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石拐旧区的老照片,石拐煤矿

2023-11-22 02:09 作者:岑岑 围观:

文 米润福 / 编辑 张俊

01 这是五十多年前的事了。每当回忆起当年学习排演現代京剧革命样板戏——《红灯记》等戏剧的点点滴滴时,总觉得恍若昨日。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觉得非常奇特的体验,虽然十分艰辛劳累,但是感到特别新鲜刺激有意义。

那是一九七零年的七月下旬,毛主席发出“要普及样板戏”的指示。当时,军管会组织区属各单位部分人员,每天上午在区委大院学唱样板戏。记得是由刘锡珮同志教唱我们《智取威虎山》戏剧中的一些唱段。老刘教得认真卖力,而我们学唱的人也很吃苦用心。

后来,军管会决定从各单位抽调部分人员,作为推动普及样板戏的骨干和示范,结果我成为被抽中的一员。

七月二十四日,我们去区文化馆报到,自此有了一段终身难忘的人生经历。

02 过去,一直无缘参与文艺活动,又觉得自己没有文艺细胞,现在要排练演唱现代京剧革命样板戏,说实话,心理压力挺大!

当时,主持排练的老师,是区文化馆的王文连同志,大家开玩笑叫他“班主”。王老师有组织群众文艺活动的天分和经验,他按照每个人的自身条件和特长分配角色,我被分配到乐器组学习弹奏月琴,对于半路出家的我来说,要弹好一曲优美动听的乐曲,谈何容易!

记得在排练《沙家浜》 “军民鱼水情”那场戏时,我每天早来晚走,一句一句背诵乐谱,一段一段反复练习弹奏,虽然手忙脚乱,汗流浃背,但总是与其他乐师们配合不好!

拉京胡的高存良大哥是我邻居,他给了我很多帮助,从如何持琴,怎么弹拨琴弦,手指按压滑动技巧等等,他都给予我许多指教,使我慢慢地悟出了节奏,跟上了节拍,直到后来能与乐队默契配合奏乐。为此,我从内心深处感谢他对我的指导和帮助!

十月下旬,军管会决定由区文化馆牵头,组织成立一支以先期参与学唱革命样板戏的核心成员为主体的文艺演出队伍,同时又吸纳抽调了区属学校和各企事业单位部分具有文艺天才的同志和其他人员,如祁秀英、刘建国、王秀兰、高存良、马子祥、张启泰、毕诗昇、李芳友、史淑琴大姐以及李蕴华老师等同志齐聚一堂,这样,一支群众性文艺宣传队伍就此成立。

03 十月二十七日,所有队员迅速集结,排练场地选在区工人俱乐部的演出舞台及化妆室。

王文连老师对每位队员量才使用,一视同仁,合理分配角色及工作任务。如元件厂的刘金牛老师傅,他的身体有点问题,王老师就分配他协助刘树贵同志管理服装和道具。而刘金牛师傅也不辱使命,工作大胆负责,始终听从指挥。当剧组购买的服装不合身,或者有些在市场上根本买不到的服饰,刘师傅就动脑筋想办法,把买来的服装重新裁剪缝制或予以改造。在排练或演出时,他又负责拉大幕,从未耽误过。

在选择排练演出剧目时,王老师广泛征求剧组意见,最后决定排练《沙家浜》的 “军民鱼水情”,和《智取威虎山》的“访贫问苦”、“定计”,以及《白毛女》中的“窗花舞”等剧目。后来发现,上述剧目无法满足全场的时长要求,所以又增加了一些其他小节目作为补充。

剧目确定后,最重要的是选择演员和演出角色的分配问题。我记得,《沙家浜》中的参谋长,是由银行的白宗哲同志饰演;郭建光,是由饮食商店的任凤岐饰演;而刘建国则饰演了阿龙一角。

《智取威虎山》中的杨子荣,由糖酒商店的张文英饰演;饰演常猎户的,是蔬菜商店的刘子文同志;而小常宝的饰演者,是五金商店的祁秀英;土产商店的史淑琴大姐,则饰演了沙奶奶的角色。

舞蹈组需要的人员较多,我记得有防疫站的王秀兰、百货商店的乔秀兰、胡秀英、黄淑荣,还有糖业商店的张金凤,水泥厂的张月华,制鞋厂的刘喜生等女同志。领唱及伴唱,则由祁秀英同志一人担当。

器乐组方面,京胡伴奏由糖酒商店的高存良担任;新华书店毕诗昇担任二胡伴奏;区医院的马子祥、张启泰大夫,承揽了小提琴伴奏;月琴和杨琴弹奏,分别由米润福、刘建国演奏;李芳友负责吹奏单簧管;糖酒商店的王德铭为司鼓,于贵辰等同志则操持锣、镲等器乐的打击和配合工作。

王文连老师既是宣传队的组织者,又是剧目的导演。他从新华书店买来《智取威虎山》、《沙家浜》等剧本的乐谱发给每位主演和器乐组成员,最后又把乐谱和歌词,用钢板刻写油印成单行本,发给所有演出人员。

每天,演员们背戏文,记台詞,学唱腔,练动作,他们如痴如醉地唱、念、做、打,抬首顿足甩袖亮相,不厌其烦地反复推敲细心琢磨,生怕在哪个环节出现纰漏。

舞蹈组的演员,绝大多数来自刚出校门的学生,他们朝气蓬勃充满活力,大家每天聚在一起,在教练的指导下,自编自演,不断练习基本动作,纠正错误姿势,一丝不苟地变换队形,劲头十足地翩翩起舞,从来不言辛苦。

器乐组的同志们,吹拉弹拨,一遍又一遍地合排演奏,他们决心以最雄浑有力的乐曲和最美妙动听的旋律,配合好演员们的演出,以渲染烘托出最好的演出效果。

剧务组的同志们,积极配合排练,大家经常自己主动找事做,什么活儿忙,什么事儿急,同志们都是不分你我抢着干。如刘树贵同志负责保管整理服装和道具,但他工作不讲份内份外,只要有需要,他就会立马行动;姜伟等同志,为做好道具和舞台布景买材料时,他们五次三番地跑市场;俱乐部的闫昌、医院的马大夫,亲自动手为演出画背景幻灯片;我和刘建国、王秀兰等同志,为排练所需乐谱、歌词等,帮助剧组刻钢板印刷材料,谁也没说过苦和累。大家一心为剧组,一心为演出,整个剧组就像一支战斗队!

经过紧张的排练,各剧组准备演出的节目已基本成熟,于是导演下令彩排,彩排结果令人非常满意!

04 记得那是一个周六的晚上,工人俱乐部坐满了观众,领导一声令下,我们就要登台表演了!此时台上的所有演职人员,既兴奋又紧张……

一阵开场锣鼓过后,大幕缓缓拉开,当演员在舞台上一亮相,观众立刻报以热烈的掌声,顷刻间,台下观众议论纷纷……

那年月文艺演出少得可怜,而那天石拐人自己演戏自己看,虽然大家并不期待会有多么精彩,但平时大多数演员与观众都很熟悉,今天一下子变换角色唱京剧,所以不管戏演得好坏,演员们的一举一动,都会给台下观众带来莫大的欢乐和惊喜!因为,不管是那位演员出场,观众马上就会知道他是那个单位的,叫什么名字,具体是干什么工作的,他演得角色好不好等等,大家边看边议论,整个剧场不亦乐乎!

记得在演出 “军民鱼水情”那场戏时,导演忘了安排一个小角色——是上场去给沙奶奶送年糕的阿福,这种小角色虽然只有一两句台词,上下场只有一、两分钟时间,但是缺了这个小角色还真不行。

紧急关头王导找到我,我懂得救场如救火的道理,于是我义无反顾地端着年糕走出台口,只听到滿场欢声笑语一片喝彩。那次上场时我没有戴眼镜,结果观众还是认出来了。当我把那句台词说完,又把端上来的年糕递给沙奶奶后,就急匆匆地退下场。

事后想了想觉得非常有趣,因为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粉墨登场,自己在台上僵硬的表情,颤抖的话语,想起来就觉得好笑!

俗话说,唱戏的是疯子,看戏的是傻子。话虽难听,但话粗理不糙,很有道理!

在演“深山问苦”那场戏时,当杨子荣追踪可疑人到了常猎户家里后,扮演猎户的刘子文,看着穿军装的杨子荣本应问:“你不是杨掌柜?”

结果老刘一紧张,他脱口而出:“你不是哑吧吗?”逗得全场观众哄堂大笑!

此时,扮演杨子荣的张文英却并未慌张,他不慌不忙地按照剧本的台词顺接下来,使剧情没有受到太大冲击而中断。为此,日后有熟人碰到老刘时,一句“你是哑吧吗!”变成相互间的笑谈。

演出最精彩的部分,应该是祁秀英唱的那段“只盼得深山出太阳。”我觉得这段唱腔好听又难度大,特别是最后那句“恨不能生翅膀,持猎枪,飞上山岗,杀尽豺狼”,一般人对这种拔高8度的高音唱腔是很难完成的。可是祁秀英同志唱得高亢嘹亮,悲愤缴越,把小常宝积压胸中八年的悲愤,表演得淋漓尽致,博得全场观众长时间的鼓掌和一致赞誉!

那场演出,祁秀英饰演的角色最多。有几个节目的伴唱及领唱,都由她一人担当。她在后台跑东跑西,一首接一首地唱着,散戏时嗓子都沙哑了。

05 那场演出过后,恰遇市军管会下发通知,要求市属各区(县)都要准备排练一出现代京剧样板戏,以届时参加全市的文艺调演。为此区领导决定,宣传队留下三十多人,其他人返回原单位上班工作。

经过整顿,王老师与留下来的同志们一起,总结了上述演出的经验教训,讨论了剧组的有利条件,和暂时无法满足的具体要求,然后提出下一步排练剧目的构想。决心以更加优异的演出,迎接全市的调演活动。

研讨会上,大家七嘴八舌各抒己见,根据当时现有条件和演员的表演水平,一致认为排练演出《红灯记》,应该是最好的选择。

我记得,剧组对演员饰演的角色作了如下调整和分工:

李玉和 —— 由白宗哲、任凤岐饰演;

李奶奶 —— 由史淑琴饰演;

李铁梅 —— 由祁秀英、胡秀英饰演;

磨刀人 —— 由弓文秀饰演;

田大婶 —— 由乔秀兰饰演;

慧 莲 —— 由刘喜生饰演;

买烟的小女孩 —— 由王秀兰饰演;

粥棚大嫂 —— 由张金凤饰演;

交通员 —— 由刘春田饰演;

王连举 —— 由郭景生饰演;

鸠 山 —— 由姜伟饰演。

饰演群众的演员,他们既是前场粥棚中的喝粥人,同时又是游击队的成员。这样做,不管文场武场,全场基本不换人。

角色确定后,王老师把主旋律乐谱发给大家。在紧张的排练过程中,演员们捧着剧本背唱词,练唱腔。文场,武场,单排,合练,大家的积极性和热情都很高涨。

然而尽管如此,剧组内的大多数人,特别是演员同志们,对表演过程中的走场路线、自己所处位置,以及亮相时点和舞美配合等诸多问题,还是模模糊糊不够清晰。怎么办?

此时,正好电影《红灯记》在石拐地区上映。剧组全体成员,带着问题连看八场。大家边看边学,看看荧屏上的演员究竟是如何表演的?观看中,有的同志在剧本上不停地勾画着记号,两只手还比划着,嘴里念叨着,一招一式不放过任何一个表演细节……

经过观看电影,大家对演员的形体动作,走场路线,在场上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及演员与乐队的配合节点等等,都有了较为清晰的理解和认识,增强了演好《红灯记》的信心与决心。

为进一步提高演出质量,确确实实把《红灯记》演好唱好,后来我们又聘请了包钢京剧团的张师傅导演,使剧组的排练演出,真正走上较为专业的轨道。

张老师来到剧组后,倾囊相授,分文不取,他给予我们巨大的鼓舞和帮助,我们十分感谢包钢京剧团的无私援助,十分感谢张老师的倾情指导!

调演的日子终于到了。在将近两个月的辛勤努力和排练后,我们就要接受领导和全市观众的最后检验了!

观众是否满意?领导是否认可?我们是否能把原汁原味的现代京剧,革命样板戏——《红灯记》呈现给全市人民,就看这最后一搏了。

那几天,大家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等待最后的结果!

记得,调演剧场安排在东河区的红星剧场。那天,当开场锣鼓响起的时候,大家把所有的疑虑即刻抛于脑后,全体演职人员全神贯注地各就各位,一切按照既定的要求有序进行……

结果,一场气势恢宏的《红灯记》,赢得在场观众长时间的热烈掌声。我们成功了!

剧组部分成员留影

光阴似箭,日月穿梭。五十多年过去了,每当忆起当年那段无悔的经历时,一种幸福快乐自豪满足的心情油然而生。那时我们风华正茂都很年轻,我们没有虚度年华,我们无愧时代的召唤。而今大家都已白发苍苍儿孙绕膝,愿青春永留心中,祝剧组全体同志身体健康,永远快乐,晚年幸福!

021.9.18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