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国语》,又名,《国语》原文分析视频播放

2023-11-14 17:19 作者:岑岑 围观:

《国语》是我国最早的民族史,共21卷,分别记载了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国的历史事件。它是各国史料的汇编,因主要记录文字而得名《国语》。

《国语》作者司马迁认为是左丘明,今人认为是战国初年所作,源于各国史家的记载,并非一人一时一地所作。

《国语》的思想倾向反映了儒家的重民、尊礼、尊德思想。虽然普通话很多地方还是强调天命,遇事求神指教,但在神与人的关系中,人已经对神同等重视,从崇拜天命到重视人事,重视人的地位和作用,以民心为治国之本。如《周渔商》中,邵公谏谤,提出“守民口不如守川”。邵王妃,应“发言”,从百姓言论中审视国家兴亡和政治得失,重视民意。

《国语》主要是背单词,大部分是宫廷任命、宴饮、讽刺、争辩、回应的单词。《国语》记载的词语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缜密,通俗口语化,生活生动活泼。《国语》虽然笔记比笔记多,但《国语》没有简单的议论文或语录,有200多个故事穿插其中,通过故事情节刻画人物,如、李记、子贡等人物。其中,有一些虚构和想象的情节是有意识地添加的,如的《子夜哭泣》(易)和的《晋王》。这些都是可以被第三方知道的叙述。显然,作者有意通过文学创作来补充虚构,塑造一个阴险恶毒的人物形象。

《国语》是八国史料汇编,非一人所撰,故风格迥异。周瑜以说教为目的,文笔委婉,长篇大论;《鲁豫有约》篇幅短,语言意味深长。楚瑜、武玉和于越流畅而气势磅礴。

《国语》由于民族历史的特点,在描述一个国家的事件时,有时侧重于用一定的篇幅写出一个人的言行。这种事迹可以有机地组合起来成为一部完整的传记,而《国语》只是材料的汇编和一组独立短篇小说的组合,所以不是独立的传记。总之,由于《国语》重在背单词,虽然在叙述和刻画人物方面有一定特色,但文学成就略逊于《左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