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再刷《潘神的迷宫》:暗黑童话里虚幻与现实的交替,你看懂了吗?

2023-11-14 17:47 作者:岑岑 围观:

《潘神的迷宫》是墨西哥三杰之一的吉列尔莫·德尔·托罗的早期作品,于2006年10月11日发行。虽然托罗是墨西哥人,但这部电影是西班牙电影,背景是佛朗哥政权时期的西班牙内战。仅从这个背景出发,根据托罗作品的一贯风格,自然明白他会在影片中控诉法西斯主义,给予希望,这和他2018年奥斯卡最佳影片《水的故事》有异曲同工之妙。

《盘神的迷宫》虽然没有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但获得了奥斯卡最佳摄影奖、最佳艺术指导奖和最佳化妆奖。当然,在我看来,这三个奖项大多归功于导演托罗的怪兽情节,塑造了影片中“潘神”的独特造型。

从盘神到地狱男爵再到渔夫,托罗总能在电影中满足自己对“怪物”的幻想,将观众带入自己创造的怪物世界。然而,托罗的怪物世界并不是独立于现实世界的完全空虚的存在。他总能把两者紧密结合。通过千奇百怪的怪物人物,寓意着对现实世界压迫或不公的控诉和反抗,这也是托罗电影的特色之一。

《盘神迷宫》完美展现了托罗的电影风格。怪兽潘神,略带黑暗的奇幻童话世界,西班牙法西政权的压迫,以及影片中托罗给予弱者的希望和力量,都可以从影片中得到诠释,造就了这部托罗的经典电影。

双线叙事手法将童话与现实紧密结合,塑造了一个不一样的托罗“怪物世界”。1.童话台词:欧菲莉亚的童话世界,蕴含着唯美与幻想下孩子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童话往往是属于孩子的,所以对于童年丧父,不得不陪着怀孕的母亲走向继父的欧菲莉亚来说,潘神的童话世界才是她灵魂的真正寄托,也是她逃离现实的唯一途径。

在这个童话世界里,欧菲莉亚有最爱她的父母,有长相怪异却忠诚的仆人,有可爱的精灵,这些都满足了所有孩子对美的幻想。

但是世界上没有什么是因为空而快乐的,包括童话世界,所有的快乐都要靠自己的努力,所以有三个回归梦境的考验。幸运的是,欧菲莉亚虽然犯了错,但最终还是达到了目的,进入了她完美的地下王国,成为了一名女王。

托罗在这里表面上展现了一个儿童童话世界,实际上是隐喻了当时西班牙佛朗哥政权压迫下的人民对美好世界的向往和追求,即使这种追求需要牺牲,就像奥菲莉亚最后被继父枪杀,但后来迎来了一个崭新而美好的社会。

2.现实主义路线:表现以继父为代表的西班牙佛朗哥·法西政权残暴统治下的压迫。

另一条对应奥菲利亚美好童话世界的电影叙事线,展现了残酷的现实。她的继父代表了当时法西斯政权的暴政:殴打枪杀无辜村民;把最好的粮食留给自己,把有限的面包分给村民,并声称他们会保证给人民足够的粮食,这凸显了统治阶级的虚伪;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不惜一切代价镇压人民革命军;即使对妻子,也毫无怜惜之意,在他眼里,只是生育工具。

如果说托罗是用比喻奥菲利亚的童话世界,那么对于现实线来说,他把当时西班牙法西斯政权邪恶的一面完全暴露在观众面前,引起了大家的愤慨。

完全调动了观众的情绪和同理心,忍不住沉浸在剧情的发展中,关心小女孩的结局。希望柔弱的奥菲莉亚能通过自己的童话世界,真正逃离这个残酷可怕的现实,找到自己真正的幸福。

3.两者最终融合的意义:童话是真实的还是幻想的?托罗巧妙的手法让这成为影片最大的争议点,也是本片的魅力所在。

如果托罗从头到尾把奥菲利亚的童话世界和现实世界完全割裂开来,使之成为两个不相交的世界,那么这部电影的魅力就会大打折扣,可看性也会减弱。因为这样大家就可以直接说这只是孩子被迫幻想出来的幻想世界,只是一个梦。

但托罗一开始就让两个世界受到了创伤,但在影片的结尾,他巧妙地将两个世界融合在了一起。欧菲莉亚放在母亲床下的人形曼德拉草能被母亲看到,然后被扔进火里会像孩子一样尖叫;欧菲莉亚用来做任何门的粉笔被她的继父发现;继父追到迷宫后,欧菲莉亚在和潘神说话,但在继父眼里,她是在和空说话。

所有这些造型都迷惑了观众,这个童话世界到底是真的存在还是只是奥菲利亚的幻想,而这种争议正是本片最大的亮点之一。因为在孩子眼里,现实世界是童话和现实的交集,是最真实的。

同时也代表着美好的新社会,新秩序的诞生往往包含在残酷的旧制度中。不破则不立,光明的前途前必有牺牲。

另类的童话故事建立在独特的历史背景中,电影细节的艺术表现包含了对法西斯压迫的控诉。为什么这部电影14年来一直被影迷津津乐道?每次看的时候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因为似乎这部电影里的每一个物品都有自己独特的内涵,探索这些物品的内涵,和Toro 空一起玩游戏是一种极大的乐趣。

这部电影的背景是西班牙内战,当时佛朗哥掌权。影片中,除了表达既得利益者对人民的无耻剥削,继父这个残暴的法西斯代表,还赋予了很多条目不同的含义:

关键:既得利益的象征

因为蟾蜍的存在,这棵树渐渐枯萎了。然而在影片中,大树代表了奥菲利亚幻想中的美丽国度,暗喻了当时的西班牙。蛤蟆自然是吸血鬼般的法西斯统治阶段。它吸食人民的“血肉”,垄断一切财富,以至于长得如此之肥,国家却逐渐衰落。

这上面的关键代表了统治阶级的既得利益。癞蛤蟆死了,法西斯统治阶段被推翻,既得利益回到人民手中,枯树开花了。

刀:重获自由的力量

欧菲莉亚第二次测试从盲妖那里带回来的刀,表明她需要用武力反抗,才能获得新生,这把刀象征着重获自由的力量。

盲妖的餐桌和继父家的餐桌:统治阶级手中的财富

无论是继父家举办的酒席,还是盲妖面前的餐桌,无疑都是极其丰盛的。在当时恶劣的生活条件下,这些丰富的食物是普通人根本不可能接触到的。

在这里,托罗将两个餐桌相提并论,将继父之类的统治阶级人士等同于瞎眼的恶魔,他们都是“食人族”。我垄断了丰厚的财富,肆意享受。我不仅不顾底层百姓的死活,也不允许别人动我的“粮食”,否则我会被追杀,以维护自己的利益。

不得不说,托罗真是细节隐喻的大师。无论是《盘神的迷宫》还是《水的故事》,两部奥斯卡获奖影片在其黑暗的童话之下,总是包含着对社会压迫的控诉,但这种压迫在《盘神的迷宫》中更加直白和残酷,而《水的故事》则更加委婉和美好。

奥菲利娅的三次考验也暗示了要克服现实社会中的压迫需要具备的三个特质,这也是托罗给予的希望。由于佛朗哥法西斯政权的统计数字是黑暗的、暴虐的,推翻这一点就成了全体人民和影片中真正观众的共同心声。怎么才能推翻这种压迫,或者说怎么用这种比喻来反抗当今社会大家遇到的各种压迫?托罗在影片中也通过饰演奥菲莉亚给出了答案。

欧菲莉亚要回到童话王国成为公主需要经历三个考验,而这三个考验代表了如何反抗压迫的意义:

考验一:杀死蟾蜍,获得钥匙,代表勇气。欧菲莉亚的第一个考验是杀死盘踞在树根中的蟾蜍,并获得钥匙。对于一个小女孩来说,脱下美丽的公主裙,爬过泥泞的通道。面对一只比自己大几倍的癞蛤蟆,要骗他吃三块石头。做这一切需要的是无所畏惧的勇气。

欧菲莉亚做到了,所以她得到了钥匙,也是幸福的钥匙。我个人觉得托罗在这里是这样说的,如果你想获得自己的幸福,想反抗哪怕是生活的压迫,首先需要的是勇气,这是成功的第一个必备要素。

考验二:从无眼魔那里拿到刀,但是不吃任何食物,代表毅力。第二个考验是从无眼魔那里拿到刀。看起来任务本身很简单,只要不吃无眼魔,打开柜子拿刀返回。但是,对于一个当时生活在超差环境中的小女孩来说,面对一桌子各种美食,怎么可能动心呢?

于是欧菲莉亚在这里犯了一个错误,杀了两个精灵,自己也差点没回到现实。被潘申训斥了一顿,暂时放弃了她。

托罗在这里表明的是,在通往新生活的道路上,你必须要有毅力,经得起一切的诱惑,否则结局可能就白费了。可以说是给欧菲莉亚的一个教训,也是给观众的一个开拍前的警醒,引起大家的反思。

也许我们能抵挡住影片中食物的诱惑。毕竟我们不是小孩子,食物的诱惑没有那么大。但是除了食物,生活中还有金钱和权力的诱惑。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我们能抵制这些诱惑吗?如果没有足够的毅力,最终会像欧菲莉亚一样导致任务失败。

测试三:选择是否把弟弟交给潘神献祭,代表善良。幸运的是,在给予足够的警惕后,欧菲莉亚终于得到了潘神的原谅,得到了第三次考验。但是当她抱着她的哥哥来到潘神面前时,潘神让她把她的哥哥给他,并收集他的血,这样她就可以回到她真正的王国了。欧菲莉亚拒绝了。她不想牺牲哥哥的鲜血来换取自己的幸福,所以在现实世界被杀了,但她也回到了自己美好的世界。

这里我们不讨论她是真的死了,真的回到了童话世界,还是只是死亡前的一个幻觉,但托罗在这里也给出了第三个答案。只有善良,她才能有新的生活。

我们的现实社会可能会遇到各种不公平的待遇,感到愤愤不平,但无论如何善良才是我们自我救赎的根本原因。如果我们失去了善良,我们和魔鬼有什么区别?

勇气、毅力和善良是欧菲莉亚完成三重考验所需要的品质。难道不是生活艰难时我们需要拥有的吗?也是托罗给予这个看似不公平的社会的一种希望。

总结:

《盘神之迷宫》在不同的人眼里会有不同的解读,我每次看都会有不同的感受,但无论怎样的解读,怎样的感受,都不影响它是一部更好的电影。如果喜欢魔幻现实主义的电影,强烈推荐《盘神迷宫》。但如果你喜欢美丽的迪士尼童话世界,盘神的迷宫可能会让你失望。不过在托罗的《怪物世界》中,盘神迷宫是必看电影之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