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雪国列车 深层解析,雪国列车第一季百度百科

2023-11-06 11:00 作者:岑岑 围观:

31岁拍第一部电影的奉俊昊,在20多年的短片创作生涯中,创造了韩国电影的多项历史纪录。

除了去年在第92届奥斯卡上被成功神化的《寄生虫》,奉俊昊作品中最具争议的是2013年的《雪国列车》。

电影《雪国列车》一方面完整真实地再现了原著漫画的背景设定,另一方面通过世界末日和诺亚方舟的故事元素,讲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独特的软科幻甚至是乌托邦式的寓言故事。

最终,虽然影片刷新了韩国最高票房纪录,上映38小时累计观影人数突破100万,但文化差异和另类剧情仍让影片在北美和欧洲轰然倒塌。

这个巨大的失败阻止了奉俊昊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再次执导和发行高成本的商业电影。去年的《寄生虫》再次获得公众关注。

随着奉俊昊个人电影生涯的重生,雪国列车也在2020年发布了新的剧情版本。

相比前作,这部话剧版《雪国列车》会给观众带来怎样的惊喜和体验?以及《雪国列车》原著背后有什么不为人知的故事?

从现实到漫画,相信很多观众还会记得《蝙蝠侠:侠影之谜》中的场景,年轻的布鲁斯和他的父母乘坐韦恩集团建造的城市轨道交通,经过高高在上的哥谭市街区。

《原雪国列车》第一卷的故事作者雅克·罗柏也有类似的经历,但在他心中,这种感觉带来的不是惊喜,而是失望。

作为二战后成长起来的欧洲一代,罗布和许多同龄的欧洲年轻人一样,对美国文化充满了向往。

这个为战后整个欧洲大陆的重建提供了大量资金,并以一己之力保护整个西欧免受苏联扩张威胁的超级大国,在每一个欧洲人眼里都意味着无限的希望和重生。

然而,一次纽约之旅彻底改变了罗布的看法。

就像陈丹青在他那部分开头说的,你来纽约,首先要学会的就是坐地铁。

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之一,纽约地铁是无数背包客探索这座超级城市的绝佳方式。

但透过地铁车窗,罗布并没有看到他心目中那个充满无限希望和活力的超级城市。他放眼望去,到处都是钢筋水泥,渐渐变得刻板冷漠的工业文明。

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美国经历了许多政治动荡,如水门事件、总统遇刺和大选动荡...短短十年,先后换了四任总统。

权力的变化并没有改变普通政府机构的霸气姿态,而是做了更多,扩大了权力范围。

再加上美苏冷战、越战战败、经济危机等一系列事件的影响,普通民众对当时的政府机构都充满了抵触和质疑。

对于纽约人来说,与糟糕的政权更迭和动荡的世界局势相比,负责纽约城市规划扩张的建筑师罗伯特·摩斯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也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破坏者。这个人就是罗布心中冷漠纽约的缔造者。

摩西在任期间,纽约的绿化面积成倍增长,但同时也迫使那些有着百年历史的超级城市开始转型创新。

铁板一块的旧历史街区,被摩西用道路和高楼随意分割。随着道路和高楼的不断衍生,城市周围的荒地逐渐变成了钢筋混凝土的地盘。充满工业气息和失败的城市街道几乎看不到曾经充满崭新乡村的无畏决心,几乎完全失去了充满人性光辉的欢声笑语。

回到法国的罗布回忆起在美国的所见所闻,用自己的话描述了一个恐怖又发人深省的漫画故事《食沥青者》。

后来在这个故事构思中加入了世界末日和诺亚方舟两个故事元素,逐渐演变成了今天我们面前的雪国列车。

从书到银幕,《雪国列车》的漫画原著只有一册。第一卷在1986年获得安古兰国际漫画节的奖项后,雅克·罗伯信心满满,迫不及待地构思该系列的第二卷。然而,他的意外离世让原本计划的一切化为乌有。

幸运的是,另一位作家勒格朗(legrand)接手,让漫画续集不再是幻想。罗格朗与第一卷的画师罗切特联手,将《雪国列车》从一个不完整的科幻故事变成了一部完整的三卷科幻寓言史诗。

与众多同类型作品相比,勒格朗延续了第一卷的故事背景和整体风格,进一步刻画了个体与环境、生存与人性的矛盾。

当然,由于画风和背景的变化,第二、三卷不仅引起了读者的广泛关注,也带来了不少争议。不同的声音让罗切特开始怀疑自己推出续集的决定是否真的正确。这样的疑惑直到2005年才有所改观。

那一年,韩国首次推出了韩版雪国列车。放眼当时的世界,《雪国列车》第一次被翻译成其他语言出版。

也是在这一年,初出茅庐的奉俊浩无意中捡到了这部漫画,看着看着就一发不可收拾。

《雪国列车》带给奉俊昊内心的巨浪,让他不遗余力地说服投资人花巨资买下漫画的电影改编权,并在数年后亲自执导拍摄。

在他的努力下,2013年上映的《雪国列车》的制作成本几乎是一部正常韩国电影的四五倍,演员阵容也有很多好莱坞一线明星,真正成为了一部韩国制作的国际化电影。

相比很多被随意改动的电影,奉俊昊完全粉碎了原著的剧情,在背景设定和故事框架上也只是完全沿袭了原著漫画,这无疑对原著粉丝是不友好的。

这也是这部电影在上映后口碑评分和观众认可度与同类型作品相差甚远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雪国列车》的电影版虽然是破釜沉舟的改编,但同时也让看过原著的观众放下一切,走进了导演眼中不一样的“雪国”。

在高度对立和紧张的故事氛围中,奉俊昊巧妙地运用了故事中的画面构图和人物选择,展开了自己对社会制度和人性的探讨。

《雪国列车》巨大的商业失败不仅让电影投资方陷入了经营危机,也给奉俊浩的电影产业蒙上了一层阴影。

但影片在画面构图和情节隐喻上的创新,也为后来《寄生虫》的精彩表现埋下了伏笔。

也正是因为电影的上映,负责该系列前三卷的画家罗切特萌生了继续创作续集的想法。

2015年,漫画家奥利维尔·巴维特(Olivier Bavitt)和罗切特(Rochet)终于在第一部作品诞生33年后,发布了系列故事的最新作品《雪国列车:终点》(Snow Country Train: The End)。

从漫画到电影,从电影到漫画,推出38年的《雪国列车》历史悠久,不断吸引着全球数以万计的读者、观众和粉丝。

从电影到戏剧,叙事空的拓展带来无限惊喜,受限于电影时长和制作预算。《当年的故事》这部电影在很多方面都不是一部成功的作品,尤其是原著中火车有1001节车厢的设定,由于制作预算不足,在影片中被缩减为只有20节车厢的永动列车。这种半成品的改编方式被很多原创粉丝诟病。

有了电影改编的教训,同名剧的发展可以说在很多方面都有了改变和调整,人物的塑造和故事线的安排更加合理。

虽然很多观众在看完第一季第一集后对剧集破口大骂,为了政治正确把主角变成了黑人,但客观来说,演员的演技并不差,尤其是剧中吃面包的那一幕相当感人,把尾门的艰苦生活和尖锐的阶级对立表现得淋漓尽致。

第一集结尾,反派威尔福德的翻转设定也令人耳目一新。

通过前两集的故事内容可以看出,阶级固化带来的问题依然会是剧集的主题,但不是唯一的主题。

然而,残酷的环境下,人类选择的考量,光鲜之下隐藏的种种黑暗秘密,以及列车运行与恶劣天气条件越来越不可调和的关系。

这些故事也是剧集故事框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下层阶级的革命运动也充满了戏剧性。不再像影片开头那样完全正面。从一开始就表现了人性的劣根性,反映了在艰难的生存处境下的自私和无助。

总之,由奉俊昊监制的话剧版《雪国列车》是一部消磨时光、引人深思的科幻巨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