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最大暗网黑市覆灭,一个年轻黑客的双面人生曝光

2023-12-02 07:59 作者:岑岑 围观:

2013年10月1日,在旧金山格伦公园图书馆的科幻小说区里,暗网著名黑客——罗斯·乌布利希(Ross Ulbricht)正坐在桌前安静地打字......

突然,他身边两位读者大吵起来,正当乌布利希分神时,一名探员飞快地夺走他手边的电脑,另两名探员迅速掏枪将他制服......

当时他的电脑上正登陆着暗网交易网站Silk Road的管理员账号。

第二天,罗斯·乌布利希被捕消息一传出,比特币汇率开始大幅震荡——从140美元跌到129美元,第三天又跌至110美元。

他的亲友们更是不敢相信,自己身边这个“阳光男孩”,竟是价值上亿美金的毒品交易网站的拥有者;从买卖毒品到雇凶杀人,无恶不作。

上个月推出的电影《丝绸之路》(Silk Road),对罗斯·乌布利希与他创办的Silk Road覆灭过程做了一次全面回顾。

本片得到的评价褒贬不一:

有网友兴奋于“这样一个互联网奇闻居然被拍出来了”;

也有影迷觉得,电影过多聚焦在警方视角,对乌布利希的传奇人生展现得并不完整。

如果你对这个事件感兴趣,千万别错过今天这篇文章;

我们将以一种“全方位解渴”的方式,带你了解罗斯·乌布利希“天使与魔鬼合体”的另类人生。

△ 罗斯·乌布利希本人照片,明星般的脸庞下,是暗潮汹涌的罪恶

暗网恶魔29岁,坐拥亿万美金毒品交易网络

如果你上网搜“罗斯·乌布利希”,一定会“关联”出另一个词——Silk Road。

在2011-2013年间,没人知道罗斯·乌布利希是谁,但Silk Road却已是网络上臭名昭著的“黑市”,它生长在一片黑暗之地——“暗网”中。

相比于一般人浏览的互联网,暗网是个地下世界,服务器地址和传输数据都匿名匿踪,只能通过特殊软件授权,对电脑设置后才能连接。

罗斯所建立的“Silk Road”,建立在名为“洋葱浏览器(Tor)”的特殊软件之上。

Tor原为美国海军研究室所研发、为保护美国间谍间通信安全的匿名网络技术;

2004年海军研究室开源了Tor代码, Tor也成了网络冲浪者隐秘踪迹、浏览暗网的普遍选择,这一结果颇为讽刺。

2010年前的暗网,虽也有一些非法交易,但情况并不普遍。

但2009年比特币发布,缺乏政府监管、在各家银行交易系统之外流通的匿名比特币吸引了乌布利希的注意,他将比特币率先应用到Silk Road的交易系统中。

这让Silk Road成了第一个既能隐藏网络浏览踪迹,又能隐藏资金走向的网络“黑市”。

Silk Road的所有搭建工作完全依靠乌布利希自学编程独自完成;

搭建完成后,他自己成了第一个入驻的商家,把他自己种的毒品放在上面挂牌出售,结果没几天就有顾客上门。

在乌布利希的四处推广下,不断有毒贩慕名而来入驻这个神秘商城,买家们也纷至沓来,Silk Road变成了邪恶版“暗网亚马逊”。

△ 乌布利希自己冒充匿名网民在BBS上推广自己的站点

△ Silk Road界面

2012年2月,Silk Road拥有至少220个不同的供应商;到2012年7月,它增长到564个。

很快,毒品之外的业务也拓展开来,Silk Road注册用户迅速超过了 100 万,商品超过1万种;

其中七成是毒品,还有枪支弹药,假钞、假护照、假驾驶证和盗用的信用卡信息,甚至还有 10 多个国家的杀手!

各色人等在这个网络空间里进行非法交易,而作为管理员的乌布利希每天忙着为卖家提供手册,教他们如何密封毒品,安全交易躲避追踪;

他通过收取交易中的8%~15%左右的手续费,在两年时间内狂赚了12 亿美元!

但他在Silk Road上不断发帖称,之所以做这一切并不是为钱,而是为了心目中的“绝对自由”——建立一个绝对自由化的网络交易世界。

在这一 “理想”的自我催眠下,乌布利希越陷越深。

Silk Road人气大幅扩张后,他雇佣了一个名叫格林(Curtis Green) 的用户作为客服,负责线下毒品运送,但格林之后成为了警方重点监视目标。

△ 柯蒂斯·格林原本是Silk Road的忠实用户,后被乌布利希雇佣实施犯罪

担心暴露私人信息的乌布利希,迈出了变身“恶魔”的关键一步——他准备雇凶灭口。

在支付定金一天后,乌布利希收到在暗网上雇佣的“杀手”发来的格林被勒毙的照片。

△ 电影中对“雇佣杀人”这一情节进行了还原,不过杀手是FBI假扮来获取证据的

之后罗斯一发不可收拾,又多次雇佣杀手来处理威胁他“生意”的对手;

一名宣称劫持了Silk Road的用户数据、向他索要钱财的黑客,也被他以同样方式“杀害”。

在雇凶同时,生活在旧金山的乌布利希看上去仍是一幅无忧无虑的模样,工作之外参加各种聚会、山地露营,同期他在社交媒体上写下了:“这里就是天堂。”

△ 乌布利希在社交平台上发布的生活照

但他不知道的是,这种这种天堂般的日子已好景不长——随着两年来Silk Road名声越来越大,FBI已经介入了调查。

尽管Tor技术经层层转发隐藏了IP地址,但在多国合作下,FBI最终还是掌握了乌布利希的IP和他所在位置。

对FBI而言,最大的难题是没有足够证据起诉乌布利希——暗网与比特币的匿名性,让他们没有办法抓到证据。

所以才出现了开头那紧张一幕:

FBI必须设好套,在乌布利希登陆Silk Road管理员账户的情况下将其捕获,否则一旦笔记本合上,那台经过层层加密的电脑就会成为抓捕行动的“滑铁卢”。

一名29岁亿万富翁、自称自由主义者的“天才”,就此陨落。

△ “黑化”为阶下囚的英俊少年

△ 乌布利希在法庭上受审的画像

极客天才既乖又好学的“别人家孩子”

罗斯·乌布利希在经营“全球最大的毒品在线市场”之前,据说是个希望改变世界的聪明孩子。

他在父母呵护下,童年生活可说是非常阳光:从小就热爱各类运动,尤其是跑步和冲浪。

如他父亲所言:“乌布利希从小就很热情,甚至有点无所畏惧。”

△ 罗斯·乌布利希的童年照片

在上大学前,乌布利希已是一名“极客”:

赢过数学奥林匹克,是狂热的漫画爱好者,比起电子游戏他更喜欢玩战锤系列桌游——他父母不希望孩子过早接触电脑。

之后,乌布利希以1460的SAT分数获得德克萨斯大学达拉斯分校的全额奖学金,主修物理学。

在学业外,乌布利希在大学校园里过着嬉皮士般的生活,一边涉猎各种毒品,一边喜欢和人探讨各类经济、哲学问题。

厌倦了物理实验室的枯燥后,罗斯获得另一项奖学金,在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研究晶体学,获得材料科学和工程硕士学位。

朋友眼里的他聪明、低调、不善言辞,他自己也曾在社交主页上这样描述自己:

热爱学习,我的人生目标就是不断地拓宽人类知识边界。

但在热情的外表下,乌布利希对“自由”的偏执理解,随着各类迷幻剂的摄入变得越来越激进。

2009 年毕业后,乌布利希做起了生意,并创立了一家二手书公司Good Wagon——他将部分收益捐出来给公益项目,还将一部分二手书捐给了监狱图书馆,可说是非常有善心。

但一次仓库倒塌,让这项事业受到不小打击,受挫的乌布利希在仓库连续整理了3天二手书后,决定放弃这家公司,筹划另一项事业:

创建一个经济仿真体,让人们体验生活在一个没有系统化权力约束的世界里是什么样子——这就是之后的Silk Road。

△ 乌布利希的Linkedin页面

乌布利希犯下的罪恶,全部发生在网络世界;

在现实世界中,乌布利希一直是人们眼中的好孩子,赚得上亿美金后,他也没怎么享受,而是忙于网站各种事务。

△ 乌布利希“其乐融融”的全家福

△ 在被捕前,乌布利希与祖母的合影

对家人他出手阔绰,比如为父母购买头等舱机票、订餐馆,而家人们也一直为他感到自豪,认为他在做一份电商工作,只是太忙,没时间和他们见面。

如果不是东窗事发,没人会觉得乌布利希这样一个生活在阳光下、永远热情的大男孩会和毒贩扯上关系,甚至去雇凶杀人。

热情笑容背后的冷酷无情,让人不寒而栗。

2017年,在几次上诉后,乌布利希被以洗钱、电脑入侵、串谋贩毒、串谋贩运虚假身份证明等罪名,终审判决为终身监禁。

△ 大量伪造证件

目前,呆在狱中的罗斯·乌布利希看起来状态不错,时常通过朋友向外界发表一些对比特币的看法;

但如果不出意外,他的余生都将在狱中度过。

△ 狱中合照

△ 乌布利希在狱中发文说“监狱生活是一段既漫长又痛苦的旅程“

Silk Road虽没有完全覆灭,但在经接棒者几次改版后,现在也已没落。

但在Silk Road后,暗网交易市场依然存在,而且新的加密方式也层出不穷。

走过这样一条从“天使”到“魔鬼”的人生之旅,不知乌布利希在狱中会有怎样的反思。

科技发展不断拓展人类生活的新边界;

在社会法律和制度尚未健全的新兴领域中,率先掌握技术的人如果不能守住“为人”的底线、任由人性的恶将自己吞噬,就会出现像乌布利希这样的悲剧。

这场技术与人性的博弈,你我都身在其中;

科技为善——这是时代给我们提出的新课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