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瘦身主角,国内瘦身产品排行榜

2023-11-16 01:00 作者:岑岑 围观:

【文艺观潮】

作者:杨洪涛(中国传媒大学戏剧与电影研究副教授、博士)

近日,国家广电总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剧网络创作制作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指出,部分电视剧、网剧在创作制作过程中过分强调商业属性和经济效益,出现人为拉长集数、充斥故事情节的现象,造成叙事节奏拖沓,艺术水平降低,影响观看审美。的确,虎头蛇尾、剧情泛滥几乎是国产剧的通病。

追求商业利益,从惊艳开场到剧情注水。

好的收视率和更长的剧能带来可观的收益。为了获得更高的商业利益,很多影视创作者“绞尽脑汁”,实现收视率和剧长的双丰收。

很多创作者都迷信“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句话。换句话说,一部电视剧如果踢不掉前三脚,后面就很难翻身了。所以很多创作者挖掘空思想,积累智慧,争取在剧的开头就中一次彩票。所以很多剧的开头都有一个逻辑严密、引人注目的情节和精彩的对话。比如谍战剧,总是在剧的前端嵌入伏笔和暗线,用一个动荡的杀戮或神秘的联合代号留下线索和疑点,用强情节和大场面让观众产生好奇感和带入感。古装剧往往在剧首就埋下令人震惊的秘密和民族仇恨,将各种势力的勾心斗角和算计构筑成一个立体的角力场。都市情感剧往往一开始就信息量巨大,把各种职场纷争、感情纠葛、命运沉浮堆积到观众面前。总之,一个好的开头可以迅速将观众带入特定的剧集情境,产生继续观看的欲望,从而迅速聚集人气,形成热门话题,获得良好口碑,再辅以动态宣发,为收视率的持续上升奠定基础。

开门红之后,很多剧开始注水之旅。众所周知,在电视剧制作中,如果镜头不能转化成电影,是很难盈利的。所以创作者会想尽办法把镜头切割成碎片。商业采购的重要标准之一就是按套数交易。注水越多,意味着套数越长,可以获得的商业利益越多。之前的“惊艳开场”引起了观众的观看兴趣,锁定了观看的基本盘,观众弃剧的可能性大大降低。这个时候注水还是挺“保险”的。于是,叙事节奏开始变慢,“正确的废话”经常出现在对话中,空镜头和关系镜头被反复剪辑,男女主角深情的眼神交流持续了很久,马背上的侠客根本停不下来...从某种意义上说,网络平台的双速模式是对电视剧注水的有力反击。试想一下,如果剧情紧密扎实,台词金灿灿不断,观众当然不想错过那些有意义有意思的桥段。另一些创作者则善于“审时度势”,分阶段注水,即有计划、有“低调”地淡化原本密度高、情节性强的情节。比如在比较出彩的几集里,偷偷掺了几分不易察觉的“水分”。或者把上一集的精彩场面以“标题”、“倒叙”、“旁白”的形式剪辑到下一集。

也有一些剧缺乏强有力的故事线来推动剧情向前发展,缺乏完整的叙事手法来缝合故事链条。主线偏离,文不对题,成了另一种变相注水的方法。有些职场剧基本上没有表现出行业特点和行业规律。比如《谈判家》和《完美关系》中,贯穿始终的可靠谈判或令人信服的公关活动不在少数,只有男女主角耍酷做鬼脸的情感游戏。有些医疗剧不以治病救人为叙事主线,而是把医患之间的感情纠葛和家庭纠纷放在首位。一些谍战剧在隐藏战线之外配有过多的情感辅助线,把情报战变成了情敌之间的拉锯战,贬低了谍战剧的体裁基础和艺术品格。

提供解决方案来阻止不良风格的产生。

近年来,不少国产剧高开低走,结局很差,甚至一些艺术质量和口碑都很优秀的作品也不能幸免。结局不好,是指剧中人物的命运没有完全交代清楚,有一个合理的归宿;或者是戏剧冲突没有完全释放就草草收场;或者该剧的结局与剧情的逻辑走向大相径庭,等等。比如近年来不可多得的话剧代表作《破冰》,就因为其剧末的一些装逼煽情的镜头而引起观众不满,以至于主创不得不公开道歉。

为什么虎头蛇尾、剧情泛滥的现象如此普遍?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要警惕。如前所述,很多创作者把“宝”押在前几集。有的“大编剧”只负责开头或主要事件的写作;或者只负责故事框架的构建和人物命运的确立;或者只是名存实亡,写作交给“小编剧”或者编剧团队。这种做法很容易导致剧的整体风格不统一,每集之间水平参差不齐,故事不连贯,人物站不住脚。第二,续航能力差。电视剧的创作就像田径马拉松,需要长距离的精神、身体和意志力。目前国内很多编剧和导演缺乏足够的文化积淀和艺术修养,忍耐力不足。有些编剧,有点创作天赋,灵光一闪,很快就写下了剧本大纲或者一些值得期待的场景,然后江郎就精疲力尽了。第三是平台加码。一些播出平台在完成市场交易后,会根据自己的播出需求对作品进行重新剪辑,主要操作就是尽可能拉长作品的后半段。所以,经过内容注水、剪辑注水、节奏注水,已经是“水”的作品,就更是“水”了。此外,影视行业整体浮躁,创作动机货币化使得批量生产、机械复制成为盛行的行业不正之风。

针对国产电视剧虎头蛇尾的问题,通知指出,要增强问题意识,推动电视剧、网络剧创作生产由规模数量扩张向整体质量提升转变,坚决反对注水、拉长集数等行为。《通知》的发布既是规范,也是指引,为电视剧、网剧创作提出了问题,也给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关键看创作者怎么回答。

只有提高作品质量和职业道德,才能涌现出更多的佳作。

笔者认为,对于行业来说,首先是守望初心,回归创作。新时代的电视剧、网剧创作者,要时刻牢记自己的艺术初衷,在作品质量和职业道德上实现自我提升。以萃取浓缩而非稀释注水的方式提取艺术精华,以高质量而非大容量突出作品的思想价值、艺术价值和娱乐价值。让创作回归传达思想、表达情感、提供快感的艺术本质,不让商业逻辑束缚甚至绑架创作思维。观众对好作品总是有刚性需求,虎头蛇尾的创作套路总是让观众“期望越大,失望越大”,有种被忽悠的感觉。要敲响注水的警钟,用行业合同和行业规则遏制不正之风。此外,很多编剧也经常抱怨制片方随意删改剧本,从而破坏了剧本原有的故事基调和精神气质。因此,必须增强作家的话语权,尊重契约精神,加强行业自律。

二是全面解读、精准执行政策。从通知的内涵来看,减少集数并不是为了限制创作,而是为了出更多的精品。比如中央电视台播出的扶贫题材电视剧《一个都不能少》,讲述了西部某地的贫困村“阎志村”合并为全县最富的村“丹霞村”后,两村村民如何逐渐抛弃过去的嫌隙,走上共同致富的道路。湖南卫视首部扶贫剧《笑脸绿水青山》44集,讲述了韩旭、杜晓宇等优秀城市青年在“两山论”的感召下,积极返乡创业,建设美丽乡村的励志故事。

但提倡不超过40集,鼓励30集以内的短剧创作,并不是一刀切的硬性规定,而是遵循艺术规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精准政策。比如一些涉及案件的剧,都市情感剧,不一定需要长篇叙事来完成故事结构,压缩集数挤出水分正好可以提高艺术质量。如果剧集已经形成有影响力的剧集品牌和大量固定观众,也可以以单元剧、系列剧的形式,有计划、有步骤地分批拍摄。再比如一些名著和红色经典的改编,其原著的史诗质感需要宏大叙事来完成。没有必要限制这些戏剧类型的长度。比如重大革命剧,比如解放,重大历史剧,比如大秦帝国等。,它们的主题和内容所包含的故事都是充实而沉重的,需要很长的篇幅和很大的量来完成。

总之,除了必要的空间,还要限制超长电视剧的立项和播出审核,加强平台监管,避免随意更改集数、拉长作品的行为,遏制虎头蛇尾、情节泛滥的现象。只有这样,才能烹饪出一场温暖心灵、启迪智慧、抚慰人生的文化盛宴。

《光明日报》(2020年4月8日第14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