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马戏之王》:一穷孩子,是如何逆袭成娱乐传奇,双收事业爱情的

2023-11-11 09:12 作者:岑岑 围观:

通常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电影,都能反映出一定的现实意义,引起观众的共鸣。如果这“真人”还是个历史传奇人物,则能吸引更广泛的目光,影响也可能更加深远。

《马戏之王》便是这样一部电影,其中的“真人”是十九世纪美国一位非常成功的“大忽悠”,名叫P. T. 巴纳姆。

历史上的P. T. 巴纳姆

“真事”则是此人靠着在报纸上,夸大地包装和宣传自己招揽的奇人异士,吸引民众掏腰包观看。最后,他不光创立了娱乐大众的马戏团,赚得盆满钵满,还制造了一段历史时期和一种心理效应。

影片的官方定位为传记歌舞电影,属于历史年代剧,却从头至尾都以动感时尚的现代歌舞,进行情节的推进。

姑且不论历史“真人”是风光无限还是饱受争议,我认为电影对“真事”的改编,更偏重于宣扬符合当下社会的价值理念,和其中的现代歌舞表演,恰能相得益彰,也让我看到了不少现实意义。

《马戏之王》电影海报

影片的一条主线是狼叔(休•杰克曼)扮演的巴纳姆,从贫苦出生、求爱受辱,到收获爱情、组建家庭,再到白手起家、事业大获成功。本文将着手于这条主线,分析其创业逆袭背后的现实原因,谈一谈“传奇”是如何炼成的,以及其带给我的现实启示。

大胆前卫的“大众猎奇式”创意

首先,一起来看看巴纳姆是怎样靠着新奇的点子和夸大的宣传,成功起家的。

1. 抓住大众的猎奇心理,让博物馆起死回生

最开始,他兴致勃勃地贷款买下废弃的蜡像博物馆,精心布置了一番,想要吸引大众的目光,却被民众的冷漠和不屑,兜头泼了盆冷水。

然而,这冷水非但没有浇灭热情,反而让他变得冷静,在身边找灵感,思寻更妙的吸引眼球的点子。

他听了女儿的建议,舍弃了蜡像死物,大胆前卫地聚集了一群长相奇特或有特殊技能的活人,让他们化上舞台妆进行表演。

电影中的胡子女

新奇好玩的事物,总能勾起大众本能的猎奇心理,吸引人们前去一探究竟。事实证明,他的前卫创意很有受众,门票一再售罄。

猎奇心理是受众心理之一,即要求获得有关新奇事物或新奇现象的心理状态。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好奇之心,人皆有之。但人的耳目受时空限制,所见所闻有限。他们期望借助于大众传播媒介满足自己的需要。——百度百科

成功抓住大众的猎奇心理,不仅能快速引起关注、形成热点,还能引发讨论、增进传播,可以说是吸引消费的一个很有效的手段。

典型的例子,就是近年流行起来的各种网红店和网红产品,通过推出新奇的主题或加入有趣的元素,勾起人们的好奇心,从而拉动消费。我想,如果巴纳姆的博物馆放到今天,一定也能成为网红。

某网红地毯店宣传

此外,不光是商业营销,社会中还有很多其他方面,只要能满足人们的猎奇心理,都有助于吸引受众。例如噱头十足的电影戏剧、新奇好玩的游戏电玩、观点独到的文章书籍、轰动性的新闻消息等。

2. 利用奇人异士的软肋,招兵买马

影片中,巴纳姆招揽的奇人异士,要么有身体缺陷、要么长相奇特、要么出生低等,都属于当时主流民众眼中的“异类”,是社会的边缘人群,也可以称为弱势群体。

边缘人群是被社会忽视或极少关注的群体,被主流(主流社会、主流人群、主流意识形态、主流文化、主流经济...)所排斥,所不包容的群体。——百度百科

他们因为出生长相的原因,常常要面对旁人异样的眼光,也很难获得一份像样的工作,无法独立维系正常的生活。

影片中“拇指将军”的母亲,在最初回应上门拜访的巴纳姆时,就谎称她并没有儿子。可见,连至亲都对这个侏儒症患者不待见,更别说路人了。

电影中的巴纳姆和“拇指将军”

巴纳姆利用了这些边缘人群难以生存、受人歧视的软肋,说服他们为自己表演捞金。而他们也借助巴纳姆提供的机会,逐渐实现了自身价值,找回自信,走出阴霾,还成功赚钱养活自己。这么看来,正是一种双赢的合作。

影片通过这种双赢,表达了对这群边缘人的同情,释放出对大众关爱他们的呼吁。而这种同情和呼吁在电影的很多细节里都有所体现。

比如“异类”们首次亮相时,观众里的两个孩子从最初的惧怕,到对他们展开了笑颜;激进民众对他们进行侮辱时,巴纳姆坚决站出来维护;还有曾写过恶评的记者,最后也给出了“人性的赞礼”的肯定。

值得一提的是,出生贫苦的巴纳姆,在父亲去世后,便流落街头,忍饥挨饿,也成为社会的边缘人。此时一个长相怪异的神秘人,给他送去了一个苹果充饥。

这让我想到电影《我的一级兄弟》中着重表达的现实观:真正的弱者,正因为自己弱小,才懂得其他弱者的困苦,继而生出同情之心,伸出援助之手。

现实中,我们周围不乏生活在边缘的弱势群体,如残疾人、弃儿、孤寡老人、重症病患、流浪汉等等。他们大多数都忍受着非常的苦难,敏感自卑甚至消极厌世,最需要社会的善意关怀。

但是很多人因无法对这些苦难感同身受,所以缺乏对他们必要的理解、同情和帮助,甚至还会出现如影片中那些抗议者般的歧视、侮辱和暴力。

我相信,现实中的弱势群体,完全可以用电影中,振奋人心的奥斯卡获奖歌曲《This is me》(《这就是我》)来激励自己,锻炼强大的内心,不惧偏见和歧视,努力摆脱消极自卑,积极面对现实和人生。

锋言利刃袭来之时,我排山倒海溃退之。

我将卷土重来,我将重整旗鼓,不惧言语,不畏世俗,勇往直前,至死不屈。

——来自歌曲《这就是我》

同时,个人还想借用韦唯的老歌,对社会大众做一次呼吁:“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希望人们都能关爱弱势群体,对他们不歧视偏见、更不侮辱暴力!

3. 搭上时代特有的顺风车,进行“标题党”式的宣传

巴纳姆的事业开始于十九世纪中期,当时的便士报便宜流行,“凡宣传皆好事”的愚昧观念也大行其道,这给他夸大式的宣传营销提供了良好环境,也由此产生了“巴纳姆时期”和“巴纳姆效应”。

巴纳姆时期:十九世纪中叶美国兴起的在报纸上进行宣传活动的时期,其特点是为宣传而宣传,为现代公关的前身,代表人物即巴纳姆。这一时期也被后人称为“公众受愚弄时期”或“反公共关系时期”。(总结自参考1)

巴纳姆效应:人们常认为一种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能十分准确地揭示自己的特点,这种心理倾向。如巴纳姆曾认为其节目之所以很受欢迎,是因为其中包含了每个人都喜欢的成分,使得"每一分钟都有人上当受骗"。(总结自MBA智库·百科)

在他的夸大宣传下,一个大胖子就成了“全世界最胖的人”,一个大高个儿就成了“全世界最高的人”……多么吸引人的噱头!仔细想来,这不正类似于现在常说的“标题党”吗?

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这种“标题党”式的夸大宣传,对他的事业起到了快速有效的推进作用。然而,个人认为,决定他成功的关键因素,还是宣传的背后能留住消费者的“产品”。

影片中,巴纳姆就是用夸大的宣传吸引观众、再用精彩欢乐的表演留住他们,可谓是一个高明的“标题党”,也有了恶评记者后来的妥协性评价。

记者的评价

英国《泰晤士报》还曾以“他的名字早已经成为欢乐的代名词”来评价巴纳姆,以“善意的欺骗与乐于被骗的无害喜剧”评价其夸大的宣传和精彩的表演。

如今,虽然“标题党”仍层出不穷,却很多已经变味,只有华丽标题,没有实际内容,不符合时代和社会的要求。

例如有人会利用网友的猎奇心理,给文章或视频加一个劲爆标题,疯狂吸引点击率,却文不对题、哗众取宠,误导了大众网友,也影响了网络文明。

更有甚者,一些恶意网络病毒,也会以这种方式传播,中招者常常是猎奇心强、忍不住查看病毒程序的人。

我认为,利用大众猎奇心理要有个度。不论是企业打广告、媒体发新闻,还是个人写文章,都不应做过于华而不实的“标题党”,打脸自己,失信于人。

同时,大众在猎奇时也要有个度,增加理智思维,控制盲目欲望,有意识地培养对过度夸大宣传的辨识能力,避免吃亏上当。有时候,好奇心真能”害死猫”!

身负“九字真言”,迎着问题和麻烦前进

提出与众不同的想法,总会遭到抨击和反对;大胆前卫的创业路上,也总会迎来暴雨和风霜。这正是巴纳姆遭遇到的问题。

影片毫不吝啬地展现了他遇到的各种艰难险阻:

• 没有资金,要去银行贷款,需抵押担保

• 买下废弃的博物馆后,几乎无人光顾

• 被激进的民众砸场子

• 被评论记者发文抨击

• 表演不登大雅之堂,不受上流社会待见

“纽约社会永远不会真心接纳我们,这些人一天天的,不对我们品头论足,都不知道怎么继续过日子了。”

而他对这些问题和麻烦做出的回应,完全可以用冯唐的九字真言来概括:“不着急,不害怕,不要脸。”

作家冯唐

当所在的前公司破产时,他没有着急慌张,而是明智地留下了商船产权登记书,刚好用做了银行担保,成功获取贷款。

蜡像博物馆的失败创意,并没有让他害怕做不成生意,担心还不起贷款,而是重振精神,继续搜寻新的创意。

看到记者的恶评,他不怒反笑,甚至还借用了恶评中的“马戏团”新词,取代了“博物馆”。

不受待见,他就厚着脸皮去拉上流合作,成功说服“富二代”菲利普入伙,还因此得以给英国女王表演,顺便带回了一位深受上流社会赞誉的吸金女高音——“瑞典夜莺”珍妮•林德。

电影(左)和现实(右)中的珍妮

对待问题和麻烦,巴纳姆的这种“九字真言”式态度和行动,很大程度上,助力了他事业的成功。

现实中,每个人也都会遇到大大小小的困难事,有时也要面对他人的各种非议。如果就此慌张焦虑、畏惧退缩,甚至自暴自弃,很容易做事半途而废,最终可能一事无成。

下次再遇到困难和非议时,我觉得不妨学一学巴纳姆和冯唐,以“九字真言”来武装自己,按耐住慌张畏惧的心理,厚着脸皮迎难而上,灵活变通地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或许能获得喜人的效果。

爱情和亲情的助力

在巴纳姆创业成功的道路上,还有两个必不可少的助力——爱情和亲情。影片反复以精彩的歌舞,生动地呈现了二者对他的重要性。

从穷裁缝的儿子到流落街头的孤儿,巴纳姆一直都生活在社会的底层,却和一个富家女相爱,也遭到了女孩父亲的反对和羞辱。

而一曲温馨动人的《A Million Dreams》(作者译:百万梦想),表达了女孩对他义无反顾的爱,给了他生活下去的足够勇气和力争上游的源源动力。

巴纳姆:我在想世界会变成什么样,我将会看到怎样的一个精彩世界,无数的梦想交织在一起。

富家女:不管它是大还是小,让我融入其中,一起分享着你我的梦想。

——来自歌曲《百万梦想》

然后,他们组建了家庭,有了两个可爱的女儿。影片再借女儿的美妙童音,唱出同样的梦想歌曲,也让我看到女儿们正式带着亲情,加入了他的追梦之路。

奋斗的路上,有所爱之人的陪伴和支持,即使生活道路再艰难险阻,也能更加耐心勇敢地走下去,不是吗?

然而,他也有被名利熏心的时候,买富丽堂皇的大房子,带上流歌手全美巡演,让妻子独守空房、女儿缺失父爱。最后,妻女的离开和马戏团的大火,让他幡然醒悟。

这可以说,也是现实中的很多人,尤其是事业心强的人,容易出现的问题:追求事业风光的时候,忽视了爱人和家庭。

正如古巨基《爱的太晚》中所唱:“为了不平凡,忙忙忙会让人盲,赢到了风光,输去了我的心肝。”

对于幸福的认识,个人更认同影片中妻子的追求:对于普通人来说,幸福不是住超级大房子,不是有花不完的票子,而是能更加实际地享受爱情和亲情的滋润,一家人一起健健康康、和和美美!

结语

电影上映之后遭到了很多专业影评人的抨击,却为许多普通的观众认可和喜爱,以至于在争议中迎来了票房的大逆袭。我发现,这刚好与影片主角的逆袭经历相呼应,可谓是一种奇妙的巧合。

也正是影片这种对“真人”主角逆袭“真事”的改编和表现,得以引起大众的广泛关注和讨论,远播其中宣扬的比“真事”更积极的现实理念,引发更多人的思考和借鉴。

参考资料:

1) 段祎童. 便士报开启公关巴纳姆时期(一). 《公关世界:上半月》, 2015 (3);

2) 胡百精. 公共关系之父巴纳姆的宣传思想与实践. 《新闻春秋》, 2014 (3);

3) 万霁萱. 从猎奇心理研究社会新闻编辑的现状与特点. 《声屏世界》, 2017 (2);

4) 《春风十里不如你》冯唐,北京联合出版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