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重返20岁剧情,《重返20岁》主演

2023-11-21 13:30 作者:岑岑 围观:

阅读文章前,辛苦您点下右上角的“关注”,方便您讨论转发,继续关注每日优质内容~

文 |云景史记

编辑 | 云景史记

在全球化趋势背景下,文化领域面临的跨越交流机会逐渐增多,各国影视文化发展迎来了机遇,但是,由于各国的文化价值观和民族特性各有不同,影视传播也面临着重重阻碍。

电影《奇怪的她》一本多拍,有中、日、越、泰等多个版本。

本文对中国版的《重返20岁》和日本版的《奇怪的她(怪しい彼女)》进行比较,通过这两版电影的不同之处,观察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影视作品该如何进行改变或者重拍。

中国版《重返20岁》和日本版《奇怪的她(怪しい彼女)》讲述的都是在机缘巧合之下,70多岁老奶奶变回20岁少女的故事。中国版影视作品《重返20岁》翻拍自韩国,于2015年上映后受到关注;日本翻拍版《奇怪的她(怪しい彼女)》的口碑也好评连连。

有人认为,其原因离不开韩国原版的好剧本,这固然是一方面,要想成功地实现跨文化影视的一本多拍,首先要有一个好故事、好剧本,这是电影的基本,但更重要的是,如何用本土的电影语言去“讲”好这个好故事。

所以,我们无论是看日本版还是中国版的影视作品,都可以找到各国进行影视作品翻拍时的特点,从而为中国的影视生产和文化传播提供启示和借鉴。

跨文化交际,最早是在1959年出版的《无声的语言》中提出,提出者是交际学之父——爱德华·霍尔,它是指不同文化背景之下的语者之间的交际。

“跨文化现象”是一个非常热门的词汇,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剧,随着技术发展,各种文化互相碰撞、交错得越来越频繁,跨文化研究已然成为近年来热门的研究对象,由于各个民族和国家在政治、经济的发展上各有差异,导致文化的发展也会有所出入,这势必会引起各民族、各国家有着不同于其他国家、民族的文化传播现象,简而言之,跨文化传播就是不同地域孕育的文化背景之中的个体以一定的技术成果为载体,进行的文化交流活动,将不同国家的本土优质文化等内容向外传播的过程。

而电影是跨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之一,电影译制也就成了跨文化传播交流中的重要一环。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电影既是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生活环境与生活方式的缩影,也是文化要素的缩影。电影的出口与引进,是我们向外界介绍中华文化以及了解外国文化的绝佳机会,准确的翻译也会为电影增光添彩。

国产影视作品的跨文化传播由来已久,早在20世纪80年代,1986版《西游记》就作为第一批国产电视剧得以传播海外,1994年,《水浒传》也在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相继播出,《三国演义》《康熙王朝》等则紧随其后,90年代末,随着金庸、琼瑶等作家的小说影视化,《神雕侠侣》等也开始传入海外。

进入21世纪,国产影视作品跨文化传播更是迎来新机遇,这离不开我国文化“引进来,走出去”政策的落实以及政府的大力支持。另一方面,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影视作品的跨文化传播也是树立我国国家形象,传播中国社会文化和艺术的需要,因此,国家政策的支持加之文化的发展需要,加快了影视传播的效率。

构筑于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心理学,20世纪70年代,西文学者开始了“使用与满足理论”的研究,帕帕克里斯和鲁宾认为,受众群体或一般的媒体使用者具有支配能力,并非被动的承受者,是能够进行自我选择的,所以,要想取得预期的传播效果,必须了解和抓住受众的内在需要。

因此,在互联网的领域里,网络的使用者才是新媒体的真正创造者,应该也让大众参与影视文化的建立,而且客观而言,影视作品本身就是服务于观众的,因此,在信息传播活动中秉持着受众群体本位的思想基础,了解受众群体的观看喜好,满足受众群体获取信息的需要至关重要。

原版《奇怪的她》除了韩语版本外,还被翻拍为汉语、日语等8种语言,并且已经完成十国翻拍的目标。

每一部翻拍的作品,包括中国版的《重返20岁》和日本版的《奇怪的她(怪しい彼女)》获得成功的关键在于,很好地保留了故事的核心,具体的细节则根据各个国家的文化而进行二次加工。

老太太的出场是表明文化差异的一个很好的细节,中国版《重返20岁》里,开场就是70岁老人沈梦君退休在家,没事的时候和几个老年人跳跳广场舞,日子过得很小资,这很符合中国老年人的现状,在沈梦君这个年纪,正是享清福的时候,无论年轻时吃了多少苦,到了那个岁数,也应当享受着子女的孝顺和照顾。

另外,中国版《重返20岁》中,将原版的老年人活动中心改成老年人围成一堆打麻将的情景,而麻将既是中国人喜爱的休闲方式,更重要的是,它也是中国独有的文化符号。在家庭人物设定方面,由于中国当时的政策,像原作中那样将主人公的孙子孙女设定为姐弟俩是不可行的,经过深思熟虑后,中国版《重返20岁》将其巧妙地设定为双胞胎,以及影片中展现的婆媳之间的矛盾和争议,都贴合中国式家庭,在影片的高潮部分,作为主人公的老奶奶在重返20岁后,又以一首邓丽君的歌带着观众回到了过去。

与中国版《重返20岁》相比,日本电影的开场就是老奶奶虽已过古稀,但仍然工作的场景,这样的设定符合日本的现实。而作为老年人活动中心的场所则与中国不同,是日本随处可见的澡堂,更贴近日本现实生活。在影片中,发展故事情节的夏日祭,也属于日本的传统节日,与日本文化相符合。

日本版《奇怪的她(怪しい彼女)》关于老奶奶家庭的设定有了变化,没有了儿媳、儿子、孙女,与主要描写母子关系的原作和各种翻拍版不同,日本版《奇怪的她(怪しい彼女)》将其改为母女关系,而且女儿的经历也贴近了母亲年轻时的经历,让人更有代入感,这也是“本土化战略”之一的表现。

老奶奶有一个女儿和一个外孙,家庭中再没有其他男性形象,最终所表现出来的,是母女关系之间的最终和解。而有关女儿的部分,也讲述了一些日本女性在职场上所发生的真实处境。在日本,有很多和电影中一样的单亲妈妈,而且影视剧的大部分观众是女性,刻画母女关系会引起共鸣,更令观众感动。

与中国版《重返20岁》的音乐不同,日本版《奇怪的她(怪しい彼女)》的主人公在音乐方面的选取,则有浓浓的年代风味。

人物的精神风貌,生动地体现出当下一直强调的“时代精神”,针对中国文化,《重返20岁》进行了最接近生活的改编,在文化及内涵上承载了中国独有的文化特征。

这部电影的内核是老龄化的冲击,而且每个情节设置的冲突符合中国文化的社会关怀。中国版的《重返20岁》体现出一种活力感,婆媳关系的处理以及家长里短、柴米油盐,对于感情的刻画更加符合中国人的习惯,越是浓烈的感情就藏得越深。

与此相对,日本版《奇怪的她(怪しい彼女)》是一种温情感,与日本家庭的氛围混融,电影以日本社会中的女性为切入点,着重表现女性的心理与情感,凸显了在日本传统文化中的女性社会地位,同时,电影也很好地刻画了人与人的社会情感关系。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两部翻拍影片中,每个人的行为都很符合现实情况,每个人的决定都不是影视作品中的理想主义,基本都会有出于现实的考量,甚至妥协。例如,孙子乐团的原主唱,就为了生活而放弃唱歌,开始工作,连孙子本人也因为是否继续唱歌而同母亲产生了争执。

这也算是影片中除了女性话题之外的又一主题:梦想。是做自己想做的、喜欢的事,还是向生活妥协。

在现代社会,影视剧的翻拍通常被认为是容易操作的行为,乃至大家蜂拥而至,急于分羹,但是,就作品的内涵而言,改编的难度不亚于原创,甚至还要更难,它需要注意到随着时代的更迭,受众群体的价值观和审美观也在更新,如果一味地追求还原原剧或者对原剧进行完全不同的改编,都可能失去受众群体的关注。

以好莱坞为例,翻拍的经典不计其数,并且改编得颇为成功,从而使得好莱坞更具全球竞争力,从中我们也可以借鉴到经典影视剧的翻拍经验。

翻拍对投资者而言,已经成了低风险、高回报的捷径,由于国内题材的限制,翻拍不仅可以解决剧本的问题,而且有良好的受众群体基础。

当然,这点也是有利有弊,有时候翻拍作品的效果与观众的心理预期不同,就会产生落差,影响影视的评分。另一方面,翻拍作品通常为小成本投资,可以进一步拓展利润空间。

“一本多拍”对很多人而言,还是个新鲜词,也是电影产业全球化催生的产物。影视作品要实现跨文化的传播,首先必须具有一种跨文化的视野,本文所说的中国版《重返20岁》和日本版《奇怪的她(怪しい彼女)》,都是经典有趣的返老还童的题材,从整体的背景看,影片开始都是老人家讨人嫌、行为粗鲁,但是,观看到最后,会敬佩这个跟大多数人一样被生活打磨,变得刻薄的老奶奶,因为她和所有人一样,年轻时也有梦,也勇敢追过。

“一本多拍”主线相同,细节不同,使得各国的电影具有本土化特性,也自然会被受众群体比较,这也是不可避免的。人都难免会有先入为主的观念,即使是同步制作、上映的一本两拍电影,受众群体在观影时,也必然有前后顺序,后来者必然会缺乏新意,失去原本可能有的惊喜。

中国版《重返20岁》受到不少受众群体不满意的一点就在于,有不少场景、分镜,甚至连角度都和韩版几乎一样,这也是翻拍作品应该面对与反思的问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