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生命类电影,12部生命主题的电影

2023-11-16 21:34 作者:岑岑 围观:

忘记东方,西方,北方和南方

只记得前后。

一个人

一只狗

在国道的两端

一端是一座荒山。

一端是河口。

——杰瑞的《人与狗》

1.死亡是一扇门(豆瓣评分:8.8)。

日本的文学和电影总是对死亡有一种莫名的迷恋,比如太宰治的《人间失格》,三岛由纪夫的《丰饶之海》系列,还有岩井俊二的《百合周的一切》,中岛哲也的《弃松子的一生》等电影。而泷田洋二郎的《死》则直接聚焦于“死”的主题,通过对死亡的占领,向我们展示了死亡的仪式以及在这种仪式下日本人对死亡的态度。

影片的主角是小林大武,曾经以拉大提琴为生。乐队解散后,他无奈带着妻子回到农村,找工作时进入了“做殡仪员”这个行业。原本小林只想靠这份工作养家糊口,却在为死者举行葬礼仪式的过程中爱上了这份工作。促成小林态度转变的,不仅仅是亲人对逝者的爱这种纯粹美好的感情,更重要的是,在面对了那么多生死之后,小林的内心变得更加哲学和通透,包含了对生命深深的感恩和对死亡深深的尊重。

影片展现了日系电影一贯的优点,细腻而不失格局,简单而不失分量。宁静的乡村,小林一个人拉大提琴。在与死者多次接触后,也许他最需要的是与自己的对话。这种对话是超越生死的,就像灵魂的重塑。就像河里的三文鱼,他在乎的不是生死,而是灵魂中落叶的根。

如果说电影有实力的话,“死亡大师”无疑是最厉害的一个。看似不起作用,却很强大,深深震撼着人们。表面平静如水,内心却汹涌澎湃,牵扯着每一个观者的情绪。

正如片中老人所说,“死亡可能是一扇门,逝去并不是终点,而是超越,是下一段旅程。”也许这扇门从未关闭过。在门的两端,生者在这头,死者在那头。生与死之间,连接着世界上最美好最单纯的情感。生者既深情期待逝者,逝者又对生者抱有无尽的希望。

2.《钢铁之琴》:小人物的史诗(豆瓣评分:8.4)

一个地区、一座城市的历史变迁和风土人情,往往是一座富矿,提供了非常有营养的创作土壤。在斯里兰卡土生土长的导演最能闻到这片土地的味道,感受这片土地的脉搏。贾给家乡写了许多精彩的“情书”,在东北长大的用这架“钢琴曲”为自己生长的土地谱写了一曲雄浑婉转的乐章。

《钢铁之琴》有两个主题,一个是父爱,一个是国企下岗职工的悲欢离合。这两条线索交织在一起。前者的情感与挣扎,后者的现实与荒诞,都在一架钢琴的制造过程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呈现出醇厚而深远的电影形象。

《钢铁之琴》是近年来国产电影中最优秀的黑色幽默电影之一。影片的剧情一气呵成,近两个小时的故事让观众感觉很舒服。配乐更是天衣无缝,与时代的齿轮紧密啮合,通过符合时代主题的俄罗斯音乐和台湾省歌,完美表达了90年代初东北的荒凉与破败,以及那个时代小人物的荒诞与无奈。

从某种意义上说,电影是属于“小人物”的,只有“小人物”才能创作出真正伟大的电影。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影片的角色塑造极为成功。大方谦逊,大气细腻的,深情义正的,油腔滑调的王,外冷内热的阿奥特快手,就是这样的小人物成就了这部电影,不仅仅是因为他们的精彩演绎,更是因为他们逃离了电影,塑造了自己的“主体人格”。

《钢铁之琴》用这些大时代的小人物向我们展示了“喜剧的悲哀”。充满了深深的挣扎和浅浅的希望,包含了深深的无奈和淡淡的伤感。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轰轰烈烈的改革开放大潮中,这些不起眼的小人物被时代的巨轮无情碾压,以近乎悲剧的角色退出历史舞台,蜷缩在“钢铁厂”里。在宏大的历史叙事和时代潮流的冲击下,他们是被时代高速陀螺甩下来的人,卑微渺小,却浑然不觉。

这是一部需要静下心来体验,转过身来才能记住的电影。这是对90年代的纪念和回忆。就像影片中两个巨大的烟囱突然倒塌一样,旁观的人只能在一旁观看。他们很迷茫,旧时代已经“沦陷”,新时代还没到来。他们挤在精神时代的缝隙里,在脚下的大地上守望。

影片虽然充满黑色幽默,但始终笼罩在悲伤之中。和影片中的葬礼一样,烟囱的消亡也暗示了一个时代的过去,并不美好,但值得铭记。只是时代的潮起潮落几次,这些小人物还没有找到自己的足迹。悠扬的手风琴,既是时代的挽歌,也是这些小人物的无奈叹息。

我们生长的土地,其实是一个充满魔幻现实主义的国度,为我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创作素材。钢之琴,就是这片土壤的结晶。只是这样的果实太少了,我们的电影不应该是这样的。也许每年能出现15到20部这样的好电影,我们就能完成从电影大国到电影强国的转变。这绝不是、贾、王小帅、娄烨等极少数人能做到的。它需要一批有理想、有情怀、有主见的电影人,才能真正安身立命,跟随这个民族的脚步,去感受这片土地的脉搏。

3.完美世界:世界并不完美,完美只在我们心中(豆瓣评分:9.1)。

小时候经常会有很多莫名其妙的幻想。那时,一台黑白电视机是我与世界联系的媒介。这一端是我的幼稚无知,另一端是一个包罗万象的世界。所以我幻想着这个完美的世界,有令人惊叹的风景,可爱的动物和一个我们可以尽情享受的舞台。

随着年龄的增长,去的地方越来越多,经历的事情越来越多,幻想也逐渐幻灭。小时候看的动漫和童话,我都快忘光了,终于意识到这个世界不仅不完美,还充满了残酷和冷漠。完美世界本质上还是一个童话,只是巧妙地用公路片和警匪片的形式包装了一下。

这部电影讲述了强盗布奇和被绑架的小男孩菲利普一路跑到阿拉斯加的故事。在这次旅行中,布奇杀死了另一名试图伤害菲利普的罪犯,抢劫了一家服装店,遇到了一名餐馆服务员,并受到了一名黑人的邀请,但在他的家中引起了一场风暴,最终导致菲利普将枪对准了自己。而小菲利普,因为家里的宗教信仰和妈妈的严格要求,失去了很多童年的快乐。就这样,菲利普可以穿她想穿的衣服,喝她想喝的可乐,玩她想玩的摩天轮,体验一把肆无忌惮的童年快乐。

童话可以变成现实,但终究会醒来。当他们被警察抓住时,被菲利普射杀的布奇试图将一张去阿拉斯加的明信片作为给菲利普的最后礼物,但警察认为这将伤害菲利普,并将其击毙。菲利普再也忍不住哭了。就是这个所谓的罪犯,给了自己缺失的父爱,给了自己童年从未享受过的幸福。草地上留下了万圣节面具,布奇留下的美元散落一地。菲利普只有一张浸过血的明信片,代表着他和布奇的美好时光。

“当你看到一个破碎的内脏,你就不能回去了。”菲利普,一个从破碎的童话里走出来的可爱小精灵,请记住,这个世界并不完美。完美只存在于我们心中,只存在于爱我们的人心中。

4.更亮的夏日:青春比现实更残酷(豆瓣评分:8.8)。

国产青春片这两年大行其道,甚至在商业票房的诱惑下,影片的艺术生命被撕裂,使得国产青春片等于金钱。也许我们走得太远了,但我们已经忘记了我们离开的目的。不可否认,如今的国产电影已经失去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纯粹和质朴,取而代之的是金钱、阿谀奉承、量产线下的劣质产品。

现在的青春片是重灾区,以至于说到优秀的青春片,我们总是会回头看。事实上,有两部青春片可以载入史册,也是最好的中国青春片。一个是姜文的《阳光灿烂的日子》,另一个是杨德昌的《明媚的夏日》。

杨德昌作品虽少,却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对社会观察的深刻表达,成为台湾省电影史上与侯孝贤并列的电影大师,为台湾省电影树起了一座丰碑。虽然《更明亮的夏日》是1991年的电影,但其对青少年生活状态的深刻洞察、对社会政治的含蓄隐喻、对台湾省社会手术式的剖析,使该片没有过时,而是历久弥新,独具特色。

影片讲述了一个名叫张震的初中生,经历了从聪明无知到卷入当地黑帮冲突的成长过程,并爱上了一个叫小明的女孩。在发现自己喜欢的女孩只是一个多愁善感的人后,张震刺伤了小明的胸部,从而展现了一个充满迷茫和激情的残酷青春故事。

杨德昌的伟大在于,他让一个少年的成长故事感觉像一部史诗电影。性格鲜明、故事混杂的人物,在导演阴暗沉闷的镜头下都别有一番风味。这种滋味,既有成长的痛苦和青春的彷徨,也有友情的演变和爱情的萌发。在这种混合味道中发酵出来的一部电影,并不陈腐,反而更加纯粹,耐人寻味。

得益于导演强大而全面的驾驭能力,影片的剧情仿佛是一张可以自由收缩的巨大网络,从特色鲜明的小角色到台湾省社会环境的演变,无不展现了五六十年代台湾省的社会政治文化环境以及那种环境下的青年群体。

看这部电影,我们很可能会看到过去的自己,有些叛逆不羁,逞强乖张,也正是因为导演对这个时代社会群体细致入微的观察,才能拍出如此深刻而富有人文精神的作品。

真正的经典需要时间来检验。就在杨德昌离开我们的时候,这项工作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