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2020烂游戏,臭名昭著的游戏公司

2023-12-10 21:52 作者:岑岑 围观:

作为游戏玩家,游戏依然成为了米友君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小到大,我们见证了太多优秀的游戏,这些游戏也在潜移默化中带给我们和教会了我们很多。然而,即使是游戏玩家在谈论游戏的时候,也不得不承认,电子游戏发展至今,已经出现了很多“烂片”。

纵观游戏历史,这些本不应该出现在玩家中的作品出现了好几次,展现出了巨大的破坏力。很多经典系列都因为这些烂片遭遇了口碑崩塌,甚至一些可以载入史册的神级烂片几乎毁掉了整个游戏行业。老鼠屎的威力可见一斑。其实烂游戏产出的原因千差万别,有的是因为开发者被现实逼得放弃游戏继续改进;有些是游戏公司或开发者的“傲慢”造成的。

最终幻想十五:30多年来你都没有被拉伸过。就算没玩过游戏,也很难不听到《最终幻想》这个名字。《最终幻想》和《龙争虎斗》作为SE的头号招牌系列,几乎可以代表大半个JRPG,但就是这样一个系列,却遭遇了数次口碑危机。

在经历了《最终幻想7》、《最终幻想8》的巅峰以及《最终幻想X》、《最终幻想XI》的口碑爆棚之后,该系列开始有进入其生命周期后半段的迹象,而在这个阶段,《最终幻想》系列出现了数次。如果你是一个老FF迷,你一定不会忘记FF13这部作品。游戏第一版充满了仓促开发的痕迹,虎头蛇尾的剧情和糟糕的游戏性成为玩家诟病的理由。

不过好在SE不想让自己的招牌沉下去,随后推出了《X-2》完成剧情,完善玩法,终于重新找回了自己的名声。然而,这并不是最终幻想系列潜水的结束。2010年,第二部网游作品《FF14》上线,自负的团队希望完全复制FF 11的成功,不顾先进的玩法和高难度的技术问题,最终导致FF14被媒体评为“史上最差的最终幻想作品”。不过多亏了空的掉落,吉田直树挽救了比赛,最终比赛获得了重生,重拾巅峰。

然而,这些只是最终幻想系列的昙花一现。最后《最终幻想XV》没有拉伸,完全成了一部烂尾作品。2016年,《最终幻想XV》上映。这部作品举世瞩目,第一周出货量就达到了500万。但斯科维尔·恩尼克斯还是给了玩家一个嘴巴,这个“半成品”最终还是没能逃过玩家的非议。即使FF15在剧情上还是有可圈可点的地方,可以看出FF15是想有所创新的,但由于SE内部资源等多方面的原因,田书团也别无选择,只能在这里仓促上马。

系列第三次口碑崩盘,让FF 15的桥下之水和SE的流失更加严重。最终,SE在18年底召开了“史上最惨淡的发布会”,FF 15的总制作人宣布辞职。之后推出四个DLC故事的计划也被砍掉了75%。在这方面,命运多舛的《最终幻想》系列还是在FF 15上栽了跟头,FF 15已经成为系列中真正的烂尾作品。即使《最终幻想14》的口碑持续上升,但很多玩家这次真的对系列单机作品很失望。

《E.T .》:美国游戏界的噩梦《最终幻想XV》让整个系列乃至SE公司都处于口碑崩塌的边缘。相比之下,不仅把公司本身拉进了深渊,甚至震惊了整个行业。说到这里,就不得不说说著名的1983年美国游戏产业大萧条。

美国游戏产业大萧条发生在1983年和1984年,期间美国游戏和电子游戏产业严重萎缩。根据维基百科,游戏行业的总收入将从32亿美元的规模,到1985年只有1亿美元,这一比例高达百分之九十七。后人分析大萧条的原因,根本原因是家用电脑的兴起,但在这个过程中,一款游戏起到了很大的推波助澜的作用。

如果你对游戏历史稍有了解,你可能听说过它以及创造它并主导主机游戏行业的巨头公司的名字,E.T. Alien和Atari。在此期间,他们对游戏行业造成了沉重的打击,导致北美游戏的声誉降到冰点。后人甚至将美国游戏的大萧条戏称为“雅达利崩溃”。

事情要从雅达利逐渐走向巅峰说起。从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雅达利是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游戏机和游戏制造商之一。它的创始人不是别人,正是诺兰·布什内尔,他创作了世界上第一个商业游戏《乒乓》。1977年,雅达利推出了第一款家用游戏机,使公司达到了巅峰。型号是雅达利2600。

雅达利当时有多火?这款售价199美元(包括今天823美元的通胀值)的家用电脑,当年一个季度就卖出了35-40万台,成为国民主机,很多媒体评价其为二代主机的开创者。其足够强大的影响力使其受到了众多开发者的欢迎。

很多开发者已经开始和雅达利合作,希望在这个跨时代的主机平台中分一杯羹。或许是因为急于求成,雅达利2600采取了“量到质”的营销策略,市场上瞬间出现了数万款粗制滥造的雅达利2600游戏,此时已经饱受争议。直到后来,两款恶名昭彰的游戏的出现,彻底抹黑了雅达利。前者是《吃豆人》的简陋移植版,后者是《E.T. Alien》。

1982年,一部名为《E.T .外星人》的传奇科幻电影诞生空,震惊了当时很多人。雅达利看到了这个商机,希望签下这个IP,做出一款能让雅达利达到下一个巅峰的游戏。然而,雅达利发展的时间不多了:电影在5月。

发布了,7月份合同完全签了。在雅达利的计划中,游戏要赶上当年的圣诞季,赚很多钱。

为了赶作品,这个游戏只用了五个半星期。研发时间严重不足,导致游戏内容极少,质量极低,整个系统和玩法感觉半成品。但自负的雅达利相信,凭借之前的影响力,这款游戏依然会成为爆款,所以定下了极高的制作规模。

抱怨了很久的用户这次终于看不下去了,媒体也在这一刻开始批判雅达利。游戏的低质量最终使得销售规模远低于预期。不仅如此,雅达利乃至整个北美游戏界的声誉彻底崩塌,个人电脑BLACKPINK出现,家用电脑在接下来的两年里完全无人问津。直到1985年任天堂的FC红白机(美版叫NES)出现,家用电脑才被叫停。

米有君曾经怀疑,如果雅达利不采取这种“宁多勿少”的策略,用心做一款“e . t .”IP的精品游戏,会不会改变当时的局面。说实话,我不敢确定,但至少能让真正喜欢玩游戏的玩家对家用游戏机重拾一点信心。回望过去,看到现在,目前有游戏公司的第一目标就是多赚钱,游戏完全可以玩,让人唏嘘。但是,仍然有很多游戏厂商试图做出更高质量、更好玩的游戏,这对于今天的游戏行业来说是一件幸事。至少他们是在尽力让人们看到游戏本身,而不是负面贬损。

血狮:影响了中国整个单机游戏。再说说国产游戏。近年来,国产单机游戏呈上升趋势,几乎每年都有国产爆款单机游戏出现。从《失落的城堡》《艾Xi》到去年的《吴泰画卷》《中国父母》《传说之剑三》,很多游戏已经成为行业寒冬中的标杆和指路明灯,成为中国游戏的希望。

但你知道吗,在近几年国内单机游戏逐渐回暖之前,国内单机市场几乎名存实亡,这是游戏行业诸多外部因素造成的。其实也有一部作品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这款被称为“中国版E.T .”的游戏,虽然没有造成“32亿缩水1亿”的壮举,但在当时也有很大的上升势头。

回到90年代,很多优秀的国外单机游戏被引入中国(正版和盗版渠道都有)。期间的经历影响了一大批人,让玩家看到了什么是真正好玩的游戏。其中既有暴雪、星际、魔兽系列的经典,也有西木的《命令与征服》系列和肖全工作室的《帝国时代》系列。

1995-96年,RTS还是PC游戏的主流品类之一。但由于诸多原因,很多游戏并不适合引入中国游戏市场,国产优质RTS游戏少之又少,于是人们对优秀国产RTS游戏出现的期待达到了顶峰。这时,一家名为商鞅电子公司的公司在流行软件上刊登了一则广告,现在看来随时都有可能被忽略。

但当时这个消息就像一枚重磅炸弹一样在玩家中炸开了锅。当时所有玩家都在期待这款国产游戏的出现,可以玩命令和征服。然而游戏出现后,玩家的感受甚至不能用失望来形容。“国产单机游戏都是垃圾”甚至成为当时很多玩家的结论。对国产单机游戏的绝望,也让刚刚初露锋芒的国产单机游戏行业,在随后的十几年里轰然倒塌,中国也因此更快的进入了网游时代。

“我们犯了开发一款游戏能犯的所有错误,前期的不理解,中后期的压力。我遇到过所有的问题,但唯一没有遇到的是市场。”《血狮》的制片人吴刚在事发6年后接受采访时这样回忆。

不要小看做游戏需要的金钱和精力。是吴刚给后来的游戏人敲响的警钟,但总有人固执己见。还有很多人鄙视游戏制作成本。最近还是能看到类似《幻想》的事件出现在玩家面前。谁该为这一过失负责?

写到这里,米有君不禁感叹,玩游戏是需要付出努力的,是对自己工作的负责。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我尽力了还能原谅你没做好,但是牛已经被吹出来了,只能给玩家带来失望。这样的作品真的可以称之为“烂作品”。

在你心目中,还有哪些“烂”游戏让人觉得很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