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岚县命案,岚县话搞笑视频

2023-12-13 08:10 作者:岑岑 围观:

从1953年到1965年的十三年间,是岚县晋剧团从正式建团到发展最为辉煌的年月。尽管这十几年间道路坎坷不平,有时甚至是困难重重,但整体上是蓬勃向上充满生机的。这期间,剧团有新老演 职人员50余人,且门类、行当配备齐全,阵容整齐,服装道具鲜艳,上演的剧目四十多部,在整个西八县堪称人材济济,欣欣向荣的一流剧团。

1953年春剧团在团长牛照旺,指导员刘明儒的带领下、先后在岚城河口一带下乡演出。夏初,剧团进入岢岚县境内,随后又辗转神池、五寨二县演出,由于晋剧在这两个县的观众心目中既新鲜又好听,所以演出场场暴满,好评如潮,观众恋恋不舍(此二县有通情剧团),一直演到立冬才返回岚县休整。这一年,剧团领导在用人上充分调动了像张宝林(金狗旦,人称戏篓子),胡麦成(玻璃脆),十八红、郭二蛟(一声雷),韩宝珍(哑嗓小生)等这些资深艺精的老艺人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了他们各自的专长,所以在演出期间,抽阴雨天或空台时间排练出了很多传统晋剧曲目。这样,既丰富了剧团的演出剧目内容,又锻炼和提高了全团演职人员的演技和水平这一年,剧团演出收入可观,除对团里的服装道具作了增添更新外,演职人员个人收入也很丰厚,所以全团上下团结向上,士气高昂。这年冬天,剧团不仅抓紧了传统戏的排练,并进行了人员扩增。先后有一批外地和本县的戏曲爱好者加入到剧团里来。他们当中有须生张小林(太原人)艺名“十六红”,须生李银拴(楼烦人)艺名“舍命红”,大花脸兰毛罗(本县王狮人,李银拴、兰毛罗二人当时是静乐县驸马滩村戏班的出师学徒),小旦张玉凤(静乐县人)艺名"电泡子”,同时被招进剧团学徒的有郭嫩春(本县大贤村人),冯贵生、冯志义(二人均为静乐县人),刘候亮(本县坡上村人),李五孩(东峪村人)及第二年春进团学徒的焦女子(又名焦桂枝,本县浮家峪村人),刘俊(岚城人)等人。这一批年青人的加入,尤如给剧团注入了一收新鲜的血液,使剧团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在往后十几年间的演艺生涯里逐渐发展成为剧团的中坚力量。这些人大多数演技高超、风格各具特色,在演艺界享有很高声誉。如焦桂枝的须生行当,她在《八件衣》里扮演的杨知县从唱腔到做功扮相都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郭嫩春二花脸的动态、声腔、气势堪称一绝。他在《金水桥》里扮演的秦英给观众留下了难忘的印想。大花脸兰毛罗承袭师傅郭二蛟(艺名一声雷)的风格,演出时身段、唱腔、扮相如出一辙,让观众难辨真假。冯贵生在小生兼武生上深深领悟师傅张宝林(艺名金狗旦)所传技艺,唱做做念打具佳。冯志义三花脸的扮相、做戏、调逗,诙谐幽默风趣,让观众忍俊不住,捧腹吐饭。另有李银拴、张小林的须生行当,腔正声圆,韵味绵长。刘候亮(坡上村 人)的武功超群,在台上翻跟头如履平地。 1954年夏秋,岚县地面阴雨绵绵,粮食大量减产。1955年春夏之交,全县人口大量讨饭外流,剧团在县内演出受阻,迫于生存决定从西兴县黑峪口西渡黄河到陕北的神木、佳县、榆林一带演出。当时的陕北,道路崎岖,交通不便,全团人员在倒台途中几乎靠步行跋涉,他们栉风沐雨历经艰难。唱小生的韩宝珍带着出生七个月的唯一爱子不幸染风寒夭折,过分悲伤的她气冲生疾染上了腹水鼓病,在榆林市医院进行了手术治疗。出院后不久,由于她争强好胜又登台演出致使旧病复发而死在倒台的途中。她的小生行当无论从扮相,还是唱念做打上都是出类拔萃的,她的去世无疑是剧团的一大损失。

1955年秋,剧团接到岚县政府通知,从陕西返岚为县秋季物资交流大会助兴演出。这期间,剧团又接纳了从我省寿阳县来的一批演员,他们共七人,分别是:须生高全福(艺名拐拐红,因其走路右腿略跛故名),其弟鼓师高二面子,须生程福子(艺名放羊红),刀马旦(不知真名)代成子,青衣五女子(王果仙),小旦代小子(袁凤英),晋胡师傅郜万一。这七人首场亮演出的戏是《杀宫》,主演刀马旦代成子的精湛做功及其他演员的唱做念打,赢得了县城观众的满场唱彩。这使原本就实力雄厚的岚县晋剧团更是如虎添翼。接下来几场新剧目的演出更是精彩不断,好评如潮,岚县晋剧团进入了戏曲史上最为辉煌的时期。

在这里,就特别介绍几位对剧团很有影响的主要演职人员。郭二蛟,艺名“一声雷”,他的花脸行当堪称一绝。在晋剧《访白袍》里,他扮演的尉迟恭在做功上迷倒了无数观众,所以《访白袍》在下乡演出时一直是每台戏的首选剧目。王果仙,乳名五女子,寿阳人,来剧团时二十来岁,她的唱腔舒展浑厚,扮相端庄淡雅,后来一直是剧团的台柱子演员。严凤英,乳名代小子,寿阳人,来时十八岁,身材高挑,长相秀丽,演小旦。她在剧中扮演过许多不同性格的女性人物,从唱腔、身段及扮相上都能惟妙惟肖淋漓尽致地完成每个角色所赋予的要求。她和小旦梁玉环在剧团统称为双凤,一直是台柱子演员。郜万一,寿阳人,晋胡演奏员,平日里不苟言笑,时常板着一副面孔。演出时坐在凳上身板直立,目不斜视,一场戏下来丝纹不动。他演奏的晋胡声音浑厚明亮,沉稳细腻,刚中有柔,音色音准掌握的很好,演员们都乐于与他同台配合演出。郜师傅过硬的晋胡演奏技巧与他良好的艺德艺风对徒弟们影响很深。如刘俊(乳名银宝大,岚城人),李补喜(前河村人)等徒弟都继承了他的演奏风格,后来都成为岚县晋剧最优秀的晋胡演奏员。

然而,再美妙动听的音乐有时也难免会跳出那么几个不和谐的音符。这一年,五反运动如火如荼,腊月里,时任剧团副团长兼会计的张兴华因被查出贪污剧团款40元的问题,畏罪投井自杀。这件事在全团人员心中留下了阴影与伤痛。

1956年春,经过一冬的厉兵秣马,在新任团长牛旺成的带领下,剧团再次西渡黄河,进人陕北的神木、佳县、榆林一带下乡演出,七月里,在榆林市大剧院卖票演出时,首场亮相,剧团盛大的阵容和精湛的演技赢得了榆林市民的热烈欢迎和满堂喝彩,接下连续半个月几乎场场爆满。榆林地委书记是岚县人,姓名记不清了,他曾几次亲临剧院观看演出,并设宴宴请了全团演职人员。赞誉家乡的剧团不辞劳苦,千里迢迢地为陕北人民送来了精神文化生活,同时也夸奖他们的精湛演技和良好的台风。当他看到剧闭的大幕布由于风吹日晒雨淋有些陈旧时,命地委新做了一套的紫红色平绒大幕赠给了剧团,以表示榆林地区广大人民群众对刚团真诚感谢。然而,锣鼓长了没好戏。这一年,陕北正遇大旱,别团的写戏外交在乡下写不出一台戏,致使剧团在榆林市蹲了近两月之久,积蓄花光了,全团人员连吃饭也成了问题。这事又惊动了榆林地委,书记亲自雇汽车送路费把全剧团人员送到黄河岸边。过河后, 剧团在兴县演了几场后往返回岚县。 时间走进了1958年那个轰轰烈烈让人难忘的岁月里。这一 年,举国上下贯彻执行相继出台的“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的重大决策。秋,岚县与静乐县合并,原岚县行政区划撤销,统称为静乐县。县委政府设在静乐县城。原岚县大众晋剧团随之改为静乐县晋剧二团,任程孝文同志为团长兼指导员,剧团驻静乐县城东关。出于维持生计,剧团一直在岚县与静乐相接壤的地方下乡演出。

从1960年到1963年的四年里,剧团度过了最为艰难的岁月。这期间,共产党员李彦文,这个高挑个头、刚毅正直的兴县汉子,勇挑了岚县晋剧团团长兼指导的重担,带领全团演职人员战胜了各种困难,坚持了下乡演出,全团上下没有一人离团、离岗。并对团里那些无儿无女的老艺人及病弱者给予老有所依,老有赡养的政策。1962冬,剧团破天荒地为毕 生从事戏剧事业的老杨师傅举办了一次隆重的八十寿庆仪式。此举更使全团上下形成了一股尊师敬老的风尚,让大家看到了光明,感到了温暖,凝聚了人心。后来有好几位老艺人,如胡麦成、十八红等人相继去世,剧团为他们举行了隆重肃穆的殡葬。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文艺界人士尊重和爱护的无私高远情怀。

随着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 到了1963年底,全国各行各业都已走出困境。时间走进了1964年的春天。这一年,国内形势出现了新变化,“四清”运动如火如茶,以 “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贯彻到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路线上来。为了加强党对剧团的核心领导作用,政府新任命刘怀壁同志为剧团团长、郭升同志为剧团指导员。初夏四月,根据省委通知,把各县四清运动停下来,集中干部力量到定襄洪洞两县。岚县由县委书记朱席懦同志带队率一百多名干部和县剧团的全体人员同赴定襄参加四清工作。

秋末,定襄四清工作结束,剧团亦随工作队返岚,并在县城戏台(旧文化馆院)首场演出由张寅生(平遥人)导演的革命现代《红灯记》。这是剧团在定襄四清期间,用了近两个月的时间精心练的一场革命现代戏,它在舞美、服装、道具、灯光等方面都投入了很多的人力和财力,剧中人物在演员的选拔上也是极认真的,李玉和由郭嫩春(二花脸)扮演,李奶奶由王果仙(青衣)扮演,李铁梅由俎三兰(小旦)扮演,鸠山由李银拴(须生)扮演。这些演员从扮相唱做念打等方面都很好地完成了每个角色所赋予的要求,演出十分成功。广大观众对演出除了有一份新鲜感外,更多的是又过了一把久违的戏瘾。

正当观众沉浸在剧中人李奶奶那悲壮而激昂的唱段之时,发生了一件令人沮丧的事,为这次演出蒙上了一层阴影。事情的原委是这样的,新排练的革命现代戏《红灯记》是剧团四清返岚县后,做为一份革命的厚礼来献给家乡父老乡亲的,所以在舞台的演出空间上需要宽敞,而原戏台显的狭窄,影响演出效果。于是决定用木料在旧戏台前续接一节新台以延伸舞台活动空间。前两个晚上演出安然无恙,不料在第三天晚上戏正唱在酣处,观众也正看得入迷时,“轰”的一声,舞台前一团黄尘夹杂着人们的惊叫声里,临时搭建的新台垮塌下来,演出戛然而止。台上台下乱成一锅粥,人门纷纷拥至戏台前看个究竟。经过紧张的搜寻。终于将一个十几岁已处于昏迷状态的男孩从倒塌的木料堆里搜救出来,并马上送进医院救治。幸好这个男孩除右腿部骨折外,其他均未受伤。这次演出事故发生后,剧团演出暂停了一段时间,而民间亦有人编出了几句顺口溜:

定襄四清回岚县,

演的《一颗红心》《红灯记》。

搭得台子楔系,

压的猴小子不出气。

为了适应阶级斗争形势的需要,由剧团指导员郭升同志编写的以农村阶级斗争为题材的七场革命现代戏《暴风雨的前夜》,经过紧锣密鼓的紧张排练,七月里正式在县城戏台上演出。剧本反映了在岚县某农村的一个地主分子“人还在,心不死”,试机搞复辟和破坏的罪行,歌颂了贫下中农在党支部坚强的领导下,与阶级敌人作坚决斗争的故事提醒人们时刻提高革命警惕性,严防阶级敌人的破坏活动。

1966年,岚县晋剧团遭到了灭顶之灾,这一年剧团解散了,人员分流,女演员在家闲居,男演员被分配到厂矿企业当了工人。在往后的十年间,传统戏曲在人们的视觉中永远地消失了。

岚县晋剧团演出剧目表

(1953年到1965年)

《打金枝》《狸猫换太子》(连四本),《碧游宫》《佛门点园》。 《莲花庵》《游花园》《天河配》《破洪州》《双锁山》《辕门斩子》 (牧羊卷》《九件衣》《八件衣》《明公断》《五百年前孙悟空》《算粮登殿》《打宫门》《游龟山》《蝴蝶杯》《上天台》《哭灵堂》《火烧连营》《回荆州》《黄鹤楼》《空城计》《反徐州》《金沙滩》《王佐断臂》《杀宫》《回斗关》《梅绛亵》《金水桥》,《哭殿》,《九江口》《百宝箱》《走山》《白蛇传》《捡柴》《打渔杀家》《访白袍》。以及现代戏《一颗红心》《红灯记》《暴风雨的前夜》《小二黑结婚》等。

文武场及演职人员

文场:晋胡郜万一(清徐县水屯营村人)

刘俊(岚城人)

二股弦 张星有

四股弦 李克勤

杨全保(太原杨家峪村人)

三弦冯斌(岚城人)

二胡李补喜(前河村人)

刘成智(文水县人)

小提琴武宝玉(太原阳曲人)

武场:鼓师二面子(寿阳人)

高金福(寿阳人)

马锣,木头李五孩(东土峪村人)

铙钹辛占贵(静乐县人)

铰子聂面小(寿阳人)

小锣陈风生

须生:十八红、张小林(十六红)、高全福(拐拐红)、李银拴(舍命红)、程福(放羊红)、李玉英(猪头红)、焦桂枝(小生兼须生)青衣、王根卿(两石米)、李玉莲、王果仙、杜玉梅、程白(毛毛旦)、张宝林(金狗旦)。

小旦:严凤英、梁玉环、张玉凤(电泡子)、韩贵兰(兼花旦)、苏亮梅。

大花脸:郭二蚊、兰毛罗、史补贵。二花脸:陈二宝、郭嫩春。

三花脸:冯志义、温虎生。

小生:焦桂枝、冯贵生、韩宝珍。

老旦:胡麦成、王果仙、李玉莲。

武生:尹明月(河北人)、刘侯亮、李玉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