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类舞台”光影氛围打造电影感!三段式创作年代剧《前夜》收官

2023-11-08 13:56 作者:岑岑 围观:

整理自 | 影视工业网、 犀牛娱乐、传媒圈

订、阅 | 010-86092062

近年来,越来越多年代剧做出新的尝试,希望在已有的题材基础上进一步拉动年轻受众的好感和情绪共鸣,也因此诞生了一批具有尝试性的作品。

由腾讯视频、歆光影业出品的热血传奇年代剧《前夜》正是这样一部作品。该剧日前在腾讯视频、北京卫视陆续收官,以小人物的视角谱写了三个历史阶段的热血传奇,自播出以来,取得了相当亮眼的成绩。

这种三段式的叙事,不但打破了传统线性叙事的模式,也更轻量地讲述了人物命运和时代变迁的故事,形式上就让人耳目一新。

三个“前夜”时刻

对应四种不同影调

《前夜》的导演张九源在英国伦敦艺术大学的专业就是视觉艺术,所以视觉这方面他对自己、对剧组都很有要求。剧集的故事发生在三个“前夜”:1941年上海租界孤岛时期、1948年锦州战役前以及1949年上海解放前的三个历史阶段。

创作团队根据这三个阶段,以及解放后的部分单独设计了四种不同的影调。在具体操作上,摄影指导陈育欣制定了一套“戏剧性灯光设计”,每一个阶段的影调,基本都以戏剧性为前提,营造一种“类舞台”形式的光影氛围。

第一阶段:关键词“民国朋克”

这一阶段比较偏向于《浴血黑帮》那种“暗黑风格”,日戏尽量往暗调上压,在符合相对逻辑光源的基础上,突出类似舞台灯光的“戏剧性光源”营造更好的质感。在日戏的处理上,主要使用了遮挡,以及改变主光位置来最大程度加大反差,用大灯钩边,增加画面的金属感,发挥出镜头和机器的高锐度特质,突出现代感。

夜戏用红蓝混合的“霓虹光”作底,体现1941年上海租界的繁华与灯红酒绿;在质感上利用大写镜头的锐度,以及变形宽银幕镜头的透视拉伸的特点,配合在美术设计上的大量点状光源,最大程度的去营造“现代感” ,让民国片也能散发出“赛博朋克风”。

拍摄现场图

成片效果

第二阶段:关键词“寒冷迷踪”

这一阶段剧组到了辽宁锦州拍摄一些明争暗斗的谍战情节。光影上,大反差的戏剧光使用较多,日戏和夜戏的反差、调性都比较接近,以此来保证质感和氛围不跳脱,基本使用环境逻辑光源(台灯,蜡烛等)来区分日夜,另外和美术部门沟通设计,每一个景的外部空间都需要有相对应的“色光”逻辑光源,比如红色灯笼作支撑,然后在内景的时候使用相对应的色灯,来提升夜的氛围。

这一部分根据镜头与景别的区别,全部使用了白柔镜片,一是营造出东北空气中的“寒气”,二是迎合剧情中的“迷踪感”,三是实现一种比较复古的调性,所以在灯光的设计上,也突出了高光的使用,让白柔镜片能够更明显的发挥出应有的调性。

成片效果

第三阶段:关键词“至暗时刻”

这一阶段讲述的是上海解放前夕,地下党阻止敌对势力破坏活动,也是点题的“前夜”时刻。所以在这个部分团队采用了“暗黑风格”来拍摄,光比做的非常大,突出“至暗时刻”的戏剧氛围,战火纷飞,苍凉乱世。

所以部分日外的场景甚至使用到了夜拍日,就是为了更好的控制光比,营造极致暗黑的调性,这一段的拍摄,因为光比极大,而且需要夜拍日,所以对于摄影机的高感和暗部细节的处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成片效果

第四阶段:关键词“朝阳普照”

经过8年的时光更替,改朝换代,压抑许久的影调在这一刻得到释放,营造出一种朝气蓬勃的氛围,也让全片能够有一个完美结局。

“这次导演在创作上给了我很大的空间,因为电视剧一般是靠台词来表达信息量,这次张导尽量精简台词,调整了演员表演的节奏,让我得以用很多视听语言的方式来呈现。”陈育欣分享道。

三个“前夜”时刻解码强结构叙事下的年代剧

在情绪价值突围的基础上,《前夜》的“好看”还要落在三个字上:“电影感”。看似行业里常见的三个字,但本剧就是以此对年代剧完成了大手笔的改造。

其实《前夜》所覆盖的这个时间段,国产年代剧这些年来已经拍了太多,之所以这次观众会耳目一新,在于三个时间点的呈现方式,有电影式的强结构性,除了情节上的集中爆发,不同节点上不同人物的命运和时间埋线,都需要草蛇灰线地建立起内部关联。

这种强结构的设计感,是偏向长线叙事的年代剧中不多见的。具体分析这种处理,也可以看到当下行业主要的类型创新思路,一是对类型本身做叙事上的升级,二是在类型杂糅中实现1+1>2效果。

《前夜》在这两点上都是可圈可点的。从叙事本身来说,是要在较长的时间跨度里做到“提线”,强化故事的内在联系。

有一个非常值得一提的设计就是“定胜糕”,从起初林昔带兄弟们吃定胜糕,到赵涵借定胜糕回忆曾经与朱启文的往事,再到丧礼上糕点铺老板默默放下一盒定胜糕的哀思,直到朱启文出了丧礼说“这个定胜糕我一直吃不习惯,太甜了”,才完全引爆了这个细节线索,说透了父子情、英雄义,和乱世下崩坏的兄弟盟。

在类型叙事的融合上,这部年代剧中也通过与青春、悬疑的杂糅,让整个节奏更加和谐。其中青春戏码的融合自然,比如林昔与苏楠谈读书、与兄弟们天台告别等情节,在剧中形成张弛有度的叙事效果,也成为剧中少有的暖色。

而从悬疑角度看,剧情从一把钥匙的秘密到锄奸令的诡异,层层设置谜团,留下了不少扣子;一些情节设计非常过瘾,林昔在打开保险箱后,将提货单和名单分开给到两处,验证了军统不知道名单的存在,设谜与解谜的完成度很高。

从内容到手法,《前夜》对于年代剧的创新,都给这种传统类型打开了新的叙事空间,更极致的叙事节奏、更强烈的情绪冲击和更丰富的观剧体验,在当下会更容易与年轻观众形成共鸣,并以家国情怀的价值共鸣,得到他们的认同和喜爱。

“比想象中的有意思,已经连刷7集”、“人物塑造很到位,感觉后面憋着事呢”、“有笑点有代入感有热血,可追”……从评论中也可以看到,全新的质感和情绪价值,正在为打通观众认同建立起快速路。

三个“前夜”时刻

爆发极致情绪价值

近两年是内容升级期,长视频行业更加关注观众的需求是什么,基本都落在两方面:视听体验和情绪价值。而后者是打造所有爆款的必要条件,换一个比较通俗的词,就是让观众“上头”。

这是《前夜》对年代剧做改造的主要思路,三个“前夜”时刻分别以更短的叙事周期,制造更激烈的矛盾冲突,进而实现情绪价值的快速引爆。

而要让这个故事带动观众共情,人物塑造是关键。《前夜》的特点是以“情”写人、打造群像,构成真实的动机和选择。有了清楚的人物情绪逻辑,才能更好地推进剧情。

“情”是推动剧中人物采取行动的关键。有亲情,赵涵与林昔如父如子,所以他在临走前还一直惦记着帮林昔定亲,而林昔也因为他的死毅然决定留下复仇;还有爱情,不仅是年轻一代彼此内心的热切,也是师娘在赵涵遇险时的一句“家里有我,让他一切放心”。

友情更是贯穿全剧的关键线索。林昔、周应群、李云飞三人身份立场各不相同,却成为危难中彼此扶持的力量。赵涵遇刺后是林昔最困难的时候,李云飞在他音信全无时替他守住了家、并帮他拿回了关键证据,而周应群冒险为他创造了直接找邢立宪谈条件的机会,才有了林昔的破局。

在此基础上,全剧展现了令人动容的家国情怀。对于林昔来说,赵涵是父亲、也是老师,他在日本人面前一把火烧了爱国商人名单、不惜为此献身的形象,或将深刻地影响林昔,曾经只信奉“拳头”的他第一次对苏楠说:“我想和你一起,让这个世界变成它本该的样子。”

多重情感的融合,在不同时期成为推动人物关系转变和决策的关键动能,也让观众能够理解,为什么这些小人物依然会有理想与信念的坚守,以“热血”的强情绪输出,打造全剧“热血传奇年代剧”的特殊观看体验。

而随着观众对人物产生共情,对他们命运的关切,会让三个阶段人物的每次出场,都有新鲜感和新的悬念:他这些年经历了什么?会不会背叛曾经的朋友?带给观众更丰富的观剧体验,并进一步以“好看”完成观众情绪的“上头”。

影视制作行业是一个长周期的行业,行业内外所能看到的结果,其方向的制定和内容的筹备往往开始于更早之前。年代热血传奇剧《前夜》以全新的表达拓展年代剧的边界,为传统题材注入现实主义的基因,并持续在叙事手法、人物塑造、立意价值上注入创新的表达。

对于影视行业来说,多元化意味着走出“舒适区”、拒绝墨守成规,精品化则意味着持续投注创作精力,二者相成则是不断打造爆款佳作的秘诀:不断拓展题材类型的边界,并融入新元素、新手法,以正向的创作态度为内容注入更多新的可能,才能满足不断迭代的观众需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