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坡道上的家日剧tv,日剧坡道上的家剧情介绍

2023-11-16 07:08 作者:岑岑 围观:

究竟是谁在摧毁你那曾经引以为傲,甚至受人嫉妒的辉煌?

《坡道上的家》中的女主里莎子本是生活的安宁幸福,是外人眼里不被世事纷扰安逸的家庭主妇,在她自己心里对眼下的生活也没什么不满,身边的大多数人都和她一样,生活围绕着孩子和丈夫,他们是她生活的全部。

可所有的一切随着她参加一次庭审被改变,里莎子透过别人的人生看到了自己人生的局限性,所有的幸福都变得经不起推敲且脆弱。

她感受到了沉重的压迫,这份压迫感让她迷失和痛苦,她从一个小镇姑娘一路走到东京,看到更广阔的世界,本该拥有更多可能性的人生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的闭塞生活?

今天这份觉醒痛苦的背后究竟有什么原因?我们一起探寻。

成为家庭主妇后的背后实际是自我抛弃

现在的里莎子是一位家庭主妇,她的生活没有亮点只有四点一线:家---超市---幼儿园---家。

外人眼里,她的生活符合传统,符合社会对女性的角色定位。

就连她的母亲也觉得女儿很幸福,至少比自己幸福,她生活在东京,有一个可爱的女儿和体贴的丈夫。

生活在大城市,拥有一个家庭,这些幸福都是能看在眼里的。可终究,里莎子和她母亲是没有任何差别的,她母亲是家庭主妇,她也是家庭主妇,唯一的差别是生活地方不同,她母亲仍然生活在小镇,她来到了东京。

这与里莎子青春年少时的梦想是不一样的。

她打小便从母亲的嘴里得知,自己是胆小、懦弱、爱闹别扭而且很难照顾的小孩子,她生活的压抑痛苦,最大的梦想是彻底离开家,开始自己的新生活,成为自己的主人,不再活在别人的眼里嘴里。

她做到了,来到东京她见识了更广阔的世界,体验到更丰富的生活和更宽容的环境。

她的人生看似一片光明时却又戛然而止,她听从了丈夫的建议辞掉工作回到家中加入到家庭主妇的队伍中。

她的人生轨迹又一次回到了起点。随着婚姻持续时间越久和丈夫的沟通越少,丈夫对自己的指责和不满在变多。

她又一次陷入到“胆小需要人照顾”“做什么都做不好”的境况中,熟悉吗?这不就是她小时候母亲对她的评价吗?

她曾以为自己只要离开小时候让她窒息的家就能获得重生,只要有自己的家庭就会获得幸福,现实是什么?

现实是小时候的家被移植到了现在,小时候母亲用否定圈住她,现在是丈夫用否定套住她。

她逃离了吗?没有,从来没有。若不是她去做临时陪审员,透过那个女人看到了自己的人生侧影,她将继续被困在阴影中,痛苦而不自知。

她,早已背叛了自己,背叛了自己的初心,彻底成为了女儿的妈妈,丈夫的妻子,她可以是任何人的附属,只是没有自己。

疲惫压抑,逐渐摧毁了她自以为的幸福堡垒

家庭主妇,在多数人眼里意指生活轻松惬意的代名词,不用在残酷现实的生活中破爬滚打,躲在家庭的壳里逃避生存的艰难。

果真如此吗?

当女儿不停闹别扭时,里莎子很崩溃,怎么说女儿都听不进去,她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毫不保留地释放着自己的情绪。

里莎子无助又无奈,疲惫的脸上透着愤怒,她拎着东西径直走开,任由女儿一人在坡道上哭泣。

她的目的不过是略施惩戒,可看到这一切的爸爸却不这么认为,在他眼里里莎子是在虐待孩子,在他心里,甭管孩子怎么样,母亲都应温柔相对,这才是“好母亲”的标准。

孩子爸跟多数人头脑中对母亲的刻板印象一致,提及母亲都是美好,温柔和恬静,甭管孩子怎样母亲都是面带微笑,一脸慈爱。

实际上母亲也是人,也有情绪也有累和疲惫的时候,也有无法控制失态的状况,但在外人眼里这些不应该是母亲的特质,母亲就该是积极阳光温暖的代名词。

可谁又知道,在无数个疲惫日子的堆砌下,里莎子曾差点捂死孩子。她不爱她吗?不,她爱她,只是她太疲惫了,她被眼前的小生命无常的喜怒哀乐搞得不知所措,却又要为维护体面而小心翼翼。

她活得太累,在日复一日的琐碎生活下根本没时间考虑自己,日子推着她按部就班地往前走。突然出现的陪审员工作打乱了她的节奏,也让她看到了自己生活的真相。

所谓别人眼里的幸福和嫉妒,都是经不起推敲的虚无,只需轻轻一推,瞬间烟消云散。

所谓曾经被母亲嫉妒,嫉妒她年轻漂亮,又能够在大城市生活的点滴,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而已。

不幸才是这对母女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来自母亲和丈夫的否定与控制,所有不幸的背后都有深意

1、 来自母亲的否定

里莎子小的时候,她的母亲对她说过最多的话是你这小孩子怎么这么难照顾,照顾你实在太累人了。

在父亲忙于工作的时候,她与母亲的生命链接得最紧密,可她的内心却一直无法安定,处于自我怀疑的状态中。

她没有得到过父母发自内心的爱。

父亲总是以工作忙不常与她相处,母亲则一直在否定她,认为她是胆小的敏感的也是懦弱的。

所有来自母亲的评价都根植在里莎子心里,逐渐成为她自己对自我的认知。

同时,她内心深处极度渴望着母亲的肯定,可她不管做什么,在母亲眼里都能跳出刺儿来。她想逃,逃开令她压抑窒息的生活,找一个能让她自由呼吸的地方。

她是逃出来了,不幸的是,她又一次陷入到“被否定”的怪圈,来自她的丈夫。

2、 来自丈夫的低评价

里莎子的丈夫和她父亲差别不大,多数时候都忙于工作,晚上回家时孩子已睡。可这一点都没有阻碍他对妻子做母亲的指手画脚。

尤其是她做临时陪审员的过程中,他多次要求她放弃,理由无非有二,一是疏于照顾孩子照顾家。二是他认为里莎子,一个家庭主妇,坐在法院的陪审员中太不合适,她怎么可能有做陪审员的能力?

你是什么样的人就会说出什么样的话,同理,里莎子在丈夫眼里就是家庭主妇,她做不了其他,所以,他给她的不是鼓励她去尝试,不是帮助她解决问题,而是直接否定她,明确告诉她不要做。

这不是爱,这是权威和控制。

里莎子曾因母亲的否定逃离了原生家庭,以为万事大吉,现在呢?却又一次遭遇了丈夫的否定。

3、 自我评价降低,缺乏自我价值感

小时候母亲的否定,长大后丈夫的不屑,都让里莎子陷入到自我怀疑中,她常常怀疑自己不是个好母亲,不能成为一个好妻子。

连陪审员的临时工作她自己在潜意识中也是觉得自己做不好,每到自己发言时她都唯唯诺诺,表现得很窝囊。

这还不是最糟糕的,最糟糕的地方在于她一直在逼迫自己努力,但是不管怎么努力好像都达不到对方的心理预期。

她很痛苦。

而她所有的一切痛苦都源于小时候形成的低自我评价。

心理学家武志红在书中说:“什么是关系?答案很简单,关系就是一个人与另一个人的互动。”

里莎子小时候,和母亲的互动是否定的,长大后,和丈夫的互动仍然是自我否定的,最重要的是她和自己的关系也是否定的。

她已经习惯性地认为自己做什么都做不好。

可见,她其实一直生活在一个负能量场里。

4、想要的幸福只有自己能给

里莎子大多数时候,都在为获得“肯定”而活着。

她所做的很多事都是为了得到肯定,也在争取肯定的路上让自己越陷越深。

直到她咬牙做完临时陪审员的工作,她才发现原来自己可以做到。而这项工作带给她的最大收获是透过一个无助可怜的女人让她发现了自己的影子,帮助她思考为何母亲和丈夫都习惯于否定她?

原来,他们的否定并不是真的认为她不行,而是担心她太行了反而跳出他们的手掌心。

为了留住她,控制她在自己的视线范围内,他们采用了同一种方式:用否定打压她,让她认为自己不行,只有靠他们她才行。

他们成功了,终究他们还是失败了,里莎子认清了真相。

她坦诚跟丈夫说出来的时候,丈夫为自己的懦弱痛哭流涕;第一次,里莎子也成为了可以保护他人的人。

“你不行”这条人生梦魇终于被里莎子亲手揭去。

瞧,人生很长,究竟朝哪走,是活在别人的阴影下躲藏一辈子,还是通过积极探索找到属于自己的路,一切其实都在自己手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