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心花路放讲的什么道理,心花路放爱情观

2023-11-09 03:13 作者:岑岑 围观:

作者:谢伟峰

国庆期间的电影院,随处可见黄波肆无忌惮地“刷脸”。按照坊间的话来说,这预示着观众的审美水平要现实得多。“看脸”成了脑粉最后的战斗姿势,而“看馅”则是真正的观影者赌演技的最后支撑。所以,如果没有高圆圆“你的长相可以原谅你的演技”的免疫力,黄波是否还能演出《让爱走》的精彩,是继《亲爱的》惊喜之后的又一个票房包袱。

而宁浩却把最适合黄波特色的角色,也就是“易浩”,扔进了顾家好男人Xu zhēng的碗里。只有黄波的发挥空间,苦命的男人与爱情渐行渐远。主角的人为切换,是为了撕开剧情跌宕起伏与演员属性之间的鸿沟。以此为起点,宁浩在剧中安排了大量角色:杀死马特的周冬雨、百合少女张莉、原本叫“对不起”的狗也换成了“果汁”...甚至故事的原型,也就是电影的编剧岳晓军(在吴彤客栈刷墙的家伙)的名字,也被毫不客气地搬到了他的客串场景中。好了,打乱了套路,那大家就等着乐在宁的非经典喜剧里吧!

好在电影赋予了任泉存在,这也是宁浩《初三》最好的伏笔。她单方面的大理之旅,以及绿色无污染的自然气质,很好地消除了耿浩和易浩《一路向西》中荷尔蒙主导的骚动,使影片安全通过了影评,如期面对观众的指指点点。

男女主角兵分两路,让观众不禁好奇“哦,原来你在这里”的不期而遇会在何时何地发生。然而,线性叙事的痛苦和微妙在于《奇异的角落》。因此,耿浩和易浩的心被女性“阿凡达”、杀死马特的女孩、女性“拉拉”和作为大哥的女人所燃烧。一开始看着最正常的尤兰达同时被赋予了最后的责任。最后发现是一切离奇的导火索。难道,这都是蒙太奇造成的?

当然,爱情没有逻辑常态可循。重要的是“一物降一物”的绝对性。刘若英在歌中唱道:“爱情是对的时间对的地点的迷信。”对于耿浩这样的大叔来说,爱情早已转化为亲情,如今却面临着“勾搭三千公里”的碎片化。尘埃落定不是终点,转身一千次也不是命运。如果主人公坚持要解释他悲惨的一生,说明他还相信爱情。穿越山河,翻山越岭,没有给他补胎或者给他交话费的爱情愿景。恐怕终点还是未知。对于宁浩这种充满痞子精神的导演来说,在一部公路片里演一段爱情打油诗并不容易。

后悔不是没有。电影的结尾,并不能很好的还原电影名《心花路放》的精神。从“一个故事的结束,往往是另一个故事的开始”的套路来看,耿浩和小蓓的相遇,让大家觉得幸福似乎并不遥远,却不再是“在路上”的轨迹,也很难回馈耿浩深夜被黑社会歹徒猥亵时“敢问路在何方”的人生。个人觉得大团圆结局应该不是宁浩喜欢的。毕竟“远方不是终点,风景在路上”是公路片的宿命。你说什么?

建行特别齐鲁评论,欢迎投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