界归类为英雄主义悲剧,在序曲中,作曲家巧妙地提前演绎了整个剧情的要点,预示了悲剧性结局的临近。

剧中德鲁伊教徒们激情澎湃的合唱突显了这部歌剧的英雄主义一面。因此,诺尔玛的英雄领袖形象在歌剧的序曲和德鲁伊教徒壮丽的合唱声中初现端倪。

这些音乐片段通常采用进行曲的形式,旋律线清晰而鲜明,充满动感的附点节奏贯穿全曲,乐队编曲简洁而精致,避免了累赘,营造出高亢而庄重的氛围。

在第一幕的祭祀仪式上,诺尔玛在开始她的咏叹调《贞洁女神》之前,场景音乐细致地描绘了诺尔玛所身处的环境:

宁静而美丽的月夜,以及在这样的背景下,诺尔玛内心渴望宁静的情感世界。

同时,这首咏叹调也如同一幅工笔画,巧妙地勾勒了诺尔玛作为一个温柔情人的形象,与之前的英雄性音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歌唱部分的长音之后,音程之间以有限而快速的方式迁移和迂回,使音乐更加宁静而婉转,生动地呈现出诺尔玛正面临进退两难的困境。

十六分音符的紧凑重音后置,推动了诺尔玛内心的祈祷,此时她的思想和情感得以精心而充分地释放和表达。

咏叹调的后半部分的“卡巴莱塔”具有强烈的叙事性,调性与之前的“卡伐蒂那”不同,节奏、力度和音程之间的跨度与前半部分的宁静、流畅和平缓的旋律形成了明显的对比,为这一段富有激情的唱段带来了令人兴奋和激动的高潮。

这段音乐为演唱者提供了广阔的声乐技巧发挥空间,同时也生动地展现了诺尔玛在民族忠诚与爱情义务之间左右为难的内心挣扎。

音乐中的下行音阶似乎预示了诺尔玛的悲剧命运,而诺尔玛的英雄气概在结束句的C音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这也是咏叹调强烈而充实的高潮,为诺尔玛角色的悲剧美增添了深刻的一笔,犹如浓墨重彩的点缀。

在刻画诺尔玛作为阿达基萨可信赖的朋友形象时,贝里尼采用了一种重唱的形式,这种形式可以同时呈现不同人物的内心感受。这样的安排特别突出了诺尔玛对阿达基萨爱情的同情和理解,突显了她的善良本性。

当阿达基萨前来寻求诺尔玛的帮助时,贝里尼编排了一段名为《啊,我也怀念》的二重唱。

这段二重唱既柔美又华丽,充满优雅,美妙的装饰音点缀着流畅的旋律,弦乐以和声形式展示,传递着深切的悲愤和柔美之情。

这段音乐代表着两位角色截然不同的心理世界,在微妙的编排下,交织出彼此心境的交集,生动地展现了不同情感的交融。

接着,木管乐器以悲切的旋律与声乐相互编织、和谐共鸣,阿达基萨在这旋律中述说着与她情人之间的柔情和甜蜜。

诺尔玛柔和的歌声与和谐的乐队伴奏相得益彰,生动地勾勒出她对自己美好爱情的深刻回忆。

这一刻,她依然不知道她们竟然是同一位男士的情侣,但仍然真诚地安慰她的朋友,鼓励她坚定地追求自己的爱情。

随着音乐速度的逐渐加快,调性从F小调转变为C大调,诺尔玛的歌声逐渐高亢起来。诺尔玛的理解和支持给了阿达基萨信心。

最后部分,两个声部以平行三度的旋律推向了小高潮,表现了诺尔玛和阿达基萨对爱情和友情的欢愉歌颂,以及对真挚爱情的共同向往和追求的内心情感。

情感纠葛的戏剧化

当诺尔玛得知阿达基萨和她爱的是同一个人时,她几乎无法相信这一事实。音乐情感立刻发生剧烈变化,小提琴奏出迅猛急促的音响,管弦乐队也加入其中,表现出诺尔玛的愤怒,她情绪高涨地演唱着《不必胆寒,背信弃义的人!》。

在大跳音阶上,诺尔玛的高音呼号如同撕心裂肺的诅咒,她对这个玩弄女人感情的不忠者发出痛恨之声。在这一段中,贝里尼频繁使用了精美的装饰音句,巧妙地勾画出诺尔玛的激愤之情。

随着音乐节奏的加快和波里奥内的歌声加入,出现了诺尔玛、阿达基萨和波里奥内的高难度三拍子三重唱《哦,我成为了你无情罪恶的牺牲品》。

这个音乐片段揭示了三位情感纠葛的人在这一瞬间的不同情绪,生动地呈现了诺尔玛发现自己被爱人欺骗的愤怒表情。这段音乐也是整部作品中最丰富、最有力的部分,采用了B大调和98拍的行板格局。

波里奥内请求诺尔玛不要因为阿达基萨是她的情敌而加害于她;而阿达基萨则深感男人言辞虚伪和可怕的本质。诺尔玛的愤怒谴责声掺杂在他们的歌唱之中,增强了整个重唱的戏剧性效果。

三声部旋律线如织,交错错综,时而复杂交织,时而和谐融合。沉着的音韵勾勒出三位角色之间的纷争与内心挣扎,在弦乐的延续和和弦的呼应中,管弦乐队以生动的方式展现了旋律中蕴含的激情与戏剧性的强烈张力。

同一场景中三位角色迥然不同的矛盾情感状态,随着音乐节奏的加速和音乐力量的增强,剧情在三人激烈对唱《死亡之神将来临》中达到了高潮。

这段音乐始终与诺尔玛的内心起伏同步,音乐简洁明了,一气呵成,通过强烈的音乐对比戏剧化地展现了诺尔玛在同一时间段内不断变化的心理状态。

这样的音乐呈现多维度的诺尔玛性格:当面对阿达基萨的真诚倾诉时,她鼓励她朋友大胆追求爱情,展现出她坚强的性格和对友情的重视。

而当她得知阿达基萨所爱的人竟然是波里奥内时,她既毫不留情地谴责不忠的波里奥内,又对无辜的情敌阿达基萨表现出宽容和谅解,显示出她的爱恨分明和坚决反对背信弃义的个性美。

为人母亲的进退两难

在塑造诺尔玛母亲形象方面,贝里尼通过咏叹调《他们正在熟睡》来表现。第二幕第一场的前奏曲为剧情铺垫,大提琴哀伤低沉的旋律表现了诺尔玛对孩子无尽的母爱。

双簧管和小提琴以柔和的音韵慢慢奏出的音符仿佛是诺尔玛内心的独白,她承受着巨大的痛苦和纠结,一方面想要结束自己的两个孩子的生命,但作为亲生母亲却无法付诸实践。另一方面,她想要给波里奥内一些教训,因为他移情别恋。

在心情的复杂交织中,她甚至考虑结束自己的生命。这一时刻的情感表达通过单簧管的哀咽、弦乐器的拨奏以及小提琴的断续弓弦等方式生动地呈现,反映了她内心的混乱和矛盾。

她决定结束自己的生命,但首先需要妥善安排自己的孩子的未来。因此,她只能请求阿达基萨承担养育孩子的责任。

两位女性在二重唱《啊,带孩子们过来》中,表现了她们之间纯洁的友情。乐队奏出坚定的进行曲旋律,仿佛在告诉大家诺尔玛已经做出了决定。而阿达基萨则坚定地劝说诺尔玛放弃自杀念头,继续生活下去。

阿达基萨的坚持最终奏效,诺尔玛重新燃起对生活的希望,在《直到最后一刻》(谱例2)的二重唱中,她们紧紧相拥。这时,音乐变得愈发欢快,她们互相激励,决心勇敢面对命运。

在这段充满深情和令人激动的音乐中,两个声部的和谐跳音和持续音引领人们沉浸在幸福的渴望之中。管弦乐队以高度的艺术张力,生动地勾勒出两位勇敢而善良的女性形象。

大提琴的独奏旋律多次反复,交替出现的节奏的拉长和压缩制造了音乐上的对比,逐渐引领音乐走向高潮,更加细致而充分地表现了诺尔玛面对骨肉分离的痛苦、焦虑以及生死抉择的纠结情感。这些元素为诺尔玛的形象增添了柔美而细腻的母性之美。

永恒爱情的誓死捍卫

第二幕的最后一场是整部剧的高潮,这时诺尔玛的形象已经演变成一个综合体,兼具多种角色和多重矛盾。贝里尼运用了一系列富有变化的二重唱来勾勒诺尔玛在矛盾巅峰时刻的心理变化。

这段二重唱突破了传统的形式,两位角色在相同的旋律上交替歌唱,随后逐渐加强戏剧效果。

《如今你在我掌握之中》表现了诺尔玛试图通过孩子来重新夺回波里奥内的心,声乐部分的旋律和紧张的对话令人心动。

《你同样将受苦》的音乐开始变得急剧而激烈,诺尔玛试图通过孩子威胁波里奥内,但未能成功,于是她转而拿阿达基萨来威胁。

在相同的旋律但不同调性下,波里奥内开始恳求诺尔玛宽恕阿达基萨,他自己只求一死。

音乐的速度逐渐加快,从之前的中庸速度转变为进行曲般的节奏,突显了诺尔玛在最关键的时刻依然希望波里奥内能够改变主意。

此时,波里奥内充满紧张和胆怯,极力劝说诺尔玛宽恕阿达基萨,二重唱一直在充满争执的音乐中进行。他们最后的咏叹调《被你抛弃的心》(谱例3)使整部剧达到了巅峰。

小提琴分解和弦的背景音乐突显了诺尔玛温柔的一面,人声部分的柔和、间歇和乐队几乎静止的弦乐分解和弦一起,呈现出诺尔玛无奈哽咽的语气,生动刻画了她对爱情的坚守。

内心深受感动的波里奥内早已悔恨不已,他表示愿意与诺尔玛共同面对火刑,并以此来回报诺尔玛的深情厚意。在同一旋律中,他的忏悔也凸显出诺尔玛爱情的伟大力量。

主人公诺尔玛的命运是一场悲剧,她在一个个矛盾的漩涡中将自己推向了死亡的边缘,以牺牲个人生命的悲壮举动来呈现永恒爱情的不朽之美。

在对诺尔玛形象的塑造中,贝里尼不仅巧妙地利用了独唱、二重唱、三重唱等多种形式来描绘人物的内心世界,还灵活地运用了序曲、器乐间奏以及合唱伴奏,以烘托场景和气氛,为人物性格的展现进行必要的铺垫。

这些元素共同助力创造了诺尔玛的形象,使观众在庄严辉煌的音乐世界中领略到令人心潮澎湃的美丽。

诺尔玛音乐形象的悲剧美

与其他歌剧大师所创造的女性形象相比,诺尔玛的女性形象似乎更为独特。

莫扎特对女性角色的把握简直令人惊叹,比如《费加罗的婚礼》中的苏珊娜、《唐·璜》中的翠娜以及《女人心》中的丝碧娜等等。

这些女性角色通常具备机智和聪明的性格特征,剧情通常以欢快的喜剧结局为主。比才则以卡门这一形象最为杰出,她大胆、多情,不畏风险。

而普契尼所塑造的角色则往往是一往情深的、柔弱的女性,最终无法摆脱无情命运的打击和摧残。

在她们的故事中,爱情和死亡似乎总是一枚硬币的两面,无法分割,如《蝴蝶夫人》中的巧巧桑、《艺术家的生涯》中的咪咪以及《托斯卡》中的托斯卡等。

威尔地歌剧中的人物类型虽然更为多样,包括贵族、女奴、妓女等,但他所塑造的女性角色都具备强烈的情感悲剧特质,带着更为深厚的使命感。

例如,《茶花女》中的薇奥菜塔和《奥赛罗》中的苔丝德蒙娜等。而在贝里尼的歌剧中,诺尔玛这一角色则将所有女性人物的优点融合于一身。

他以多种形式和手法,全面而多角度地诠释了一个现实生活中真实女性的温情和悲悯。

她是一位宗教领袖,充满坚强和勇敢;她也是一位善良的女性,忠诚而宽容……她的独特之处在于,相较于其他女性角色,她拥有更多的无畏和智慧。

她不仅掌握着自己的命运,还牵扯着她的孩子、朋友以及族人的命运。她已不再是悲惨命运的牺牲品,而是一切命运的主宰者。

作曲家通过精雕细琢的音乐笔触,通过一曲咏叹、三次叹息,展示了诺尔玛在复杂而矛盾重重的情感面前所经历的深刻内心历程。

贝里尼对于诺尔玛性格的刻画不仅成功,更是近乎完美的。她的完美之处在于:作为女性,她最终以深沉的爱情征服了那个曾经背叛她的爱人。

作为母亲,她展现了伟大的母性爱,保住了自己亲生孩子的生命。

作为朋友,她以珍贵的友情赢得了信任;作为女儿,她用无奈的忏悔回报了父亲的养育之恩;作为祭司,她毫不犹豫地牺牲了自己的生命,捍卫了民族的尊严,获得了族人的同情和尊敬。

她以自己的生命和行动,解决了所有矛盾,最终成为神的代表。

对于这样一个女性,难以用更精确的语言来描述,只能通过她的咏叹调去品味她内心的动力和激情…正是这种内在的动力和激情,赋予了诺尔玛的音乐形象一种极为独特的悲剧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