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谈情说爱聊天技巧,怎么叫谈情说爱

2023-11-18 05:23 作者:岑岑 围观:

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不相信爱情了。

谈恋爱也谈得越来越速食式。

「拜拜就拜拜,下一个更乖。」

就像香玉昨天推荐的电影《最普通的恋爱》(文末推荐阅读可直达)。

爱情已经变得不再那么重要,归根结底是寂寞的人类抱团取暖。

但就像我一贯强调的,任何东西变得绝对那就不是好东西。

速食爱情确实日渐流行,但依然有很多人对矢志不渝的真爱充满向往。

前不久韩国的一部爱情电影,上映第一天,观影人数就刷新了韩国爱情片首映记录。

而且连续六天夺得韩国票房冠军。

看完之后,不少观众表示:

「我又相信爱情了!」

《柳烈的音乐专辑》

유열의 음악앨범

本片由金高银和丁海寅主演。

剧情简单粗暴,就是谈恋爱。

两个人往那一站,就感觉配一脸。

单眼皮,干净清秀,笑起来都很阳光治愈。

《鬼怪》里,虽然戏份不多也没有主角光环加持,但学长和女主这对「初恋cp」,也圈了不少粉。

摸头杀犯规了!

这次终于「再续前缘」,也算是弥补了cp粉的遗憾。

他们最近还为《marie claire》杂志拍了一组写真。

网友纷纷惊呼:「也太好看了吧。这是什么神仙组合!」

郑址宇导演和金高银也不是第一次合作了。

金高银的电影处女作《恩娇》,就是由郑址宇执导。

讲的是十七岁少女和七十岁作家之间的欲望关系。

曾在韩国引起不小的争议。

一方面是因为年龄差异,另一方面是尺度太大。

压抑已久的作家和荷尔蒙旺盛的少女,场面刺激得简直让人有点受不住。

《恩娇》

《柳烈的音乐专辑》里,男女主角也有一段船戏 。

但要克制得多。

连不小心对视都会红着脸躲避的两个人,第一次亲密接触,全身每个细胞都充满紧张和小心翼翼。

前后关系的转变也很微妙。

以前是心动也不敢表现出来。

金高银在角落里扎头发,丁海寅坐在门口,情不自禁地偷瞄。

生怕被发现,又慌忙移开目光。

还有金高银帮他烧衣服领口的线头。

吹气时,脖子一痒,忍不住露出笑意。

回过神来,又假装一脸镇定。

空气里满是快要溢出屏幕的暧昧。

可经历过第一次为爱鼓掌之后,感情就变得直白了许多。

早上起床,金高银穿上丁海寅的T恤,两个人默契地相视一笑。

在房间里一起看书,自然而然地躺在对方身上。

这样的小动作,电影里还有很多。

比如打完电话,脸上还一直带着笑,再小心地确认一下对方有没有挂机。

送女生回家,直到看不到对方了,还舍不得离开。

站在阳台上试探着叫一声,居然还真没走远,很快又跑回来了。

爱情片最打动人的,永远都是这些细节。

加上温暖的色调和缓慢的节奏,看起来就像初秋的微风一样让人感到舒服。

背景设定也很有意思。

别看在一起的时候这么甜,其实两人是聚少离多的。

这是一个跨度长达11年,经历了三次重逢的故事。

恰到好处的年代感很重要。

把握不好,怀旧会变成矫情,复古会变得失真。

《请回答1988》里,对那个年代事无巨细的还原,让没有经历过的观众,也能够感同身受。

一群人每天晚上守着电台,希望听到李文世念自己信的场景,至今让人印象深刻。

《请回答1988》

90年代,跟李文世一样有代表性的电台主持人还有一位——

柳烈。

李文世「星光闪耀的夜晚」是在晚上10点播出,而「柳烈的音乐专辑」是在上午9点。

正是新的一天刚开始的时候。

在那个电视机和网络还没有完全普及的年代,电台广播就是所有人共同的精神食粮。

这部电影在韩国试映后,曾对电影名字做了问卷调查。

跟电台节目同名的「柳烈的音乐专辑」获得了极高的票数。

出生在信息时代的年轻人可能已经很难想象。

那时候,电脑系统还在用古老的Windows95,人们对未来充满好奇,能拍照的手机会是什么样子。

联络要靠发邮件,见面只能凭缘分。

电影里有一个情节。

丁海寅去服兵役的前一天,金高银帮他申请了电子邮箱,却忘了告诉他密码。

于是,她只能怀着「可能永远不会被看到」的心情,写下一篇又一篇的自言自语。

又给柳烈的电台写信,希望有一天丁海寅能从广播里听到密码。

要是剧情狗血一点,大概会被很多人骂:「女主怎么这么蠢?」

但电影拍得这么唯美,让人只想感叹:

阴差阳错,也是一种浪漫啊!

后来丁海寅通过自己的方式破解了密码。

成功打开邮箱的那一瞬间,兴奋得不敢相信。

像游戏通关一样激动。

信息还不发达的年代,茫茫人海,能跟一个人重新取得联系,简直就是奇迹。

不过爱情也不是只有浪漫的一面。

90年代席卷韩国的,除了电台节目,还有经济危机。

爱情片里的「阻力」总是很抽象。

为了梦想,为了未来。

梦想和未来究竟长什么样,基本上没人关心。

它们的存在只是为了拆散主角。

可经济危机不一样,它对人生活的直接影响,容不得忽视。

女主从大学国文系毕业,知道如果去电台兼职,找到男主的几率更大。

但同时失业的风险也更大。

所以她还是去了印刷厂的正式岗位。

朋友说:「选择稳定的工作是对的。」

女主回答:「不是稳定,是安全。」

另一边,男主也在整天忙着打工养活自己。

爱情是奢侈品,生存下去才是最重要的。

但电影终究还是比现实更浪漫一点。

如果放真实世界,两人或许再没有相遇的可能;

而在故事世界,男女主角拥有三次重逢。

第一次,女主即将步入社会,心情复杂地溜达到面包店,而男主就在附近打工。

虽然很惊喜,但这个时候,他们对人生都很迷茫,对感情也很懵懂。

匆忙地相遇,又匆忙地分开。

就像两片无法掌控自己命运的浮萍。

第二次,女主换了喜欢的工作,在出版社上班;

男主也学了擅长的摄影,租下楼上的工作室。

对事业有了些自信,也准备好了迎接爱情。

因而一起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日子。

第三次,不需要多么天时地利。

某天听到电台,突然意识到:「阿西吧,果然还是忘不了那个人啊。」

不行,翘班也得去找他,而且还得跑着去。(没有鼓励翘班的意思)

三次重逢,其实也是人生中的三次成长。

兜兜转转,最后遇到的依然是同一个人。

确实,现在「不婚主义」「独身主义」越来越流行。

「不在同一棵树上吊死」也被不想吃亏的年轻人们奉为至理名言。

这个世界上没有正确的爱情观;

只有适不适合自己的爱情观。

渴望陪伴就去义无反顾地投入到爱情之中;

喜欢独处就安安心心享受自己的时光。

没有什么非得恋爱,非得结婚,非得找一个人相伴终生。

也别扯什么爱情无用,婚姻坟墓,生儿育女就是自我虐待。

不要总急着战队选边,把异己者踢到视野范围之外,宣扬自己绝对正确的不是傻就是坏。

这世界不是非黑即白,非此即彼。

爱情也是如此。

不是A或B选择题,更没有标准答案。

相不相信爱情都可以,或者你今天相信爱情,明天又不信了,也可以。

只要自己开心且不干扰他人。

这张答卷你随便填。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