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融入舞台参与表演,受年轻观众追捧 ,沉浸式演出拓展观剧新体验

2023-12-10 07:45 作者:岑岑 围观:

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王润方菲

北京东城美术馆后街77剧场成了“连环杀人现场”,全景沉浸式杀人剧场《大震神探赵赶鹅》将观众置身于八九十年代充满烟火气的北京胡同。在不到一公里外的龙符圣殿大麦演艺新空 room,沉浸式互动剧《现在开业》将观众变成了进行各种“投资行为”的“银行家”;前门颜料厅古朴的小剧场里,身临其境的话剧《城南旧事讲故事传奇》韵味十足,让人同时感受到古建筑空房间和地域文化;在望京“麻花FunAge花花世界”戏剧乐园上演的沉浸式互动剧《偷心晚餐》,上海滩的民国气息浓厚。观众可以一边欣赏魔术歌舞,一边享用热腾腾的饭菜...

在最近的北京演出市场上,各种沉浸式演出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走进剧场,不再是“看一场戏”,而是“沉浸”在所有能在其中互动和发挥的感官之中。这种演出形式在故事创意、现场呈现、观看模式、观众体验等方面都与传统演出有着本质的区别,引起了越来越多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的兴趣,也在创造更多新的文化、房间和生活。

观众进入表演的那一刻空

全方位沉浸在剧情场景中。

记者观察发现,中国沉浸式戏剧的热潮与世界戏剧表演从强调“表演文本”到强调“表演空房间”的大趋势密不可分。后疫情时代,其与文旅产业深度融合的沉浸式表演艺术迎来爆发式增长。

因为沉浸式演出已经完全打破了传统观看模式中的“第四堵墙”,演出环境往往不再是传统的演出剧场和框架式舞台。无论是身临其境的话剧《北平一九四八》,还是城南旧事讲故事的传奇,以及在国保庙、颜料堂、老舍茶馆等具有独特历史文化背景的建筑中量身打造的《秋之梦魇》。或者是对77剧场、凡星戏剧村等小剧场进行重新设计和改造的沉浸式戏剧《大震神探赵赶鹅》、《画皮2677》;或者是在专门为沉浸式表演设计的new 空 room中上演的沉浸式戏剧《现在开幕》《偷心晚餐》《威尼斯商人》《在路上》...各种沉浸式的剧都很重视空 room中氛围的营造。

观众从进入表演空的那一刻起,就已经全方位沉浸在剧情中,甚至在剧中被赋予角色,成为表演的一部分。比如《大震神探赵赶鹅》的每个观众座位都有一张精心制作的“身份证”,观众成了“南槐树胡同”的居民;而每一位走进“现在开盘”空房间的观众,都将获得一笔“投资基金”,成为影响全球经济的“银行家”。

沉浸式表演空不再有“舞台”和“观众”之分。《大震神探赵干鹅》的观众被放置在精心打造的西餐厅、歌舞厅、羊肉汤店、警察局、审讯厅、修车店等不同的环境中。每个区域可以从不同的视角看到近距离的表演,并参与各种互动。《现在开场》的观众被引导到16个特别桌的144个座位中的一个,周围都是陌生的面孔,他们的新鲜感和参与感会增强。

《北平1948》的观众可以跟随场景变化和演员表演,在国保神庙空的不同房间里自由徜徉,一边观看;《偷心晚宴》的观众坐在上海豪门盛宴的餐桌上,边吃边看...这种超感官的感知,全方位的沉浸感,以及能够主动选择获取信息、主动互动的参与感,提供了传统表演难以企及的全新体验,因此能够成功吸引热衷于“剧本杀”、“密室逃脱”、“电子游戏”的当代年轻观众。

作品注重创意和视听享受。

根据观众体验不断调整完善。

虽然沉浸式表演以打破传统观看模式而闻名,但成功的作品离不开精彩的创意和扎实的内容。尤其是原创题材的作品,非常注重与当代观众的审美和心理契合,在演出前往往会进行预演,并不断打磨和完善。

一经上映便成为全景沉浸式杀人剧场《大震神探赵甘娥》,该剧根据入警12年的刑警赵甘娥所写的真实犯罪故事改编。但是,要把他真实的罪行,复杂的心理和侦查过程,改编成话剧表演,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该剧的制片人告诉记者,她刚开始看《大道理探案赵赶鹅》这本书的时候,因为有点害怕,不敢看几个故事,但职业的敏感让她觉得这些故事可以拍成身临其境的悬疑剧。于是,她和制片方谈好了原著的改编版权,和编剧、导演一起,选择将《胡同凶案》、《瘸子探老李》、《小宝贝》三个故事结合起来,突出喜剧、强互动、微悬疑、强音乐、有点爱等元素。在创作过程中,她还征求了原作者赵甘娥的意见,请他从刑警的角度给出专业建议。

“因为原著其实强调的不是侦破过程,而是人性。所以我们的表演并不完全以悬疑和推理为主,而是希望观众能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受和思考复杂的人性。”周丹透露,极其精美的舞蹈道具也为创作提供了很好的创作灵感和呈现形式。“导演进入剧场进行合成时,看到如此强烈的沉浸式舞蹈场景,特别激动,于是加入了很多艺术手段,最终为观众呈现了一场悬疑幽默、精彩刺激的沉浸式表演。”

刚刚预演的《北平1948》是北京演艺集团“会馆有戏”品牌系列的重要项目。以1948年北平解放前夕真正捍卫文化国宝的故事为基础,讲述了爱国者在关键时刻为保护历史文物而做出选择和牺牲的故事。在充满悬念和反转的表演中,演员带领观众解锁各种故事场景和情节线索,并借助国保寺文物特有的艺术张力,通过融合戏剧表演、优美音效、多媒体动画、装置艺术、即兴互动等多种元素,赋予故事全新的历史生命力。

北京演艺集团副总经理董宁表示,如今的观众对观剧的视听享受和欣赏体验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一部好的沉浸式作品需要一个漫长的孵化过程,需要根据观众的体验不断调整。所以我们会通过不同时间、针对不同观众群体的多次试听,不断调整磨合,最终实现与观众真正的心灵对话。

沉浸式顺应了戏剧新形式的潮流

迅速成为市场主流性能。

由于沉浸式表演更注重游戏性、体验性、互动性、参与性的多元化属性,不仅能吸引更多观众,还有助于激发经典、文物、历史文化等方面的艺术价值和市场潜力,从而实现文化产品的多维度价值输出。

记者了解到,国家对发展沉浸式产业的政策也是旗帜鲜明的。在2019年8月23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中,有三条与沉浸式产业发展密切相关。2021年3月25日,国家发改委等28部门发布《加快培育新消费实施方案》,其中也提到“加快文化产业、旅游产业数字化转型,积极发展广播、数字艺术、沉浸式体验等新业态”。技术的加持和政策的推动,推动了沉浸式表演在中国的快速发展。国家经济战略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旅游绿皮书:2020 ~ 2021年中国旅游业发展分析与预测》指出:“沉浸式表演艺术将在未来迅速普及,并日益成为主流表演。”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沉浸式表演都能成为市场爆款,有些项目虽然昂贵,但却昙花一现;有些表演只注重表面形式,却因为缺乏文化内涵而名声平平。只有真正有生命力的作品,才能成为票房和口碑双赢的长期驻场演出,为创新融合的生态发展带来更多新奇有趣的剧源和文化体验。

对此,中国文化管理协会副主席、表演艺术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宋冠霖表示:“近年来,随着沉浸式表演形式的激增,戏剧艺术在当下的审美走向、审美公式、审美特征的界定等方面有了全新的视角。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看,听好看是审美主体的被动接受,好玩是审美主体的主动参与。沉浸式的表演形式为审美主客体提供了参与的平台,在沉浸中感受趣味的艺术魅力。沉浸式表演的形成,既是新时期表演领域拓宽、戏剧形式变化、艺术思维活跃的崭新气象,也是戏剧艺术审美特征的历史性回归,如果能在当前沉浸式表演的发展趋势中,探索表演体系和审美特征,将成为沉浸式表演的精彩瞬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