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甄嬛考试,甄嬛传期末考试

2023-11-05 23:11 作者:岑岑 围观:

来源:齐鲁晚报

更新了2022年皇宫考题中的后妃,还出版了《猎罪图鉴》和《开始》。

“学院派追剧”嘉年华

"甄嬛去倚梅园祈祷,但他未说出的第三个愿望是什么?""当春儿向甄嬛抱怨体重增加时,她早餐吃了什么?""小何云和李世清的名字来自哪首诗?""沈懿在课堂上谈论了哪些世界名画?".....最近,“薛镇十级进士考试”的试卷类型升级了,难度也在不断提高。《猎罪绘本》《开始》等新剧也掀起了“十级秀才追剧”的考试热。同样的观众,但只有通过了至少50题的专业级试卷,才能被称为某剧的“铁杆”剧迷。

“十级进士统考”在剧迷中的热度不可谓不大。六万多人参加“初心”考试,只有三个剧迷得了满分。“微观剧”好玩多了,“应试”标准考核脑洞大,好剧都被包了,还乐此不疲。在这个过程中,人们惊叹于剧迷们强大的生产力、创造力和热情。

记者史文静

语文卷、数学卷、专题卷

“戏剧的学术追求”并不简单。

随着追剧考试的日益火爆,粉丝们通过认真研读经典剧,总能开发出新的话题。所以《红楼梦》《宫中后妃》《武林外传》《朱桓公主》《大雨滂沱》《老友记》《亮剑》等老剧的题库每年都会更新,节点也会更新。比如《宫中皇后》,一部脍炙人口的“考古剧”,不仅有2020-2022年的全国统考系列试卷,还有十周年专用试卷、台词专用试卷、疑难试题集;红楼梦有多样性试题,听力试题,基础试卷。追剧本身就是一种娱乐活动,但是热衷于学术追剧的忠实粉丝们,却把这种娱乐变得有智慧,有见识。

有意思的是,《红楼梦》里的后妃等经典古装剧,因为传统文化深厚,在诗词经典、戏曲绘画、食品保鲜、风俗习惯等方面都有涉猎。,而且考题往往色彩鲜艳,颇有技巧,堪称“语文卷”追求戏剧行业。红楼梦中的人物、诗词等都是高考的知识点,可以考的点很多。所以87版红楼梦的考题也非常多样,有常识题、情节题、诗词题、金句题。《宫中后妃》引用了大量古诗,如“老实已晚,再难荐”,“若解则易毁风”,“以色服人多长好”等剧迷耳熟能详的诗句,都可以写成标题空。根据剪纸、头饰、饮食、品茶、嫔妃制度等情节细节,可以拟出大量的题目:剧中甄嬛剪的剪纸图案有哪些?剧中小妾们演奏了哪些经典曲目?沈梅庄读过哪些书?郭子渝县的香包里有哪些香料?还可以讨论后宫嫔妃制度和人数上限。

推理剧和侦探剧似乎更容易产生“数学问题”和“推理问题”。刚刚结束的猎罪与开头绘本也很快出了卷子。答题需要记忆力,推理能力,计算能力,看剧的时候需要注意屏幕上的线索。话剧《开始》的片名包括:45路公交车的车牌号、李世清的手机号、肖云鹤有几套衣服、鲁迪秘密基地的密码、高压锅里盖了几层塑料袋、王兴德女儿死亡的日期。《狩猎犯罪图鉴》的题目也集中在关于各种证据和线索的问题上,比如沈懿是怎么得到小安的DNA的,沈懿在课堂上讲过哪些名画。“数学题”和“推理题”过于详细,需要粉丝同时复习剧情和答题,才能拿高分,这也是很多推理迷乐此不疲的事情。有些适合玩梗的剧也是“数学题”,比如《爱在雨深》,粉丝提出“杜菲给了茹萍几只鸭子?”"陆振华一个月给依平和***妈多少生活费?"“达菲能忍多久才洗衣服?”“茹萍的20件套手链有几个银戒指?”等问题,不刷几遍剧就答不上来。

《老友记》、《权力的游戏》、《哈利波特》等影视剧的卷子不仅考剧情,还考英语。对于这些剧,经典台词,家训,魔咒,冷兵器名称,英语方言等。在剧中用英语更容易操作。这类系列作品篇幅较长,考题跨度大,难度大,一些非常刁钻有趣的问题会引发剧迷们的大讨论。有自己独特文化的《权力的游戏》和《哈利·波特》,因为知识庞杂,梗密麻麻,难度越来越大,让非剧迷一头雾水,也会被题虐。

对于知名的热播剧、爆款剧,粉丝参与热情特别高,越是刁钻、不可预测的话题越受欢迎,越能引发话题。比如“燕子的妈妈的儿子的老婆的爸爸的妈妈是谁?”“天可以塌,地可以裂,我们肩并肩。我们身后有几只‘手’?”有的平台邀请阿玛皇帝、凌飞皇后、青格格等演员一起回答问题,结果惨不忍睹。对于忠实粉丝来说,挑战高难度的论文更能体现其追剧的价值。

一部剧吸引数万人参加考试。

剧粉还是被虐。

目前,除了散落在网络角落的网友自制的热剧考题和卷子,在豆瓣、哔哩哔哩、新浪、腾讯等各大视频平台都能找到系统的追剧考试。在所有平台上,这种有趣的考试基本都统一到“十级秀才考试”的名称上。试卷内容是对一部热门影视剧的多类型题目的测试,一般包括单项选择、多项选择、填空空、简答题、阅读理解和论述题。为了增加活动的趣味性,在回答完问题后,有些平台会在粉丝头上挂一个独特的勋章,有些平台会在用户身上挂一个会员级别的logo。当然,奖牌和logos对于“学院派追剧”的铁杆粉丝来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参加集体考试的兴奋和快感。

最近豆瓣和它的粉丝们集中开发了十级进士统考的试卷,包括《猎罪图鉴》《开端》《权力的游戏》《哈利波特》《红楼梦》《老友记》《我的天才女友》《宫中后妃》。提问者都是忠实粉丝。考试会有预习和快闪活动,试卷推送后数万人集体答题。《初心》有6.4万人答题,《十周年薛镇统考》有5万多人在线答题,《老友记》有3.4万人答题。几万人“赶考”,往往每部剧只有几个100分,很少有赢家拿满分,这在“学术追剧”中更是技术含量十足。对于像《宫中红楼梦》《武林传奇》中的后妃这样的戏,细节细致,台词精致,人物众多,考试难度还在不断增加。近日,宫中的后妃忠实粉丝们已经开始准备“薛镇十级进士诗衣食行专考”和“薛镇十级进士行专考”了,粉丝们期待很高。考试能这样细分主题,说明经典古装剧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传播传统文化的作用。

非剧迷会觉得一部剧反反复复演很无聊,浪费时间,但对于忠实的剧迷来说,拿着显微镜追剧,考试,做题,甚至对剧情有新的发现和思考,其实也挺好玩的。有人破案发现,后妃在皇宫的宫水是某品牌的山泉水,皇帝书房的笔筒画着妆,朴汐穿的衣服是L码的戏服。大家不得不佩服这些剧迷的好眼力。如果你向宫里的后妃们学习了职场科学、经济学、遗传学、人口学、药理学和杂科,甚至还写了一篇论文,那一定是《甄雪波指南》。好剧会不断“成长”,拍一部好剧的乐趣太大了。《学院派追剧》和所有流行的追剧方式一样,比较剧迷的创意和解构,一遍遍挖掘新东西,才是拍一部剧的终极乐趣。

每个嘉年华的背后

都是粉丝的情绪在寻求同一个东西。

电视剧粉丝,无论是在短视频平台上分析剧的图文,还是剪辑表情包的视频,作为课代表讲解剧情,还是在“十士”考试中认真答题,都呈现出了粉丝在多媒体环境下的生存现状。几万人一边考试,一边一起追剧,目的是在社交媒体中实现身份认同:找到自己的大本营,找到一起追剧的快感。

同时,近两年来,随着自媒体的发展,各大平台不断使出各种招数来增强用户粘性,追“十士”考试热潮、二次创新热潮、“热搜追剧”都是平台稳定用户、提升用户活跃度的方式。在这个过程中,也为不同类型的剧迷和不同追剧方式的剧迷提供了更多的聚集方式,不断释放大家的追剧热情。

比如,在剧迷们争做“甄雪波”、“段雪博士”、“栖霞镇绝世长老”的同时,哔哩哔哩近日悄悄推出了100个硬核会员回答,其中精彩的影视剧问题只有硬核剧迷和二次元粉丝才能回答,比如“刘华强买瓜的时候,瓜摊对面的干洗店叫什么名字”、“嫌疑人X的献身”?“谁带来了意大利大炮?”“《三国演义》里宰相在五丈原说的最后一句话是什么?”诸如此类,这么刁钻的问题,不过是给六级用户一个小勋章等特殊荣誉罢了。此举,平台是为了增强核心二次元文化的用户粘性,但也是老用户的集体狂欢。很多共同的记忆点被挖掘出来,题目越难越精彩。何爽点。一系列的“考试”让不同的粉丝寻找与自己兴趣爱好和目标一致的人,进而产生情感和认同上的共同点。

“十级秀才考试”式的追剧,完全是当下流行的双速追剧、“碎片追剧”、“热搜追剧”的逆势现象,像二次元热潮一样集中在经典剧和高分剧上。年轻观众对老剧和经典故事的情感认同,被认为是发现经典“小说”的魅力和价值,认同这些剧所传递的文化和价值观。只有一部好剧才配得上几万人去“考试”,一部烂剧可能连几个有趣的话题都没有,再一次说明经典剧不是那么容易过时的,是可以被制作出来并融入流行时尚文化的。

相关文章