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一个人的朝圣》简介,一个人的朝圣原文

2023-12-08 23:09 作者:岑岑 围观:

我们大多数人的生活常态大概是这样的:

无趣、一无所长,循规蹈矩地读书、坐一辈子办公室、结婚生子、退休,一辈子没有做过什么特别有意义的事情。

有时候我会反思自己的人生,难道我就要这样子过一辈子了吗?

这样的人生,会不会太寡淡了点。

前几天看了一本书《一个人的朝圣》,很鸡汤的书名,但说的却是主角哈罗德的一段徒步之旅。

在阅读的过程中,很多场景都引起了我的共鸣:

失落时的自我否定;无助时的哭泣;骨子里的不甘平庸......

《一个人的朝圣》讲述了一个退休老人为探望病危友人而独自踏上漫长旅程的故事,主人公哈罗德的出发点是为了给予友人希望,最终却实现了自我救赎,激发了对自我价值的再次肯定、对成长缺陷的新认知及对现实命运的接受和理解。同时,其妻子在等待及关注哈罗德的过程中,对痛苦的过往逐一进行审视,触发了对爱的全新领悟和对自我的重新认识。

悲伤最好的状态不是凝固,而是融化。

87天,627英里的徒步旅程对于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来说是相当困难的,而这份坚持和执着源于几十年朋友之间的那份信任和依托。没有比这再纯真的友情了,没有比这再伟大的友谊了。而对于哈罗德自身而言,这的确是一种挑战,一种对人生的挑战,对家庭的挑战,对社会的挑战。

《一个人的朝圣》,它留给我的是涓涓细流对心灵的浸润,是一种温暖,传递的是一种正能量,教会人坚守自己的信念。

走完一个人的朝圣之路,没有伟大的梦想,强大的信念依然可以到达理想的彼岸。

其实书中的哈罗德就是你,就是我,就是苦苦在现实中挣扎的普通人。

01

一天早晨,哈罗德收到一封信,来自二十年未见的老友奎妮。她患了癌症,写信告别。

震惊、悲痛之下,哈罗德写了回信,在寄出的路上,他由奎妮想到了自己的人生。

经过一个又一个邮筒,越走越远,最后,他从英国最西南一路走到了最东北,横跨整个英格兰。

这是哈罗德千里跋涉的故事。

从他脚步迈开的那一刻起,与他六百多英里旅程并行的,是他穿越时光隧道的另一场旅行。

在“朝圣”的途中,哈罗德一方面遇到许多形形色色的人:

加油站的女孩,坚信对方会回来而一直苦等的女人,有着奇怪嗜好的英国绅士,以及中途出现的一群嘈杂的追随者。

另一方面回忆着自己人生经历:

少年时代被父母离弃的无助,中年丧子的悲痛与被妻子误解的无奈。不过老年时期的这段朝圣之路,重新为他的人生带来了曙光。

02

哈罗德在寄信的途中遇到一个启发他的女孩。

她说“人的大脑有太多的东西我们不明白,但是你想想,如果有信念,你就一定能把事情做成。”

“我并不是说要信教什么的,我的意思是,去接受一些你不了解的东西,去争取,去相信自己可以改变一些事情。”

在做一件事情之前,我们总是在犹豫,总是在做与不做之间举棋不定。

朋友约了饭局,却总是本能地想要拒绝,因为总是想着万一不知道聊什么,冷场了怎么办;

终于有个机会可以尝试发表文章,一提起笔来总是想着万一别人看了会笑怎么办,最终还是放弃了;

有一件重要的工作要去做,可是心里总在打鼓,万一做的不好影响自己升职加薪怎么办,最终还是推脱掉了。

归根究底,对于那些不了解的事情,我们总是在担心自己做不好。

只要我们相信自己,认真努力地尝试过,哪怕只比过去好一点点,我们都可以理直气壮地告慰自己。

03

哈罗德走进一家小旅馆过夜,和客店旅人说起了自己的神秘计划。

他们都相信他。他们都看见了他的帆布鞋,听了他说的话,选择忽略一切证据,去期待一种不言自明的更大、更疯狂,也更美好的可能性。

很多时候,也许正是你自认为的理性,阻挡了人生的更多可能。

人生只有一次,如果不疯狂一次、冲动一次,生命未免过于单调,太过平淡。

在若干年后,再回首,其实那都是只要付出一些努力就可以解决的困难。

04

哈罗德在途中向一个女人讨了一杯水。

她说“我还以为走路是世上最简单的事情,不过是把一只脚放到另一只脚前面。但我一直很惊讶这些原本是本能的事情实际上做起来这么困难。”

是的,我们总是轻视许多事情。

工作中我们总是在埋怨别人做事慢、做事笨、做事毫无逻辑,甚至不可理喻。

但没有亲手处理过的人永远没办法真正体会,这样的结果已经是别人付出了好多的努力才得来的。

可能是默默牺牲了休息时间,可能是在饭点时间匆匆趴了几口饭。

所以,对别人说声谢谢吧,这是尊重别人,更是尊重自己。

05

有一群专业的徒步旅行者赶上了哈罗德,有几个人朝他挥手,还有一两个笑了出来。

哈罗德不知道他们在笑什么,但已经不在乎了。

他已经不是从金斯布里奇出发的那个男人,也不是小旅馆的那个人了,更不是只会走到邮筒寄信的那个人了。

他走在去看奎妮的路上。

这就是在路上所获得的勇气、自信,是纸上谈兵永远都无法获得的力量。

一个永远朝着自己目标前进的人,整个世界都会给他让路。

06

出发的第十天,他的身体出现麻烦了。

每牵动一下肌肉,他的整条右腿都好像在灼烧。

他想起自己在电话里给奎妮留下的十万火急的宣言,觉得既幼稚又不恰当,连那天晚上和社工的对话也让他惭愧不已。

一夜之间仿佛发生了什么,使这个旅程和他的信心撕裂,剩下的只有艰苦无边的跋涉。

百年人生其实并不短,我们没办法一眼看到尽头。

多少人看似有坚定的目标,却总是在这个过程中无数次怀疑自己出发的意义。

那些长长久久积累下来的信心、坚强,就是会突然被击溃,剩下的只有无边的苦海。

这时候能够帮助你重新站起来的只有你自己。

或许我们曾经放弃过、曾经失败过,不管过去怎样,我们只要一直开始就好了,所有的开始都会变成坚持。

07

终于,哈罗德还是倒下了,被一个女人救起。

他对她说:“我的确糟透了。贝里克很远,我没有合适的装备,也没经过什么训练,但或许有一天你也会做一件毫无逻辑可言的事。人们会说你为什么要这么做?那时你可能就会想起我,然后坚持下去。”

有人曾说过,我们每个人活一辈子,不可能永远都做主流的事情。

总有那么几次,我们做出了与众不同的事情,做出了不符合常理的决定。

变成了少数人,变成了异类,但我们并没有错。

有些事情是没有对错之分的,只是不同而已。

我们应该支持一个包容的心态,支持一个宽容的社会,一个多元化的社会。

在一个多元化的社会里面,我们需要听少数的声音,要尊重少数的权利。

08

哈罗德相信自己的旅程真正开始了。

有时候你以为自己已经展开了新的一页,实际上却可能只是重复以前的步伐。

他直面并克服自己的短处,所以现在终于可以说他的旅程真正揭幕了。

罗曼罗兰有句著名的话:

大半人只活到二十岁和三十岁就已经死了,一过这个年龄,他们只不过变成了自己的影子,此后的余生不过在模仿自己中度过。

面对不断重复的日子,我们应该予以警惕。

09

电话那头的女人问:“你是不是那位要徒步走过来看她的先生?接到您的电话以后,她居然能坐起来,还给我们看你寄给她的明信片,她在等你。”

或许这就是世界所需要的,少一点理性,多一点信念。

哈罗德终于来到了奎妮的面前,哪怕他曾经在最后一段旅途中想过要放弃。

虽然奎妮最终还是离开了,但她走的时候感到很安定、很轻松。

哈罗德和赶过来的妻子莫琳也挣脱了隔阂,两人坐在海边,重新开始他们的新生活。

这一路是赎罪,也是对个人和生活的探索。

这一段旅途也教会了我们,好好珍惜自己的生命和挚爱的人。

原本哈罗德只是想寄封信,安慰一下奎妮。但是内心一直躁动不安,潜意识里他一直觉得还要再做点什么。顺理成章的,与加油站女孩的对话出现了。这个女孩关于信念的一番话就像黑暗中的一点亮光瞬间打动了哈罗德,他赶紧抓住这根救命稻草。此时幸亏穿细条纹套装男人的出现,打断了对话,否则加油站女孩说出她阿姨早就离去的真相,恐怕也就不会再有这段朝圣之旅了。

事实上现实生活中,我们可能都会有这样的经历,每当有人向我们倾诉痛苦或者磨难什么的,我们都会不经意的说出一番大道理去安慰对方。而所谓的大道理很多时候都只不过是引经据典或是随口说说而已。就是觉得要说点什么或是要做点什么。当时加油站女孩就是这样,后来她接到哈罗德最后来信,她惶恐了,赶紧跑去向莫琳女士解释,坦白。

旅程一开始可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朝圣,只不过是一只脚放在另一只脚前面。哈罗德是个勤恳谦逊,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人,既无朋友,也无敌人。他的脑海里压根就没有朝圣这一概念。作为一个西方人,他甚至不信教,用他太太的话说,他只有在倒车时撞到花园才会大叫一声“上帝”。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