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对方正在输入的暗示意思,对方正在输入的真实含义

2023-11-30 11:15 作者:岑岑 围观:

看着微信对话界面中的“对方正在输入……”你是不是急于知道对方的输入?很多时候,虽然只有十几秒,但感觉就像过了几分钟。这个功能起到即时反馈的作用吗?

从时间知觉的角度来看,“对方在输入……”>这一功能带来的负面效应;正面效果,换句话说,这个功能可能比没有要好。

本专利所有者设计该功能的初衷是:

当时的实时聊天软件并没有告诉你对方是否回复了你的消息(比如IRC和AIM),或者直接显示用户实时输入的字符(比如Unixtalk和ICQ)。但我们希望在不侵犯用户隐私的情况下,兼顾沟通效率,提供一个可以让对方得到反馈的指令。

换句话说,功能发明人原本是希望通过“对方在输入……”来提高交流的实时反馈。

初衷是好的,但是设计者忽略了很重要的一点:我们心理上感知的时间和实际物理时间有很大的差异。

与其他动物不同的是,人类可以用智慧来记录更准确的时间,所以在远古时代就有了骨头上的标记,日历,日晷,漏,机械钟,秒表,原子钟。虽然人类对物理时间的控制越来越精确,但在没有计时设备的情况下,我们直接感知的时间始终是主观的。

当你处于开心的状态时,你可能会开心地对你的好朋友说:我男朋友对我很好,回复我的消息从来不会超过三分钟。

当你处于愤怒的状态时,你可能会恶意地对你的好朋友说:我的辣鸡男朋友花了三分钟才回复我的消息。

发现当我们处于积极的情绪时,我们的感知时间会更短;相反,负面情绪下对时间的感知会变长。

最真实的是,当你回到家准备休息的时候,领导给你发信息,你的心情突然变得很烦躁。最后,等领导干完活,你准备关手机睡觉了。结果出现“对方正在输入…”的提示。不是不关,也不是不关。烦躁的情绪会让你感觉度日如年。

事实上,我们对持续时间(时间间隔)的感知受到多方面的影响。

其中很关键的一点是,微信的“对方正在打字……”的功能,让我们的感知等待时间变长了。

提示“对方正在输入……”并不是真的闪了五分钟,物理时间可能只有十几秒,但我们感觉好像过了很久。

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家托马斯(1975)做了一个相关的实验。为了探究认知过程对时间意识的影响,他们设计了以下实验——向参与者展示不同条件下的界面,并要求他们估计界面的持续时间。

实验采用2(目标呈现时间:40ms,80ms)×3(目标:空白色界面,三个字母无意义组合,三个字母的单词)×2(认知水平:需要记忆字母;不需要记字母)题内设计。

屏幕先呈现1s的黑屏,黑屏后会出现一个界面。参与实验的学生需要按键来判断这个界面的持续时间。短持续时间(约20s)按下按钮0,中等持续时间(约60s)按下按钮1,长持续时间(约100s)按下按钮2(被试在实验中已经提前接受了时间估计的训练)。

在待判断的界面中会随机出现两种刺激:

对于40 ms:空白色接口;无意义字母组合的界面;有意义的字母(词)界面持续80ms;空白色接口;无意义字母组合的界面;有意义的字母(单词)的界面在第一个场景中,学生只需要进行主观判断,通过按键判断界面已经呈现了多久。

在第二个场景中,学生不仅要通过按键判断界面的长度,还要记住出现在界面上的字母。

最终的实验结果如下:

有价值的结果是:

无论是否需要记忆字母,在呈现时间相同的情况下,人们感觉界面空为白色时的等待时间比界面呈现字母时的等待时间短。人们觉得需要记字母的时候比不需要记字母的时候要等更长时间,两者之间的差距加大了。因此,研究人员验证了以下假设:

人对时间的意识来源于两个处理器。一种是自带时间处理器,你可以理解为类似于生物钟的东西,可以自动监测时间的变化。另一种是视觉信息处理器,即非时间信息。两个处理器共享注意力资源。当视觉信息处理占据更多的注意力时,我们原来带的时间处理器就不允许了。在实验中,当需要同时记忆字母时,人的注意力资源也被消耗得更多,这使得自带计时器不准确,感知持续时间会更长。

回到微信上“对方在打字……”的功能设计,你会发现这个过程和上面的实验惊人的相似。

从你发送消息到收到消息,等待时间和上面提到的空白屏差不多。如果在这个过程中,出现“对方正在输入……”的视觉提示,类似于上面实验中有字母的情况。

很明显,在这个等待过程中,“对方正在打字……”的提示占用了我们的一部分注意力资源,会让我们觉得等待的时间更长。

当“对方在打字……”出现在聊天界面时,我们不禁会做出各种猜测:

他是不是有很多话想对我说,却不好意思说出来?他要打一个很长的段落吗?怎么这么久没发了?是因为你很忙吗?.....像我这样的小癌,脑洞很可能开到了银河系之外。

这些不确定性增加了我们的认知负荷,消耗了更多的注意力资源,让我们更容易感到:“我等了很久,为什么等了几句才回复?”!"

更可怕的是,这个设计还有一个bug。“对方正在打字……”何时会出现提示似乎是个谜。这增加了我们的认知负荷,导致我们对等待时间的估计不准确。

很多用户感到一头雾水,可能是因为“对方在打字……”让对象无爱,才发现不是他的锅。

为此,知易欧@雷科技也对“对方正在打字……”会出现也不会出现。

那么如何避免提示“对方正在输入…”带来的麻烦呢?

很简单。别理它。

PS:其实“对方在输入……”这个功能到底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其实可以设计成一个心理实验来验证。比如放入实验情境,设置“提示组”和“无提示组”;我们还可以探究在不同的提示时间和不同的聊天内容下,人们对等待时间的感知是变长了还是变短了。

参考资料:

苗霖,钱秀英。(2012).注意在时间知觉中的作用及其理论模型。心理科学进展,20卷6期。

托马斯公司。韦弗。(1975).认知加工和时间知觉。注意力知觉与认知。心理物理学,17卷4期,第363-367页。

托马斯,E. C。布朗岛。(1974).时间知觉和填充持续时间错觉。注意力知觉与认知。心理物理学,16卷3期,449-458页。

作者:暗流;微信官方账号:一股心理词的暗流。

资料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MtSYgkkBA4me4VU48npqjA.

本文由@授权丫丫丫丫丫丫丫。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允许,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