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光明日报参评第三十二届中国新闻奖融合报道、应用创新参评作品《56个民族一起奔小康·微电影<寻找&g

2023-12-10 06:55 作者:岑岑 围观:

56个民族一起奔小康˙微电影《寻找》简介及剧本

2019年6月16日,一场强降雨席卷了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凌云县。第一书记黄文秀为了赶上第二天的扶贫工作会议连夜赶往村里。雷雨交加中山洪暴发,黄文秀同志不幸牺牲。

我们的故事从黄文秀同志牺牲一周年之际讲起。2020年6月的一天,大四新闻系学生赵小冰为了写有关黄文秀的报道来到百色市。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委宣传部刘科长一边要接待赵小冰,一边要在24小时内帮助百坭村的村民把百亩的成熟水果在暴雨来临前完成采摘、运出山区。来自大城市的赵小冰对于扶贫工作一点不熟悉,开始并不认可刘科长的所作所为。刘科长对此并没有解释,只是带着赵小冰走进乡村,亲身去体会。随着刘科长带着赵小冰往返于壮族自治县与瑶乡之间,黄文秀在百坭村扶贫工作一年多的点点滴滴也在每个人心中闪现。经过这次采访,赵小冰终于了解扶贫工作的艰辛,也理解了以黄文秀为代表的扶贫干部的付出。在见证了这一年百坭村翻天覆地变化的同时,也圆满完成了任务。黄文秀虽然遗憾地离开了我们,但她用短暂的生命成就了百坭村的美好明天,激励着百色人民继续前行,不负党与国家赋予她的使命。

1、火车站广场 日 外

百色火车站广场外景。

赵小冰背着大号通勤双肩包从火车站里跑出来。

赵小冰一边打电话一边上了辆网约车。

2、出租车 日 内

赵小冰坐到后座。

网约车司机:你好,你是尾号4200的乘客吗?目的地是百色市委宣传部。

赵小冰:是的。

车子慢慢启动。

收音机开始播放关于扶贫攻坚战倒计时报道。

赵小冰用手机发微信。

【OS】出租车收音机天气预报:南海中部热带热带低压的中心今天早晨5点位于海南三亚东偏南方大约205公里的海面上,预计低压中心将以每小时20公里左右的速度向西北偏北方向移动。

3、百色市区 日 外

出租车行进在百色市区行,这个城市即有新修的公路、商场,也有极具年代感的小楼房和林荫路。

【OS】收音机广播:社论

出租车穿过拉域大桥,进入生活气息浓厚的老城区,街边有人喝茶,有人吃饭聊天。在公交站台灯箱、公交车身、路旗、路边广告牌随处都能看到黄文秀以及扶贫攻坚战的宣传,已经和百色整个城市融为一体。

4、百色市委宣传部大院 日 外

赵小冰下车风风火火地冲进宣传部大院,随后又风风火火冲出来,站在一棵巨大的菠萝蜜树下拿着手机,焦急地四下望着。

手机『滴』了一下,赵小冰看眼手机,随后向右手边走去。

5、烧鸭粉店 日 外

三三两两的路人坐在矮桌边吃粉,一个穿着白衬衫不起眼的中年男人正埋头嗦着米粉,他的对面还放着一碗烧鸭粉。

赵小冰站在不远处看着手机里刘科长的微信头像照片,再对比看着吃粉的中年男人,随后朝男人走了过去,伸出手

赵小冰:刘科长您好,我是赵小冰。你刚才没在办公室,我过去找你……

刘科长抬头看了赵小冰一眼,用手抹了一把嘴,看样子像准备跟赵小冰握手。

赵小冰看刘科长刚抹完嘴,手不由自主的收了一下。结果刘科长只是帮赵小冰拉了一个小板凳。赵小冰趁机缩回手坐到板凳上。

赵小冰:刘科长,你看过我给你的邮件了吧。这一次我是想为黄文秀生前扶贫工作写个专题报道……

刘科长把米粉推到赵小冰跟前:知道,知道,先吃口东西。

赵小冰:不,谢谢您,我不饿,您要是吃完了我们就出发吧,这次采访时间挺紧张的,要跑的地方挺多的,我想先去百坭村。

刘科长:不急,吃饱饭了才好赶路嘛。

赵小冰看了一眼烧鸭粉摇摇头:不了,谢谢,我真不饿。

刘科长:你们北京来的肯定觉得酸笋臭吧。我跟你说,来到百色一定要试试烧鸭粉。来试试,吃一次你可能就爱上了。

赵小冰:对不起,我真不饿。

刘科长摇摇头,把粉端过来自己又吃了起来。

看着刘科长悠闲地吃粉,赵小冰坐立难安,双手紧紧捏着自己的双肩包,努力保持平静。

刘科长吃完粉,又不慌不忙端着碗喝汤。

赵小冰看了一下时间终于忍不住:现在已经两点了,我们是不是可以出发了?

刘科长又喝了一口汤才慢悠悠:我们这边都三点才上班呀。我跟你说,你不用催啦,过不了多久你就后悔没珍惜现在这碗粉了。

赵小冰扭过头去不看刘科长。

6、车上/隧道 日 内/外

刘科长开车,赵小冰坐在副驾驶上,从包里掏出打印好的采访提纲。

赵小冰:这是我规划的采访路线和提纲我给您念一下吧,有一些需要您配合的地方就麻烦您了。

刘科长摆了摆手。

赵小冰以为刘科长的意思是让她不要客气,她就照着念。

赵小冰:采访第一站我想去百坭村,看看黄文秀生前工作战斗过的地方……

刘科长,打开了车上的收音机。

收音机里播放天气预报:强度略有增强或变化不大,有可能发展为今年第3号台风,并将于明日中午前后登陆或擦过海南岛南部一带沿海。

车子驶进隧道。收音机信号弱声音变小。

赵小冰:接下来再去田阳县,去看看黄文秀以前生活过长大的地方。

刘科长把收音机的音量调大,赵小冰只好跟着提高音量,最后终于忍不住。

赵小冰喊:声音能小一点吗?我还没说完呢。

刘科长不为所动,赵小冰自己伸手想去调整音量,被刘科长拦主,刘科长从她手里拿过提纲,往后扔到了后座。

赵小说:刘科长,这次专访是我的毕业课题,希望你重视一下。

刘科长:这些纸上的东西你用不着它,你跟着我走就行了,我一年要接待几十拨人下去采访。我都熟,你放心吧。

赵小冰努力别着身子想把后座上的采访提纲拿回来,最后放弃了,瞪了一眼刘科长,刘科长不以为然地开着车。

车子驶出隧道,驶入盘山路。

收音机里播报扶贫公益广告内容

7、盘山公路 日 外

航拍镜头,刘科长的车在盘山公路上行驶着。

8、盘山公路亭子 日 外

刘科长突然靠边停下车,拿出手机支架三脚架正在摆机位,赵小冰下车看着手机地图。

赵小冰奇怪:刘科长,为什么在这停车?这还没到百坭村呢。

刘科长整理衣服,抹了抹头发。

刘科长:到上线直播的时间了。

赵小冰不可置信地看着刘科长:你?直播?

刘科长对着手机镜头捋了捋头发,对赵小冰比划了一个『嘘』的手势。

刘科长对着手机直播:亲们好呀,欢迎来到我们广西百色扶贫助农办公室的直播间,跟亲们汇报一下,第二波预售通道已经开启,大家可以点击下方的链接进入购买页面。发个预告哈,明天直播采摘水果,大家把飞机火箭都准备好……

赵小冰回到车上坐下,隔着车窗目瞪口呆地看着刘科长直播。

9、车上/高架桥 日 内/外

赵小冰在车上等到昏昏欲睡,不小心打了个盹,一激灵醒了发现车已经开动。

郑科长开着车,赵小冰一言不发扭头看着窗外,山路的峭壁边上都拉着扶贫攻坚的宣传横幅,有一幅是黄文秀的宣传画。

赵小冰看着黄文秀的灿烂笑容,思绪万千。

【OS】刘科长:喂。

赵小冰回过神,白了刘科长一眼。

刘科长:这里风景挺好的,要不要停下让你拍一拍?

赵小冰冷冷地:我不是来拍风景的,抓紧时间赶路吧。

刘科长:不用着急啦,那么早去也没有人的。

赵小冰指着窗外:很早吗?太阳都要落山了!我在网上查到百坭村走山路要几个小时呢。

刘科长(指车窗外):网上没有告诉你,新路已经修好了吗?

赵小冰从车窗里探出头,惊讶地抬头看。

一道高架桥横在空中。

车转弯盘上高架,在新修的公路上行驶。

新路与旧县道在山间交错,形成鲜明对比。

10、小桥/车内 日 外/内

山路间一条小桥连着三叉路,小桥的宽道仅够一辆车勉强通过。刘科长丝毫没有减速就上了桥。赵小冰从车窗向外望,有点紧张。

刘科长:害怕啦。你放心这个桥我走过几百次了,闭着眼睛都能过。

赵小冰:刘科长你好好开车吧。

刘科长的车走到小桥中间,看到一个男人从桥下的一个小鱼塘里走出来。刘科长连忙停下车把身子探出去,一边摇手一边喊。

刘科长:老黄。

小冰害怕的:刘科长,你在干吗?这样很危险。

老黄站在鱼塘边上看到刘科长也开始摇手。

刘科长喊:老黄,鱼养得怎么样了?

老黄也喊:洪水来都冲跑啦。

刘科长:那就好,那就好。

两个人隔着几十米互喊,完全鸡同鸭讲。

刘科长:弟妹还和你吵架不?

老黄喊:不吵了,快离婚啦。

刘科长:不错,不错,我过两天去你家喝酒去。

刘科长坐回座位上,哈哈笑。

刘科长:这个老黄呀,我让他养鸭子结果闹老鼠把鸭仔儿都咬死了;我让他养鱼又赶上山洪,鱼全冲跑了。以前老黄是一贫如洗,现在直接变成欠债累累啦。你说逗不逗。

赵小冰不可思议地看着刘科长:你怎么还笑得出来。

刘科长:那怎么办?遇到点难事就哭?有困难就解决嘛,那么简单就能脱贫我们这些扶贫干部不就成吃闲饭的了。

赵小冰哼了一声不再理刘科长。

11、百坭村村部 日 外

刘科长的车开进村部。村部外面拉着红色扶贫标语条幅,宣传栏里是黄文秀的宣传画。

赵小冰挨个窗户看过去都没有人,村部里空无一人。

赵小冰看了眼时间:这还没到下班时间,怎么会一个人都没有。

刘科长似笑非笑地看着小冰:我不是早说了嘛。

赵小冰看见墙上公示牌上有村干部的电话,掏出手机拨号发现手机没有信号,赵小冰举起手机找信号。

刘科长在车上伸出手向楼顶上指:上去,上去就有信号了。

赵小冰举着手机走上楼梯。

赵小冰走上天台,伸长胳膊举起手机还是没有信号。

刘科长从车窗里伸出手,朝右边挥挥手:你往右边走走。

赵小冰挪动步子朝右走了几步,依然没有信号。

刘科长:我的右边是你的左边啦。

赵小冰转个方向手机终于勉强有了一格信号。赵小冰打电话过去都是无人接听。

赵小冰跺着脚下楼气呼呼的样子。

赵小冰:刘科长,我知道您接待了几十波采访的人可能烦了,您不重视我的采访可以,可这是你的工作,这样不太好吧。

刘科长摇摇头:这个时间他们都在村里啦,不是没信号就是在帮村民干活,听不到手机的。

赵小冰:那你为什么不早说?

刘科长:我早就说过了呀。

赵小冰气呼呼地从包里拿出电脑写稿子,不理刘科长。

12、拱桥稻浪/山坡果园 /那用屯公路 日/夜 外

A 、 拱桥稻浪

刘科长停好车,径直下车打电话。

刘科长:喂,王主任,看看能不能找到杨书记他们在哪儿,找到给我发个消息。

刘科长放下电话看小冰还在车上。

刘科长:你现在不打电话,接下来可又没信号了。

小冰下车看了看天已近黄昏,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

赵小冰:现在打电话还有什么用,什么都没有采到天就要黑了。

刘科长:别急啊,我带你来肯定是有东西让你看的。

刘科长带着赵小冰往前走了一段。

B、砂糖橘园

不远处一片砂糖橘林映入眼帘,红彤彤的果实挂满枝头,煞是好看。

刘科长手指前方:那边是个砂糖橘果园,之前的橘子很难吃的,是黄文秀带着技术员下乡技术扶贫,让他们学到了种植技术,才让这里的沙糖桔好吃起来。这条路是黄文秀同志牺牲后,国家拨款给建的,有了这条路,这里好吃的沙糖桔才能运得出去,你们在北京也就能吃到啦。

赵小冰连忙掏出本子记录。

刘科长叹了口气:这些都是别人报道过的,网上一查就查到了,不用费劲记的,直接当下来作业不就写完了。

赵小冰终于忍不住爆发:你是在拿我寻开心吗?!我知道你一年接待几十波来采访的人了,可能没把我这个学生当回事,但我是为了黄文秀来的,你可以不尊重我,但你能不能尊重一下她呢?路上你一会儿要直播,一会绕道,对什么都不认真。

刘科长一改之前的嘻嘻哈哈,脸上表情严肃了起来。

刘科长:自从黄文秀离开后,你们这些传媒记者就跟走马灯似的天天来,聊聊天拍几张照片就走了。你觉得浪费时间,我还觉得浪费时间呢。

赵小冰:别人是怎么样我不管,黄文秀和我同一个学校毕业,我把黄文秀作为我的毕业课题,绝不是要应付工作。我希望能找到一些别的报道里没有东西的,这对于我很重要。

赵小冰扭头就走,刘科长楞了一下跟了上去。

C、塌方处 碎石

赵小冰气呼呼地往前走,忽然前方一块小石头飞下来,刘科长刚想往回拉赵小冰,赵小冰本能地一躲。

刘科长关心地:没事吧?

赵小冰摇摇头,赵小冰这才看见路边新修的路上塌方的痕迹,赵小冰举起手机拍了起来。

赵小冰疑惑地:怎么新修的路还有塌方呢?

刘科长:我们这里是山区嘛,到处是悬崖峭壁,一下雨肯定就有滑坡。雨下大了还有山洪泥石流了。

赵小冰:那为什么不好治理一下呢。

刘科长:一看就是北京来的,说的那么轻松。

赵小冰激烈地语气:刘科长,虽然我是北京来的,不懂你们山区的具体情况,但我这次就是为了了解而来的,你这样的冷嘲热讽对于我们俩的工作都没有任何好处。

刘科长也严肃了起来,重新审视着赵小冰。

赵小冰语气舒缓了下来:我只是想做一些有用的事,像我的师姐黄文秀那样,希望我毕业了也成为一个真正有用的人。

刘科长:你真想写些不一样的报道?

赵小冰:当然。

刘科长:那这么走马观花肯定是不行的,要了解扶贫工作,是需要时间和耐心的。

刘科长和赵小冰站在路边,刘科长看着手机时间。

刘科长:时间差不多了。

D、路灯带。

路边路灯一盏盏亮起,赵小冰忍不住惊呼了一下。

刘科长:一点分明值万金。

刘科长一本正经地说话让赵小冰有点吃惊。

刘科长:光和路在白天并不显眼,可是对于农民们来说,有光和路是解决了大问题,方便了他们的同时,也彻底改变了他们的生活。

刘科长和小冰走在路灯下,看着山坡上的井井有条的果园,在路灯下与白天下显得十分不同。

这时刘科长手机响了,刘科长看了一眼手机。

刘科长:找到人了,书记他们还在农民家里呢。

赵小冰:这么晚了村干部还在工作吗?

刘科长:农忙的时候真的很忙的,收工回来就是八点了,村干部想要见他们要么一起下地干活,要么只能等到晚上才能上门,加上来回路上的距离,到家一两点都是常有的事情。

赵小冰:平时都是这样吗…….

刘科长:哈哈,你以为我只要接待接待你们来采访的人就可以啦?接待你们只是我工作的一部分,我还有很多的事情要做的。那个老黄是我的帮扶对象,为了他我可是没少过那条小桥,我们每个干部都有帮扶对象,要深入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才能进行帮助对不对。

赵小冰:那我还真没看出来。

刘科长:那是你没见识过真正的农村,田里地里的一分一厘一树一草都是事情。不过我都怕你这个城市姑娘受不了,真要去见识一下?

赵小冰:怕什么,走!我这次就是为了这个来的。

刘科长和赵小冰朝车走去。

刘科长的车翻过一个山头,远处山林边里闪着微弱的光,那就是百坭村下的自然村。车子向着村子驶去,如同进一个童话里才有的地方。

13、那用屯老班家门口 夜 外

刘科长的车停下,对面站着一个满脸敦厚的男人老班。

月亮升上枝头,老班家门口已经摆好两桌酒席。

刘科长恢复了嘻嘻哈哈的样子:哎呀,班哥,这是知道我要来才摆的酒吗?

老班憨厚地笑着。

赵小冰看着越上越多的菜偷偷拉住刘科长:你让班哥别做菜了,太丰盛了。

刘科长:想什么呢,今天他们壮族庆祝的日子,你占个便宜有口福喽。

赵小冰又上了刘科长的当,气得瘪嘴。

又有几辆车陆续到达,刘科长给小冰介绍村书记杨书记,村支书周支书。

小冰一脸狐疑,悄悄问刘科长:你们村干部怎么集体蹭吃蹭喝?

刘科长悄声回答:这是工作的一部分,必须通过这种方式建立与村民的信任关系。

刘科长说着把二百块钱卷起来趁大家不注意压在了盘子下面,小冰也偷偷拿出钱准备放面前的盘子下面,一看下面已经有钱了,杨书记朝他们使眼色,刘科长跟他心照不宣的点点头。

老班和几个村民端着盛满米酒的正在唱壮族的敬酒歌,一杯接一杯,从不让客人的杯子变空,热情让人无法拒绝。

小冰拒绝不了喝了一大杯水酒,脸红了。小冰看到刘科长和杨书记他们都举着杯,不停敬酒。

小冰抓住刘科长:你喝了酒一会怎么开车?

刘科长把杯子让小冰闻:是水,像你这样下了乡还怎么搞工作。

小冰仔细观察,果然杨书记有桌下有两个杯子,一杯接酒,另一杯水才是敬酒的。

杨书记端杯敬酒:这里的果园就要丰收了,有什么困难一定要及时跟我们说,我们一定会尽力帮你们解决。

老班端着酒憨厚地看着刘科长:都挺好的了,以前做什么都难,现在好多了。如果运输能再快点就更好了。

刘科长端起水杯:别急,饭是一口口吃的,困难是一个个解决的,运输的事情我一定紧盯着的。

这时元赞在众人哄闹中站起来背着吉他开始唱《览》,动人的歌声加上月色美酒,赵小冰越来越晕乎,望着天空。

夜空中月亮从山上升起,进入云中。

刘科长摇头晃脑: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小冰再次感到意外:刘科长,你可以呀。

刘科长:干吗这个表情,我可是中文系毕业,那时还想做个诗人。

小冰:从诗人到村官的差别可有点大。

刘科长没有回答,拿着酒杯。

刘科长:黑夜从大地上升起,遮住了光明的天空,丰收后荒凉的大地,黑夜从你内部上升。

刘科长和杨支书碰杯。

刘科长,杨支书两个人一起:你从远方来,我到远方去。

刘科长和杨支书哈哈笑。

刘科长对小冰:诗歌和工作都让我快乐,没有什么分别。

赵小冰靠椅子上,一手端着酒碗一手指着旁边的路灯。

赵小冰:今晚的月亮好圆啊!

老班坐过来给赵小冰添酒,顺着赵小冰的手指抬头看了一下,

老班眯眯眼一笑:这是路灯啦。

赵小冰:哦哦,我知道,文秀同志修的对不对?

老班点点头:是呀,文秀是我们的恩人。要是没有她,你这样一个城里女孩子到这里来可能会哭的,晚上漆黑一片,没有灯,你走在路上根本不知道自己走到了哪,这个灯,不只是照亮了这一条路的,真是照亮我们的心的。

赵小冰:干杯!敬文秀!

赵小冰干完这杯酒,看着路灯慢慢露出笑脸。

赵小冰感觉一阵天旋地转。

黑画。

14、火卖村民宿 日 外

【OS】急促的敲门声。

赵小冰揉着头开门,刘科长站在门外,

刘科长:赶快洗脸收拾东西,十分钟后我们出发。

简单洗漱的赵小冰背着行李从房间出来,赵小冰看了下手表刚刚五点。

刘科长在前面走,赵小冰快步跟在后面。两个人穿过民宿过道。

刘科长:本来去海南的台风转头朝我们广西来了,这几天我一直关注着这个台风,我就怕它要来,真是怕什么来什么。

两个人走出过道上了刘科长的车。

15、车上 晨 内

刘科长开着车在小路上轰着油门一路狂奔,路况不好,车不停颠簸,赵小冰在车上人仰马翻。

赵小冰:刘科长你能开慢一点吗,我快吐了,等下就没办法采访了。

刘科长:这时候还采什么访哦,我一会在这帮你拦辆回城的车送你回去,晚点就怕找不到车了。

赵小冰:那你呢?

刘科长:我当然继续下乡,今天工作太紧张,我可能没办法照顾你。

赵小冰:我也要去。

刘科长:你就别跟着搅合了,你知道台风对老班他们意味着什么吗?

赵小冰没说话。

刘科长:意味着可能今年一年都白干了,快要成熟的果子可经不起大风大雨,我们必须在台风来之前把果子摘下来运出去。这工作不是你们想得那么简单的。

赵小冰:我从来没有把扶贫工作想得简单、容易,越是艰难的情况我越得了解,这才是最真实的新闻,这才是我要采访纪录的。

刘科长看着赵小冰。

刘科长:好,要去我们就得抓紧时间了。

刘科长打开收音机。

【OS】天气预报:今年第三号台风已经形成,预计今晚登陆广西北海沿线,广西大部分地区都会出现强降雨天气,请广大市民做好防范。

16、小桥/车上 日 外/内

刘科长的车走到小桥边,杨书记和周支书骑着摩托停在小桥对面两个路口。

刘科长把身子探出车窗,隔着桥和杨书记和周支书喊话。

刘科长:都听到天气预报了吧,任务紧急呀,等下我们分头行动。

杨书记:我用村部的广播做动员,请大家来百坭村来帮忙。

周支书:我去临近的几个村子实地动员,能拉多少是多少。

刘科长:我来搞定车队。

杨书记和周支书倒车离开。

小冰:我还是第一次看到这么开会的。

刘科长:有效率吧,就是有点费嗓子。

老黄从下面渔塘走出来,也在收拾东西。

刘科长高喊:老黄,收拾东西准备撤离呀。

老黄:没有,我刚放了一百斤渔苗。

刘科长:太好了,走时记得把狗带上。

老黄:狗自己玩去了,我准备再去睡个觉。

小冰着急地也从车窗上探出身子,用自己能喊的最大声音。

小冰:老黄,刘科长是说台风来了太危险,让你赶快收拾带着狗走呀。

老黄和刘科长听了小冰的话都哈哈笑,他们互相摆了摆手。

刘科长:我和老黄是在开玩笑呢。我一早就给老黄打电话了。台风过后,我会找人帮老黄把鱼塘加固,再帮他买些鱼苗,以后就不用怕台风天了。

小冰红着脸坐下。

17、一组镜头

A村部 日 内

杨书记:紧急通知,紧急通知。今天一定要在台风到来之前,把班哥家的水果送出去……

杨书记的声音通过村部的大喇叭响彻在百坭村上空。

B田地里 日 外

周支书在田边招呼正在田里工作的村民。

C村里 日 外

田里、小路上有村民快步向百坭村走去。

公路上。村民们开着二轮摩托车、三轮摩托车一齐向百坭村汇集…….

18、货车公司 日 外

(货车公司不限场地,可能就是一辆厢式货车为背景)

刘科长和小冰赶到货车公司,几个男人坐在门口吃着米粉。

刘科长:万总,台风要来了,车队我今天就要!

老万放下米粉。

老万:今天就要?不可能的嘛,哪有这个样子的嘛?我们都要提前调度的。

刘科长:逼不得已啊,我们得抢在台风来之前把果子运出去。

老万:刘科长,你们的路…….

刘科长:我们的路已经修好了嘛。

老万:修好了我晓得,但一下雨还不是要塌方嘛,万一赶上了,我们整个车队损失多大。

刘科长:只要我们赶在下雨之前出来不就行了,所以现在要争分夺秒了。再晚村里的人今年就要绝收了,他们才刚摘下贫困的帽子,不能因为这个台风就又给帽子戴回去啊!

老万沉吟了一下没说话。

小冰有些着急:万总!你就帮帮忙吧。

刘科长:哎万总,这可是北京来的记者,你们帮这个忙,我让北京记者给你写个专题报道。

老万:真的?

小冰:刘科长,我……

刘科长冲小冰使个眼色。

老万:好吧,刘科长我这可是为了百坭村,不是为了报道啊。(对小冰)记者你写报道时记得把我们车队名字写上。

小冰只好点点头。

老万拿出手机:喂喂有任务了,大家都报个位置。

19、三岔路口 日 外

三岔路上,刘科长的车还有杨书记和周支书两个人的摩托车差不多顶在一起。

杨书记和周支书都是满脸大汗。刘科长从车窗探出头。

刘科长:我这边都安排好了。

杨书记点点头:我们也差不多了,一会去接货车。

周支书:人手怕还是不够啊,本来想请隔壁山庄找人帮忙,但听说那边今天刚接待了一大批游客,怕耽误他们的工作,估计他们也腾不开人手。

刘科长:诶?有一大批游客啊,这不是正好嘛?

周支书:怎么个正好?

刘科长一脸得意的笑:人多力量大啊。

20、福兴山庄 日 外

山庄里穿着民族服饰的村民们正唱着敬酒歌,跳着舞,山庄里充满热情欢快的氛围。

山庄老板周海军在一边接着电话一边跟刚走过来的刘科长和小冰招手。

周海军带着刘科长他们朝人群走了过去。

刘科长:对不起,打扰一下大家,现在我们有这么个情况。台风要来了,我来帮我们那边的果农跟大家借一下人手,我想问问大家想不想体验一下果园采摘的活动,一是可以体验采摘的乐趣,二是帮果农分担采摘的压力,我们的果农刚刚脱贫,我也不能做主说你们摘了果子都送给你们,但可以保证用最优惠的价格卖给你们,大家觉得怎么样?

周海军:我们山庄一直想再开发个采摘的旅游项目,这次刘科长可是帮我们给实现了。

游客甲:我们去采摘,又好玩又能便宜买水果,还是做好事扶贫助农,我觉得可以啊。

游客们纷纷附和。

刘科长:好好好,感谢你们,人多力量大!我这就去安排一下,包接包送管吃喝哈!

21、大巴车 日 内

大巴车上,穿着民族服装的村民正在唱山歌感谢游客。

22、果园 日 外

山坡上采摘的人越来越多,穿着五颜六色的民族服装的村民和游客热火朝天地采摘水果,地上已经放了一筐筐摘好的水果。

天色渐暗,大风起,乌云布。

村民用背篓背着水果下山,小冰也背着背篓跟在后面。

一辆三轮车停下,大家把背篓放在车上。小冰解下背篓,准备放在三轮车上结果没抬动,这时刘科长在后面给扶住背篓。小冰才发现三轮车司机竟然是刘科长。

刘科长冲小冰招手:快上车。

小冰跳上车,刘科长开车下山。

23、村部广场 日 外

广场上堆满了果子,一些村民正在称重装箱打包。村部通往村外的路上停了一辆接一辆的货车。

刘科长又拿起手机开始直播。

刘科长:亲们,今天直播给大家看看刚刚采摘的水果,马上送上车,明天一早就送到全国,绝对可口,绝对新鲜。

小冰也主动凑过来,手举着果子。

小冰:朋友们,这次可是集合了来自五湖四海,不同民族的朋友,是一次与众不同的采摘。我来自北京。

漂亮女孩:我是上海的。

中年男人:我是湖南的。

穿着民族服装的姐妹:我们的壮族的。

老万穿着一身皱巴巴西装拿着车队的牌子站过来,还特意用普通话。

老万:大家好,我是老万车队的老万,这次水果是我们车队运输,请大家记住我们车队的名字……

越来越多的人聚到刘科长的手机镜头前,大家一起把丰收的快乐传递出去。

忽然一滴雨滴在了小冰脸上,小冰摸了摸脸,果然有水滴,小冰看向刘科长,刘科长也摸了一下脸,两个人抬头看天,雨滴稀稀拉拉开始往下落。

刘科长有些紧张收起手机,和小冰一起去帮大家装车。

远处雷声响起,仿佛冲锋号吹响,所有人加快了速度,周围开始嘈杂。

雨越下越大。

广场上堆着的水果已经全部装好车了,刘科长、小冰还有老班、老万都穿上了雨衣,分头检查了一下车队的车况,汇聚到一起。

老万递给刘科长一个无线电。

老万:路上有些地方没信号,你拿着这个保持联系。

刘科长点点头,接过无线电去旁边自己的车边。

刘科长对小冰:这两天你就先住班哥家里,等台风过去我来接你。

刘科长打开后备箱,小冰走过去关上后备箱

小冰:不,我要跟你一起走。

刘科长:你犯什么傻,等台风过去安全了我再来接你。

小冰像赌气一样:不行,我得跟你一块走。

刘科长:怎么你在班哥家条件不好,住不习惯。我跟你说现在班哥家有马桶有淋浴,不比宾馆条件差。

小冰:不行,你能走,我也能走。

刘科长:我这是工作。

小冰:这也是我的工作。

刘科长看了看手机时间:好吧,那我们就得赶紧走。

刘科长拉住老班大声:杨书记他们呢?

老班大声:他怕雨大出状况,提前在路上了!

刘科长点点头:班哥那你们就赶紧回去吧,我们现在就往外走。

周支书还有其他几个村民在沿路指挥交通,给车队让道,放上了单向通行的标志。

周支书拿着扩音喇叭喊着:行动迅速,注意安全。

车队负责人老万拿着对讲机指挥着,一辆又一辆的货车驶出了村口。

车队慢慢前行,老班站在那里一直望着,直到车队消失在山路转弯处。

24、山路 雨 外

老刘开着车打着双闪开在前面,几辆货车打着双闪跟在后面。

雨越下越大。

25、刘科长车上 雨 内

小冰看着挡风玻璃上的雨水越来越大,不由得有点紧张,两手紧握着安全带。

刘科长:是不是害怕啦?

小冰摇摇头:我不怕。

26、山路 夜雨 外

天色已经黑了,刘科长和几辆货车在新路上打着双闪前行。与新路平行的旧路上开始很多些地方已经形成塌方,几乎每隔几十米就有石土堆。

【OS】刘科长:以前的路更危险,现在这条路已经好多了。

27、刘科长车 夜雨 内

刘科长的对讲机传来前方司机的声音。

【OS】老万:接到个消息,前面有小塌方,正在抢修,大家注意。

刘科长按住对讲机:大家一定要注意安全!

小冰听完更加紧张:我们这条路也有塌方?

刘科长:这回害怕了吧?

小冰点点头:我以前从没想过山会是危险的,亲眼看到才知道,那么高那么大看着那么稳固的山有这么多脆弱的地方,会给人们带来这么大的危险。

刘科长:这些问题我相信你的师姐文秀同志也想过,所以她想把这里的路修的更好。这是她还未完成的遗愿,也是我们要接着要努力完成的工作。你不要害怕,因为害怕也没有用。

小冰:老刘,说真的,你是不是也有点害怕啊?

刘科长点点头又摇摇头:扶贫本来就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有战争就会有牺牲,但这是我们的使命,不能因为害怕牺牲就什么也不做。黄文秀同志已经为我们树立了一个榜样,有榜样的力量更不会害怕的。

小冰:那我也不怕。

刘科长打开车内音响,音乐响起。舒缓的音乐让小冰有些放松。

28、危险山路 夜雨 外

闪电闪过的瞬间可以看见前面路上出现差点塌方的公路,几个人影正挥着铁锹抢修。

车队经过时发现是杨书记带着公路养护队在修路。

杨书记站在路边打着信号,车队缓慢经过,彼此都没有打招呼。

29、山路/车内 夜雨 外/内

车队转过弯,道路变宽,几辆警车已经等在那里。看到车队警车启动在前面为车队开路。

小冰问:老刘,今晚我们这么多人辛苦地运这趟水果值得吗?

刘科长:值得,为了摘掉贫困的帽子什么都值得,我也是从贫困村走出来的,我知道贫穷的滋味,无论如何,我不能让他们把刚摘掉的贫困帽子再戴回去。我们不是为了这几车水果,是要让他们知道党和国家、我们的政府都关心着他们,他们的困难我们都会记挂在心里,让他们有信心有希望,一切付出就是值得的。

雨夜中,雷雨声、警笛声,汽车马达声,阵势磅礴,车队向着前方冲去。

警灯和车队的双闪灯连绵成一条光带。

【OS】音乐声渐强。

车队穿过隧道,终于进入开阔的高速路。

30、路边鸭粉店 夜 小雨 外

刘科长的车停在路边,刘科长与小冰站在路边,目送走所有车队。

刘科长:我们终于成功了!

刘科长朝小冰伸出手想握手。

小冰张开双手紧紧拥抱了刘科长一下

刘科长有点愣住了。

刘科长端来两碗烧鸭粉,放在桌上。

小冰捧着碗喝了一大口汤,身体才有点暖和。

小冰的背包已经湿透,小冰查看电脑有没有浇湿,她掏出在滴水的大纲,刘科长从小冰手里接过大纲,用纸巾擦着。

小冰却一把抢过大纲,揉了揉,一个投篮的动作扔进了垃圾桶。

刘科长:不要了?

小冰:不要了!您说的对,我应该做点不一样的报道。

刘科长和小冰一起低头吃粉。喝完最后一口汤,小冰满足地抬起头。

小冰:刘科长,我想问你最后一个问题。

刘科长边吃粉边说:你问吧。

小冰:刘科长你和杨书记他们都和文秀师姐一样做着最苦最累的基层工作,她现在是全国楷模,你们还是默默无闻,你们会不会感觉不甘心。

刘科长放下碗想了想最后摇头

刘科长:不会,文秀的楷模是用生命换来的。我们做多好都比不上,而且也是因为她,我们才觉得我们的工作更有意义。(反问小冰)不是吗?

小冰点了点头:经过这一次,我终于知道扶贫之路真的任重道远,每个扶贫人都很伟大,他们每个人都值得被报道被书写被记住,等我毕业了,我一定要回来这里。

刘科长:回这里?

小冰:嗯!我要回来专门做扶贫报道的记者。

刘科长笑道:那你有可能会当我的手下哦?

小冰灿烂一笑:那可说不准。

31、老班家里 夜雨 内

电话铃响,老班拿起电话。

刘科长OS:放心吧!我们都安全到啦!

班哥回头看了一眼墙上贴着的黄文秀宣传画,看着画里的黄文秀笑容灿烂。

班哥也笑了一下。

班哥安静地坐在小椅子上听着收音机,收音机里传来的是扶贫攻坚的新闻报道。

【完】

END之后出全国扶贫干部英烈画面、信息。

光明日报参评第三十二届中国新闻奖融合报道、应用创新参评作品《56个民族一起奔小康·微电影<寻找>》”公示

来源: 光明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