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电视剧《乾隆秘史》,乾隆秘史书籍

2023-11-25 14:32 作者:岑岑 围观:

导演尤小刚秘史系列的最新力作《乾隆秘史》将于今晚20:00在爱奇艺vip频道全集上线。不同于以往的播出模式,《乾隆秘史》既向爱奇艺会员一次性全集开放,又以每天两集的速度面向非会员用户更新。向会员放全集是视频网站竞争的主干道,每天两集则是电视台的播出节奏,两种方式在《乾隆秘史》这里集齐了。

这是尤小刚继《西施秘史》之后,拍摄的又一部秘史剧,集历史传奇、家族命运、宫廷内幕、红学元素于一身,清史专家张建伟担任编剧,《百家讲坛》讲师刘心武担当艺术顾问,更有舒畅、迟帅、王耀庆、李成儒、吴若甫、周庭伊、邬靖靖、吕中等实力演员加盟,可谓是精英荟萃,强强联手。

尤小刚开创的秘史系列剧,惯于在历史的暗场处做文章,重大事件和关节点不越历史定论一步,但在历史没有明确记载的区域则大胆发挥戏剧想象,最终实现“历史未必尽如此,但可能如此”的效果。《乾隆秘史》对准了清宫和文学史上的两大疑案:乾隆初年的弘皙逆案和《红楼梦》的成书之谜。尤小刚的清史钻研心得,刘心武的红楼考据成果,都被张建伟融入了电视剧的故事之中。

在这部剧登陆爱奇艺播出前,影视独舌采访了尤小刚导演,听他讲述这部剧的创作故事、发行创新以及当下电视剧产业的问题、出路。

尤小刚

半是逆案,半是奇书,《乾隆秘史》重在揭秘

独舌:首先请您谈谈《乾隆秘史》这部剧的缘起吧。

尤小刚:《乾隆秘史》筹备到现在一共花了8年的时间,光写本子就用了5年。我对清史十分感兴趣,乾隆这一段写的人也多。在我看来,乾隆前30年是干事儿的,后30年是败事儿的,这部剧主要关注的就是乾隆初年的情况。清宫十大谜案,最说不清楚的一案就是乾隆的登基案。我们这个戏要解两个密码:一是解乾隆初年皇权斗争、弘皙逆案的密码,一是解《红楼梦》故事题材背景的密码。

独舌:关于清宫谜案,大家关注比较多的一般都是孝庄太后下嫁、顺治皇帝出家、雍正皇帝继位、同治皇帝之死这些。您讲的这个谜案,知道的人好像并不多。

尤小刚:这就是乾隆的政治智慧,乾隆登基案高度浓缩了乾隆的政治智慧。故事揭秘的是乾隆登基初年的一次重大的权力斗争和一个轻描淡写的处理结果。剧中的两个人物(乾隆、弘皙)的年龄差也与历史符合,李成儒(饰弘皙)、王耀庆(饰乾隆)差不多差20岁,弘皙本来是有机会上位的,但他输给了乾隆。

独舌:《乾隆秘史》这部剧与《红楼梦》又有什么关系呢?

尤小刚:《红楼梦》严格来讲,写的并不全是曹雪芹家的事儿。是康熙年间的废太子胤礽和其子弘皙的经历,原故事是皇亲贵胄中流传的手抄本,评点者的口吻也来历非凡,与皇家实事有根有据,曹雪芹可能是编辑和改编者,曹雪芹自述“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并加入了自己的经历,把荣宁两府的大家族关系,塞入到了这个皇家故事中。这样的改编避免了皇朝的追查。某种意义上说,《红楼梦》的原作者可能是胤礽和弘皙。

独舌:您这一说,似乎连曹雪芹的作者身份都颠覆了。

尤小刚:《红楼梦》实质上写的是皇家的事情,书中的园林、皇家的气派,这些都不是曹家江宁织造府的级别,其中的政治密码、人物气质等原型不是曹雪芹的生活经历和处境能掌握和复原的。这样一个文学名著,是有深厚的历史原型的。而这个深厚的原型,就是我们这个戏要解出来的一个密码。《乾隆秘史》里的赵家影射的就是曹家,赵宝芹代表的就是宝玉,实际上也有曹雪芹自己的影子。

独舌:您是如何界定您所创作的“秘史系列”电视剧的呢?是偏正剧还是偏戏说?

尤小刚:秘史,指的就是在大的历史事实、历史人物与历史定位基本准确的前提下,从现代社会学的角度来写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字里行间的故事。“史”:指的是在历史的大关节上有出处可查;“秘”指的是在历史的暗场处我们自己的人文发现。这也就是郭沫若说的:历史学家研究的是历史学上发生的已被证明了的事情;戏剧家创作的是历史上可能发生的事情。“大史不虚,小事不拘”这就是秘史剧基本的创作原则,也是历史剧基本的创作原则。

独舌:从《孝庄秘史》、《皇太子秘史》……一直到《乾隆秘史》,这已经是您创作的第7部秘史剧了。有没有觉得把这个题材已经写尽了?各种招儿也都已经用过了,怎么办呢?

尤小刚:不存在各种招儿用尽的问题,就看你写哪一段历史。历史上能够进行探秘和解密的事情是非常多的。所以,写尽是不可能的,就看你写不写了。我在拍《皇太子秘史》的时候,就对“弘皙逆案”这件在历史上有记载的大事有所了解。另外,我也看了关于《红楼梦》的很多争论。把这些与历史相关的联结和成书的年代结合起来,我觉得有很多密码可解。至于观众如何看待,那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秘史”毕竟不是纪录片,艺术加工是少不了的。

独舌:您最满意的是哪部秘史剧?

尤小刚:现在看来,观众最满意的是《孝庄秘史》。对于我个人来讲,每一部秘史都是新的。《孝庄秘史》应该是开了历史剧的一种新的写法。以前的历史剧都是根据历史史实亦步亦趋地写重大国运的变化和历史人物的定位。而《孝庄秘史》则是在历史的背景下,突出地描写了人物的命运,以及历史发展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通过人的命运,以人文故事来写历史。它也不完全是后宫秘史,和纯粹的宫斗是不一样的。后来的一些宫斗剧严格地说起来并不是真正的宫斗,而是影射了现代人的办公室之斗,人为的因素还是比较大的。

《孝庄秘史》最近我们也正在研究,它是很好的IP。我们准备创作电视剧《新孝庄秘史》,在经过了时间的沉淀和重新的审视之后,会把孝庄的一生写得更清楚,她一生辅佐了三个皇帝,大概会一直写到康熙擒鳌拜,正式在孝庄的辅佐下掌握皇权的时候……

独舌:做清宫戏从形式上来说也可以分为两种流派,一种走奢华路线(比较注礼仪、官制、服饰等技术细节);还有一种走简约路线,注重故事,不太重视服饰和造型的严谨性。您怎么看呢?

尤小刚:在《孝庄秘史》以前,清历史剧的服装、头饰基本上都是按照历史书上来的,造型比较简单。虽说颜色有严格的规定(以青、黑、灰为主),但我们在拍《孝庄秘史》的时候,还是觉得只用这3种颜色不太好看,所以对有些服饰做了相对灵活地处理,加入了一些其他颜色。所以孝庄秘史一出来大家也都觉得好看,养眼。尽管如此,我们骨子里还是不敢乱来的。后来的清宫戏在服饰方面越来越珠光宝气、五颜六色,以至于现在有些发展成了“古装时装剧”。大概也是因为观众愿意看,或者是大家已经习惯了。我们的这部《乾隆秘史》相对来说走的也是灵活路线,“服化道”比较贴合当下的视觉形象与审美趋势。

独舌:那和编剧张建伟的沟通呢?您跟他的史观一致吗?他可是《走向共和》那种相对严肃的历史正剧范儿,您这可是秘史范儿。

尤小刚:在创作《杨贵妃秘史》的时候,张建伟就已经跟我合作过了。《乾隆秘史》的创作是很有意思的,我在去莫斯科的路上,看了刘心武的一些书。然后在莫斯科给他(刘心武)打的长途电话,之后刘心武就把他写的关于研究《红楼梦》的5本书和小说全部都给我了,让我用,非常信任、支持和慷慨。这对《乾隆秘史》这部剧的创作有很大帮助。张建伟在创作之前,光是涉及到历史与野史传说等秘档的各种各样的出处、索引就做了将近有6万字。

独舌:如果从以史为鉴的角度来看,《乾隆秘史》除了廓清一些历史迷雾之外,我们还能得到些什么东西呢?

尤小刚:这部剧对封建王朝的批判和揭示是比较深刻的。对于皇权引发的震荡,官宦望族赵家倾其所能,避之不及,最后终逃脱不了家族灭亡的命运。包括那些美好的男男女女的爱情,假如没有剧中的那个大案子,林颦颦和赵宝芹(剧中的男女主人公)完全可以顺利结合。“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白茫茫大地真干净”。这种人生大悲剧命运背后的深刻内涵很值得今人细细品味。

选择网络独播是大势所趋,也是主动出击

独舌:《乾隆秘史》这部剧在爱奇艺又放全集又日播,这种发行模式是如何谈成的呢?

尤小刚:《乾隆秘史》刚开拍的时候(2013年),爱奇艺刚刚开始兴起。当时他们就对我剧里讲的这个故事特别感兴趣。然后,在交谈过程中我们就想,是不是能够在播出模式上再往前推进一下:由网络先播出,解密、揭谜,在激起了大家的兴趣之后,再向电视台发行也不迟。于是商定了先在网络独播,会员直接可看全集,非会员一天两集,在爱奇艺网站上观看。

独舌:这个确实跟现有的任何模式都不一样。原先吧,有的先网后台,也是仅对会员放全集,并不向非会员开放。非会员们还要等到电视台播的时候,跟在电视台后面,24点以后才能看。

尤小刚:《乾隆秘史》这次就直接是网络先播出了。我们觉得网络的扩散性和影响力比按照电视台的播出模式播,可能会收到更好的效果。我们也希望在网上这样一种比较正的、比较有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的故事和纯粹的神鬼玄幻形成一个区别。

我从2002年开始创作《孝庄秘史》的这14年来,观众的趣味一直在不断地变化,现在的观众跟那个时候的观众群也不一样了。尤其是80后、90后这些年轻人,习惯于在网上看剧。他们本身看片时候的互动就比较强,这跟电视台单纯的观看也不一样。这次和爱奇艺合作,我们也是希望在确保它的故事好看之余,还能让大家有一个吐槽和议论的空间。《乾隆秘史》这部剧,它是充满槽点的,虽然对历史大家不很熟悉,但是大家肯定有所耳闻,《红楼梦》也好,乾隆这个人物也好。从某方面来说,大家吐槽乾隆一朝初年的弘皙逆案,也就了解和揭开了历史的密码,实际也是普及了《红楼梦》。有关《红楼梦》的版本和研究很多,不再是只把《红楼梦》关到象牙塔里来进行讨论。

独舌:这会成为一种常态吗?您今后的“秘史类”电视剧,直接跟网络合作,而把电视台作为一个次要的考虑。

尤小刚:很难讲。我觉得永远把网络限制于电视台后面播出,这恐怕是比较困难的,实际上现在也在变化。《乾隆秘史》这部剧在电视剧的审查上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即便是它先在网络上播出,也绝不存在“打擦边球”的问题。这样一种发行模式也是我们的一种探索。也是希望网络上播出的作品,除了有它自由、奔放,甚至于有点儿“擦边”的一面之外,还能够更多地和我们的主流文化接起轨来,逐渐走入比较正常的主流渠道。这对年轻一代,对网络视听艺术的发展都有积极意义。

电视台限制多,网络空间大,管理为期不远

独舌:原先的主流模式是电视台+网络,现在是网络+电视台,如此一来,跟在网络后面的电视台可能就更出不起价了。这从生意上来说会不会有一些损失呢?

尤小刚:看网络的反应吧!如果播出效果很好,对电视台的再播出其实也可以起到一个先导性的积极意义。坦率地说,在网络上看电视剧的人,和通过电视看电视剧的人交叉并不大。电视台要求先播,只是在维持一种尊严和习惯。

市场经济面前,架子和实效比的话,可能实效更重要。实际上电视台现在也松动了。网络灭不了电视台,它对电视台也并没有形成绝对的压倒性优势。借助网络发力是推动电视剧市场必须要做的一种举动。电视剧是文化产业、内容产业,它绝不是纯市场的,它从来就在讲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网络播出900万一集的《如懿传》,也不一定能成为常态。

独舌:之前对于电视剧的创作,坊间就有“得大妈者得天下”的说法,但这才过了两三年,不止是网络,电视台尤其是广告收益领先的电视台,全面刮起了“青春风”,置大妈们于不顾。难道电视剧产业就只能这样朝着一种单顾一头的畸形方向走下去吗?

尤小刚:青春的人当然很重要,但我们的责任是扶着年轻人站起来,而不是陪着年轻人跪下来。“跪舔”年轻人这一做法我实在是不能苟同。尤其是电视台,那是广电事业单位,偏执一头是不可能长久的。创作者也不能一窝蜂, 我们不是去抢钱的,拿出来一个本子,就得有分量,就得有新意,有给年轻观众看的,就得有给大妈看的。坦率地说,电视剧、电影还属于意识形态的一部分,是事业范畴下的市场行为,它不属于纯粹产业行为。电视台、文化企业包括演出在内,都属于文化事业下的文化市场。我相信,失重只是一时现象,调整就在不远之时。

【采访/李星文 撰文/韩天棋】

《乾隆秘史》梗概

雍正十三年,皇帝急病而亡,谁人继位?迫在眉睫。此时,原本放在“正大光明”匾后的建储诏书不翼而飞,拥有继位资格的理亲王弘皙与宝亲王弘历两大集团于是展开了艰苦谈判,史载“留禁中七日不出,处分大事”。最后,弘历胜出,是为乾隆皇帝,其子永琏为储君,双方约定,如永琏有不测,一年后,乾隆将禅让帝位给弘皙。但居然在乾隆三年,那作为重要砝码的皇子永琏突然死去,引发了皇权的大震荡,一时间暗潮涌动、血雨腥风。双方各派卧底,一场乾隆皇帝与理亲王弘皙之间惊心动魄的明争暗斗展开并殃及贵为皇亲国戚的各大家族…

版权声明:微信公众号【影视独舌】所有原创文字,版权均属【影视独舌】及原作者所有。欢迎分享至朋友圈,但如有其他媒体复制转载,需征得我们同意并注明出处。(请回复“转载”,了解具体要求!)置顶最能满足你需求的微信公众号“影视独舌”

微信号:dusheme

有观点、有态度、有温度的行业交流平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