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生态解释一下,生态组织

2023-12-08 15:41 作者:岑岑 围观:

全球气候格局的变化作用于我们最直接的一点感知,就是越来越热的夏天。从更广泛的科学社会学角度来说,此刻的我们更应该去思考动植物与自然环境对人类记忆、技术、艺术和地方的影响:也即,我们如何与大自然共同生存,共同进步。

当代艺术和理论如何思考生命政治和生命艺术的自然问题?如何理解在共同的苦难中将人类和非人类世界联系在一起的生命议题?在本书中,作者探索了范围广泛的当代艺术作品——从卡茨(Eduardo Kac)的生物艺术到博伊斯(Joseph Bueys)的著名表演作品和丽莎·阿提拉(Eija-Liisa Ahtila)的视频装置等——检验后人类主义理论如何能够启发艺术家与非人类世界。

最初关注克拉克森是因为他与书同名的真人秀,2008年做了30多年BBC明星主持人的他,买下了一个6000亩士地的农场,十年后,当农场工退休之后,他突发奇想亲自去经营农场。但早已习惯了大城市豪华生活的克拉克森经营农场的状况必然不尽如人意,在播种期赶上几十年一遇雨季,生长期赶上有记录以来最干旱的春季,收割期赶上百年一遇疫情。他忙碌一整年,净赚了144英镑。但他从未想过从田野中的鹿和野兔、自己种的苹果榨取的果汁之中,居然可以得到如此纯粹的快乐。这也令人深思:生活与工作的意义何在?物质条件极大丰富的城市环境中,我们是不是忘了自然本身就足够令人沉醉。

本书详尽地记录了自16世纪西方人踏足北美洲之后的500年间,北大西洋沿岸超过50种动物减少甚至灭绝的过程。随着欧洲移民的进入和商业性捕杀的加剧,无数的大海雀、鲸类、海象、北极熊、美洲狮被夺去生命。本书出版后掀起了世界范围内海洋生态保护的热潮,也进一步推动了环境改革和海洋立法进程。或许也正如作者所言,“要使地球上现存的生命能够延续下去,人类必须清晰地认识到,人类与其他生命的存在不可分离”。

以树木的气味为切入点,阅读书的体验就好像进入树木树木的奇妙世界。这本书讲述了欧洲七叶树、美洲椴、美国红梣、银杏、月桂橄榄树等十三种树木的历史、境况以及与周围环境和人类生活之间的关系。作者通过树木的气味,勾起了人们的回忆,每一章都从一棵树、一枚种子或者是一杯金汤力出发,以此揭示了人类历史对自然界的影响,呈现了树木与社会文明之间的纽带、影响和紧密的联系。

本书里写了17个“明星”动物的生平故事,将神话、史料、新闻与想象编织起来,探索我们人类与动物建立的象征性、情感性和智力性的联系。帕萨雷洛还研究了动物在艺术、文学、神话和科学发现中的作用,深入探讨了动物如何在历史、文化和集体意识中引发我们的想象力。也因此邀请着读者思考人类与动物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鼓励更深层次地欣赏这些生物对我们生活的深刻影响并强调在同为生命体的大家自然世界中共存和同情的重要性。

本书将各种涉及动物议题的作品皆纳入“动物书写”的范畴,从海明威、J.K.罗琳、玛格丽特·阿特伍德、朱天心等作家的文学作品,到涉及动物议题的电影、摄影展和当代艺术,再到以动物为主体的新闻事件,借由文本分析,探讨了动物议题,并通过分析作家的动物书写和领域的主张,以及自身多年的动物保护行动,为关心动物议题的读者提供了感性与理性、经验与知识的视角。她试图通过分类的动物书写,如展演动物、野生动物、伴侣动物、经济动物等,解释为什么改善动物的生存状况是现代城市化和工业化追求文明进步和良好生活的必要组成部分。

森林会思考吗?狗会做梦吗?科恩这本书挑战了传统人类学观念,他把森林视为能够思考和交流的有感知的存在,认为森林拥有复杂的社会和文化系统,与人类社会相互作用并塑造彼此。科恩借鉴了原住民文化和生态科学的见解,探索非人类实体的主动性和认知,特别聚焦于森林。他强调了承认和尊重森林的智慧和智力的必要性,强调了所有生命形式的相互关联:比如灵魂的力量、精灵的力量、乃至是树和猴子之间的交流方法。也因此挑战了人类中心主义的观点,促使读者思考对自然界的感知和相互关系的替代方式。

在Elizabeth Kolbert的前作《第六次大灭绝》的基础上,这本书深入探讨了人类面临的环境挑战,和人类对自然世界进行的干预的后果。例如引入非本地物种来控制入侵物种、通过工程手段来应对全球变暖,甚至是研发一种超级珊瑚以在更热的地球上生存。这些反抗自然的演习是拯救地球的希望吗?本书也试图探讨这些行动可能带来的意想不到的后果,以及它们所带来的伦理困境。

这本书是一部以女性视角的微观二战史,记录了一个鲜为人知的真实历史: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华沙动物园的园长夫妇雅安·雅宾斯基和安托尼娜将即将被纳粹炸毁的动物园伪装成地下抵抗组织的中转站,拯救了几百名犹太人和纳粹反抗者的生命。而同样也作为一位博物学者,美国非虚构作家和诗人黛安娜·阿克曼在本书中也有有关动物学、植物学等学科的介绍和普及,阐明了自己的自然观她从独特的自然史观角度反思了纳粹的暴行,揭示了战争、人性和自然之间的深刻关系。

作为冰岛作家斯特凡松在《鱼没有脚》之后的续篇,同样获得了布克国际奖的提名。两本小说无论是装帧设计还是主题表达,两部小说都紧密相连,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这部续作题为“宇宙的尺寸”,但仍是以家族史的方式来讲述故事,从更为细小的切入点,讲述其中不同人物的生命故事:他们都被大海、爱情、未实现的梦想和生死所捆绑,作者也以此探讨社会和经济背景并阐述冰岛残酷复杂的人文与地理环境。

更值得一提的是,本书及前作《鱼没有脚》都以一种极为诗意、想象力和回味的散文形式讲述小说故事,叙事在倒叙、时间跳跃和对生命意义的反思之间来回切换。阅读的过程更像在那片如后摇般节奏感的寒冷土地上远行,而这一次的目的地,正是凯夫拉维克。

由Phaidon出版的“探索者系列”中的每本书都呈现了某个特定主题下的相关作品,以表现它们在艺术、历史和文化中的美学地位和历史意义。这系列书中通过大插图形式呈现各个艺术家如何以各种方式运用动植物主题进行创作。从古代洞穴壁画、中世纪的动物志和科学插图,到标志性的绘画和当代艺术作品,包括大卫·霍克尼 (David Hockney)、草间弥生 (Yayoi Kusama)、罗伯特·梅普尔索普 (Robert Mapplethorpe)、亨利·马蒂斯 (Henri Matisse)、乔治亚·奥姬芙 (Georgia O'Keeffe)、芭芭拉·克鲁格(Barbara Kruger)、查理·哈珀(Charley Harper)和安迪·沃霍尔 (Andy Warhol)等知名艺术家。其艺术语言与呈现媒介也多种多样,包括植物插图、雕塑、置景和当代拟真动物艺术。在呈现思考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互动关系时,也将其纳入生态环境的持久意义来进行考量。

比如在《Bird》一书中,安迪·沃霍尔创作的白头海雕彩色丝网版画作品就展示了它作为濒危动物的形象,也由此艺术语言激发提高了公众对濒危动物的认识,掀起了一波对野生动物保护、现代文明与生态社会的讨论,乃至一些对艺术本身的批判。

这部纪录片由五个部分组成,由美国前总统奥巴马担任旁白,聚焦世界上景色最壮观的几座国家公园,包括印度尼西亚的古农勒瑟国家公园的热带雨林以及加利福尼亚州的蒙特利湾国家海洋保护区。每集纪录片都会专注于一个特定的国家公园,呈现其历史、现状和面临的问题。片中也会展示公园内以及周边地区的农民是如何在经济补偿的激励下与动物和平相处的,同时公园也能通过生态旅游获得资金支持,以确保其可持续发展。

观看过程中,孩子们就项在沙滩上玩沙子一样玩着火山灰的画面,成为我心头的一击。纪录片的镜头对准了壮美的火山,讲述的是一对相爱的火山学家(卡蒂亚和莫里斯夫妇)通过相同的爱好和学术追求走到一起,他们的一生致力于活火山研究,足迹遍及世界上所有的火山。1991年,两人葬身于日本云仙岳火山爆发——这也是日本史上造成伤亡人数最多的火山灾难。本片也通过他们自己拍摄的镜头,审视了人类在自然界中所处的渺小地位。

撰文/编辑

设计

图片提供

陈元

Rina

各出版社与出品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