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机器人9号电影解析,机器人9号国语

2023-11-21 20:48 作者:岑岑 围观:

动画作为一种类型,没有好的剧本是无法成功的,就像通常意义上的电影一样,但是动画电影相对于普通电影有着先天的优势,独特的画风往往可以弥补剧本的不足。普通电影无论怎么想象,怎么演,最终呈现的东西必然与现实世界有关,而现实世界又制约着普通电影的想象力。对于动画电影来说,根本不存在这个问题。在一张空白纸上,可以创造任何东西。在动画世界里,作者是创作者,创作的源泉是作者的创意。

对于电影《9》,申·阿克就是上帝。他以一群日常生活中被人们忽视的缝纫娃娃为故事主角,再用一堆破烂构建一个被战争摧毁的末日世界。这个世界上的一切都来自于他的想象,这让他不禁怀疑申·阿克作为一个“神”有着惊人的艺术创造力。如今,这种亲切可爱的动画形象是用CG技术制作出来的,但这些粗糙、真实、有质感的缝纫人物却给人一种全新的感觉。在带有蒂姆·伯顿色彩的哥特式末世论背景下,缝纫人与作者赋予他们存在的世界融为一体,视觉冲击与影片氛围也由此决定。

申·阿克通过拉链、纽扣、别针、亚麻布、金属件这五行勾勒出他心目中世界尽头唯一的生命形象,然后试图赋予它们一个独特的故事,使其更加生动。可惜这个故事没有缝纫男本人有创意。依托于造型的优秀创作优势,故事“9”的单薄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弥补。由于《9》在2005年还只是一部动画短片,所以作者要把一部已有的动画短片变成动画长片并不容易。这种转变势必会打破原有紧凑连贯的剧情,刻意填充大量符合故事片要求的元素,比如更加震撼的动作情节和必要的对话。这些内容如果添加得当,就会成为优秀的作品,但如果添加不当,就会变得累赘。

作为一部故事片,《9》在故事上并不是那么贴切。故事还是和大部分电影一样描绘世界末日,然后通过描绘荒野之地仅存的生命之间的故事来反思科技本身。《9》的科学反思主要在于影片中的科学家。他创造了机器之母,却被战争狂热分子用于战争科技,于是机器人造反,带来了世界末日。科学家说机器没有灵魂,所以就那样发生了。为了弥补自己的过失,他将自己的灵魂分配给了这九个缝纫人物,这九个人物成为了生命的象征,致力于开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塑造人物性格上,也代表了不同的性格,使得整部作品对于人类来说更加丰富多彩。

这些所谓的象征主义和技术反思,都是在故事本身的基础上独立存在的。即使从电影中分离出来,它们仍然可以作为一种“创意”独立存在,人们可以自由地与所谓的“符号”发生关联。毕竟,只看故事“创意”而不看电影本身,我们也可以赞美这些“创意”是多么的巧妙和优秀,但这种赞美是空 hole,毫无意义,因为它们仅限于“创意”本身,只是一个“想法”,而不是站在最终成为电影的实际作品上。当这个之前被大加赞赏的“创意”成为电影《9》的故事主线时,似乎并没有对电影的精彩程度产生太大的影响。反倒是《9》成了一部淡淡的科技反思的动画电影。象征性的灵魂分裂,人情之间的相互帮助,友情的煽情刻画,并没有表现出强烈的情感冲击和剧情魅力。影片中唯一令人兴奋的是玩偶对抗机器的动作场面。这些情节总有一种与故事本身脱节的感觉,没有与电影本身融为一体。

之所以会有这种感觉,也和电影的叙事风格有关。《9》的故事直接从中间开始,用9的视角看一切。但影片中的9并没有从自身角度反映出太多的困惑。随着故事的深入,他逐渐成为这支队伍的首领。但这种变化的过程是以第三人称的视角客观呈现的,所以整个故事让人感觉是直接从中间一节摘录的,9的行为缺乏明确的理由。结果就是看电影的时候总是没有沉浸式的紧张感。就像透过薄膜看另一个世界发生了什么。虽然看得很清楚,但是伸手摸不到具体的感觉,让人感觉不舒服。

影片中的对话也很少,但这和同样对话很少的WALL-E相比,不是一个级别的作品。《瓦力》中的每一个动作和表情都是基于一个完整的故事,所以那些动作可以直接展现机器人生动的内心世界,感动每一个看电影的人。虽然《9》的导演想尽一切办法把所有悬念留到了最后,但这种悬念并不足以作为世界末日背景下最后一秒的兴奋引爆整部电影。毕竟观众对世界末日这个主题已经太熟悉了。

申·阿克,作为一个创造者,用他自己的创造力创造了9的世界和其中的人物。画面的强烈风格和人偶的造型势必成为人们铭记的标志性形象,但故事本身的弱点又会拖累它成为经典的动画佳作,它们相互牵制的结果使得“9”成为一个末世世界的美好构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