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每集都被骂上热搜,但我要使劲夸它,每集都被骂上热搜,但我要使劲夸它一下

2023-11-09 02:05 作者:岑岑 围观:

文/汐呱太娘

(本文是荔枝新闻剧独社专栏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这世上有一种人,叫做“修仙编剧”——

这种人的作品,不适合在睡前打开第一集。

说的就是写《大江大河》《欢乐颂》的阿耐。

好有毒一女的,又出新货了。

本想看一集就睡,结果……

顶着黑眼圈,我要吹爆这个被佛系剧名耽误的“上瘾剧”——

《都挺好》

正午阳光出品,演员阵容是神仙打架,硬件满分。

开播一周,两万多人打出8.4分,是真的好看。

人生已经如此的艰难,回家只想找轻松的剧看。

但阿耐的作品是个例外——

属于那种【内容过于真实引起极度不适,却还是看得停不下来】的丧剧。

耐姐太懂广大人民群众的痛点了,哪里敏感点哪里——

《欢乐颂》里剩女催婚、捞女拜金、处女情结等话题,cut任何一段发到网上都是要评论过万的。

这次《都挺好》真的“挺不好”的——

聚焦原生家庭,“作精”云集,全程高密度“家丑外扬”。

重男轻女、妈宝男、啃老族、养老难……哪壶不开提哪壶。

用郭京飞(剧中饰演“妈宝男”+“啃老族”苏明成)的话说就是——

时刻做好被骂上热搜的准备……

求生欲很强了:苏明成行为,请勿上升到郭京飞……

事实证明,郭(苏)京(明)飞(成)演(真)技(的)真(欠)棒(骂):

心疼演坏蛋出名的人,毕竟平时都不敢出门……

作为一部家庭伦理剧,《都挺好》为啥能火出圈,甚至让不少90后95后看得欲罢不能?

不仅仅是因为其中涉及的社会热点话题,还得益于编剧把家常剧写出反转剧效果的妙笔,就超带劲der!

开篇就用一场“不正常的丧事”,把观众的胃口掉得高高的——

故事围绕苏家五口人展开(母亲赵美兰、父亲苏大强、大哥苏明哲、二哥苏明成、三妹苏明玉)

第一集母亲赵美兰去世,三妹苏明玉(姚晨饰)的种种反常行为,简直让人怀疑她就是“凶手”。

全家人都在为母亲离世悲痛哭泣时,只有她若无其事的坐在一旁玩手机:

面对刚刚丧偶、精神萎靡的老父亲,她给了个轻蔑的冷笑:

母亲去世,她没流一滴眼泪。

父亲悲伤,她没给一句安慰。

和两个哥哥的关系也一言难尽——

定居美国的大哥回国奔丧,兄妹多年不见,见面却没有一句寒暄。

旅行社导游都比这位亲妹妹温暖,夺过行李箱就走:

和大哥关系疏离,和二哥更是闹很僵。

二哥的婚礼她都没参加,奔丧算是第一次和二嫂见面。

冷漠的接过二嫂笑嘻嘻递来的咖啡,连句谢谢都没有。

不知道的还以为二嫂是咖啡厅服务员……

苏明玉对家人的漠视和冷血,实力诠释“有血缘关系的陌生人”。

观众都准备热搜安排“苏明玉出来挨打”了。

大反转来了——

苏明玉的我行我素,彻底激怒了二哥苏明成,两人正面撕起来了。

但这对话怎么听起来很不对劲呢:

母亲去世哭得最伤心的二哥,其实没出一分钱?

看起来最不孝的三妹,反倒是又买墓地又筹办葬礼,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

指控二哥的那句“搜刮父母血汗钱”,信息量很大了。

如果说“六亲不认”的苏明玉让观众疑问:

“这女儿到底是不是亲生的?!”

那么真相大白之后,这句话也同样适用。

从小生活在如此重男轻女的家庭中,这确定是有血缘关系的人干得出来的事吗——

吃饭只给儿子夹鸡腿,把女儿当空气:

这确定是儿子和女儿,不是少爷和仆人吗:

大哥要去美国念书,家里没那么多钱,母亲就把妹妹的卧室卖了供他留学:

——“大哥为什么不能勤工俭学?”

——“大哥是去上学的,不是去打工的”

对儿子是提款机,对女儿是铁公鸡——

二哥高考没达到分数线,家里花钱也要给他买个二本学历。

三妹成绩年级前十,想考清华,母亲却让她上师范,因为免费。

二哥要2000块出去旅游,母亲欣然同意。

三妹要1000块上尖子生强化班,得到的回复却是:

儿子值得,女儿不值得。

大清已经亡了,封建思想还在——

“女儿将来是要嫁人的,是泼出去的水,赔钱货。”

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做母亲,尤其是生为女人还歧视女人的那种。

在这样区别对待子女的畸形家庭里,有个一直如同隐形的重要人物——

父亲苏大强,“强母”压制下的“弱父”。

窝囊到什么地步?

偷藏私房钱都要被老婆打耳光、罚下跪的“妻管严”。

老婆打骂女儿,他哪怕近在咫尺也选择无视。

这种“睁眼瞎”父亲,是最可恶的“帮凶”。

富养儿穷养女,会遭什么样的打脸呢——

学霸大哥斯坦福毕业,定居美国,相隔万里,仅靠打电话尽孝。

学渣二哥的工作是父母托关系找的,薪水高但是月光族,房子车子都是爸妈掏钱买,还时常伸手要零花钱,妈宝式啃老。

孤儿待遇的三妹,和家里断绝往来后,大学就自力更生打工赚学费,一路拼到大企业总经理,获封“樊胜美家境的安迪”。

明哲保身的苏父怎么也没想到——

宠了一辈子俩儿子,老伴死后,留下的存折里只剩下可怜的五万块,还得藏起来,生怕宝贝儿子发现再给“啃”了。

所以接下来是“吸血鬼儿子”继续压榨孤寡老父亲?

意外的是,大反转又来了。

其实早已埋下伏笔。

苏大强这个“怂”了一辈子的老父亲,不是个老实人。

有两点细思极恐——

苏母打麻将突发心梗,去医院抢救他没通知子女,是等到人咽气了才通知的。

老伴去世,他最关心的却是另外两件事:

赶紧去老宅把五万块存折拿到手,让大儿子带他去美国生活。

攥着五万块存折,他感叹的却是:

“***刚过世,我好不容易伸直了腰。”

这脱口而出的心里话,好可怕。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说的就是苏大强。

他矫情、自私、贪财、虚荣,而这一切性格缺陷多年来一直被强势妻子压制着,不敢发作。

现在“五指山”倒了,“作精”立马现原形开始作妖了。

美国签证办下来之前,苏大强暂住在“妈宝”二儿子苏明成家里。

这个他口中如同吸血鬼的儿子,真的不孝吗?

并没有。

苏明成虽然从小被母亲溺爱,花钱大手大脚,啃老而不自知,但并不是白眼狼。

在养老这件事上,一点不小气,“买买买,只要爸您开心就成!”

然而啃了这么多年老,总是要还的,加倍偿还的那种。

父亲苏大强就是“讨债鬼”,一集比一集作出新高度的那种——

儿子儿媳都是从小被宠到大的,不会做饭,平时工作也忙,夫妻俩三餐全部靠外卖。

考虑到不能委屈了爸爸,夫妻俩决定……还是点外卖给爸爸吃,但是点那种平时自己都舍不得吃的高级餐厅的外卖,这不算不孝吧?

但苏大强丝毫不理解孩子的难处,打电话向大儿子告状,一边讽刺老二,一边威逼老大:

生活习惯也极差,不洗澡,又怕冷不肯开窗透气。

屋里那个味儿啊,窒息。

好心劝他洗澡,还落得个【你嫌弃我就直说】的罪名:

自己乱吃东西食物中毒,到医院治好了又赖着不走。

“我觉得我这病有隐情,医生是不是瞒着我不肯说?”

没有一夜暴富的命,却想着赚偏财。

用全部养老金投资做理财,被骗了,一哭二闹三上吊。

“儿子,你不想办法把这钱给我要回来,我就不活了。”

花二儿子的钱大摆宴席,请老同事吃饭装逼。

夸的却是平时照顾不到自己的大儿子和最不待见的小女儿。

因为“在美国”“大企业总经理”,说起来更有面子。

有些父母,从小要求儿女必须优秀,不是为了儿女能幸福,而是为了自己在亲朋好友面前有炫耀的筹码。

在长辈的饭桌上,很多时候“把父母照顾的好”不如“社会地位高”。

生在苏家这样以子为贵的家庭,拥有性别和智商双重优势的大哥苏明哲,无疑是子女中站在“金字塔顶端”的那位。

然而原生家庭给他带来的性格缺陷,也是显而易见的——

从小备受优待,顺风顺水,以自我为中心。

被公司裁员,还坚持要把爸爸接来美国生活。

丝毫没考虑到妻子既要照顾孩子和老人、又要赚钱养活一家人的巨大压力。

不是名校高材生吗?被裁员为什么找不到工作?

因为中年失业,年龄尴尬,转行专业又不对口。

有同样遭遇的同行都迫于生计,去打工做蓝领。

但苏明哲爱面子,放不下身段。

好不容易找到工作,却要常驻上海分公司。

摆在妻子面前只有两条路:

要么夫妻两国分居,妻子在美国工作+独自照顾孩子。

要么妻子辞职,回上海全职照顾孩子和父亲。

总之横竖都是妻子做出牺牲,原生家庭让苏明哲骨子里就有【女性理所应当该为男性的利益作出妥协】的奇葩逻辑。

“这不是和你商量,而是通知你执行。”

或许有人会觉得——

三妹苏明玉从小受到歧视,和家人断绝往来,这些不幸也许是她的幸运。

没有被原生家庭的毒气传染,是一家五口人中唯一“正常”的人。

事业也风生水起,爱情也得遇良人,算是老天爷给了“补偿”。

但我想说的是,这也许是全剧唯一的bug——

父母没有对苏明玉偏心,但编剧对她偏心。

这个人物是被赋予主角光环的,毋庸置疑:

她在路边发传单都能遇到贵人;

和贵人聊了五分钟,她说想去贵人公司上班,贵人就能同意,并且一路做到总经理;

去餐厅吃饭,帅哥店长对她一见钟情,顺利发展女强人和忠犬男的浪漫爱情。

而现实中的苏明玉们,和她有很多“同款遭遇”,却极少有人和她有“同款成功”。

如果“原谅”和“放下”那么简单,就不会有那么多人高呼——

“编剧千万不要给这部剧大团圆结局。”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隐藏在“都挺好”场面话之后的一地鸡毛,哪那么容易清理?

有毒的家庭体系就像高速公路上的连环追尾,其恶劣影响会代代相传。这个体系并非你的父母所发明,而是从先辈那里继承的一整套逐渐累积而成的感受、规则、交流、观念。

——苏珊·福沃德《原生家庭》

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有多大?

身边最意难平的一个真实案例是这样的——

她从小生活在父亲酗酒、母亲风流的家庭里,生下她、却不管她。

她早早就结婚了,生了孩子之后,很快又离婚了。

聊到这场失败的婚姻,她说:

当初结婚只是为了逃离这个无视她的家庭,随便和谁过都行,就真的找了个随便的人。

如今她又再婚了,找了个事业有成的男生,生了个可爱的孩子,算得上“都挺好”。

然而她和前夫的孩子,很不好,成了当年如她一样被生下却没人管的孩子。

考虑到现任丈夫的感受,她几乎很少再和这个判给前夫的孩子见面。

而前夫也再婚了,有了新的妻子和宝宝。

所以,这个“多余”的孩子后来怎么样了?

我没敢问。

很多时候,出生的家庭决定了孩子的性格,孩子的性格决定了命运。

非常残酷,不少拿了一手烂牌的人,最终无法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

相比“我们无法选择父母,却可以选择自己想过的人生”之类的空洞鸡汤,我更愿意相信——

这世上最可怕的事,是当父母不需要考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