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清朝最后的格格:一直活到2004年,去世前说了溥仪临终没敢说的话

2023-11-17 18:18 作者:岑岑 围观:

格格,满族皇族女儿的统一称呼,意为小姐。在清朝,格格无疑是一种身份的象征。一旦获得格格的地位,就意味着衣食无忧,但有一个前提,清朝没有灭亡。纵观两千年的封建社会历史,成为末代王朝的皇族都是一群悲剧人物。

“愿长生不老,不再有皇族”成了末代皇族的真实写照。但清朝末代格格对此有不同看法。爱新觉罗·华洹,中文名字叫金志坚,是末代皇帝溥仪最小的妹妹,也就是秦春宫里最年轻的七格格。

华佗出生的时候,大清已经灭亡多年了。按照《洁净室优待条例》中的规定,溥仪一家还是可以享受比较豪华的生活的,而秦春王宓本身就是一个大宅,家庭背景也不错,这让欢欢的童年过得相当幸福。毕竟,她还是个孩子。

华欢受他父亲载沣的影响很大。载涛曾这样评价他的哥哥:“他可以在和平年代当国王,但如果依靠他来主持国家事务和应对事件,他将永远无法胜任。”清朝顺治年间,规定“一切文动,由蜀皇叔摄政。凡是打猎、出师、视察兵马等大礼,所有王公大臣都要下跪迎接摄政王。如遇元旦等重大节日,满汉文帝吴陈达在祝贺皇帝之后,还会祝贺叔父、父亲。”

也就是说,清朝的摄政王有很大的权力,但是载沣对权力一点也不感兴趣。他只想一家人安全快乐地生活。生活在这样的家庭,华欢从小就养成了低调的性格。她知道自己的特殊身份容易引起关注,低调是她最好的选择。

此外,载沣在40岁时就有了这个小女儿。他视其为掌上明珠,给了华欢更多父爱。华欢从小接受教育。3岁时,溥仪被逐出紫禁城,后来到张远和天津静园居住。不久,载沣也带着家人去了天津。

当时溥仪身边围着一群满族老兵,他们都在疯狂地从事复辟活动。载沣从不参加,只要求华欢和其他孩子好好学习,做个好人。后来,当溥仪以伪满清皇帝的身份逃到长春时,关东军多次劝说载沣一家搬到长春,但载沣严词拒绝,并要求其他子女永远不要去长春。

新中国成立后,华欢成了一名普通公民。她在崇文区仲晶街小学找到了一份教师的工作。华欢努力教学,深受学生喜欢,逐渐成为北京市优秀教师。当时华欢28岁,还没结婚,同事们都很担心她。

这时,教育家李疏芬做了媒人,把华欢介绍给北四中一位名叫乔宏志的政治老师,他们很快就结婚了。虽然生活简朴,夫妻二人却能愉快地弹琴唱歌,婚后育有三个孩子。

然而,婚后七年,乔宏志突发心脏病去世。丈夫去世时,华欢只有35岁。她本来可以再婚,没有再婚,养了三个孩子。2004年,华妃去世,享年83岁。

临终前,华欢总结了自己的一生。她说,“我的家庭很特别,但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中国历史上的罪人。能有机会为人民服务,做一点人生中微不足道的小事,是我最大的荣幸。”华洹的这句话,砸到了地板上,溥仪直到去世都没有说出。

参考资料:最后的皇族,我的前半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