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天才枪手》:一场跨国作弊的背后,是对社会和人性的思考与探讨

2023-11-07 04:51 作者:岑岑 围观:

不得不承认,除了鬼片,泰国也越来越擅长青春片这一题材,无论是《初恋这件小事》中懵懂的爱恋还是《爱在暹罗》里酸涩细腻的情感都把握得十分精准,且都在国内掀起不小的热潮。而2017年,一部特殊的泰国青春片走进国内观众的视野,再次引发大众对于青春的探讨,那便是我这次想讨论的电影——《天才枪手》。

《天才枪手》是由纳塔吾·彭皮里亚执导,亚洲考场作弊真实案件改编的一部青春电影。因为电影的导演和演员缺乏国内知名度,其国内的买断发行价格只有50万美元,但随着电影的上映,它的口碑效应在网络上迅速发酵,首周票房破亿,一跃成为当年的票房黑马。

故事从一位出生平凡的天才学霸少女琳的视角展开,因为一次偶然帮助闺蜜格蕾丝在考场中作弊,结识闺蜜男友富二代小巴。为了反抗和金钱,琳开始了自己的考场作弊生涯,在过程中,她与另一名学霸班克相识,两人从针锋相对到“携手并肩”,共同走进stic国际考场开始“战斗”......

很难想象一部青春题材的电影会通过类似悬疑片的方式呈现出来,其剧情和节奏上所带来的极大张力时时刻刻都在牵引着观众的心神,让神经直到影片结束的最后一秒才能得到放松。当然,这部电影的闪光点也绝不仅仅如此,下面我将从叙事结构、物象隐喻和主题呈现三个层面来解析这部电影的魅力所在。

01 叙事结构:多线倒叙顺序和平行蒙太奇的交叉运用,使影片在内容与结构上都极富变化性

影片的整个故事基本围绕三场作弊展开,虽然这算是一个足够新颖的题材,但情节的过于单一是实打实的短板。怎样将相似的“案件”嵌入电影的同时丰富电影的构架,让所有的细节和看似松散的情节串起来,使其连贯、合理便成为考验导演的难题。

该片的导演纳塔吾·彭皮里亚是广告片出身,深谙悬疑与反转的运用,为了剧情的丰富性选择打乱叙事的顺序,让观众的视野聚焦于局部。

①多线倒叙与顺序的交叉剪辑,极大程度地丰富电影的整体构架

电影从一段揭示STIC的作弊东窗事发的画外音开始。镜头一转,影片抛弃大部分电影平铺直叙的讲述方式,而是大胆地以“审讯”为切入口来将整个故事慢慢在观众面前揭露。

不同于以往故事中对起承转合的要求,讲究三幕论的铺垫、冲突和结尾。影片直接通过每个人在“审讯”中的自述来呈现故事中的某个片段,让电影中的主要人物随着回忆片段中的出场顺序挨个登场,电影转场问题解决的同时又将叙事的效率不断提升,把所有情节发展中最直接最精华的部分提取出来,大段大段的信息直接涌入观众的脑海,让人有应接不暇之感。

同时,审讯中的每个片段之间又存在着紧密的逻辑关系,故事十分清晰地按照时间顺序进行,从琳与格蕾丝的相识,到她为了帮助格蕾丝和反叛老师开始第一次作弊,再到琳与小巴合作进行考场上的大型作弊。

可以说,经过前两次作弊的升级与铺垫,电影的发展至此开始逐渐进入高潮阶段,导演这时才舍得将影片开头的谜团解开,原来这次审讯不过是主角团的一次预演。一个谜底的揭开往往伴随着第二个第三个谜团的形成,那么到底他们能否作弊成功?

②平行蒙太奇的运用,营造出影片中不断攀升的紧张气氛

平行蒙太奇是指将同时同地、同时异地甚至是不同时空下进行的几条情节线并列展现的一种表现手法。因为其处理剧情时能在节省电影篇幅的情况下延展影片的信息量,所以它的应用十分广泛,格里菲斯、希区柯克都是极善于运用这种蒙太奇的大师。

而《天才枪手》的导演纳塔吾·彭皮里亚明显也是个中高手,为了加快电影本身的节奏,导演选择将青春片与动作片要素相结合,大量在影片中运用平行蒙太奇的手法,让不同的剧情线索在平行展示的同时相互烘托,形成强烈的艺术感染效果。

其中最突出的便是电影临近结尾时的高潮段落,当琳装病从STIC考场逃出来,身后主考人员紧追不放,在地铁中来回穿梭的追逐戏。一边是焦急背诵考试答案的女孩,一边是穷追不舍的“凶恶”考官,两者不管从身形、心理状态都形成鲜明的对比,配合此时地铁上嘈杂的背景音和追逐者赶路所发出的“踏踏”声,便足以抓住观众的心神。

但导演此时还在这场追逐戏中加入了大量的突发事件。泰国印刷厂里琳父亲的到来,小巴手机没有信号,门外摩托车手与待考生们焦急的等待,一切的一切都不断穿插在琳与考官的追逐中。多重紧张段落相交叠加,镜头间不断地切换,将影片的紧张气氛提高了几个量级,使得观众不知不觉沉浸在剧情的起伏中。

02 物象隐喻:笔、镜子、广告牌、门、考试作文题等物象都极具深意,引发观众对电影本身的思考

影像符号的隐喻与象征,是一个从具象到抽象的过程。通过对影像符号进行超越具象涵义的阐释,在不断地“解码”过程中探寻由具体意象所抽象出来的深层意蕴,并借此求索影片的创作理念和隐藏的精神内涵。

电影《天才枪手》中所出现的独特物象,都为电影本身赋予了特殊的含义。

①两扇开启的门,隐喻着琳紧闭心门的敞开

临近结尾时,琳正面临着双重抉择,一边是接受班克向她发出再次共同作弊的邀请,一边是向调查人员坦诚自己的过错,在她面前的同时伫立着两扇门,一扇等着她关上,一扇等着她打开,这一切都取决于琳自己的选择。最后她决定勇敢地推开她面前的两扇门,走向她所期盼的未来。

在我看来,影片中的出现的门,便是隐喻着琳对过往生活的背离和对新生活的渴望,当她打开那道阻碍她前进的门时,她长久以来被封闭的心门也终于再次打开。

②反复出现的镜渊,隐喻着琳在镜中自我和真实自我之间的挣扎

追溯镜渊一词,它来源于法语“mise en abyme”,又叫纹心结构,指的是徽章中央再镌刻一个较小的相同图案,不断循环。在影视作品中它的表现形式往往是如同深渊一般的镜中镜,仿佛是个无底洞。

电影中一共出现了三次镜渊,从侧面暗示着镜中自我与真实自我之间的转化。

在影片开头时,琳接受“审讯”,她平静的脸庞与镜子中的自我如出一辙,镜中的她就是现实的她。当影片行至中段时解释了开头镜渊的含义,琳选择接受格蕾丝的邀请,打开stic的考试用书,当琳走出电梯后,她主动看向旁边的镜子,镜头将视角摇到镜中的琳,暗示此时镜子里的琳占据了主导地位,镜中的自己与现实的自己相互凝视,琳开始陷入无尽的深渊。

在电影最后,琳坐在空旷的大厅中央,认真地诉说自己的过错并表达自己想要成为老师的志愿,此时的镜渊渐渐虚化,现实的琳重新凝实,得到拯救,琳终于找回了真实的自我。

03 主题呈现:作弊的背后,是对其所反映出的教育体制、社会阶层问题和人性选择的探讨与反思

拍摄以“作弊”为主题的电影虽然特别,但并不是什么闻所未闻的事,早在之前,便有许多电影对这一主题进行了尝试。但不管是1996年的日本电影《史上最大作弊战争》还是2009年的香港电影《爱出猫》,都是将重心放在“作弊”的手段和技法上,若《天才枪手》的视野也止步于此,那它顶多只能算是“激燃版”的作弊大战。

可正是因为它没有停在事情的表面,它选择深挖“作弊”背后的隐情,它所形成的深层次原因才让这部电影显得那么与众不同。如导演所说:“刚开始的时候,我只想做大片,拍好看的电影。后来针对现代教育情况做了研究之后,发现了问题,一些不应该发生的问题。”正是导演这种对电影精益求精的态度才能让影片拥有值得探讨的深度与空间,进而掀起人们的讨论狂潮。

①腐败的学校制度和分数至上的教育理念变成催生“作弊”的温床

“作弊”本身并不是一件多么光彩的事,那如何让观众接受电影的主角作弊呢?一个简单的办法就是将她的对立面刻画得足够负面,迫使观众不自觉地与主角站在同一阵营。

在琳第一次决定帮助格蕾丝时,便是因为琳发现了带头“作弊”的其实就是数学老师,所谓的补课其实就是考试的原题,言之凿凿的讨厌作弊,其实是为了资本垄断以打压竞争对手。而之后琳会同意参与小巴的作弊计划也是因为得知学校无视奖学金,按成绩的梯度强制收取“赞助费”。

在校园这个巨大的乌托邦内,没有贫富差距、性格好恶、长相身材等等的差异,其所有的一切都必须经过标准化考试的评判,学生的价值便是他的学业成绩。

原本应该是育人教书的“园丁”现在却成了满口仁义道德的骗子,原本多姿多彩的校园如今变成了“唯分数论”的牢笼。一边是腐败的学校制度,一边是分数至上的教育理念,在这样的环境中,仿佛作弊都找到了“正当”的理由。

②不同社会阶层之间所存在的固有差距

影片塑造了不同阶层的四个主要人物形象,分别是:

穷苦家庭出身的班克,小康家庭的琳,中产阶级的格蕾丝富人阶层的小巴。

影片借助这四个来自不同阶层的角色构建了发生在他们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将所有情感的转折与变化都通过银幕的方式进行呈现,借此来探讨不同阶层之间的教育问题。

不过导演并没有因此选择将影片中的人物进行标签化、扁平化处理,在他的镜头下,无论是富人还是穷人,他们都是活生生的人,各自都有着各自的欲望与追求。考试作弊就像是他们平行时空的一个交叉点,他们突然在这一时刻产生了交汇的可能,每个人都作出了合乎当下“情理”的选择。

但这样的局面又是令人难过的,到悉尼之后,琳对班克所说的话:“我们和小巴格蕾丝不同,他们天生就是赢家,”而后指着悉尼的高楼“从明天起,这里就是我们的了。”影片的结局已然揭晓,那美好的高楼与他们无关。

不同社会阶层从出生开始就拥有着巨大得无法越过的鸿沟,就像那位考上名校感谢家庭的北京男孩,若是没有优越的地理环境和师资力量,若是没有家庭对于自身教育的支持,他也不一定能获得现在的成绩。而寒门子弟虽矜矜业业想要改变自己的人生,但辛苦建造的大楼往往经不起任何的打击,他也没有足够的资本来承担失败的后果,所以他的未来往往充满着不确定性。

③个人的选择终将会改变社会和教育的现状

即使学校和社会上都存在着许许多多的问题,导演也并没有选择一黑到底。问题确实存在,而改变这些固有的问题确实十分艰难,但人们可以从自己开始,从自己的行为来逐渐影响到他人,更多的人得到改善那么社会自然也会发生变化。

这就是电影中塑造琳为女主角的原因。虽然琳的家庭并算不上不错,但从家中的钢琴和父亲的车可以看出,琳在作弊这件事上对学校的反叛远超于对金钱的渴望,她认为学校的行为方式是不正确的,便采用以暴制暴的手段来进行反击。不过,班克的黑化和父亲的劝慰让她意识到自己行为的不恰当,她最终决心成为一名老师,以自己的方式向制度发起挑战,通过自己的行为来逐渐改善目前的环境,让后来的孩子真正自由平等地生活在阳光下。

虽然每个国家的文化不同,但不同国度里永远都存在着年轻人。如何从青少年成为成年人,他们将如何融入社会开启自身的未来,都是自身选择的结果。如果琳结尾时的选择能够给一些年轻人带来人生的启示,明白选择的重要性,都可能改变他的人生,从而让整个社会都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

总结一下

《天才枪手》以主角四人团为叙事主角,通过对其三次作弊经历的重点刻画,来描绘出不同阶层下教育众生相,借此来反思教育社会和个人的关系。

或许,我们的人生中会像琳一样,面对无数次利益或欲望的诱惑,也会突然闪现“作弊”的念头。但我们需要始终谨记,无论如果,我们都需要为自己的选择承担责任,不要做出让自己后悔的决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