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校园话剧剧本5-10分钟,校园话剧现成剧本加视频

2023-11-19 07:42 作者:岑岑 围观:

《关注》剧照“张馥郁”和他的学生。华中农业大学薛彤学会供图

从扮演留守学生“宋菊花”到成为支教老师“张馥郁”,杨新宇的“关心”落到了现实中。

“宋菊花”和“张馥郁”是华中农业大学校园剧《牵挂》中的人物。四年前,杨新宇是其第七代大学生演员。

今天,作为华中农业大学本禹志愿服务队第十八届研究生支教团的一员,杨新宇回到了家乡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在建始县墨峰小学当支教老师。

“张馥郁”这个角色,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三个大学生的原型——为救溺水同伴而死的张羽、死在支教岗位上的西部计划志愿者赵福兵、去贵州支教两年的徐本禹。

从大学生徐本禹2003年支教开始,这三个中国农科学生20年来的经历,激励着一批批学弟学妹深入大山,投身农村基础教育。

现实和剧本的结合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在华中农业大学的校园里,风靡十年的大型原创公益剧《牵挂》,也沉淀成了大学校园里的一堂重大思政课。

青春的理想主义最动人,真实的表现胜过任何舞台经验。

2012年11月,邀请戏剧家、国家一级编剧Xi·志干为华中农业大学师生普及京剧国粹。在参观校史馆时了解到,2003年至2005年,1999级经济学专业的徐本禹到贵州毕节市大方县猫场镇狗吊岩村,为大水镇民小学和大石小学义务支教。2005年,华中农业大学成立了“本禹志愿服务队”,历届应届毕业生中的优秀学生跟随徐本禹的脚步,来到贵州山区支教。

Xi志干深受感动,于是创作了剧本《关心》,“献给那些关心中国农村,为改变中国农民命运做出无私贡献的人”。

2013年春天,剧组面向全校招募演员,准备推出一部校园剧。在同学一句“你很单纯”的鼓励下,信息学院2011级本科生陈立来采访了主角之一、一个农家子弟“向幺妹”这个角色。

在县城长大的陈丽,过着和向幺妹截然不同的生活,因为她学习和生活都很顺利。因为很难与角色感同身受,又没有专业的表演技巧,她在排练时无法进入状态。

Xi·志干也是导演。当时在非艺术类院校的普通高校排练大型原创话剧,对他来说也是一个新课题。

演员来自不同的学院和专业,“零基础”也要兼顾课业。语言、表演、情感...一切都需要从头教起。

2013年夏天,剧组培训。陈力经常看到学校课题组的身影。“他们教完之后,听说我们要进来排练话剧,很专注地看剧情,还主动干观众坐的脏活。”排练的时候,她听了他们和支教学生相处的故事。渐渐地,陈丽觉得剧本中的许多角色都变得“活”了。

2013年9月,《牵挂》的演员阵容在华中农业大学115周年校庆的舞台上连续三晚进行首场演出,连过道都坐满了观众。国家一级编剧、原湖北省文联主席沈红光看后表示,剧中青春的理想主义最打动人,孩子们的自然表现胜过任何舞台体验。

201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给华中农业大学“奔宇志愿服务队”回信,勉励广大青年坚持与祖国同行、为人民奉献,激励了全剧组。

2014年5月,剧组调往北京,《牵挂》成为首个在国家大剧院上演的京外非艺术类高校原创剧。幕布后,时任国家副主席李源潮与演员握手,并询问《张馥郁》的演员、动物医学专业2010级学生孙晓是否曾任教。孙晓回答:“还没有,但以后想去。”

这个回复也成了孙晓和自己的约定。

2014年9月,孙晓和陈丽参加了我校第十一课题组的面试,通过了选拔。

“在无数次的尝试、排练和演出中,教学情结已经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孙晓说。2015年7月到贵州为民小学支教一年。

当地孩子留守是常有的事。135名学生中,有76名是留守儿童。

为了搞清楚孩子为什么没时间做作业,他在山路上走了三个多小时回家,眼前是“大宝宝带小宝宝,提着篮子打猪草”。有些孩子家里连灯都没有,更别说书桌了。

孙晓和他的队友筹集了爱心物资,向学生捐赠了书籍和衣服,在教室里安装了水箱,并购买了新的桌椅、电脑和投影仪。

有一个绰号叫咏梅的学生患有脑瘫。孙晓带咏梅到毕节市治疗,并帮助享受医疗优惠政策。自结束教学以来,他一直定期为咏梅在线辅导和答疑。

说完那句“可是我舍不得那些学生啊”之后,她抽泣起来。

和孙骁一样,原本属于角色的使命感也延续到了陈丽的现实生活中。

综合评价名列前茅的陈丽,放弃了A类考研保险(普通班,不考直接读研究生),“只想抓紧时间先教书”。

到了贵州毕节市大水镇的奔宇希望小学后,她发现在关爱中有太多“龚”的现实原型。“因为缺乏关爱,他们不懂得爱别人,更不懂得爱自己”。有的男生逃学喝酒打架,有的女生早早结婚生子。

巨大的落差感和无助感一度包裹了陈丽。一天深夜醒来,她带着一个老师的梦想到了那个“香幺妹”。

“那年初二,爸爸得了一场大病,起不来。我辍学回家,哥哥爸爸到处求医,从县到州再到汉口医院。但是爸爸还是死了,欠了很多钱。哥哥去市里上班,让我去,好帮他一把。但我舍不得那些学生。”这段独白告诫她不要把教学时间花在发呆上。

全校的课间操教学都被陈丽“承包”了。她一遍又一遍地示范和纠正动作,200多名学生能够自觉、顺利地完成课间练习。她维护广播设备,组织学生建立广播站。小飞行员和小播音员的脸上露出了自信的微笑。班里的“淘气王”在作文里写下了自己“好好学习,将来成为一名特警”的梦想。这些微妙的变化使陈丽更加关注具体的“人”。

华中农业大学政法学院辅导员胡还记得,2013年9月,大一的他和同学抢《牵挂》首映式的门票,就是孙晓和参加的那一幕。看到“张馥郁”积劳成疾,最终病倒,他和同学不经意地对视了一眼,两人都泪流满面。谢幕之际,校课题组志愿者上台,手中挥舞着队旗。“那一幕一直震撼着我。原来,有这样一条路可以延续徐本禹的高三教学之路”。

2017年9月,胡作为华中农业大学第十三调研组的成员,前往支教的起点贵州为民小学。

一天早上,开始下毛毛雨。他爬上了山路。“孩子们像小点一样出现在远处,在泥泞的路上一步一步地行进,最后出现在我面前,背着书包,肩膀都湿透了。”胡觉得自己的肩膀也沉甸甸的——《牵挂》中“张馥郁”“向幺妹”对山区孩子的牵挂指日可待。

支教返校后,胡参加了几个爱心团队的志愿者活动,给山区的学生写信。他还筹集资金资助为民小学一些孩子的学费。

2016年9月,支教结束后,陈丽再次参加了学校新一季的演出《关爱》。这一次,在说出那句“可是我舍不得那些学生”之后,她抽泣起来。

从走上舞台到深入基层,陈丽终于明白了“关爱”的含义。“人的生活各不相同,但我们应该互相关心。尤其是作为农业院校的学生,我们更应该关注当今中国农民的生存状态。”。

2016年11月,贵州毕节本禹希望小学学生欧邦鑫被马蜂蛰伤,10万元医药费成为家庭问题。

消息传来,欧邦信的两位语文老师陈丽和刘刚与之前的课题组成员商量,决定集资。校园社团红杜鹃爱心社和学院很多陌生人也加入进来,一起写文案,一起贴海报。短短几天,大家向社会公众和学校师生筹集了78000多元。这笔钱很快被用于治疗,半个月后,欧邦鑫脱离了危险。

特派团给爱心人士写了一封感谢信。“一个人的爱是有限的,但一个人的爱在一起就足以创造奇迹。”。

这与《牵挂》这部剧所体现的志愿接力精神是一致的:“我愿做一滴水。当爱的阳光照耀在我身上时,我愿毫无保留地反射给别人!”

用十年的时间,为高校探索以艺术为载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借鉴。

为了规范和提高爱心剧组的演出,华中农业大学成立了爱心剧社。900多名学生加入进来,从社长、演员,到布景、音响、道具等工作,各司其职。Xi志干和第一代演员自愿辅导几代演员,陪他们进行假期训练。

在过去的十年里,有关方面在北京、Xi、襄阳、恩施、武汉等地进行了70多场演出,6万多名观众参加了演出。“除了贯穿其中的文学内核,戏剧人物的塑造、演员的表演、舞美的设计,都是随着时间、情境、事件而变化的。关怀在传承与创新中获得了长久的生命力。”华中农业大学党委书记高驰教授说。

在华中农业大学的校园里,这部剧十年来一直被视为新生入学教育的“必修课”之一。通过“关爱”传播的志愿接力服务精神也在无形中渗透到了这个校园,在这里的学生身上打下了特殊的烙印。

“个人价值只有通过对他人的贡献和对社会的服务才能最大化。”这是食品科学与技术学院2018级学生何浪志在入学观看《牵挂》后的经历。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她报名参加了医护人员子女在线咨询的志愿者活动。三个月的时间,1200多张PPT,100多段教学视频和音频,50多份课程反馈表,是她“愿做一滴水,体现爱与光”的生动实践。

在十代演员的传承中,体现在关爱中的助人精神不变,对三农的关注不变。

依托本宇志愿服务队,十八届共180余名毕业生志愿者赴贵州省毕节市、湖北省恩施州开展支教工作。

学校以传承农耕文化、脱贫致富、乡村振兴为主题,连续8年组织开展农耕读书之路实践教育活动。“直播助农”社会实践队走进建始县田间地头,帮助农产品走出大山;学校的“张羽服务队”来到张羽的家乡浙江象山县西周镇,为当地的孩子们播放《牵挂》的视频,讲述张羽舍己救人的故事。

"更多的学生开始关注和思考农村和农民的命运."如今在建始县支教的,觉得《牵挂》的结局是对支教意义的最好注脚——劳累已久的张福裕离世,在它的影响下,学生龚、、宋菊华在华中农业大学校园重逢;曾经叛逆逃学的龚,也成为了本宇志愿服务队的一员。

在读研和工作期间,陈丽还担任了《关心》的戏剧指导老师。她看到主演们已经报名参加暑期支教活动;课余时间,同学们少谈“吃喝玩乐”,多谈“志愿服务”。

胡观看了首映式,现在是一名辅导员。说到学生,他很自豪:“很多同学都加入了《牵挂》剧社,有的是演员,有的参与幕后工作。”2021级社会学学生万欢正在剧社排练新剧,“希望能带来更多像《牵挂》这样的演出。

“专心致志,润物细无声。”据高驰介绍,《牵挂》这部剧历时十年,为高校探索以艺术为载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借鉴。

以“关注”为序,目前,华中农业大学以“毕业季、迎新季、狮山欢乐节、狮山读书节、狮山艺术节”为重点的校园文化艺术活动,与学生学科、教学、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等深度融合,不断探索“更舒适、更人性化、更开放”的校园生态。

杨一曼中青日报·中青网记者于蕾朱来源:中国青年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