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2分钟删完,这片不用看了吗,2分钟前删除

2023-11-08 11:36 作者:岑岑 围观:

《敢死队4》扑了。

作为系列最终章,豆瓣5.0的评价,着实有些寒酸。

但就票房来说,在没什么宣传的情况下,6天破亿,其实还算不错。

到底是狗尾续貂,还是观众过于苛刻?

一起来聊聊——

「敢死队4」

Expend4bles

2023.9.15.中国大陆

直男爽片

《敢死队》。

这是一个没什么剧情的系列。

或者说,每部的故事基本都可以概括为一句话:

常常为CIA干脏活累活的敢死小分队,接到任务,然后干死反派。

但这个系列好看的,也从来就不是剧情。

而是看一群老当益壮的硬汉们耍帅搞怪。

史泰龙,施瓦辛格,杰森·斯坦森,李连杰,布鲁斯·威利斯......

听这些名字你就知道,影片主打的就是对八、九十年代动作片的情怀。

所以,你能看到一群猛男在枪林弹雨中毫发无伤,并且会觉得很合理。

所以,你也能看到布鲁斯·威利斯用《终结者》的经典台词吐槽施瓦辛格:

你别“back”了,让我“back”一回。

系列内容上的定位非常简单明了,清晰直白:

枪战+动作+装B,简而言之——

直男爽片。

优点·只够写这一段

虽然本片豆瓣只有5分,但作为一部动作爽片,基本上是合格的。

时至今日,由杰森.斯坦森挑大梁的动作片,一般不会太出彩,但也不会太烂。

所以,如果你只是想杀杀时间,看个爽片,这部电影应该能够满足你。

而本片最大的看点和噱头,当属托尼·贾和伊科·乌艾斯的加盟。

尤其是伊科·乌艾斯手持双拐和杰森·斯坦森持双刀对打的一段。

虽然比不上那些专业动作片,但整体来说,动作依然干净利落,赏心悦目。

此外,如果你是《敢死队》系列的粉丝,那么当然是必看的,毕竟最终章。

但,除了这两个方面以外,就基本只剩下槽点了。

消失的R级

首先,是删减问题。

除了硬汉情怀,《敢死队》系列还有一个很大的卖点,或者说特色。

那就是血肉横飞的动作场面。

前两部中,各种直升机夹头,机枪爆头......

血腥镜头比比皆是,突出的就是一个暴力。

到了第三部,因为想面向更多观众,R级被改成了PG13。

影片中的血腥程度被削减至几乎为零,动作戏的暴力程度也被大打折扣。

结合上主题的偏移,平庸的动作和故事,导致第三部的票房和口碑远不如预期。

影片上映后,史泰龙也表示,自己在决策上做了错误的预期。

后面也做出了回归R级的承诺。

史泰龙没有食言。

《敢死队4》的确因为“血腥暴力以及性元素”,被分到了R级。

从前期放出的预告片中也能看出来,血腥程度完全不亚于前两部。

然而,这个R级与我们似乎没什么关系。

原版预告中的血腥程度

目前先行于北美上映的国内版本,比北美版少了两分钟。

个人猜测,只要是涉及到“溅血”的收尾镜头,可能都被删了个干净。

很多本该由喷血镜头或者其它血腥镜头来作为收尾的时刻,会突然被掐掉。

甚至还有几处专门为了收尾处的血腥做了铺垫,让观众有了期待。

结果,啪——期待落空了。

比如预告中的这个断头,被删了

这并不仅仅是没有了血腥镜头的问题。

而是会因为强行切断收尾部分,导致剪辑的节奏出现失衡。

换言之,你能够很明显地意识到电影中的剪辑痕迹,从而出戏。

床戏也做了一些改动,预告中的镜头,正片里没有

看不懂,但大受震撼

如果没有删减,或许《敢死队4》的分能够涨一涨。

但估计也不会涨太多。

无论是剧情,人物还是主题,它都离及格线还差得远,槽点遍地。

不过,对于爽片向的电影,我一向不会对剧情多做苛责。

所以,咱们就只挑片中两个比较明显的缺点来讲一讲。

一个是女性角色戏份的加重。

紧跟时代当然是好事,但这似乎与直男爽片的定位有所冲突。

而且从片中来看,主创也似乎只是想吃一波热门话题的红利。

里面唯一的女性主义元素,大概就是梅根·福克斯的那句:

要我帮你爽,你得先帮我爽(大概是这么个意思)。

而将梅根的角色放到剧情里来看的话,她的作用几乎为零。

既没有让人印象深刻的记忆点,更遑论独立自主的人物成长。

她唯一的作用,大概就是被反派埋伏,然后等着杰森·斯坦森来营救。

属于是绕了一个弯,又回到了直男爽片的原点。

反倒是显得里面的女性元素画蛇添足,虚情假意,更令人反感。

另一个让人很奇怪的地方,是史泰龙的死。

这个系列由他而起,前三部也都是由他作为主角。

某种程度上来说,他就是《敢死队》之魂。

他,以及跟他差不多时代的老家伙们,代表着八、九十年代动作片的辉煌。

很多观众就是为了这些老家伙才来看这个系列。

这本来就是《敢死队》的核心卖点。

但,《敢死队4》竟然让史泰龙开场不到10分钟就“领了盒饭”。

后续也没有什么老牌动作明星加入。

影片的定位发生了变化。

这已经不像是一部《敢死队》电影。

而更像是由一部由杰森·斯坦森主演的敢死队衍生电影。

整个故事讲的就是史泰龙死后,秘密反派出现,然后杰森·斯坦森去报仇。

事实上,这个项目曾经暂定的名字就叫《敢死队:圣诞故事》(“圣诞”是杰森·斯坦森的角色代号)。

但,主创们又不敢真的拍成单人电影。

只能把曾经的主角拍成客串,用“假死”敷衍过去。

再加上一些杂七杂八的剧情去凑时间。

而所谓的主线,核弹危机,其实第二部已经拍过了。

所谓的支线,组建新的敢死队小分队,第三部也已经拍过了。

这些除开杰森·斯坦森外的旁枝末节,看起来就像是编剧到了截稿日最后一小时,突然收到不能拍单人电影的要求,于是随随便便输了几个指令给AI自行生成,摆烂摆得毫不遮掩。

典型的既要又要,结果什么都没要到。

而最让人无语的是,史泰龙之死,竟然是诈骗。

坦白讲,刚刚看到史泰龙之死的时候,还是蛮让人震惊的。

别的且先不说,观感上倒是真有了一丝终章的感觉。

再加上后面杰森·斯坦森效仿史泰龙舍生取义,整个逻辑其实是合理的——

杰森·斯坦森最终弥补了没能替史泰龙完成遗愿的遗憾,也顺势让敢死队两位核心角色谢幕。

这当然是悲剧,却也算是可以让人接受的悲剧。

但,制片方显然也不敢这么干。

于是只好强行让两位主角死里逃生,再添上一个极为生硬的解释。

不仅利用了观众的同情,玩成了情感诈骗。

原本很重的完结感,被这么一改,也瞬间荡然无存。

整个故事又成了和前三部没有任何差别的接活+干活。

那,它凭什么叫“最终章”?

尤其是对于史泰龙“复活”的设计,实在是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片中的解释是,抓了酒吧里一个哥们,让他替史泰龙赴死了。

且不说在枪林弹雨中活了3部的史泰龙,这次怎么就未卜先知察觉到了危险。

最关键的是,我仔细回想了一下。

Emmm......那哥们好像是个挺无辜的路人?

咱们不妨来捋捋,这哥们在片中都干了些什么——

起因是,这哥们在酒吧玩游戏赢了史泰龙的的幸运戒指。

后来史泰龙反悔,于是带着杰森·斯坦森,想要赎回戒指。

而杰森·斯坦森见到这哥们,第一句话是嘲讽人家个子矮,摆明了是挑衅。

人家不愿意还,他就继续变着法嘲讽人家的身高,然后把人家胖揍了一顿。

可万万没想到,这哥们还得在最后被绑上飞机,强行牺牲一回。

你说,这哥们做错了什么?

最后,史泰龙得意洋洋地解释自己的逃生手法,似乎还颇为自豪。

作为一部致敬八、九十年代动作片的直男爽片,有些直男审美,无可厚非。

但影片中的这种处理,似乎有点强盗逻辑了。

敢死队虽然暴力,但在影片中依然代表着正义,是非常明显的正派定位。

但,这么恃强凌弱,滥杀无辜,算怎么回事?

还是说,编剧真的觉得这种行为很爷们,很硬汉?

从故事定位到人物塑造,《敢死队》都在疯狂打自己的脸。

不懂,真的不懂。

总而言之,正如网友所说:

幸好这已经是终章了,再拍,可能比入土都要难看了。

只希望这真的是最后一部,而不是借两位主角死里逃生还留了一丝余地。

老家伙们打不动了,请不要再折磨他们,也不要再折磨观众了。

就让曾经辉煌过的《敢死队》,走得体面一点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