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你记得《黑猫警长》多少集吗?广电总局拟限电视剧集数,上限40集

2023-11-12 16:06 作者:岑岑 围观:

来源:《新民周刊》

杜绝“水淹剧”只是回归正常的一种表现。遵循最起码的创作规律,剧本为王,才是国产剧真正的春天。

文|林深

最近看一个综艺节目,女嘉宾在饭桌上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知道《黑猫警长》有几集吗?

有人回答,70集。有人回答,20集。别人回答,10集。

他们都不对。

《黑猫警长》只有五集,贯穿了80后童年的记忆。

真是惊喜啊。只是五集漫画,却占据了我们40多年的记忆。说到国产动画片,黑猫警长时尚的服装造型和充满想象力的武器设计依然是绕不过去的经典作品。

其实中国电视剧史上很多功成名就的作品都是短小精悍的。比如《士兵突击》,人物鲜明,只拍了30集;《都是天使的错》,现在大热的都市偶像剧,只有23集;《嫁错了轿子》也是古装剧的热门题材,20集;《大宅门》这部剧只有40集的体量。......

但是近几年40集好像是入门集的数量,七八十集的电视剧比比皆是。

比如年初热播的《你知道应该是绿肥红瘦吗》,每集都增加了上一集的长预告和下一集的预告,所以正常剧情的播出时间被严重压缩,有的剧集甚至短到25分钟。原本73集,却被拖成78集,大结局两天播出,引发观众对国产电视剧“注水”问题的疯狂吐槽。

《暑假过得好的长安最长的一天》制作精良,穿着考究,却逃不过剧情拖沓,注水的评价。很多观众认为,如果现在的48集改成24集,那就是奇迹了。同样是导演,曹盾的电视剧《海上穆纪昀》也因为剧情节奏太慢,出现了太多不相干的内容。播出后不仅兴趣不大,市场反响平平。据导演说,他本来不想拍那么多集,但是投资方要求导演多剪几集,因为电视台是按集数付钱的,为了多赚钱,他不得不这么做。

再好的剧也经不起这样的注水。观众想吃肉,却喝了很多口水。还记得去年夏天追《甜蜜蜜重如霜》的时候,作者每天都注意更新剧集,看主角剧情进展。结果这两天的剧情都是副业。更可气的是,剧情之间一点关系都没有,总切也没有影响主线。明目张胆的注水让它最终变成了半部好剧,我再也看不起了。如今,电视剧“注水”的恶习仍在向网剧蔓延。

但国产剧不断延伸拉长的趋势有望停止。

据财新报道,广电总局正在研究限制电视剧数量的政策。两位影视行业高管向记者证实,针对国产剧“注水”问题严重,广电总局正在研究相关对策,并向业内征求意见。广电总局拟规定集数上限,上限为40集。这一规定还在征求意见中。

随后有记者向广电总局相关知情人士求证。对方表示,该规定“正在论证,会有所限制,但不会一刀切”。

其实这个新闻7月份就已经做了。7月3日,国家广电总局局长聂辰席指出,当前电视剧发展正处于优化升级的关键时期。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我们不能放松思想。针对注水剧、宫斗剧、翻拍剧、演员片酬高等问题,深挖瓶颈,始终保持高压。

据统计,2004-2008年间,国产剧平均控制在30集以内;2009年至2012年,国产剧数量延长至30至35集;到2013年,平均每部电视剧已经超过35集。

虽然没有明确的统计,但2017年和2018年,在古装剧和IP剧为主流类型的市场环境下,国产剧持续增长。与去年同期相比,2018年1月总局发布的电视剧备案通知中,几乎所有电视剧数量的变化都是朝着变长的方向。此前,《楚乔传》从45集变成了68集,《醉酒与玲珑》从45集变成了54集,《大唐荣耀》从40集变成了60集,《龙珠传奇》、《天择》、《封神》和《西游》的集数也增加到了60集。

对于这些现象,业内早有诟病。浙江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与传播学院副教授黄表示,电视剧“注水”之所以屡禁不止,还是利益驱动。近年来,电视剧行业越来越急功近利,试图用“流量明星”和视觉画面来增加曝光度和吸引力,但这必然导致电视剧成本越来越高。演员按集数拿报酬,制作方按集数卖播,播出方按集数拿广告费获得收入。这样,给电视剧“注水”就成了各利益相关方的“共同诉求”。

东方卫视台长、SMG影视剧中心主任王雷庆指出,行业很多乱象其实是因为浮躁。比如为了赌数字而不停压缩创作周期的“数字老板”,挂着总编剧名字却一个字都不写,三五成群拆分剧本,拼凑急章的“组合编剧”,前期不工作,无缝入团赚快钱的“场外导演”,谈构思时从不看剧本,只关注流量,只需要搞定所有大咖的“团体制片人”。以及那些将要崩溃并支付天价薪水的高价艺人...“好的作品才是最终的核心生产力。如果我们整个行业都在思考资本配置,却没有人专注于创作,那么我们的电视剧市场必然会有一个很酷的结局。”。

要明确的是,注水剧虽然能获得一时的利益,但毕竟赚的是快钱,影响的不仅仅是制作方的心态和能力,还有制作方的声誉和公信力。正如知名编剧于飞所说,“延长集数,多卖钱,可以降低用人单位的风险,但如果把50集缩减到80集,这50集的内容必须非常扎实,才不会被观众骂。如果只拍20集,制作质量高,可以现场播出,其实风险降低了。”换句话说,如果真的好看,不管有多少集,但如果是注水剧来补剧情,就会被市场唾骂,观众会用脚投票。

可喜的是,浮躁的市场里,有理性的从业者。比如先后制作了《父母之爱》、《火中涅槃》、《欢乐颂》、《大江大河》、《一切都好》等热门剧的正午阳光,早已将自己的作品打造成了系列品牌,获得了观众的认可和付费,获得了演员的关注,获得了电视台的口碑,获得了制作方的流量,实现了双赢。而且这种做好戏的精神也给市场注入了一股新风。无论是知名演员还是流动演员,都愿意在没有高片酬的正午阳光下出演电视剧,给制作方更多的选择空,真正能在市场上挑选出有演技、适合角色的演员,最终呈现出一部好作品,可谓是完整的良性循环,也是影视剧市场的好榜样。

事实上,今年以来,总局多次采取有效措施,突出现实题材引导,纠正“水淹剧”、“宫斗剧”、“翻拍老剧”等不良创作倾向。正如业内人士所说,杜绝“水淹剧”只是回归常态的一种表现,遵循最起码的创作规律,剧本为王,这才是国产剧真正的春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