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将军与木兰(女穿男)作者:且行且笑,女将军花木兰照片

2023-11-22 13:48 作者:岑岑 围观:

需要指出的是,“爱”在这里是个广义的词。在基督教所宣扬的“博爱”传统下,“爱”在美国社会生活中被视为是人类最美好且最为重要的情感。

因此,当迪斯尼的制作者认为《木兰辞》中单向输出的“孝道”难以被不同文化圈的现代观众所理解接受时,家庭成员间双向交流沟通的“爱”便成为最好的替代品。而在“木兰替父从军”的原生长文化中,不论是父女在花园谈心的场景还是木兰与木须友情流露的拥抱、安慰都是不可能出现的。

人们在其动画电影中感受到的不仅仅是迪斯尼童话般美丽的梦,还有一种美国文化所倡导的价值理念,在这里人们可以看到一整套有关美国神话的完整叙述。

其实,一方面,美国的核心文化价值观影响了迪斯尼等动画主题的构建,而在另一方面,作为美国文化产业之一的迪斯尼动画也在主动营造着一种特定的、经过文化核心理想化后的“美国形象”。

其电影中以“爱与自我实现”为主的主题构建理念,便是这两方面相互作用的结果。在这里的“爱”突出表现了基督教传统“博爱”下的广泛含义,而个人主义则是以几类“自我实现”为表象出现的。

很显然,在迪斯尼版的Mulan中,木兰对自我身份的追寻与实现是影片中一个最突出的主题。这种“对个体的强调”在西方文化中源远流长。

但是在以“集体本位主义”为道德标榜的中国封建社会中,“尤其是对女性个体的强调”可以说是非常罕见的。中国传统儒家社会强调的是“三纲五常”式的人伦关系,“将个体与群体结成牢不可分的整体,个人必须以绝对忠诚的服从方式来维护自身与群体的关系。”

相反,在西方社会,同样强调社会责任感但却是以尊重个人、个性的发展为前提的。MulanII在某种程度上,便很好的诠释了西方社会在“责任”与“自我”两方面上的态度。其实,归根结底这只是西方人眼中的中国与中国的巾帼英雄。

在迪斯尼的童话世界中,爱情一如人类心中所梦想、追求的那样是永恒而完美的,片中美丽的爱情就像一杯精神抚慰茶,弥补了人们现实生活中的不完美。《小美人鱼》、《美女与野兽》、《阿拉丁》、《花木兰2》等等便是对这一理想爱情的完美演示。

而就像李翔与木兰,主人公们在实现自我的过程往往也是发现寻找真爱的过程;另外,“亲情”也是“爱”主题的一个重要表现方面。强调博爱宽恕的基督教认为,家庭是社会的基础细胞,而家庭内的“亲情”则是维护社会正常秩序里最基础、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与中国原故事相比,除父爱是新增加的元素外,还有“友情”,它包括人与人/动物之间的理解、沟通与关爱。当我们欣赏完Mulan后,我们会为木兰与父亲之间温馨的亲情感动不已,会对李翔最终朝木兰走去兴奋不已,但也绝对不会忘记木兰与木须虽然搞笑却患难与共的真挚友情。

而像木须龙和蛐蛐这样,迪斯尼动画每片必配的小动物伙伴形象也体现了于动物的热爱与关心。它们也往往成为迪斯尼动画的经典,看过片子之后,你可能会记不住她讲了个什么具体的故事,但绝对不会忘记里面那个只知道顶着松球乱跑的小松鼠、一只眼睛蹦来蹦去的独眼儿,还有那只短腿又不停叨念的毛驴以及贫嘴贫舌净出馊主意的木须……

总体上来说,影片Mulan所体现的“爱与自我实现”这两大主题,在美国商业动画中很少孤立出现。在一部影片中,也往往很难将这两大主题分的泾渭分明。

大多数情况下,二者都是绞缠在一起共同支撑起动画背后的内涵。90年代以来,尤其在《花木兰》之后《怪物史莱克》、《超人特工队》、《四眼天鸡》(ChickenLittle)等几部美国商业动画的后现代特征日益明显,但“爱与自我实现”仍然是这些影片的一贯主题。

而迪斯尼在面对全球市场时所采取的一个市场化、国际化的策略,就是把美国核心的价值观提炼出来不着痕迹的融入人性化的主题,渗入故事的情节发展以及人物活动中。

以《花木兰》为例,制作者便对它的主题做了全球化的处理,在其原文化核心上注入美式内涵,并在此基础上提炼出一种可以为全球观众所理解接受的普遍化人性主题来。凭着这样的影片,迪斯尼公司赚足了世界各地观众的钱。

Mulan系列影片正是在这种的叙事模式下来展开故事、表达主题的。在迪斯尼的典型叙事中,这种初始郁闷状态通常表现为:地位低下、贫穷、孤独、受诅咒或处于危险境地等等。

电影Mulan中,木兰在影片的开始似乎并不能适应她的世界,虽然一心想给家庭带来荣耀,但自身条件处于劣势,既不文静、恭顺,更谈不上优雅,而在媒婆那里相亲的失败则达到了初始郁闷状态的高潮。

随着故事的发展,主人公花木兰开始进入克服困难的实现自我过程。通过克服外在和内在的困难,最终实现了自我。在这里,克服困难的方法主要包括两种:成就自我和回归自我。前者以战胜外在的邪恶势力、骗局等因素为主,后者则以克服一些“人”自身的缺点为主,例如爱的缺失、虚荣等。

如在MulanII中,木须所要面对的便是自私——为了保住花了500多年才重新要回的神龛,而破坏李翔与木兰的感情。在Mulan中,木兰要挑战自己,在部队训练中克服作为一个女子在身体素质上的劣势。同时,还要战胜嗜血野蛮的匈奴部队。其实,正义战胜邪恶这一模式,在中国动画片里也常见。

但在中国,这一模式强调的主要是反抗性,是为正义事业献身的精神。正如《木兰辞》中所称颂的乃是木兰“替父从军”的忠孝精神,而不是个人的自我实现。又如国产动画片《哪吒闹海》、《天书奇谭》等等均是反抗邪恶为正义献身,而非建功立业一样。

当然,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迪斯尼的主人公们,很可能再次受到挫折并且会出现消极低迷甚至是逃跑放弃的情况。木兰在用火炮轰掉雪山顶以雪崩消灭了大部分的匈奴部队后,自己便因伤被众人识破女子身份而被逐出部队,陷入功亏一篑的处境中。

当然,木兰最终还是以自己的智慧与勇气成功拯救了皇帝和全中国,并赢得了李翔将军的心从而也为花家带来无限荣耀。在这种模式中,迪斯尼的主人公们最终都会克服一切困难达到最后的“自我实现”状态。

这里所说的“自我实现”状态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成就英雄事业,大至救国救民拯救世界,小至实现自己的小小理想。在Mulan中,作为迪斯尼动画的一贯特色形象,木须龙和蛐蛐就分别“成就”了自己成为真正的家族保护神和幸运蛐蛐的小理想。

由于其各自所服务的主题偏重点的不同,这里所谓的“自我实现状态”所指的基本语法项是包括两方面的:爱、个人实现。也就是说,如果把影片里这条叙事法则中“自我实现”的基本项置换成“爱”,整个语法同样可以成立。

例如,在MulanⅡ中,爱情上升为首要主题,那么其叙事语法中“自我实现状态”所指的基本语法项便是爱情的实现。木兰系列影片的制作者们并未满足于“王子公主从此过着幸福生活”式的结局。相反,在木兰故事的续集里,这仅仅成为了故事的一个开始。在影片的开始,同样是初始的郁闷状态。

木兰和李翔的婚礼由于皇帝下达新的任务而延期,两人性格上的矛盾也初现端倪:木兰喜欢女孩,李翔喜欢男孩;木兰只想要一个孩子,李翔认为越多越好;木兰喜欢热闹,李翔却认为安静更适合……发现这种征兆的木兰父母将他们的一对象征和谐的八卦项链分别送给两人,希望二人即使是意见时常相左也依然可以相互扶持、相互理解。

随着故事的发展,两人在性格上的这种不和谐因素愈发明显。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二人护送公主们去和亲的路程也正是二人克服困难、捍卫爱情的实现过程。这里的困难是多重性的,例如,木兰和李翔首先得克服自身的问题。

颇具独立女性特点的木兰认为皇帝和亲的命令对于公主们来讲太不公平,因此对新的任务产生了一定的抵触心理。而看重职责的李翔则不赞同木兰的这一看法,两人因此产生了一系列矛盾。同时,二人还得面对木须的捣乱和敌兵的干扰。

由于木兰一旦出嫁木须作为家族保护神的使命便告完成,因此为了保住好不容易才得回的神龛,木须决定破坏木兰和李翔的爱情,不断地在二人间制造误会。终于,因为公主和侍卫的相爱,李翔和木兰大吵一架。

而在随后的一次敌兵偷袭中,李翔不幸落水。以为李翔已经遇难的木兰从良心发现的木须那里得知了一系列误会的真相。为了完成李翔的职责也为了成全他人,木兰决定代替公主们只身前去和亲。不过,最终影片的主角们都还是达到了各自的“实现状态”。

大难不死的李翔明白了木兰在他心中的位置,在众人的帮助下赶到契骨去营救他的新娘。最后,有情人终成眷属。

或许,以商业、市场环节为首要考虑因素的迪斯尼,在对他者文化经典文本进行转述时并无刻意的主观文化入侵意图。而这些也只是迪斯尼为取悦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从而最大限度赢得市场所带来的客观效果之一。而国人也应该以宽容的心态来接受这一现象。

为何中国人守着这么好的题材却拍不出佳作?其实,早在1926年,我国就制作了首部具有民族特色的动画片《大闹画室》。而日本动画大师手冢治虫也正是看了1941年中国拍摄的《铁扇公主》,才立志投身于动画事业的。

有时也真的想知道,为何咱们要放着现成的钱不赚而眼睁睁的看着别人赚的钵满盆溢的,自己却在旁边担心别人误读曲解自家的经典。

或许这些都是题外话,但是真的很希望在不久的某一天,可以看到原汁原味的“中国制造”,可以看到具有民族特色的动画与外国动画在文化上“互动”起来,可以让黄皮肤黑眼睛的中国孩子不再在转述过后的动画语境中去欣赏那夹生的中国文化大餐。

参考文献:

张振益:《迪士尼动画长片制作流程》,《动漫产业》,2005年第9期。卫景宜:《美国主流文化的“华人形象”与华裔写作》,《国外文学》,2002年第1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