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暖电影原著,电影《暖》简介

2023-11-07 13:45 作者:岑岑 围观:

前言

霍建起的《暖》,是根据莫言的长篇小说《白狗秋千架》而拍的,按照原作的叙述方式,讲述了一场美好而又痛苦的恋爱。

霍建起在电影化的过程中,以“人性”的视角,以“美”的诗化体裁,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

影片所建构的诗歌审美情调,主要表现在叙述方式、镜头画面、题材内容三个方面,使其由文学向影视化的转换和传承。

从这部电影的诗情画意和美学的视角出发,对其进行多个方面的剖析和诠释。

在霍建奇执导的众多影片中,《暖》被认为是最具商业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影片,这部影片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无论是票房还是业绩,都取得了可圈可点的成就。

自《那人那山那狗》以来,霍建奇导演的所有影片,都以一种极富人性的视角,用一种充满诗情画意的方式来叙述,从而创造出一种极富人情味的诗化审美。

而在《暖》中,则是将这一类型运用得淋漓尽致。

所以,《暖》的成功,不仅仅是因为它很好地传承和表现了小说的内容,更因为它所展现出来的一种浓郁的人文气息和诗情画意,让人着迷。

电影的诗歌审美风格的构筑源自于从故事内容到人物形象,再到镜头语言的协调统一,在这几个方面的互补、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最终形成了这种审美风格。

一、对平凡人生的一种富有诗情画意的描写

莫言在他的《白狗秋千架》中,表现出了他对“乡愁”的一种认识,那是一种与母亲分离后的强烈的情感,也是一种对过去无法回忆起来的悔恨和逃离。

在这本书中,主角的思乡之情,既是一种思念,又是一种恐惧。

霍建起将莫言的《白狗秋千架》拍成了一部电影,除了一些细节上的改动之外,其他的都是对原著的保留和继承。

霍建奇凭借着他对艺术的独特见解,将莫言的故事拍成了一部电影,让莫言看完之后,都忍不住热泪盈眶。

《白狗秋千架》表现的是莫言对家乡的思念,而《暖》则表现的是霍建奇的思念,他把思念变成了一种普通人的感情,一种无法挽回的伤感和迷茫。

霍建奇在影片中用诗歌描写了普通人的生活,他将山东的高密搬到了江西的婺远,让整个影片充满了诗情画意和人性的味道。

在江西婺源这一片风景秀丽,诗情画意的土地上,主角“暖”和三个男子的故事正在慢慢上演。

暖是村子里有名的美人,她会唱歌跳舞,深受村子里许多男人的喜爱,其中主角林井河和哑巴就是其中之一。

但两人对暖的感情分别以两种方式表达,林井河对暖一种美的感情,纯洁的感情让他时刻陪伴着暖,陪着她一起荡秋千,说着自己的心里话。

而哑巴对暖儿的感情却是一种偏激,就和许多少年人一样,他总是和暖儿针锋相对,从表面上看,哑巴似乎并不喜欢暖儿,总是给她添麻烦。

其实,哑巴之所以会用这样的方法来引起她的关注,就是为了让她发现自己这么一个微不足道的存在。

而她人生中的第三个男人,就是跟着省城剧团来村的小武生,他给了她一缕清新的气息。

他告诉了她,这个世界很精彩,他在等着她发现,英俊潇洒的小武生赢得了她的芳心,可是当剧团走完后,小武生留下了一个永远不会兑现的誓言,也就是这个誓言,彻底的摧毁了她的人生。

在等候小吴的那段时间,暖暖一度耽误了学习,但在井河的真心关心与鼓励中,暖暖渐渐爱上了他。

有一次和阿福一起玩秋千时,阿福的秋千被打碎了,阿福的腿也被打折了。景和后来考上了大学,离家出走了。

临走前,井河对暖暖说,等他上了大学,一定要去看暖暖。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井河再也没有兑现过自己的承诺,而在绝望中,暖也认清了自己的命运,和哑巴结婚了。

此时,于暖那平凡而又戏剧化的人生,终于展现在了所有观众的面前,她从来没有温柔过,她长着一张漂亮的脸蛋,又会唱歌,又会跳舞,但在村民们看来,她应该过上更好的生活。

但只有最美的东西,在被打碎之后,人们才会明白,生命中的残忍和美好是共存的。

然而,无论是小说还是电影,都是以一种自然的方式,将承诺、谎言、现实、人性中的美好与美好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简单美的爱情框架,形成了一种诗情画意的美感,让这部影片多了一种独特的人文色彩。

《暖》这部影片,除了描绘普通人的日常,更多的是一种无助和残忍,井河很想去一个远离大都市的村庄,但他却不想再去那里,十年前的承诺,让这个村庄成为他心灵上的一个伤疤。

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改变了城市居民和农民的生活方式,电影展现出了在这样的发展过程中,民众的无处可去,离开农村,进入城市,为了生存,做出了各种各样的决定,甚至连自己的良心都被抛弃了。

所以,电影中“日常叙事”所体现出的诗歌审美特色,也就是将人类生活中的这些错综复杂的情感,表现为人类在面临这些情感变迁时所产生的一种失落与忧伤的感慨。

二、诗性地解构复杂的人类

《暖》是在《白狗秋千架》的基础上,用大量的镜头来搭建一个完整的画面,其中有三个性格鲜明的角色,分别是暖、林井河和哑巴。

“暖”是这部电影的主角,整个剧情都是以“暖”为中心展开的,而其他的角色,也都和“暖”有着各种各样的联系。

在这个村子里,她是有名的美女,但从出生到现在,她和整个村子都显得有些不同,因为她的歌声和舞蹈,再加上她那张漂亮的脸蛋,很容易引起男人们的注意,所以当她长大后,离开村子,搬到城里住,也是理所当然的。

在电影里,暖不仅是一个被伤害的妇女,她还代表了一种故乡母爱的形像。

不管离开她的男人如何伤害或忘记她,她都可以获得宽恕。

她在这漫长而沉默的农村里,安详地生活着,接纳着生活中的种种不顺心,静静地等待着这一片赋予她生命的力量的故土。

在电影里,林井河就是一个被抛弃的男人,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很憨厚,但实际上却和那个背叛了自己承诺的小武生差不多,都是那种“不可依靠”的男人。

电影一开头,林井河在村的大桥上遇见了一瘸一拐的暖,她背着一件沉重的东西,时光飞逝,她终于见到了他最不想见到的人,林井河心中百感交集,于是这个情节就这样慢慢地展开了。

从头到尾,林井河都是温暖最可靠的依靠,在她无聊的时候,他会陪着她,在她被哑巴欺负的时候,他会为了她和哑巴打一架,在她杳无音讯的时候,他会一直劝温暖考上大学,寻找自己的人生。

后来,他和暖儿一起去了一趟秋千,考上了一所学校,林井河就在暖儿的父亲面前许下了诺言。

那一刻,林井河是发自肺腑的,因为乡村的环境,他从小就有一颗善良的心,所以他才会在暖儿摔倒的时候,还敢许下诺言。

然而,当林井河考上了大学,这个承诺就彻底的烟消云散了,无论是小说还是电影,都试图用林井河这个从乡下到城市的人物,来展现这个世界对人类的影响。

一个农民的善良,被一种全新的价值观所侵蚀,最终被磨灭,成为了一个默默无闻的农民。

林井河的思乡之情,既有对于故乡的感情,也有对过去那个单纯的自己的感情。

在小说和影视作品中,哑巴是相对于小吴胜、林井河这样的男人来说,完全不同的两个人。

当小武和林井河向暖许下了美好的愿望时,只剩下了哑巴和暖一人,静静地看着,等待着。

哑巴的失语症,不仅仅是身体上的原因,更多的是一种讽刺,一种意,那就是别的男人可以发誓的时候,他却不能发誓,所以,他只能用行动来代替温暖。

所以,事实远比承诺更可信,因为承诺很快就会被风吹走,但事实却是真实的,而真实的行为则是真实的生命。

这一点不但是哑巴自己做到的,就连暖暖也在两次的失败中领悟到了,所以最后暖暖和哑巴结婚,生了一个孩子,在村子里过着平静的日子,直到现在,暖暖才明白过来。

所以,当林井河在村口小桥上看到暖暖背着沉重的东西,佝偻着身子,这也代表着暖暖对生命和生命俯首称臣,接受了平而务实的人生。

而最后,给了她温暖的,却是一个沉默的哑巴,他只是默默地行动着,没有说话,没有行动,但却带着浓浓的讽刺意味。

一方面,他嘲笑了一个轻易许下承诺的男人,另一方面,他又嘲笑了一个人离开村子,进入都市后,他对世界的看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扭曲,才是他想要强调的重点。

然而,《暖》这部影片,却将都市里农民的人性,塑造成了一个美丽而又简单的爱情故事,为江西婺源美丽的风景加了一层人情味,突出了每个角色的性格,同时,也将人性的阴暗面展现了出来。

从表面上来看,暖的婚姻是一个倒霉的决定,也是她悲惨人生的开端,可实际上,她的这个决定却是她一生中最美好的开端。

在她的身边,哑巴的身体有缺陷,可是她的淳厚、善良、对她的爱,却让她过上了最美好的日子,这一点,是小武和林井河都无法给她的。

所以,她只能默默的站在她身边,默默的等待着她的到来,她的一切,都是因为她的善良,她的生命里,只有一颗善良的心,一颗善良、一颗纯真、一颗热爱她的心,才是她最好的幸福。

所以,这部电影在诗歌的表现上,不但批评了小武生、林井河等不遵守诺言的男人,还赞扬了哑巴这个没有贪恋城市生活的农民。

结语

《暖》在与小武生、林井河、哑巴四个人的对话中,展示了乡村农民被都市的魅力所吸引,被同化,用一种充满诗情画意的视觉,表现出了人类扭曲与蜕变的本质,并为农村农民所保留的淳厚、善良,赋予了一种美。

小武生离开乡村,离开暖,背弃诺言,这是一种不可避免的结果,而林井河则是一种可以接受的结果,作为一个农民的孩子,林井河看着暖被小武生抛弃,被小武生的诺言所煎熬,他觉得自己做过的那些卑鄙无耻的事,都发生在了他的身上。

在这部电影的艺术中,人类的残忍,在这部电影的艺术表现下,变得格外刺目。《暖》所营造出来的诗化审美,不但体现了导演的审美风格。

而且从另一方面来说,也增强了影片的讽刺意味,让影片对人类在变化中,表现出了一种人文关怀之情。

【参考文献】

1.屈雅红 ,王琳琳 ,屈斯薇.小说与电影之间的张力——从《白狗秋千架到《暖》[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4(03).

2.李卫国.从《那山那人那狗》看霍建起电影的中国美学与文化构建[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 (社科版),2012(05).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