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无人生还a,无人生还中揭露了什么罪恶?

2023-11-19 23:37 作者:岑岑 围观:

读完阿加莎·克里斯蒂的《没有人一口气活下去》,我被作者开拓性的思想所震撼,同时也对人性的阴暗面感到无力和悲哀。如果你能在读完柯南道尔的《福尔摩斯》后学会一丝不苟的推理方法,读完这本书你就会体会到复杂而多面的人性。

环环相扣的情节和压抑喘不过气的气氛,让人觉得这不是虚构的小说,这就是现实中发生的事情,而我们读者就是其中的见证者,跟随作者的脚步一点点揭开案件的神秘面纱。最后的结局出乎意料。乍一看,这似乎不可思议,但仔细考虑后,我恍然大悟。

这就是这本书的魅力所在。

阿加莎被公认为推理小说女王。我们熟悉的《东方快车谋杀案》、《尼罗河惨案》等都是她的杰出代表作。其中,这本书《无人居住》创造了一个孤岛模式,为后来很多创作者提供了模板。后来很多影视剧和小说都采用了这种手法。

用作者自己的话说,“这本书反响热烈,评价很高。”但是,真正幸福的人无疑是我自己,因为我比任何评论家都清楚这本书创作的艰辛。"

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封闭的岛上发生的一系列谋杀案。随着故事的展开,你会发现每个人都有犯罪的可能,每个人都不是无辜的受害者,或者被指控有罪。

这很有意思,吸引我们继续读下去,渴望找到藏在背后的凶手。

作者一开始就说明了几个人来岛的目的,有的是被邀请,有的是被招募,有的是被金钱所吸引。虽然各有各的目的,但一开始大家都相处得还算不错,直到吃饭时留声机里响起了低沉的抱怨声。

他声称,这里的每个人都有不可饶恕的罪责,但他们都可以处于法律的灰色地带而不受惩罚。现在,“监狱的栅栏已经关闭。你们这些罪人有什么可辩护的吗?”

看到这让人脊背发凉。在这个孤岛上,在这个封闭的空房间里,面对面坐着的都是罪犯。他们心里都藏着秘密,好像随时随地都会攻击你。在一系列谋杀后,几个幸存的人开始互相怀疑。大家互相提防,不肯轻易暴露内心想法,这给了凶手可乘之机。

东野圭吾在《白夜行》中写道:“世界上有两样东西你不能直视,一个是太阳,一个是人心。”

比如作者描述的布伦特老太太,“满脑子都是各种玩世不恭的想法,在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上从来不妥协。”明明是她自己的固执和无知害死了女仆,逼得她投河自尽,她却一再说自己无可指责。

一个人最难的是面对自己的内心,不愿意承认自己说过的伤人的话,做过的伤人的事,但正是这种恐惧,才是自我成长的最大敌人。

被指控后,她一直生活在对女仆无意识的恐惧中,直到去世。即使每天读圣经也无济于事,她无法平复内心的焦虑和恐惧。至于她是否感到内疚,作者并没有直接写出来,而是通过描写她的内心活动,让读者感受到她内心世界的涌动。

然后是薇拉,一开始给人的感觉是个正派的女老师,只是有点神经质。谁也没想到,她是岛上十个人里唯一一个曾经主动杀人的人。虽然她精明的算计帮助她活到了最后,但她还是逃脱不了内心邪恶的影响。凶手利用了她的心魔,逼她自杀。

回到小说开头,维拉是第二个出场的人物。她的内心活动也是最多的。关于那个溺水的孩子,关于她和雨果的爱情和欺骗,这些画面总是萦绕在我的心头。

小说的精妙之处在于,它没有直接描写她的恐惧和遗憾,而是让她一遍又一遍地回忆当时的情景,以此来表达她内心的痛苦和救赎。最后,“她登上椅子,茫然地盯着前方,像个梦游者……她把绳子套在脖子上”,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薇拉得到了她应得的惩罚,这个结局有两个原因。首先,她的自私和贪婪促使她在一开始就做了谋杀。第二,她心中残留的一丝人性不断提醒她,自己所做的是一场谋杀,是不可原谅的行为。

这样的矛盾心理催生了扭曲的人性。

根据犯罪心理学,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犯罪。作者正是通过细致的心理描写,向我们展示了犯罪分子的心路历程,了解了他们所谓的种种原因,而这些原因大多与欲望和贪婪密不可分,以至于他们违背了公序良俗。

“人们撒谎是为了逃避罪恶感...谎言是真相的阴影,我们只能想象阴影下是什么。”

正当我们以为这个故事会随着维拉的死而告一段落时,这个谜仍然没有解开。凶手到底是谁?他到底为什么要这么做?

作者留下了很大的悬念,诱使我们如饥似渴地去读它。最后,一封来自凶手的信揭开了这个谜。

看完信,我有一种回到小说开头仔细研究的冲动。我想在字里行间寻找蛛丝马迹,试图在作者建构的这个宏大的故事中找到这一切的源头,理解她的良苦用心,透彻理解她的设计之精妙。

凶手自称自相矛盾,痛恨“无辜的人或生物因为我的所作所为而遭受痛苦或死亡”

我也“喜欢用自己的眼睛去看或创造死亡。”他认为如果法律不能公正审判所有罪犯,那么他自己就是法官执行人,所以他精心策划了这一系列谋杀案。

问题是他为什么认为自己代表正义?仅仅因为他的权力就可以随意判断人的生死吗?他所谓的“正义可以战胜一切”已经成为一种偏执而病态的心理。

这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中那个大学生被谋杀的情节类似。只是因为他知道对方是一个邪恶贪婪的老太婆,她的存在会对身边的人造成伤害,而他正好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所以打着正义的幌子犯了罪。“按良心办事,就可以流血。”

都是站在道德制高点上指责别人犯下不可饶恕的罪行,以此来随意夺取别人的生命。这样做和那些杀人犯有什么区别?反而没有道德底线,这其实是犯罪。

人心是多面的,善与恶并存。佛教说“不做各种恶,各种善追求”,意思是人这辈子需要修行。修行的目的是去除他们心中的邪恶,让他们一直保持善良和纯洁。

我觉得作者是抱着这样的信念和目的写这部小说的,因为她对人性的理解和把握是深刻而正确的。

阿加莎的每一部作品,无论是侦探波洛还是女侦探马普尔小姐,都没有直接描述犯罪的过程,而是通过复杂的人物关系,展现出参与其中的每一个人的心理活动,让我们体会到分析和解读的趣味。也许我们是侦探,我们可以试着找到答案。这样的好书,值得品味和欣赏。

#对你生活影响最大的书是什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