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抗战时期击落日本飞机,淞沪会战日军轰炸机

2023-11-22 14:18 作者:岑岑 围观: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为了转移国际注意力,同时企图占领中国东部富饶的沿海地区,于1932年1月28日深夜蓄意发动了对上海的战争,中国历史上称之为“11月28日上海抗战”。

正常情况下,日本应该利用优势空陆军,先轰炸交通线,据点等等,这样会更有利于地面部队的攻击。鲜为人知的是,在这场战争中,日军飞机轰炸的第一个目标是完全与战争无关的民用设施,其背后隐藏的原因值得国人警惕。

日军轰炸的第一个目标1932年1月29日上午,就在战争爆发几个小时后,几架日军飞机从“能登吕”空母船上起飞,直奔宝山路的商务印书馆总厂,投下6枚炸弹。印刷厂、制造总厂、仓库等建筑燃起熊熊大火,占地80多亩的商务印书馆成了一片瓦砾。

在中国出版业中,商务印书馆是最古老的出版机构。中国现代出版业创建于1897年。这个机构为大学、小学和其他学校编写教科书,出版当代中国作家的作品,整理和编辑各种古籍,翻译和出版各国名著等。因此与北京大学一起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化的双子星”。所以当时中国文化大本营商务印书馆被炸,对中国文化事业的影响可想而知。

当然,在各方努力下,仅半年后,商务印书馆宣布复业,口号是“为国难牺牲,为文化奋斗”,感动了国人。

更让人气愤的是,2月1日,日本人制造了中国近代史上又一场文化浩劫。与之隔街相望的商务印书馆附属东方图书馆,号称“世界第三、远东第一”,总藏书46万册,其中宋元以来古籍3700余种,共计3.5万余册,地方志2600余种,共计2.5万册,为中国最全。这些都是无价的文化瑰宝,日本人却偷偷放火,把所有的书都变成了收藏品。(上图,火灾后的东方图书馆)

当时还在殖民世界的西方人感到无比惊讶。媒体评论说,“这种灭绝人性的残忍手段,即使在正式交战国中也是极其罕见的。”

商务印书馆被炸的时候,图书馆董事长张元济(下图)没有流泪,但此时他“哭得几乎说不出话来”,因为工厂和机器可以重建,但几十年收藏的几十万册图书却“丢失了,无法恢复,这是无法弥补的损失!”

日本此举背后的阴谋显然,日本轰炸商务印书馆和纵火焚烧东方图书馆不是偶然或偶然的,而是蓄意的。但问题是,日本为什么要轰炸这个文化机构?除了商务印书馆在唤醒人们的爱国意识上不遗余力,被意图侵略中国的日本人所反感之外,更重要的原因其实很简单,是清代龚自珍的一句名言!

时任日本海军陆战队司令岩泽幸一直言:“烧毁闸北几条街,一年半就能恢复。只有当商务印书馆这个中国最重要的文化机构被烧毁的时候,它才永远不会恢复。”

“永远无法恢复”的背后,会阻碍中国文化事业的推进。结合日本人纵火焚烧东方图书馆,破坏珍贵稀有古籍等等,其背后的险恶用心可以化为龚自珍的一句话,即“欲灭一国,必先去其史”,也就是俗称的“欲灭其国,必先灭其史”。其中,所谓“历史”就是中国经典文化的代名词。而“历史”并未消亡,所以正如章太炎所说,“终有拜夏配天之日”,但“历史”一旦消逝,就很难有拜夏配天之日。(下图,一个漂浮在空中间的无根人,只能成为别人的傀儡。)

抗战时期日军轰炸云南昆明,又故技重施,故意轰炸西南联大和云南大学的图书馆,也是这个原因。

最后,关于本文的话题,有三点值得警惕:

首先,我时不时听到“过去的历史文化没用,现在重要”,但如果“历史”不重要,那日本为什么要这么做?为什么西方构建了西方文明史的辉煌,几乎把人类所有的成就都归功于西方?因为没有过去,何必谈现在和未来!所以,传播过去历史文化无用论的人,不是坏就是蠢。

其次,新中国以后,日本人轰炸商务印书馆不会重演,但“软”的“绝灭”令人震惊。最典型的案例就是教科书中毒,甚至教科书也未能幸免。其他人呢?这样的事情太多了,就不一一列举了。总之,西方正在毁灭我们的历史,但一些专家学者并没有警觉。

第三,中国认为不同文明可以共存,但西方认为不同文明之间必然有冲突,认为不同文明会生生死死。未来几年,随着中国越来越强大,东西方的对抗会越来越激烈。越是这个时候,西方越是会搞乱破坏我们的历史,越来越隐蔽。我们必须保持警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