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禁忌》:日本版《色戒》到底长什么样子

2023-11-17 04:05 作者:岑岑 围观:

禁忌:日版色戒长什么样?

文/马清运

前几天我写了一篇文章叫《在花间之夜:日本情色片为何阴森鬼魅》,里面提到了我个人对日本文化的粗浅看法。我说在日本文化中,我喜欢把很多事情做到极致。这种文化生态在社会生活的很多方面确实是有益的,但在艺术领域,往往是顽固的,不灵活的,导致有些猫腻。看了那篇文章,我的很多读者都希望我能继续就这个话题写点东西。当然,在写之前,我必须声明,这些都是我基于日本电影的粗浅认识,但纯属个人观点。

今天想和大家有针对性的聊一聊2014年12月日本导演、岛太郎在日本上映的电影《禁忌》。这部电影有点像中国的《色戒》,试图通过“性”这个大概念来关注人生的各种哲学观念。我对李安的《色戒》评价不高。整部电影唯一能说的就是“到达女人内心最便捷的方式就是阴道”。

而这其实更大程度上是对女性的侮辱。如果几次性生活就能让革命女性哗变,那么大革命时期的很多先进女地下工作者不都成了趁着天黑在路边加班的角色了吗?李安其实是在拯救一个手持概念的故事。他不在乎故事是否合理,也不在乎这个概念的百分比有多低。围绕概念的故事是李安电影最大的问题。包括他的奥斯卡获奖作品《少年派》,其实也是这个问题。概念第一,概念大于内容。

这个问题在日本电影《禁忌》中也有体现。故事是这样的。女同性恋教师杉野希妃饰演她的父亲,因恋童癖与一名十几岁的男孩发生性关系而被司法部门调查。女老师为了救父亲,将小男孩带到母亲住处,并帮助销毁了父亲恋童癖的物证。为了阻止小男孩配合司法部门追究其父亲的责任,女同性恋教师恶霸向十几岁的小男孩下跪。司法风波后,父亲想把男孩要回来,而女老师却恋恋不舍,一言不发。也是因为喜欢男生,女老师和男朋友分手了。男朋友不愿意去女老师家把自己的霸王放在弓上。这一次,女老师转身把男孩送回了他父亲身边。谁知,男孩尝到了女人爱情的甜头,对父亲什么也没说,只好跟女老师回去了。在挣扎中,男孩逃跑了。女老师追了出去。男孩在海边阉割了自己,女老师抱住了他,两人开始了无性的爱情。

电影《禁忌》试图表达一些关于性的东西。但是,就像李安的《圆周率》“主角多倒霉”。恋童癖,同性恋,自我阉割,所有场景都围绕着性,明显是为了谈性。这样看来,这部电影太假了。在艺术作品中失去了令人信服的真实,其实这就是日本电影为了一个概念走极端的证明。他们的极端造成了虚假,而不是真理。

2006年日本有一部影视剧叫《白夜行》,也是这种方式。这种战争太多太极端,而且充满了谎言。它几乎没有评论价值,因为它只是围绕着一个固定的哲学概念,并试图引导评论者根据这个哲学概念来讨论它。基于虚假的讨论,毫无意义。值得一提的是,这部将性关系发挥到极致的日本电影,正是刁亦男《白日焰火》的原型。我在之前的文章里说过,刁亦男只是抄袭了一部日本电影,这一点我依然坚持,而且我还当着刁亦男的面质疑过他,即使《白日焰火》通过其运作在柏林电影节上获得了一个奖项。

电影作品,一旦围绕哲学概念追求到极致,很容易误入歧途。禁忌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写电影故事的时候,可以同时关注自己故事的情感概念,但绝对不能先把情感概念立起来,再围绕它编故事。这样出来的片子肯定是假的。日本文化太注重追求极致,所以在一些观念上更容易追求急功近利。尤其是在“性”这个方面,大量的日本影视剧追求一种近乎变态的追求,这说明他们并没有受到另一种文化的影响。

中国的传统文化有一些消极的方面,比如不经意的惹眼,按照道家的理论,是被容忍的。但这种文化生态也有好的一面,让观众什么都追,不急功近利。包括性,都搞定了。中国的古代小说,即使是以情色为主的,也不是极端变态的。极端文化倾向于将性视为一切力量的源泉,比如所有禁忌的情节都是以性力量为中心。这样的文化生态,可能真的需要某种合适的文化来圆。

更多观点交流,欢迎添加作者微信微信官方账号:马清运【xuezhemaqingyun】。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