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在《我的兄弟叫顺溜》中,陈大雷这个军分区司令到底是什么级别?

2023-11-10 19:05 作者:岑岑 围观:

李三万

抗战剧里我的哥哥是刘顺,陈大雷是刘顺的上级,把他当兄弟,是军分区司令员。那么这个指挥官是什么水平?

[标题号开始]

抗战剧里我的哥哥是刘舜,陈大雷是刘舜的上级,也把他当兄弟,是军区司令员。那么这个指挥官是什么水平?

要谈这个问题,首先要搞清楚八路军和新四军的编制层次。要知道,八路军不是“军”建制,而是“军”,实际上相当于“军团”。因此,1937年9月,八路军改称“第18军”,集团军的编制至少可以下辖两个军。而18军只有三个师,因为国民政府只答应了三个“国防师”,属于特殊历史条件下的特种部队。但是八路军的军衔仍然是集团军而不是“军”。主要是因为其特殊的政治地位。

因此,八路军的编制级别实际上是“降低”的,而新四军的编制在成立之初是“扩大”的。成立时只有4个支队,总兵力10300人,还没有正常的满员师规模大。因此,首先要明确的一点是,八路军的编制水平从一开始就高于新四军,所以八路军下辖的三个师的编制水平高于1941年新四军重建后成立的七个师的编制水平。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1955年八路军的三个师都是元帅,而新四军的师最多在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新四军的师长,如粟裕、黄克诚、张,军衔相当于八路军的陈赓、徐海东。

让我们回到我哥哥的名字叫刘舜,它描述的是抗战中后期的故事,那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我军的“军区”水平。大家都很熟悉我军解放战争后期的四级军区体制,野战军司令部一级军区,比如华东军区三个场,中南军区四个场。然后下面是二级军区,兵团总部组建的三级军区(相当于省军区),师级单位组建的四级军区(也就是军分区)。但需要注意的是,此时我军已发展到500多万兵力,军区的设立与抗战时期不同。

1941年抗战期间(以皖南事变为分界线),八路军、新四军实行三级军区制,即一级军区,也就是俗称的“大军区”,如125师发展的晋冀鲁豫军区、晋绥军区和晋察冀军区、山东军区,二级军区也是各旅共用。军部下,新四军下辖的师相当于八路军的二级军区,如粟裕第一师和江浙军区,黄克诚第三师和苏北军区等。,然后每个师下辖的旅也是军区。所以你别看陈大雷的部队,级别不低,相当于旅级。比如第三师第八旅也是盐步军分区,第十旅也是淮海军分区。军分区司令员也是旅长。

然而,陈大雷的情况相当特殊。很明显,他的六师是在抗战阶段新成立的,这就意味着给他一些骨干部队,从零开始开辟新的根据地。因此,虽然也被赋予了“军分区”的名称,但实际的部队规模和级别必须略低于旧军分区。虽然这是一部电视剧,但历史上肯定有这样的情况。毫无疑问,这是我军快速发展的原因之一。

剧中陈大雷的顶头上司,“大司令”应该是新四军的师级首长,其他五大军区的司令员可以理解为旅级干部 于是脉络就清晰了:陈大雷在成为军区司令员之前,一定是战功卓著的新四军主力团团长(老红军的军区司令员资格可以放开了,至少得是团级干部),而且刚刚被提拔组建了六师。 如果六个师能够站稳脚跟,能够发展壮大,那么陈大雷也可以成为相当于旅级干部的军分区司令员。如果失败了,只会回来当上校。

军区的“大司令”实际上只给了陈大雷一个连的主力,所以第六军区成立之初虽然架子很大,但也有虚张声势的作用。实际上只有一个团一个营(三营),真正的部队实际上只有一个步兵连。但六师既然敢下辖团级单位,理论水平不言而喻,不能因为陈大雷“开荒”之初兵力不多就小看他的水平。

所以陈大雷的准确级别是“新四军一个师相当于一个旅级干部”,大致相当于李云龙扩军时期建立的八路军主要首长的级别。其实八路军也有很多团的单位也是分区的,《亮剑》在这一点上被忽略了。当他带着日本松井联队到达陈大雷时,他的部队至少已经扩大到一个团,否则他们就会被松井联队的一次冲锋吃掉。到1945年8月日军投降时,他的部队肯定不止一个团。

如果陈大雷在1955年被授予军衔之前一直在军队工作,他就像李云龙一样,少将跑不掉。如果他历史悠久,战功卓著,对中将来说也不是不可能。

因此,可以说陈大雷是介于上校和旅长之间的一个级别。他的这个分师是当时新四军三级军区中最低的分师,但按道理说他不会派一个上校来负责。按照电视剧的情况来看,应该是陈大雷在团长岗位上立下了汗马功劳,平时表现出来的能力水平让团长很满意。让他负责筹备建立一个新的防区,这相当于提拔和考验他的能力。负责一个区肯定比指挥一个团复杂,而陈大雷一开始只带了一个连的部队,无异于创业。而且只要他做好这个,那么旅级干部就对号入座了。

根据陈大雷自己在剧中所说,第六师有三个营。但三营中,第一、二营只是纸面上的部队,真正的部队只有第三营。所以第三营长是陈大雷最得力的下属。而这只是三营,其实只是表面的。虽然编制里有三个公司,但是一个公司只有a 空 shell,第二个公司刚刚拉出一个架子,真正能打起来的只有第三个公司。因此,即使包括正在建设的第二个连,陈大雷的六个师也最多有一个加强连。这就是为什么在小黄庄战役中,第六师仅仅面对一个日军中队就差点被团灭,兵力实在是太少了。

如果仅仅就指挥部队而言,陈大雷是没有资格当营长的。但是,如果结合当时陈大雷的实际情况,我们可以发现,他的军队并不多,但水平不低。比如和陈大雷同级的某师师长刘强,支援陈大雷时带了一个团,说明刘强的级别至少是团长。同样的道理,陈大雷的级别至少应该是团长。这也符合陈大雷本人计划建立的三个营。之所以家财如此单薄,主要是因为陈大雷六部刚刚成立,还没有建立起一支与编制相匹配的力量。

这也完全符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当年,新四军和八路军都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往往是像陈大雷那样,以少数骨干部队,在排的基础上开辟根据地,最后发展出一支符合根据地水平,甚至超过根据地水平的部队。就像李云龙,一个团发展了八个营。不然解放战争时期我们的几百万军队哪来的?

事实上,考虑到当时的历史背景,陈大雷的级别应该高于代表团团长。剧中提到,六师是新四军江淮军区下属的一个军分区,是典型的三级军区。当时新四军的编制中,三级军区应该是旅级编制。

皖南事变后,新四军改编为七个师,以这七个师的活动区域为基础建立了所谓的军区。比如第三师在苏北,也就是成立苏北军区,师长政委也是军区司令员兼政委。而这就相当于电视剧里的“大司令”“大政委”。军区下辖若干军分区,旅长、政委分别担任军分区司令员、政委。但由于主战兵力有限,根据地扩大,新四军开始独立发展,陈大雷也是如此。虽然实力不如其他几个区,但从编制级别上来说,也没什么区别,所以陈大雷也算是旅级干部了。

所以,不能只靠人数。在《亮剑》中,钱伯钧一个密集营有2000多人,相当于当时李云龙的两个独立团。但当他见到李云龙时,钱伯钧仍不得不打电话给长官。后来李云龙的一个独立团发展到八个营,只比陈大雷强了一步。但是当我们见面时,估计李云龙要向陈大雷敬礼。

这背后的故事肯定是陈大雷在团长岗位上屡立战功,又到了升职的时候了,这是压制不住的,但是空凭什么给你多一个旅的岗位去陈大雷呢?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好吧,没部队没装备,就准备给政策!一个计划中的旅级军分区,还要看你。你敢在陈大雷拿吗?部队只有一个连,有钱也没有装备,但是有政策,有编制!让我们把它放在这里。我认为你在陈大雷的能力水平不错。如果你是个小花花公子,我就给你这样一个机会。我会给你机会的。吃肉喝汤还是灰溜溜的回来,就看你自己的能力了。不给机会,领导错了,机会给你。如果你不能发展自己,那是你自己的水平。如果抓不住机会,就继续做你的头。

这大概就是电视剧里的故事背景,这个逻辑没有错。但电视上那个被陈大雷“侵吞”的某师老大哥,而该师师长刘强只是个上校,这就有点问题了。历史上新四军师是旅级单位,当然也会有像陈大雷这样的新军师,或者地域人口限制,少数军师归团级单位管。但是,电视里的一个师是老大哥,也是一个少校、成熟的军师,所以这个老大哥绝对应该是旅长,而不仅仅是陈大雷那样的团长。

陈大雷的第六陆军师没有给足够的人员,但军团却给了。如果要从中挑毛病,那就说明他的军分区的兵团编制还是一个团。如果这是暂时的,也是可以理解的——陈大雷先拉起了团,然后说了下面的话,但在电视的最后,陈大雷也拉起了团,但编制没有给新的兵团。

最后,我不担心电视剧里的问题。陈大雷的水平与上面提到的大致相同。他的第六师最后还是按照新四军的普通军分区发展成功的。然后陈大雷就以旅级干部的身份参加下一次解放战争,正常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至少他会像李云龙一样被授予少将军衔。陈大雷不像李云龙那样总是犯错误。如果他在解放战争中取得更辉煌的成就,他将被授予中将军衔。当铁三角在晋西北见到陈大雷时,他不得不敬礼。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