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科幻电影《降临》,降临影片

2023-11-23 06:27 作者:岑岑 围观:

阅读文章前辛苦您点下“关注”,方便讨论和分享,为了回馈您的支持,我将每日更新优质内容

文 |暮云史记

编辑 |暮云史记

«——【·降临·】——»

一、视听语言层面(一) 好莱坞科幻片视觉奇观的打造

由乔治·梅里埃所拍的第一部科幻电影《月球旅行记》, 就依靠蒙太奇剪辑技术和杂耍式的特技手段, 成功地展示了当时人们前所未见的令人炫目的奇幻影像———一架炮弹载着科学家飞向月球并降落在月球表面、神秘壮观的月球生物和月球世界等。

这些奇幻壮观的影像在当时大受人们的追捧, 这部片子也使得电影上升为施展幻想的平台和提供娱乐的工具。

从这之后, 科幻电影都沿袭了这一特征, 致力于打造视觉奇观。尤其好莱坞制片厂制度出现并发展后, 美国科幻电影就以迅猛的势头成为主力, 个中原因也与其视觉特效的制造有直接关系。

1916年好莱坞首次使用水下摄影的技术打造出《海底两万里》, 第一次向观众展示了绚烂多姿的海底视觉奇观。1926年的《大都会》中一个近一分钟的空镜头, 将未来世界里林立的高楼、蒸汽机烟囱、架空的车道等场景一一展现出来, 细致逼真的奇幻景象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此后视觉效果技术逐渐发展, 好莱坞科幻片更是尽力营造视觉奇观的影像, 给观众带来前所未有的神奇体验。

科幻电影中的视觉奇观景象无疑让受众猎艳猎奇的天性得到彻底的满足, 因此人们频繁出入影院, 自觉将大把钞票塞入好莱坞的腰包;而擅长迎合观众口味的好莱坞也认准了科幻片的市场, 一次次地将科幻电影的奇观性进行强化。

纵观在好莱坞影坛上留下浓重笔墨的经典科幻电影《太空漫游2001》 (1968) 、《星球大战》 (1976) 、《侏罗纪公园》 (1993) 、《黑客帝国》 (1999) 等影片, 呈现在荧幕上的不论是史诗般宏伟的太空场景、壮美激烈的太空大战、以假乱真的史前恐龙形象, 或是幻如灵境的脑内虚拟世界等。

这些场景在数字技术的包装下具有强烈的视觉效果, 奇观场景持续地冲击着受众的感官体验, 产生直接的、形象的感官愉悦。好莱坞科幻片也凭借着这种奇观效应收获大量票房和口碑, 成为世界科幻片的领头代表。

科幻片是兼具科学性和幻想性的一种类型, 它的本质是“基于科学理论的基础之上, 把想象变为复杂的视觉和音响效果的综合”。可以说, 科幻电影的本性之一即是视觉奇观, 因为科幻电影承载的不是科学家的科学探索和理论研究, 而是大众的娱乐消费欲望。

因此, 获得更多关注的往往是那些场面刺激震撼、充分调动观众感官的影片。这也就是说, 科幻电影中的“科学”其实是作为基石或装饰的部分存在, 而“幻想”才是科幻片的主体。

(二) 《降临》对视觉奇观的消解

视觉奇观无疑给观众带来美的感受, 银幕前的任何或微小或宏大的场面都被淋漓尽致的展现, 3D、4D、VR等观影模式的兴起更是持续刺激着观众的感官体验。

但在视觉奇观的观影狂潮背后, 存在着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 即感官刺激虽然得到满足, 但主体内心感悟上的空虚却无法通过视觉感受得到补偿, 刺激越强, 主体内心越感到无力。

好莱坞科幻片重视奇观效应, 把作为表现形式的视觉奇观当作内容呈现出来, 在不遗余力地打造细致逼真的场景、完成奇观轰炸的同时却也忽视了叙事功能, 削弱了影片的价值内涵。大量类似的奇观堆叠在一起, 也容易造成观众的审美疲劳。

如果没有科幻片内在所具有的价值涵义, 好莱坞科幻片只剩下高科技特效包装下的形式外壳。观众完成奇观消费后, 这层精彩的形式外壳被剥离, 却没有留下对内涵的思考和感悟, 那么奇观也无法继续刺激观众的神经了。

2017年1月20日在美国上映的好莱坞科幻片《降临》, 以其平淡优雅的视听风格进行了一次对好莱坞科幻类型的反叛。电影讲述了一个语言学女教授通过与突然降临地球的外星人进行跨种族沟通后拯救地球的故事。

这部电影虽然一如既往的承用了好莱坞类型片“开端———冲突———解决冲突”的结构模式, 但导演却抛弃了传统好莱坞科幻片所追求的华丽绚烂的视觉奇效来吸引观众的眼睛, 而是采用了一种写实的质感和安静的美感来营造独特的魅力。

作为一部外星人入侵题材的好莱坞科幻片, 影片一开始就展现出不同于传统类型的“大战外星人”科幻片的独特气质。影片开头没有我们在好莱坞大片中惯常所见的“三分钟精彩”式剧情, 而是通过女主角路易斯的独白串联起几段碎片化的母女相处点滴的片段, 配上小提琴宛转悠扬的曲调, 非常接近文艺片的开场风格。

而在外星人和外星飞船的形象展示方面, 《降临》也走了一条不寻常的道路。从1946年美国美国新闻界以首创的“飞碟”一词大篇幅地报道阿诺德目击飞碟事件后, 科幻片掀起一股外星人题材的科幻热, 但或许基于已有的认知。

对于外星人和外星飞船的形象描绘都有着定型化的模式:外星人都有着和人类形似的体态特征, 在基本的四肢和躯干外形上再做细节上的区分;外星飞船的形象大多是硕大的横向圆盘型。

《降临》里展示在银幕上的外星人和外星飞船明显区别于以往科幻片建构的外星文明形象:12个长得像掷筊用的筊贝一样的外星飞船分别悬浮在不同国家的低空中, 飞船内部一条狭长的长形通道, 通道尽头的玻璃墙后是笼罩在烟雾之中若隐若现的外星生物---长着七支触角的“七肢桶”以及如水墨画般的象形文字。

如瀑布般倾泻而下的晨雾四处缭绕、造型独具一格的飞船都让人联想到带有哲学色彩的宿命感。

外星题材的科幻片大多把外星形象的视觉奇观作为最大的卖点, 而在《降临》这部长达2小时的影片中, 外星人降落地球作为建构故事的主要元素, 导演却给外星元素的镜头少之又少, 幻想成分被刻意地节制, 而用个人风格的极具美感的长镜头和节奏把控来铺陈剧情的魅力。

比如当艾米·亚当斯一行人抵达外星飞船所在地的时候, 导演用一个诗意的全景长镜头来展示飞船降临地球的景象。镜头里阳光普照的蒙大拿州的旷野、如河流般奔涌的皑皑晨雾、静静矗立的神秘贝壳状飞船, 自然美景和神秘飞船结合的处理, 给观众的视觉享受和愉悦度丝毫不亚于许多科幻大片里的火爆大场面。

没有传统外星人入侵地球的激烈打斗感, 没有过分追求技术上的“炫”“酷”和光怪陆离的奇观展示, 《降临》把更多的心思放在了内涵的深度挖掘上, 用真实空间里的社会准则和人文关怀抑制视觉奇观的泛滥, 以克制的静默姿态呈现于世人眼前, 透露出与众不同的神秘气息, 这种平淡的力量被极致地表现。

二、叙事方式层面(一) 传统好莱坞科幻片的模式化叙事

《观念与范式:类型电影研究》一书中提出:“类型电影根本的特征是情节的模式化和叙事策略的定型化。”科幻片作为好莱坞的经典类型之一, 在叙事层面上也遵循着其特有的一套成熟的运作系统和情节架构方式, 这些类型叙事策略在好莱坞经典时期就已经形成。

21世纪的好莱坞科幻大片也基本沿用了类型片的叙事策略, 背景设定、故事架构、线索铺展、人物谱系等元素的展现都遵循着类型化的程式。

21世纪的好莱科幻片, 大部分都是沿用了类型电影的经典叙事惯例, 有特定的背景设置、故事结构和情节线索, 也遵循着一定的人物谱系及类型元素。

具体來说, 在背景架构上, 为了在典型环境中展开典型故事, 科幻电影通常会将情景架构在一个假定性的发生场景中。发生场景通常设定在未来世界, 合理、大胆地设计未来人类世界或外太空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

除此之外, 在假定性的前提下, 它还会塑造一个特定的行动环境, 比如《异次元杀阵》的行动环境是在一个处处充满死亡陷阱的立方体密闭空间内, 在极限的空间中展开对人性的探讨。

从故事结构上来看, 不同题材的好莱坞科幻电影都遵循着类型电影的“神话”叙事。“科幻电影与神话叙事一样, 并不是关于事实的‘谎言’, 而是如何认识、命名和表达这些事实的方法。”

而不同题材科幻片的创作基本上都有神话原型, 比如灾难题材的科幻电影即运用了“洪水神话”原型, 通过对灾难和末日的展现来表达技术反思和理性精神。②另外, 在情节架构上, 好莱坞科幻片也都围绕着“人和社会”“人和自然”“人和科技”“人和自我”“人和他者”来展开情节。

在叙事方式上, 为了让观众进入流畅的虚拟情境, 好莱坞科幻电影一般都采取全知叙事角度, 很少使用画外音。同时镜头组合和视点的处理方式也基本是遵循好莱坞经典类型片的“缝合式体系”, 即将观众的主观视点和摄影机的客观视点相结合, 有意识地引导观众进入剧情。

这些规范化和程式化的叙事元素确立了当代好莱坞科幻电影的经典叙事特征与审美风格, 重塑了观众的观影经验和审美期待, 同时又相应地为经典科幻片提供了生存空间。

(二) 《降临》的创新叙事

作为类型之一的科幻片也遵循着“热潮更替”的生产原则, 从经典好莱坞科幻片到当代好莱坞科幻片, 其叙事模式一直在发生新的变革和演进。当代科幻片有一部分开始采取现代叙事的方式, 如在时空交叉的复调叙事、平行宇宙中的多线索叙事等。

受到“新好莱坞”运动的影响, 很多科幻片导演把叙事技巧作为语法表达的方式, 并开始把个人化的风格展现在作品中。越来越多的科幻片采用意识流手法来叙事, 用跳接、闪回等方法打破线性常规, 将回忆和现实、过去现在和未来相互交织, 通过声画错位等视听处理打乱生活原有的节奏、制造陌生化的审美感受。

《降临》在现代叙事模式下, 也做出了创新性的突破。和大多数科幻片一样, 《降临》也是以科幻小说为基石改编而来的, 小说讲述了语言学家露易丝在和外星人沟通的过程中学会了外星人非线性的语言, 从而改变了其思维方式, 拥有了预知未来的能力。

原著作家姜峯楠探讨了一种情况:当人们能预知未来命运, 得知悲剧结局却又决定顺势而行时, 会经历怎样的心历路程?这样的设定在科幻小说中已经是独树一帜了。小说开篇就用将来时句式的叙述旁白“我还记得你将在12岁时对自己如何出生而进行猜测的场景”阐明了女主角露易斯拥有预知未来的能力。

“记得”和“你将”的文学叙事时态在一定程度上和电影叙事里的“闪回”和“预述”一样, 而《降临》在改编小说时, 在打破线性逻辑的策略上巧妙地将“预述”伪装成“闪回”, 给观众造成一种“这一切仿佛都是回忆”的错觉, 直到最后观众才从抽丝剥茧的线索中恍然大悟“所谓回忆却是未来”。

在电影开头, 镜头里展现的是一个空无一人的湖边露台, 露易斯的声音响起:“我曾以为这是你故事的开端。”接着一组快速剪辑的镜头———婴儿出生、路易斯和一个小女孩玩耍、病房里一个年轻女性离世、路易斯在医院走廊失声痛哭, 之后画面淡出。

再接着一组镜头是路易斯进入教学楼开始准备上课的画面, 画外音“然而现在我对事物的起止也不那么确定了。在你生命之外, 还有其他事件谱写了你的韶华。譬如他们降临的那一天”响起。在观众对故事所讲述的时间点和人物还不清晰的时候, 会下意识地会按顺时序逻辑连接起这两组镜头, 认为露易丝女儿去世之后, 外星人才来到了地球。

在和外星生物不断接触的过程中, 越来越多展示路易斯女儿不同年龄段的画面逐渐出现在银幕上。对七肢桶了解越深入, 女儿的镜头越多。片头的叙事格局在观众脑海里留下“在外星人到地球之前女儿就已离开人世”的印象, 所以当女儿再次出现时, 观众很自然地理解为是“闪回”叙述。

而在影片后半段, 女儿询问路易斯如何用术语表达“双赢”这个概念时, 镜头切到了外星飞船附近的营地里, 伊恩和CIA探员在谈论“非零和博弈”。接着镜头再切回路易斯和女儿对话的场景, 路易斯重述了伊恩和探员谈论的“双赢”术语。这一组镜头挑战了观众对全片的构思。观众在疑惑和震惊中开始意识到“追忆女儿”可能是发生在外星人到来之后的, 这时才开始建构起整个故事的叙事框架。

电影的最后一幕, 回到了开场的湖边露台, 路易斯和伊恩相拥的镜头穿插其中, 伊恩提出想和路易斯生个小孩的想法。至此, 《降临》完成了环状叙事的结构。虽然时空、叙述等外在叙事形式是被打乱的, 但观众仍可以挖掘出电影潜在的情节线索, 而且线索仍是严密的、有逻辑性的。《降临》在对好莱坞科幻类型进行反叛时, 在加强外在的表现力的同时也保证了故事的戏剧性和完整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