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皆大欢喜 歌,歌剧《皆大欢喜》中的复调是什么

2023-11-15 14:05 作者:岑岑 围观:

文|寒士

编辑|寒士

《——前言——》

《皆大欢喜》的情节并不像其他莎士比亚的喜剧那样曲折生动,剧中的爱情故事主要围绕着四对情侣展开,而这些情侣之间的情感纠葛并不特别复杂,没有出现太多的误会和挫折。

这使得剧作显得相对简单直接,剧情发展较为线性,没有太多的高潮和转折点,这一点与莎士比亚其他的喜剧作品相比较缺少些许的张力和紧凑感。

它对人物性格的刻画相对较浅,剧中的角色并没有像其他莎士比亚的作品那样具有鲜明的个性和情感冲突,即便是主要的情侣角色也没有太多的独特性格特点,使得读者和观众难以产生深刻的共鸣和关注。

相比之下,莎士比亚其他的喜剧中往往会有更加生动、多样的人物形象,通过描绘人物的个性特点和内心矛盾来展示他们之间的冲突和发展。

不过,虽然在情节和人物塑造方面有所欠缺,《皆大欢喜》却通过批评、哲理和戏弄等手法为观众和读者提供了更深层次的享受和思考。

剧中的一些角色和情节被用来嘲讽社会的某些弊端和偏见,如股市的繁荣和人们对财富的追求、男权社会对女性的束缚等,这种批判性视角使得剧作具有了较高的思考价值,读者和观众可以从中体会到莎士比亚对社会和人性的观察和思考。

《——复调的意义——》

作为莎士比亚的喜剧作品,它在某种程度上与他以往的作品有所不同,虽然剧中的情节相对简单直接,人物性格刻画较浅,但通过批评和戏弄等手法,莎士比亚在这部作品中注入了更多的思考和哲理,使得剧作具有一种特殊的魅力和深度。

复调概念的运用让《皆大欢喜》在人物刻画、情节发展和社会批判方面显得与众不同,相比于其他喜剧作品,该剧在表现人物性格时不仅有主要角色的展现,还注重对次要角色的塑造,呈现了多种不同的声音和意识。

这些角色身份不同、性格迥异,使整个剧情形成了多层次的对位和互相矛盾,通过这种复调的手法,让观众看到社会的多样性和人类感情的复杂性。

剧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并不是简单的笑料,而是批判性的反思,通过对社会问题的暴露和人物行为的嘲讽,观众被引导去思考和反思社会现象和人性的弊端。这种复调概念的运用使得《皆大欢喜》相较于其他喜剧作品更富有思想性和艺术性。

《皆大欢喜》是以亚登森林为背景展开的爱情故事,故事根据人物的性质将亚登森林分为三个不同的单元。

第一单元是由公爵和大臣杰奎斯等人构成的世界,他们是一些年过爱情年龄、经历丰富的人,对生活和人生有着深刻的见识和见解。

第二单元是由罗瑟琳和奥兰多、西莉娅和奥列佛构成的世界,这两对贵族男女从恋爱到结婚,展现了他们之间的爱情故事。

第三单元是由牧羊女菲苾和牧人西尔维斯,以及村姑奥德蕾和小丑试金石构成的世界,他们也各自缔结了婚姻,展示了不同阶层间的爱情故事。

《皆大欢喜》的复调体现于这三个单元以及它们之间的交错和对照中,每个单元内部都存在复调音乐,而三个单元之间通过平行交错的方式相互呼应,互相嘲讽,形成了复调效果。

杰奎斯对爱情持悲观态度,认为爱情是不真实的,只会带来痛苦和痛苦,奥兰多和罗瑟琳则相信爱情的力量,渴望能够找到真正的爱,愿意为了爱情而冒险和牺牲。

当杰奎斯与奥兰多、罗瑟琳相遇时,他们的不同观点和态度产生了冲突,杰奎斯对奥兰多和罗瑟琳的追求和热情持非常冷漠的态度,并对他们的爱情观念进行讽刺和嘲笑,奥兰多和罗瑟琳则对杰奎斯的不理解和嘲笑感到困惑和愤怒。

第二幕第7场中,杰奎斯的台词与整个喜剧的爱情主题密切相关,他以一种爱情反调的方式对爱情进行了另一种审视。

杰奎斯认为爱情只是人生的一个阶段,不是人生的全部,他甚至将情人比作“像炉灶一样叹气,写了一首悲哀的诗歌咏着他恋人的眉毛。”这种态度对爱情的否定给第二单元的爱情故事涂抹了一层否定的色彩。

在与奥兰多的对话中,他直接教训奥兰多说:“您的最坏的错处就是要恋爱。”表现出对奥兰多爱情追求的直接否定,奥兰多则以反讽的方式回应,认为他不愿意用杰奎斯的“最好的美德”来换取他的“最坏的错处”。

杰奎斯试图向罗瑟琳谈谈关于爱情的经验,但罗瑟琳却强烈反驳他,表示宁愿找一个傻瓜逗她笑,也不愿通过经验来造成悲哀,表明二人对爱情的态度截然不同,罗瑟琳不愿让爱情成为她生活中的伤心事。

一单元里的人物杰奎斯与三单元里的人物在爱情上也是对立的,杰奎斯以批评的眼光看待小丑的婚姻,他提出经济基础的爱情可能无法长久,嘲讽试金石的不现实性。

当他观察着一对对的男女结婚时,他的话中带有刺:他们都像是在准备下一场洪水,准备躲到方舟里去,在众人皆大欢喜的气氛中,只有他没有沉浸在快乐中,反而以平静淡漠的态度面对一切。

杰奎斯这个人物似乎洞察了人生和爱情,他的角色在整个剧中的作用绝不仅仅是点缀一些悲剧气氛,更重要的是发出不同的声音。他惯唱爱情的反调,与第三单元中试金石、奥德蕾等人演绎的爱情主调形成复调,进而给观众带来复杂的审美感受。

《皆大欢喜》中的第2单元和第3单元的复调关系存在着相互揶揄和取笑的情节,在第二单元中,罗瑟琳对第三单元中牧羊人西尔维斯和牧羊女菲苾的爱情抱有否定的态度,罗瑟琳认为西尔维斯为了得到菲苾的爱情而苦苦追求是不值得的,她直接指出菲苾并不像他心中所想的那样美丽。

罗瑟琳描述了菲苾的手,强调了它的粗糙和颜色,暗指菲苾并不像她表面看起来那样卓越优雅,这种否定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观众对牧羊人与牧羊女爱情的幻觉。

一方面,第三单元中的牧羊人与牧羊女的爱情被揭示出现实的不完美,使观众对浪漫爱情的想象产生质疑,另一方面,第2单元中罗瑟琳对爱情的否定态度也与她自己的爱情故事形成对立,进一步加深了观众对爱情和人生的思考。

第三单元的试金石以一种调侃和嘲笑的方式来概括和扭曲奥兰多的浪漫爱情观,突显出其中的虚假和夸张,他用简单朴素的语言和低俗的诙谐来质疑和戏仿贵族高雅爱情的虚幻和矫揉造作。这种复杂关系给观众带来复杂的感受。观众在欣赏第二单元中的浪漫爱情故事的同时,也被拉入到第三单元中对贵族高雅爱情的讽刺和戏仿中。

《——皆大欢喜中出现复调现象的原因——》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复调艺术来源于他身份的复杂性和社会流浪者的处境,他既是知识分子,又是社会边缘人,他内心深深地关注着多样化的现实生活,同时也通过互动和共存的方式来看待世界。

19世纪的俄罗斯,社会正经历着农奴制度改革和资本主义确立所带来的各种混乱和思想问题。

有专制制度和农奴制度等现实问题,有东正教宗教信仰问题,也有各种乌托邦主义思想问题,陀思妥耶夫斯基身为平民和虔诚的东正教徒,他的世界观和思想意识中存在着人道主义怀疑和宗教信仰这两股强大而彼此冲突的力量。

但他具有能够同时听到并理解所有声音的能力,能够整合并表达社会各个阶层、各种观点和声音的复杂性,通过整合这些不同的声音,他创造了一种全新的复调艺术,以表达和描绘这样一个复杂而多元化的时代。

莎士比亚所处的文艺复兴时代和陀思妥耶夫斯基所处的现代主义时代都是多元文化交汇的时代,他们都面临着不同思想观念的碰撞和矛盾。莎士比亚的宗教信仰矛盾以及对世俗与宗教的反思与陀思妥耶夫斯基对一切信仰的怀疑和对人的存在的焦虑都反映了他们所处时代的复杂性。

作为一位伟大的戏剧家,他善于描绘社会不同文化形态和思想观念的复杂关系,他的作品中除了反映出个人内心和外部现实之间的矛盾冲突,还体现了不同社会阶层和文化观念之间的对话和交流。

陀思妥耶夫斯基则以其对人类本质和信仰的深刻探讨,展现了现代社会中个体的困惑和失落,他的作品中常常出现不同的声音和观点,呈现出一种复调的美学效果。

复调性是他作品的显著特点之一,他善于将不同情感、主题和风格融合在一起,创造出充满张力和多样性的作品。

他的作品同时涵盖了喜剧与悲剧、浪漫与现实、理性与情感等对立的元素,使得观众在一个作品中能够体验到多种情感和观点。

莎士比亚并不追求单一和纯粹,他倾向于探索多样性和复杂性。他将不同的声音和观点相互交织,创造出丰富的多音部结构。这种多重声音和观点的共存,使得作品更富有层次感和戏剧性。

通过莎士比亚的复调性,观众可以体验到丰富而复杂的审美体验,观众被引导去思考人类生活中的各种复杂情感和道德困境,同时复调性也为观众提供了自由的解读空间,让他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作品。

作品中,他将喜剧与悲剧、浪漫与现实相结合,探讨了爱情、婚姻、权力和社会等主题,观众在观看这部作品时,既能享受到欢乐和幽默,又能感受到深沉和感人之处。

这部剧给观众复杂的审美体验,通过多个角色和情节的交替出现,观众可以感受到不同身份和背景的人们在爱情中面临的各种困难和挑战,同时不同场景和语言的交替也使得观众更好地理解了剧中人物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例如在剧中,牧羊女试金石与奥兰多之间的爱情故事展现了两个不同社会阶层的人如何克服困难和社会压力,坚持自己的爱情。

观众在观看这部剧时,不仅可以从中获得欢笑,还能够思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社会的不公以及爱情的力量。它既能让人开怀大笑,又能引发观众对生活和爱情的深度思考。这也是这部剧能够受到观众喜爱和反思的原因之一。

莎士比亚的创作以根据时间分为不同阶段,这些阶段反映了他思想和艺术的成熟与发展,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和文艺界的变化有着密切联系,莎士比亚的作品不仅仅是受当时社会的影响,也对社会进行了深度的改写和批判。

在第一时期,他写作的剧作充满了明朗、欢快的基调,歌颂人文主义的美好理想,然而第二时期时代的社会矛盾和对现实认识的清醒使他的创作更加严峻和批判性,转向写悲喜剧和悲剧,强调阴暗和沉郁的氛围。

第三时期莎士比亚恢复了人文主义信念,将理想寄托于梦幻和传奇,创作了充满了神秘色彩和理想光芒的作品。

在《皆大欢喜》中,莎士比亚的创作风格发生了明显变化,一方面,他仍然将剧作处理成浪漫喜剧的样子,延续了他之前写的大量浪漫爱情喜剧的特点。

另一方面,通过三个不同人物单元内部以及之间的复调,莎士比亚展现出对以往喜剧主题和喜剧模式的某种讽刺和摒弃。

通过复调手法,莎士比亚在《皆大欢喜》中探索了不同人物和情节线之间的交叉和对比,这种复调性给观众带来了复杂的审美体验和深思,同时这种复调也是对以往浪漫喜剧主题和剧情模式的一种深度改写。《皆大欢喜》引导观众从爱情喜剧的幻觉中解脱出来,不再沉迷于司空见惯的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喜剧模式中。

《——结语——》

莎士比亚被认为是复调领域的先驱者,他的戏剧作品中可以找到一些复调的元素和萌芽,莎士比亚与其他作家如拉伯雷、塞万提斯和格里美豪森一起,属于欧洲文学发展史上孕育成熟复调的路线,陀思妥耶夫斯基则被认为是这条路线的完成者。

然而莎士比亚的大部分戏剧作品并没有完全形成复调的特征,所以莎士比亚戏剧的复调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多关注,即使关注也常常只是带过而已。

参考文献

[1].莎士比亚,威廉。《皆大欢喜》,巴巴拉·A·莫瓦特和保罗·沃斯汀编辑。莎士比亚图书馆,2012年。

[2].莎士比亚,威廉。《皆大欢喜》,苏珊·斯耐德编辑。牛津大学出版社,2008年。

[3].韦尔斯,斯坦利和加里·泰勒。《威廉·莎士比亚:完整作品集》。牛津大学出版社,2005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