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刘震云的《一地鸡毛》,刘震云的一地鸡毛是新写实小说吗

2023-11-26 21:02 作者:岑岑 围观:

窦跃生

一、作家介绍

刘震云,1958年5月出生于河南省新乡市延津县,中国作家、编剧。

1982年,进入《农民日报》工作。1987年,开始在《人民文学》发表《塔铺》、《一地鸡毛》等小说作品。1988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鲁迅文学院读研究生。1992年,发表小说《一地鸡毛》。1997年,出版图书《温故流传》。1999年,创作《刘震云精品文集》。2000年,创作的短篇小说集《刘震云》出版。2003年,创作小说《手机》。2007年,发表小说《我叫刘跃进》。2009年,创作的小说《一句顶一万句》出版。2011年,以160万元的版税收入在第六届"中国作家富豪榜"上位列第26名。2016年,获得埃及文化最高荣誉奖 。2018年4月13日,被法国文化部授予"法兰西共和国文学与艺术骑士勋章",以表彰其作品在法文世界产生的影响 。

二、原文讲解赏析

《一地鸡毛》(生活琐事,鸡毛蒜皮。小说以“一地鸡毛”为标题,形象地揭示出生活的本相:生活就是如此的驳杂无序,鸡毛蒜皮。)

刘震云

小林家一斤豆腐变馊了。(很小的事情。开门见山。)

小林每天清早六点起床,到公家副食店门口排队买豆腐。排队也不一定每天都能买到豆腐,但今天小林把豆腐买到了。豆腐拿回家,因急着赶公共汽车上班,忘记把豆腐放到了冰箱里,晩上回来,豆腐仍在门厅塑料袋里藏着,大热的天,哪有不馊的道理?(小事的哲学,悬念。小说在叙事时先不忙于在鸡毛上做文章,而是首先推出馊豆腐意象:整篇小说,整个生活,都是从这一斤豆腐里生长出来的。)

豆腐变馊了,老婆又先于他下班回家,这就使问题复杂化了。老婆一开始是责备看孩子的保姆,怪她不打开塑料袋,把豆腐放到冰箱里。谁知保姆一点不买账。保姆因嫌小林家工资低,家里饭菜差,早就闹着罢工,要换人家,还是小林和小林老婆好哄歹哄,才把人家留下;现在保姆看着馊豆腐,一点不心疼,还一股脑把责任都推给了小林,说小林早上上班走时,根本没有交代要放豆腐。小林下班回来,老婆就把怒气对准了小林,说你不买豆腐也就罢了,买回来怎么还让它在塑料袋里变馊?你这存的是什么心?小林今天在单位很不愉快,他以为今天买豆腐晩点上班没什么,谁知新来的大学生很认真,看他八点没到,就自作主张给他划了一个“迟到”。虽然小林气鼓鼓上去自己又改成“准时”,但一天心里很不愉快,还不知明天大学生会不会汇报他。现在下班回家,见豆腐馊了,他也很丧气,一方面怪保姆太斤斤计较,走时没给你交代,就不能往冰箱里放一放了?放一块豆腐能把你累死?一方面怪老婆小题大作,一斤豆腐,馊了也就馊了,谁也不是故意的,何必说个没完,大家一天上班都很累,接着还要做饭弄孩子,这不是有意制造疲劳空气?(矛盾激化,小事变大。接地气。)

…………

小林的老婆叫小李,没结婚之前。是一个静静的、眉清目秀的姑娘。别看个头小,小显得小巧玲珑,眼小显得聚光,让人见了从心里怜爱。那时她言语不多。打扮不时髦,却很干净。头发长长的。通过同学介绍,小林与她恋爱。她见人有些腼腆。与她在一起,让人感到轻松、安静,甚至还有一点淡淡的诗意。那时连小林都开始注意言语、注意身体卫生了。哪里想到几年之后,这位安静的富有诗意的姑娘,会变成一个爱唠叨、不梳头、还学会夜里滴水偷水的家庭妇女呢?两人都是大学生,谁也不是没有事业心,大家都奋斗过,发愤过,挑灯夜读过,有过一番宏伟的理想,单位的处长局长,社会上的大大小小机关,都不在眼里,哪里会想到几年之后,他们也跟大家一样,很快淹没到黑压压的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人群之中呢?你也无非是买豆腐、上班下班、吃饭睡觉洗衣服,对付保姆弄孩子,到了晚上你一页书也不想翻,什么宏图大志,什么事业理想,狗屁,那是年轻时候的事,大家都这么混,不也活了一辈子?(生活压力,淑女变成母老虎。)

…………

小林的家里来了客人。老家来人,不讲卫生不算,还要招待吃住,还要给他们办事。时间长了,老婆受不了小林家的这些农村亲戚,两人总为这事吵架。可今天这两个人是小林没想到的,是小林的小学老师和他的儿子。这个老师教了小林五年,对他很好。原来老师得了肺气肿,不知有没有发展成肺癌,到北京来找小林给联系医院。这时老婆下班回来了,自然是不高兴,和小林吵了起来。争吵声让小林的老师听到了,老师把从家里拿来的两桶香油送到了厨房,老婆才开始做饭。好不容易吃完了晚饭,小林的老师坚决要走,小林只好看着老师坐着公共汽车走了。小林往回走的时候,感到身上像有座山压着。(优雅的大学生,变成了小市民。)

…………

这天晚上,查水表的老头又来了。他这次来是求小林把他们老家压在他们处里的批件快点办理。尽管小林知道这事和女小彭说一声就行,但这时的小林已不是过去的小林,小林已经成熟了。老头接着又忙把他的背包拉开,掏出一个大纸匣子,说:“这是老家人的一点心意,你们收下吧!”然后不再多留,走时对小林眨眨眼。老头一走,小林和老婆将纸盒子打开,掏出礼物一看,两人大吃一惊,原来是一个小型的微波炉,在市场上要七八百元一台。小林说:“这多不合适,如果是一个布娃娃,可以收下,七八百元的东西,如何敢收!明天给他送回去!”老婆没说什么。晩上吃饭,老婆突然问他:“我只问你,那个批文好办吗?”小林说:“批文倒好办,我明天给女小彭说一下马上就可以批!”小林老婆拍了一下巴掌:“那这微波炉我收下了!”小林担心地说:“这不合适吧?帮批个文,收个微波炉,这不太假公济私了?再说,也给老头留下话柄呀!”小林老婆说:“给他把事情办了,还有什么话柄?什么假公济私,人家几千几万地倒腾,不照样做着大官!一个微波炉算什么!”小林想想也是,就不再说什么。(老婆的果断。主人公小林在现实生活的挤压下,只是浑浑噩噩地做着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最终使得自己的精神世界愈加滑向平庸和贫瘠。)

这天晚上吃饭,老婆用微波炉烤了半只鸡,又让小林喝了一瓶啤酒。啤酒喝下去,小林头有些发晕,满身变大。这时小林对老婆说:“其实世界上事情也很简单,只要弄明白一个道理,按道理办事,生活就像流水,一天天过下去,也满舒服。舒服世界,环球同此凉热。”(运用反讽手法。)老婆见他喝多了,瞪了他一眼,一把将啤酒瓶夺了过来。啤酒虽然夺了过去,但小林脑袋已经发懵,这天夜里睡得很死。半夜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睡觉,上边盖着一堆鸡毛,下边铺着许多人掉下的皮屑,柔软舒服,度日如年。又梦见黑压压的人群一齐向前涌动,又变成一队队祈雨的蚂蚁……(结尾的象征意义。芸芸众生,有梦想就要追梦。)

一九九零年十月北京十里堡(有删改)

注:①本文获第五届(1991-1992)《小说月报》优秀中篇小说“百花奖”。“百花奖”是国内文坛唯一采用读者投票方式,完全依据票数而产生获奖作品;《小说月报》注重选发贴近现实生活、紧扣时代脉搏、反映老百姓喜怒哀乐的优秀中短篇小说。

三、主题情怀

通过生活中一系列鸡毛蒜皮的小事情,反映了现实生活,感到了时代脉搏的跳动,展示出在新的价值观念形成过程中国人的生存困境、精神困境,渴望对美好梦想追求的情怀。

四、艺术特色

1.还原生活真实

主人公是小林夫妇,他们是普通人,在身份层面更贴近大多数普通读者,他们的生活遭遇也更符合大多数普通读者的生活遭遇。以小林夫妇为代表的一些底层知识分子的矛盾心态和无可奈何的悲哀,是生活的真实写照。

2.构思巧妙创新

小说标题为“一地鸡毛”,但作者却不忙于在鸡毛上做文章,而是首先推出“豆腐”这个意象——“小林家一斤豆腐变馊了”。馊了也就馊了,作者却要让这一斤豆腐影响人物的情绪、夫妻的关系和家庭的气氛。整篇小说,整个生活,都是从这一斤豆腐生长出来的。篇末,鸡毛终于出现了,小林梦见自己睡在一堆鸡毛当中,小林的梦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整体感觉——生活就是由一堆鸡毛蒜皮的琐事组成。

3.讲述不动声色

第一个故事,豆腐,保姆、老婆、丈夫都不高兴。第二个故事,回忆谈恋情,淑女形象。第三个故事,乡下老师,两种态度。第四个故事,收礼。这种生存状态很普遍。

五、相关阅读欣赏

《父老乡亲》

——对100个创业者的采访

窦跃生

4.听雨

李铭 男,61岁,退休科级干部。退休前,在电视台当导演。痴迷唱戏,演小生。白白净净,文质彬彬。在电影《小鼓大戏》里演县委办公室主任,轰动半拉城,人称“电影明星”。独生女去英国留学,定居。街坊邻居都羡慕,电影明星,过哩美、活神仙、功成名就。他说,驴屎疙瘩——外面光。一肚子苦水,吐不尽。大雪节,冇下雪,下的是雨。他在如意湖吊嗓子,俺俩碰见,说得我眼泪丝丝。真是,一家不知一家苦。

我说,电影明星,你哩日子,唱着过。

他哽噎,唉了一声。

人们都说我过哩美。工资高,拿钱多。当导演,演电影,名气大。这不是功成名就,名利双收?闺女博士。你又不去哄孙。连走路都哼在小曲儿。咋说乎?不怕你笑话。自己人儿,诉诉苦,冒冒气。

不瞒你说,我现在争人家一屁股、两肋巴,四十八万呐,穷哩叮——当——二响。

我可想出国,可想哄孙。人家那孩子是啃老、坑爹。我是,唉——我是啃闺女、坑孙。万般无奈呀,哭天无泪呀,苦冇门儿。再过十年,我也换不清这阎王账。

为啥欠债?俩字——善良。扶贫包队,我分到“钱疙瘩桥”村。一个小伙子,机灵灵哩,勤快快哩。肯学习,爱劳动。浑身都是优点,只有一个缺点——穷。他想养鸡,没本钱。我心一软,支持。咋支持?公务员贷款三十万,我担保。

老天爷,不眨眼。养鸡场红红火火,眼看就要见回头钱了。高兴得太早。不到一年。鸡死了,养鸡场倒闭了,场长失踪了。

我哭,有啥用?小伙子不知道是跑了?还是死了?我担保,得还钱。本钱、滞纳金、利息,乌七八糟,四十八万。退休了,我属中人,单位不景气,社保金交不上,每个月社保还少给我发千把块工资。

你知道,我哩日子过哩有多艰难?冇法说。好人,当不成。我还有脸说扶贫?给我自己扶成贫农了。

我想了很多死的门儿:上吊、跳河、喝毒药。老婆劝我,你死了,全家老老少少咋活?我一想,对。我不能死。知情的人说,“钱疙瘩桥”,不吉利,缠住钱的事儿,就疙瘩。我不信,迷信。

我哭了六天六夜。妈那个脚,不哭了。咋?活人能叫尿憋死?承包荷塘,挣钱,还债。心理医生说,你死都不怕,还怕还钱?心情放开朗,天天唱几段戏。哭着过,唱着过,都是一天。其实,俺是,哑巴吃黄连,唱唱心里甜。

说我老肯(节省——作者注)头?我承认,我真肯。我唱戏,自己抄歌页子,从来不去复印店,一张能肯出来五毛钱,二十张就能省十块。那十块钱,在恁眼里,不值啥。在俺眼里可是宝贝疙瘩。

他说,你听听,雨打残荷的声音,能听出来什么味?

我说,味咋能是听出了哩?我听不出来,只听见水鸡叫。

你得仔细听,你得天天听,你得用心听。俺听能出来,苦味、甜味、辣味、香味——我给你唱一段《红楼梦》吧。“倘若妹妹你待我也如此,叫我有苦诉与谁来?纵然是我费尽心血为你死,也是个屈死的鬼魂,枉造不白——”你能听出来啥味不?无奈的味道。

要不是,这阎王账逼得紧,俺咋能跑到这乡旮旯眼儿里来承包荷塘?窦老师,俺知道你在全国网上老年大学讲《红楼梦》。一学期学费,九十九块,俺舍不得。你那公益课,不掏钱,俺听。俺听你讲“探春理财”。一个十四岁的小姑娘都知道承包荷塘,能赚钱。俺就承包了如意湖。俺是“莲鱼共养”,莲菜也能卖钱,鱼也能卖钱。门儿上的小凤说,电影明星,你咋恁能?老公鸡拴到门槛上——里外叨食儿。

听说,副处级以上不允许做生意。我是科级,再说,我也退休了。我承包荷塘,一年能赚四万,加上工资,约莫五六年就清零了。就是违反政策,俺也得干。不哩啥门儿?

窦老师,不怕你笑话。俺同学有病,同学通知我兑钱,捐献爱心。我欲哭无泪,又不敢哭穷。我多么需要别人捐助我呀。我咬咬牙、狠狠心,捐一百。谁能理解我的难言之隐?同学嫌我小气,把我拉黑了。朋友搞水滴筹,拉我献爱心。我割心、割肺,捐一百。抗击疫情,乡亲们都捐献爱心。我,我,我跑去卖卖血,捐五百。谁跟我提钱字,俺吓得浑身擞。

说不成。人家都想着我有钱。我球哩钱!为了还钱,我还跑去拉过保险。心里难受,就来如意湖,荷塘听雨。听雨,不要钱。

夏天,风刮着,那荷花,像奔跑。我听着,雨,吧嗒、吧嗒,打在荷花上,像穷孩子奔跑的脚步声。因为,没有伞,才奔跑。没有人,为穷孩子,挡风遮雨,那荷花才是奔跑的姿态。雨打在荷叶上,滴答、滴答。我听见,孙子感恩,爷爷,你我为挡风遮雨,我把你高高举起。我听的是情调,我听的是生命的歌唱。

“留得残荷听雨声”。我也是学《红楼梦》。我留下,干枯的莲蓬,那分明是一颗千疮百孔的心啊。冬雨中,那咖啡色的枯荷,只剩下,铮铮傲骨;只剩下,生命的旗杆。我听懂了,铁骨铮铮的响声。我听懂了,旌旗飒飒的声响。

你听听,试试。听雨,是有技巧的。雨打在水中美人蕉的叶子上,那是老天爷流泪的声音。俺创业,种莲菜,感动老天爷了。

你说俺“圣人蛋”?我无语,我莫言。没有被逼到绝路上的人,不理解。我听雨,我能听见香莲甜藕的味道,那是账簿上,写着零疙瘩的味道。那是扶贫作业本上,大鸭蛋的味道,那是早春二月的味道,那是幸福开花的味道。

乡亲们可怜我,给俺说宽心话,说不定哪一天失踪的小伙子成了百万富翁,回来找你,还债。

我说,做春梦。

作业:

1.《一地鸡毛》是谁的作品?

2.以《手机》为题写一篇小小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