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黄梅戏全部经典歌曲,黄梅戏歌曲100首列表

2023-11-26 09:43 作者:岑岑 围观:

在阅读文章之前,麻烦您点个“关注”,这样可以与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小编也会持续更新精彩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编辑|蕴藏冬夏


在对胡连翠导演的黄梅戏音乐电视剧作品作具体解析之前,首先对黄梅戏电视剧和黄梅戏音乐电视剧的发展做一个概述与梳理,从而对胡连翠导演的作品有一个整体的认知与理解。对胡连翠导演的创作思想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之后,对其作品中想要表达的女性意识进行提炼表达,对接下来具体的文本解读做一个铺垫与引导。

黄梅戏电视剧的发展概述

作为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的黄梅戏,自产生以来经过多年的发展与电视走在了一起,创造了一种新的产物--黄梅戏电视剧。黄梅戏电视剧,是指运用电视的技术手段,突破黄梅戏戏曲舞台的时空局限,适当采用实景和电视语言来表现黄梅戏艺术的一种电视文艺形式。

黄梅戏电视剧继承了传统黄梅戏的优雅抒情特性,又以电视剧声画结合的形式出现,将黄梅戏和电视这二者的艺术效果发挥到最大,从而使黄梅戏电视剧成为了电视荧屏上别具一格的亮丽风景线。黄梅戏电视剧作为电视剧中的一个类别,具有了电视剧的基本特点。它通过电视画面和声音,加上具体的故事情节来展现和刻画人物性格,既能够反映出当时社会的风土人情,还能够起到一定的宣传教育的效果。

1982年,第一部黄梅戏电视剧《双莲记》,以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出现在电视银屏中,黄梅戏电视剧进入大众视野,但是观众真正熟悉黄梅戏电视剧是从 1989 年黄梅戏电视剧《西厢记》开始的。改革开放的初期,将传统戏曲搬上电视是十分艰难的,因为既要把传统黄梅戏的优美展现出来,又要注重现代电视剧的故事性、观赏性。因此导演胡连翠选择了改编古典名著《西厢记》,当这部被人们所熟知的戏曲名著以黄梅戏电视剧的面目出现在电视屏幕上之后,人们不仅惊叹于这部经典名著中莺莺与张生伟大的爱情带来的震撼,更惊叹于黄梅戏电视剧这种全新的艺术样式所散发的独特魅力。

对于这一全新的艺术形式,有赞成的声音自然也有反对的声音。有些人质疑它是个“四不像”,因为它既丢失了传统黄梅戏引以为傲的虚拟性与程式性,破坏了戏曲的本体特征,又不完全具备电视剧的基本特征。但是经过此后的发展表明,黄梅戏电视剧的确是成功的。从 1982 年第一部黄梅戏电视剧《双记》诞生至今,黄梅戏电视剧的发展已经走过了三十多年,总共拍摄了五十多部,有两百多集。

相比其他电视剧形态,黄梅戏电视剧的数量并不是最多的,但是它的质量却是毋庸置疑的,因为这五十几部黄梅戏电视剧其中有十七部获得了由观众投票的电视“金鹰奖”奖杯。这十七部黄梅戏电视剧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分别是《郑小娇》、《七仙女与董永》、《女驸马》、《西厢记》、《朱与丽娘》、《天仙配》、《黄山情》、《桃花扇》、《半把剪刀》、《孟丽君》、《家》、《春》、《秋》、《笑因缘》、《木瓜上市》《二月》、《李清照》。如此多的奖杯证明黄梅戏电视剧不仅好听好看,而且是内涵丰富、观众喜闻乐见的电视艺术形式。

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黄梅戏电视剧已经找到了自己独特的发展道路,具有了自身的个性特征。首先,黄梅戏电视剧多为短篇电视剧。早期的《西厢记》、《朱意与丽娘》、《孟丽君》等只有短短几集。发展后期,《家》、《春》、《秋》等也只有十几集。其次,经过黄梅戏电视剧创作者们的努力,黄梅戏电视剧已经与电视水乳交融。既能将传统戏曲的优美古韵展现出来,又能够给观众带来视觉上的享受。黄梅戏电视剧的繁荣发展,一方面使得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并喜爱传统戏曲,有助于黄梅戏这一地方戏曲的发扬光大。黄梅戏从安徽一个小的地方已经走向了全国,走向了全世界,被更多的人所知晓。另一方面,精心制作的黄梅戏电视剧也丰富了电视荧屏,为观众带去了美的享受。

然而面对当前繁荣的电视剧市场,黄梅戏电视剧的发展已经日渐冷淡,进入了发展困境。这其中的原因除了著名的黄梅戏电视剧导演胡连翠的隐退,更重要的是黄梅戏电视剧题材和人才的匮乏。在黄梅戏电视剧的发展初期,创作主要是改编古典名著,其中以历史故事为主,例如《女驸马》、《西厢记》、《天仙配》等。

这些历史故事的内容和表现主题在当时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但是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生活的发展,那些陈旧和虚拟的传说与现代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差异。人们更希望看到的是现实题材的黄梅戏电视剧,能够反映现代生活,体现当下社会的风土人情。所以要想使黄梅戏电视剧重现昨日的辉煌,黄梅戏电视剧的从业者还需要具备现代意识和现代审美理念多发掘当下观众喜闻乐见的现实题材。

在黄梅戏电视剧发展的高峰期涌现出来一大批优秀的黄梅戏电视剧导演,例如吴文忠、陈佑国、胡连翠等,还有著名编剧金芝、王冠亚、林之行等等。还培养了很多青年黄梅戏演员,如马兰,韩再芬,黄新德,吴琼,吴亚玲等,他们为苗壮成长的黄梅戏电视剧注入了新的生命力,为黄梅戏电视剧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但是随若时间的推移,这一批黄梅戏电视剧工作者日渐隐退,黄梅戏电视剧的发展因为人才的匮乏很难继续辉煌。因此为了冲破发展困境,还需要培养更多的黄梅戏电视剧人才。

另外艺术和商业的冲突也是影响当下黄梅戏电视剧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原因。电视行业在商业的催促之下不断的为大众制造新的消费对象,由此各种电视综艺娱乐节目层出不穷,满足观众休闲娱乐的精神需求。然而黄梅戏电视剧却因为题材的限制,因为艺术形式的限制,无法真正走进消费社会。当下黄梅戏电视剧的创作者也许应该试图在艺术与商业之间寻找平衡点,探寻在消费语境中适合黄梅戏电视剧发展的真正道路。

胡连翠黄梅戏音乐电视剧创作历程

说起黄梅戏音乐电视剧就必然要提起“胡连翠”这个名字,不仅仅因为她是提出“黄梅戏音乐电视剧概念”的第一人,而且除了她女儿周天虹继承她的导演事业后开始拍摄黄梅戏音乐电视剧,在此之前只有她一个人拍摄过黄梅戏音乐电视剧,这个名称也只有她一个人在使用。其他导演拍摄的只是称为黄梅戏电视剧,而非黄梅戏音乐电视剧。

在胡连翠十几年的创作生涯中,成功地导演了一系列黄梅戏音乐电视剧并频频获奖,使得黄梅戏音乐电视剧这个概念深入人心,这与她的创作历程是分不开的。1935年胡连翠出生在安徽省含山县,大学就读于安徽师范学院艺术系,主演过歌剧《白毛女》等。这些学习和表演经历使她积累了充足的音乐知识与技能,让她与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也为后来她创立黄梅戏音乐电视剧奠定了基础。毕业后她到合肥师院任教兼教学秘书,之后调入了安徽电视台开始从事电视剧的创作,也开始了她的导演生涯。

1987 年胡连翠导演了第一部黄梅戏音乐电视剧《西厢记》,就在她开始创作《西厢记》之前了解到,北京电影学院已拍摄了电视剧《西厢记》,上海电视台也正在摄制越剧《西厢记》。所以胡连翠导演选择将黄梅戏音乐与电视剧结合起来,在当时是非常大胆的,因为她也不知道会拍成什么样子,观众会不会接受。胡连翠的选择大胆她的创作过程更是大胆的。《西厢记》作为古典名著,已经具备了成熟的叙事情节,改编成黄梅戏剧本可能相对容易,但是要改编成黄梅戏电视剧就需要面对很多的问题首先,胡连翠导演要面对的是如何实现黄梅戏的电视化问题。

黄梅戏作为传统戏曲之一,兼具戏曲的虚拟性和程式化。戏曲的虚拟性是戏曲表演的基本特征,因为戏曲反映的是人们的现实生活,但是早期的戏曲草台空间十分有限,于是只能用“虚拟来让有限的舞台来展示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万象。戏曲的程式性是戏曲为了表现剧情的一种表现方式,它将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动作表情规范化,形成固定的程式。例如上马,喝酒,关门等等。这些程式都来源于生活,是戏曲表演者在表演过程中慢慢创造并积累下来的。如果将黄梅戏的虚拟性和程式性全部运用在电视剧中,会使得电视剧情过于缓慢,表演太过生硬,给观众带来审美疲劳。

于是胡连翠导演大胆舍弃黄梅戏固定的程式,尝试用电视语言来抒情达意。她采用了实景拍摄,例如,通过普救寺里的美丽风光来制造崔莺莺和张生的美丽邂逅,以长亭送别萧瑟的秋景来衬托出两人的离愁哀怨。胡连翠还使用了丰富的镜头语言来塑造人物的形象,相比之前固定的舞台空间,大量的近景和特写给观众带来更大的视觉冲击力。实景拍摄和丰富的镜头语言以景衬情使画面更加丰富好看,使得观众更加好懂并得到美的享受,从而很好的实现了黄梅戏的电视化。

其次,胡连翠导演还需要处理如何将戏曲的灵魂一一黄梅戏音乐,通过电视声音表现出来。黄梅戏的音乐唱腔婉转悠长,是黄梅戏的灵魂。但是将黄梅戏搬上电视后如果全剧采用传统黄梅戏音乐,一方面,会使得电视剧节奏过于缓慢。另一方面,也会流失一些不爱听戏曲的观众。但是如果将黄梅戏的传统音乐全部舍弃,那么黄梅戏音乐电视剧就失去了自身最大的特色,改编必然会失败。

所以胡连翠在《西厢记》中依然保留了黄梅戏的音乐唱腔,另外加入了电声音乐和现代歌曲,将方言对白改成了普通话使黄梅戏实现电视化。这样一来,既保留了黄梅戏的原有曲调,又加入了新鲜元素,使得黄梅戏音乐电视剧更加的好听,做到了雅俗共赏,满足了更多人的审美需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